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我們認為2021年全球產業經濟發展將會有六大趨勢,疫情將給一些行業造成永久性影響,而對另一些行業來說,則是變化中蘊藏機遇。」近日,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Foreman在研討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Stephen Foreman指出,在這六大趨勢當中,數位化轉型的深化、短途旅行的率先復甦以及清潔能源的加速轉型將會帶動行業的發展機遇。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工業服務主管Jeremy Leonard表示,到目前為止,全球行業在復甦速度上存在相當大的部門差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航空業將會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

Jeremy Leonard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大家似乎都接受了一個事實,即疫苗的普遍接種將會在2021年下半年的早些時候開始,但鑑於過去兩周疫情的發展情況,即便是在疫苗有效的情況下,也有一定風險。

行業差異化復甦

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指出,疫苗的順利推出可以為全球經濟帶來約5萬億美元的刺激,這有助於修復全球經濟,將人們帶回就業領域,並重建飽受摧殘的服務業和製造業。

牛津經濟研究院宏觀情景負責人Jamie Thompson在研討會上表示:「在快速增長的預期下,疫苗的突破和大選後的美國刺激措施相結合,將鞏固近期全球的經濟復甦,到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2.3萬億美元,到2022年將增長2.7萬億美元。」

這也將令全球經濟在2020年萎縮4.2%之後,在2021年實現4.9%的同比增長。但Jamie Thompson也表示,如果近期新冠感染的數量和再度選擇嚴格封鎖措施的國家數量進一步激增,全球經濟的復甦將會面臨更多阻礙。

Jamie Thompson稱,根據研究院最新的快速風險調查,企業變得更加謹慎樂觀。

牛津經濟研究院過去一個月中進行的一項企業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家對經濟前景變得更加樂觀,這也是疫情暴發後進行的調查中,企業家情緒改善最大的一次。

被問及對未來兩年全球經濟下行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時,約40%的受訪者選擇了「國家再次採取嚴格封鎖禁令措施」以及「疫情再次失控」。此外,擔憂公共衛生隔離措施的受訪者,從第三季度調查顯示的10%左右上升至約28%,擔憂經濟深度衰退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比例,則從三季度時的約22%下滑至12%。

Jamie Thompson指出,與日益樂觀的看法一致,研究院估計,疫苗突破和大選後美國的刺激措施相結合,可能會在2022年末推動全球GDP超過大流行前的水平。不過,從過去幾次大流行的經驗來看,如果近期經濟復甦步履蹣跚,那麼經濟下行風險仍然存在。

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認為,在2021年初,潛在的新一輪全球新冠病毒浪潮可能使世界GDP增長水平下降6%。如果導致金融危機,則會讓2025年全球GDP的增長比新冠大流行前低10%-11%。

Jeremy Leonard則指出,近期全球經濟的反彈是「機械式」反彈,自夏季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相較2008全球金融危機時,經濟觸底反彈更快。從全球來看,各經濟體經濟復甦的形式會截然不同。

具體來說,Jeremy Leonard分析稱,中國比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早三個月遭受疫情衝擊,採取相關隔離措施後,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向工業傾斜,企業利潤的改善將影響投資組合。

而全球投資周期的趨勢令人擔憂,Jeremy Leonard表示,與中國的支持方案不同,歐洲、美國刺激政策的主要核心是消費,這也使得在這些地區的行業復甦趨勢會與中國不同。

「需求激增可能會導致消費品行業的活動初步加速,但隨著時間流逝,政府會更多地支持社會性支出,從而擠出消費。」Jeremy Leonard稱,從全球來看,食物、飲料和菸草的產出大致在2020年四季度恢復至2019年同期,而紡織品、皮革和服裝要到2021年二季度才能恢復到2019年四季度的產出水平。

由於重新啟動或者追趕已暫停的項目,並且易於遵守社會隔離措施,施工有望恢復強勁,而資本設備生產商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反彈。Jeremy Leonard表示,建築業、機動車及零部件的產出大致在2021年三季度可以恢復到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而航空業要到2023年一季度才可能恢復。

「有意思的是,實際上全球工業生產的恢復將會在更廣泛的經濟復甦之前,這與中國工業的良好恢復情況相關。」Jeremy Leonard指出,而歐洲受到其自身疲弱經濟影響以及貿易衝突影響,工業恢復情況較差。

