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點亮全球經濟復甦之光(2020·年終專稿)

2020-12-24 人民網國際

受疫情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人員貨物流動嚴重受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衝擊,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世界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改善全球經濟治理,事關世界的前途與命運。

「我們要堅持開放創新,促進世界經濟復甦」「要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透明、非歧視、開放、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要直面經濟全球化遇到的挑戰,使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走出危機、促進發展的中國方案,為推動世界經濟儘快步入復甦軌道注入信心與動力。

多重衝擊,世界經濟陷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奪走了無數寶貴的生命,也對全球經濟造成多重衝擊,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金融市場波動。美股曾在不到兩周時間內4次熔斷,恐慌情緒傳導至其他金融市場,引發多國股市發生熔斷或遭遇重挫。

——全球貿易萎縮。各國相繼採取管制措施,限制人員貨物流動,讓原本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持續低迷的全球貿易更顯頹勢。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9.2%。

——跨國投資銳減。企業營收遭受衝擊,資金鍊挑戰加大,重挫投資者信心和跨國投資發展。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9%,全年預期仍為負數。

——供應鏈條受創。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形成衝擊,尤其對汽車、電子和機械設備等價值鏈融合程度高的行業影響顯著。德國安聯集團旗下的貿易信用保險公司對德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5國約1200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94%的受訪企業表示,疫情發生後一度面臨供應鏈中斷,約1/5的企業遭遇嚴重的供應鏈中斷。

——多個行業停滯。旅遊、航空等行業陷入癱瘓。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旅遊業收入或將減少9100億美元,全球旅遊行業損失1億—1.2億個直接工作機會……

「疫情將給世界經濟留下持久傷痕。」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經濟學家蒂斯·彼得森說。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全球經濟產出累計損失將達8.5萬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全球經濟復甦前路漫長且易受挫折。

多管齊下,抓住發展新機遇

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全球主要經濟體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努力讓世界經濟向復甦通道攀行。

多國央行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避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強烈波動引發更大範圍的動蕩甚至危機。

美聯儲在3月連續兩次緊急降息,開啟了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推出多個面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緊急貸款計劃。歐洲央行開足馬力,多次擴大緊急資產購買計劃規模,延長疫情期間放鬆融資條件的措施。日本央行不斷擴大緊急抗疫注資計劃,調整前瞻指引,允許無限量購債。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聯儲、日本央行、歐洲央行與英國央行在量化寬鬆政策上投入了5.6萬億美元。新興市場方面,俄羅斯央行、巴西央行以及印度央行等多次降息,採取有限的量化寬鬆政策。

中國央行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並創設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為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國政府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最大限度緩解疫情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衝擊。

美國推出多輪經濟救助計劃,包括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歐盟推出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支持成員國投資和改革。歐洲投資銀行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提供2000億歐元資金,並將泛歐保障基金的半數以上用於中小企業。日本先後推出三輪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俄羅斯推出「國民經濟復甦計劃」,分三階段實施。中東多國政府通過減免稅費、補貼困難人群、扶持中小企業等方式,助力衛生、旅遊、航空等行業儘快恢復。

中國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全面復工復產,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出手快、措施多、範圍廣……一系列救助措施,對緩解疫情衝擊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近12萬億美元的巨額財政支持,以及各國央行大幅降息、注入流動性和購買資產,幫助挽救了生命和生計,並防止了一場金融災難。」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塔如是表示。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危機中往往孕育著新機。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就發展數字經濟、實現「綠色復甦」發表重要論述。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疫情防控加速了線下到線上的轉換,顯著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多國推出數位化發展規劃,加大數字基礎設施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合作,釋放數字經濟潛力。企業加速向數位化轉型,促進供應鏈智能化、自動化,開啟新一輪投資熱潮。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後疫情時代,綠色和創新是各國發展的「必選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國利用從疫情中復甦的機會,讓經濟和社會走上符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綠色道路。歐盟將推動綠色轉型作為經濟復甦計劃的核心之一,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中國鄭重承諾,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3點倡議和提高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重信守諾的責任擔當。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已成為多方共識,必將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攜手前行,重塑後疫情世界

「縱覽當今世界,人們不難發現,強化而不是削弱國際合作,才有可能更好地實現人類共同福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如此感慨。

多邊主義機製成為各國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的關鍵平臺。IMF為成員國提供了緊急援助,並將緊急貸款援助計劃擴容了兩倍,總計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世界銀行計劃在15個月內提供1600億美元資金,為發展中國家紓困。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發表聲明指出,正在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以抵消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

從上海合作組織到金磚國家機制,從亞太經合組織到G20,「團結」「合作」一直是中國聲音的關鍵詞。「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降低關稅、減少壁壘,探討重要醫療物資貿易自由化。」在多個會議和不同場合,中國一直強調要確保全球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倡議各主要經濟體共同協調宏觀政策,贏得廣泛認同。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對中國長期以來堅持開放合作、共同繁榮深表贊同,「國家間應尋求利益匯合點,在全球政治和經濟的大變局中構建利益共同體。」保加利亞前總統羅森·普列夫內利耶夫表示,疫後世界經濟將達成新的平衡,中國將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衝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全球性挑戰,是國際社會特別是大國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我們應該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合作,堅持與時俱進」「我們將繼續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等場合,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關於全球治理的重要主張,引發熱烈反響。

「各方看到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態度和行動。中國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經濟全球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埃及共產黨總書記阿茲利如是認為。南非國際關係學者奧斯卡·范·希爾登評價說,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並向世界傳遞信息,中國在與其他國家合作時考慮的是雙贏。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中國以自身經濟的快速回暖,為世界經濟走出疫情陰霾樹立了信心,為未來經濟復甦培育活力。「經濟復甦有力,中國這艘巨輪正破浪前行。」外資機構施洛德投資集團近期在評價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時表示,中國經濟正透出新意和活力,新經濟、新業態中蘊藏著的消費潛力和發展格局備受關注。

「第一次看到更光明的未來」。近日,經合組織發布報告指出,「最壞的情況已經避免,大部分經濟結構得以保留並可能迅速復甦」。該組織預計,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等利好因素推動下,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

全球抗疫形勢下的經濟發展,「木桶原理」不容忽視。哪怕還有一塊抗疫「短板」,病毒的威脅就一直存在,全球經濟復甦就難以持續穩定。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表示,全球經濟正從危機中恢復,但前行道路上依然陰雲密布,未來全球經濟將面臨漫長、不均衡且充滿不確定的艱難爬坡之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涅槃、煥發新生。各國惟有攜手前行,才能共同點亮全球經濟復甦之光,共同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3日 03 版)

(責編:嶽弘彬、劉潔妍)