總體來說,Jeremy Leonard表示,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經濟在嚴格的封鎖措施之後強勁反彈,儘管增長勢頭減弱,但可預見在2021年增長勢頭會十分強勁。

「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些經濟體尚不足以迅速恢復到大流行之前的水平,同時我們也看到感染率仍在不斷上升,世界經濟仍面臨巨大的下行風險。」Jeremy Leonard說。

數位化、綠色能源趨勢將延續

市場預計,隨著2021年第二季度新冠疫苗開始普遍接種,經濟活動將逐漸恢復「正常」。Jeremy Leonard表示,目前市場普遍接受了這個事情,但鑑於過去兩周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情況,疫苗對全球經濟的提振作用尚待觀察。

此外,Jeremy Leonard認為,除了疫情之外,全球範圍內仍然有很多事情對經濟復甦會有影響,如英國脫歐,這對歐洲的汽車產業鏈會產生持續影響。

Jeremy Leonard表示,各國政府將繼續維持刺激政策,以維持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企業流動性,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何時回到健康的水平還需時日。

Stephen Foreman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格局影響的新常態正在形成,一些行業將會受到永久性影響,而對另一些行業來說,則是變化中蘊藏機遇。

具體來說,Stephen Foreman將2021年全球產業發展歸納為六大趨勢。首先是全球化繼續,雖然疫情暴露了一些經濟體供應鏈的脆弱性,並且供應鏈或出現「逆全球化」令人擔憂,但供應鏈的調整需要時間,難以一蹴而就。

「我們相信全球貿易佔全球GDP的比重將在2021年實現回升,且其所佔的比例還將在未來幾十年繼續增長。」Stephen Foreman說。

第二個趨勢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工業生產的強勢反彈將會帶動全球工業生產的復甦。這也會令工業復甦的速度超過服務業,同時由於各國仍在不同程度上實施限制措施,消費者服務仍會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部門。

第三、四個趨勢則與數位化相關。在疫情加速全球數位化轉型的同時,對線下零售、建築業也造成衝擊。例如,疫情推動醫護行業數位化轉型,預計全球醫護及社會工作行業將在2021年中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得到發展。

疫情對線下零售業的影響,則會進一步傳導到建築行業。Stephen Foreman分析稱,這就是數位化轉型同時帶來的挑戰,以美國為例,到2021年,商業建築施工將會因需求的回落進入低迷期。很多常駐辦公室的企業選擇遠程辦公的形式,這會令辦公空間周邊的咖啡店等配套設施出現空置現象。

第五,短途旅行將率先復甦,而疫情前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的國際旅行到2021年仍難緩過勁來。

最後一個趨勢,則是清潔能源轉型繼續加速。牛津經濟研究院援引艾爾西汽車市場諮詢公司(LMC Automotive)的預測稱,2021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銷售量佔新車銷售量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11%進一步上升至17%,純電動車佔比也將從3%左右上升至4%,尤其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銷量,將會佔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一趨勢也會影響電動交通的供應鏈,Stephen Foreman表示,相關的化工企業以及銅在內的大宗商品也將受益於清潔能源轉型。

(作者:周智宇 編輯:和佳)