相關焦點

  • 共同點亮全球經濟復甦之光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旅遊業收入或將減少9100億美元,全球旅遊行業損失1億—1.2億個直接工作機會……「疫情將給世界經濟留下持久傷痕。」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經濟學家蒂斯·彼得森說。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全球經濟產出累計損失將達8.5萬億美元。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2020·年終專稿)
    來源:海外網開欄的話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從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到提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一攬子中國方案,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引領全球減貧合作,中國奮楫破浪,堅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20年終特稿|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
    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解放軍報記者 孫琦2020年漸至尾聲,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依然籠罩全球。當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逆勢上揚,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重啟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
  • 開往武漢的列車,點亮城市復甦的「希望之光」
    荊楚大地蓄勢待發,武漢的「生活氣」也在慢慢復甦。從「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到「春回武漢,神州無恙」。14億中華兒女同舟共濟,所展現出的決心、信心和能力令世界讚嘆,中國制度、中國智慧所迸發出來的力量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這次武漢站的恢復辦理業務,正是疫情得以有效控制的表現。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武漢已經出現了勝利的曙光,武漢正以全新的面貌全速前進。
  • 「中國經濟站穩2020」「一帶一路」合作及時發力 穩定全球供應鏈
    編者按: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2020年中國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甦,並為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 維羅妮卡:中國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經濟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和歷史潮流。」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呼籲各國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 【地評線】讓網際網路點亮文明之光未來之光智慧之光
    今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聚焦網際網路最新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動態,著力彰顯網際網路引領發展的文明之光、未來之光、智慧之光。深化共治,點亮文明之光。習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網絡空間的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網際網路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全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在網絡空間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維護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就是在維護我們自己美好的家園。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
    >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這一年,中國經濟「不同凡響」。復工復產以來,中國經濟以全球意想不到的速度恢復,一步步向上攀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先後作出相同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點燃了全球抗擊疫情、重獲發展的希望。世界貿易組織發言人羅克韋爾觀察中國貿易和經濟近20年,2020年是他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年。他說:「中國經濟已經實現復甦,中國過去幾個月的經濟表現確實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彰顯強大韌性
    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經受住疫情考驗的中國經濟,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經濟之聲特別推出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海南三亞,冬日暖陽,海灘、酒店、免稅店,人群熙熙攘攘。中國在統籌疫情防控的同時,經濟穩步復甦,消費快速回升。
  • 堅持走團結合作之路(2020·年終專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嚴重衝擊各國,引發全球性危機。疫情啟示世人,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裡。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成為國際社會必須解答的一道時代課題。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今日導讀 今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這個全球共同難題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 當全球經濟仍處於衰退陰霾之中,中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令人矚目。
  • 「中國經濟站穩2020」浦東30年滄桑巨變 成為全球企業「引力場」
    編者按: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2020年中國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甦,並為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 數位技術點亮智慧之光
    在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一款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隨著現場音樂「起舞」:兩個機械手臂靈活轉動,另一端的作業圖像便可實時回傳……採用這款機器人後,作業人員即使身在地面,也能遠程完成引線、剝線、穿線和搭火等工作,既提升了作業效率,也保障了安全。
  • 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大眾夜遊需求強勢回歸,夜間經濟成為新藍海
    不少前來觀演的人在感慨這座千年名樓歷久彌新之餘,對現場的各種光影互動文創也讚賞有加。這是黃鶴樓35年來首次開放夜間遊玩。經過短短幾個月的試運營,《夜上黃鶴樓》一躍成為武漢新的熱門旅遊打卡項目,把握住了夜間旅遊市場的新機遇。中國旅遊研究院不久前發布的《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旅遊市場出現新變化,大眾夜遊需求強勢回歸,夜間旅遊市場率先復甦。
  • 麥可·斯賓塞:疫情後的全球經濟復甦|國際
    文/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導語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經濟開始逐漸復甦。同時,疫情環境也倒逼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本文指出,中國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經濟復甦的速度上,對於整個全球的復甦而言,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美國專家:中國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中國經濟的復甦速度快、增長率高的事實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近日,央視記者採訪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政府事務高級主管安娜·阿什頓,她表示,中國在2020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疫情防控成果給人印象深刻,經濟發展率先實現正增長,已經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 新加坡學者: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6日電(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突出和亮眼」,將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陳剛說,近期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持續增長,凸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
  • 「中國經濟站穩2020」財政政策「挑大梁」 穩住經濟「基本盤」
    編者按: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2020年中國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甦,並為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 機械行業:全球經濟復甦共振 行業迎來美好時光
    主要觀點  全球經濟復甦共振,行業迎來美好時光  國內: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改善,製造業復甦,未來將進入到主動補庫存階段,製造業資本開支向上,帶來設備的需求。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依然是經濟的基本盤。海外:全球疫苗大概率明年全面推廣,寬鬆政策預計維持。
  • 【2020年第4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東協韓國】製造業復甦加速
    2020年第4季度,東協六國和韓國經濟繼續復甦,景氣和外貿走勢顯示復甦加速。疫情方面,第4季度印尼和菲律賓疫情持續,馬來西亞和韓國也再度出現新增病例大幅上升,但區內狀況總體好於全球。第4季度PMI繼續回升。東協整體製造業PMI回升至49.8,較上季上升1.9;韓國製造業PMI重回榮枯線上,為52.3,較上季上升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