相關焦點

  •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明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牛津經濟研究院: 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在2021年初,潛在的新一輪全球新冠病毒浪潮可能使世界GDP增長水平下降6%。如果導致金融危機,則會讓2025年全球GDP的增長比新冠大流行前低10%-11%。
  • 中行研究院王家強:2021年全球經濟進入弱復甦 低利率仍將持續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王家強12月16日,在和訊網舉辦的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銀行峰會上,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家強用三個關鍵詞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趨勢:弱復甦、低利率、新變局。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4.5%王家強表示,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4.5%,如果只看數字它是過去30年來的最高增速。但4.5%是在今年大衰退4.9%基礎上實現的增長,兩年平均起來還是負數,這意味著明年全球金融業的復甦依然未能回到危機前水平。
  •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分析師Gregory Daco表示,該研究院...
    2020-11-14 01:08:14來源:FX168 【更多跡象表明美國經濟復甦動能正在減弱】今年秋季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再度激增,這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疑問:經濟何時會開始惡化?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路透社12月17日報導稱,武漢夜經濟的復甦讓人們看到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許多城市都受到新冠疫情復燃的影響時,這是難以想像的場景。許多人希望,在全球推廣新冠疫苗後,這種生活方式將在2021年成為現實。
  • 中銀研究: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21年我國經濟六大趨勢
    (作者:周景彤、梁婧、葉銀丹、王梅婷,均供職於中國銀行研究院 )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會議肯定了過去5年取得的成績,尤其是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經濟將持續恢復,政策將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會議明確了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
  • 海外人士熱議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清晰而鮮明的信號。海外人士認為,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而深陷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 共同點亮全球經濟復甦之光(2020·年終專稿)
    各國相繼採取管制措施,限制人員貨物流動,讓原本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持續低迷的全球貿易更顯頹勢。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9.2%。 ——跨國投資銳減。企業營收遭受衝擊,資金鍊挑戰加大,重挫投資者信心和跨國投資發展。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9%,全年預期仍為負數。 ——供應鏈條受創。
  • 共同點亮全球經濟復甦之光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各國相繼採取管制措施,限制人員貨物流動,讓原本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持續低迷的全球貿易更顯頹勢。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9.2%。——跨國投資銳減。企業營收遭受衝擊,資金鍊挑戰加大,重挫投資者信心和跨國投資發展。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9%,全年預期仍為負數。——供應鏈條受創。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路透社12月17日報導稱,武漢夜經濟的復甦讓人們看到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許多城市都受到新冠疫情復燃的影響時,這是難以想像的場景。許多人希望,在全球推廣新冠疫苗後,這種生活方式將在2021年成為現實。除了關注武漢夜經濟的復甦外,多家外媒持續關注中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期待。
  • 國際專家:2021,中國經濟穩健增長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2020年,全球經濟遭到新冠疫情重創。不過,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人們對全球增長產生樂觀預期。儘管全球疫苗推出速度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是2021年社交距離方面的限制預計將持續放鬆,因此全球經濟活動必然會反彈。
  • 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杜靜 傅雲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產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u2026u2026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疫情造成的創傷如何修復?疫後世界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
  • 渣打銀行發布2021年全球市場展望:疫苗研發推動經濟復甦,多個因素...
    1月6日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發布《2021年全球市場展望》指出,疫苗分發、財政和貨幣政策扶持、債券收益率、美元以及價值股與增長股之爭可能是主導2021年金融市場走勢的5個因素。債券方面,渣打銀行認為,經濟的復甦將提升企業利潤,降低違約風險,並推動收益率溢價進一步下降,這都利好於信用債。深入到具體市場,渣打看好亞洲美元債和新興市場政府債,因為它們均受益於美元走弱、資金流入、地緣政治風險下降及估值較低帶來的資本增值潛力。股票方面,渣打銀行認為,全球股票是渣打最為看好的資產類別,尤其是亞洲市場。
  • 特稿: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特稿: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新華社記者杜靜 傅雲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產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 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初發布的展望報告則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2%,2021年將增長4.2%。  相比11年前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經濟恢復,2021年的全球經濟反彈難言強勁。此次疫情導致的全球GDP降幅是2009年的7倍,疫後經濟復甦的基數效應遠強於上次危機後的復甦,但預期中2021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甚至不及2010年的5.1%。
  • 乾貨| 畢馬威: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乾貨 | 畢馬威: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2020-12-24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國際論道)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外媒關注年末中國多項經濟數據再創新高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朱民、吳曉波解析2021年經濟趨勢,2020企投家年終盛典順利舉行
    朱民預測:科技創新全球競爭和數位化大潮全面到來   在本次盛典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發表《大潮之巔,結構變化和數位化轉型》主題演講。   朱民表示,過去,很多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從波動和趨勢來看,世界會沿著秩序波動性繼續向前,軌跡不變,但這個觀點是錯的。2020年是載入史冊的一年,它深刻地改變了世界。
  • 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
  • 世界銀行最新《全球經濟展望》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4%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4%本報訊(記者高偉東)美國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發布2021年1月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若2021年能大規模推廣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種,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