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封鎖措施一度使經濟大面積停擺、失業率飆升,二季度GDP跌幅普遍創歷史極值;疫情緩解後解封重啟經濟雖然使三季度GDP大幅反彈,但也造成疫情強烈反撲。一些國家被迫重新「禁足」,四季度經濟活動再次收縮;更多國家在「保生命」和「保生計」之間的艱難平衡中更傾向於後者,但經濟「帶病上崗」,復甦勢頭明顯減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相當於2009年跌幅的7倍,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不過,治療情況的進展提升了人們對前景的期望,疫苗研發的積極進程更為結束新冠疫情帶來了希望。IMF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恢復到疫前2019年的產出水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初發布的展望報告則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2%,2021年將增長4.2%。

  相比11年前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經濟恢復,2021年的全球經濟反彈難言強勁。此次疫情導致的全球GDP降幅是2009年的7倍,疫後經濟復甦的基數效應遠強於上次危機後的復甦,但預期中2021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甚至不及2010年的5.1%。而且,本次復甦預計將很不平衡,將對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美國經濟遭受重創,但整體表現仍好於多數發達國家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發達國家,擁有先進的醫藥科技和醫療體系,但這次新冠疫情防控卻大跌眼鏡。截至11月底,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1393萬,死亡27.4萬,均為全球第一。

  美國本土疫情3月下旬大規模暴發,金融市場先知先覺,2月底美國股市就開始連番暴跌,國債收益率大幅走低,美元指數因流動性緊張而升至100點上方。為穩定市場,美聯儲3月上半月兩次緊急降息50和100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25%的低點,並宣布採取不設上限的量化寬鬆措施,3月下半月先後推出15項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直接為實體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超級寬鬆貨幣政策下,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2020年上半年急劇膨脹,與美國GDP比值從疫情暴發前的約20%快速升至35%上方。

  3月下旬,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驟然顯現,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從3月第一周的21.1萬猛增至最後一周的686.7萬;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101,為2018年3月以來新高,但3月大降11.9點,4月再降17.3點,創2011年12月以來新低。為穩定經濟,美國政府先後出臺了四批總規模達2.6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措施。2020財年(截至9月30日),美國聯邦預算赤字為3.132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6.9%,遠超2009年9.8%的水平。

  在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紓困措施刺激下,美國股市在3月底開始反彈,二季度美國經濟斷崖式下跌的同時,納斯達克指數卻盡數收復失地,至6月超過前期高點,迄今已比疫情前高點超過約28%。隨著5、6月份重啟經濟,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暖,失業率從4月的14.7%降至11月的6.7%,GDP繼一、二季度分別環比下跌1.3%和9.0%後,三季度大幅反彈7.4%。

  但同時,美國疫情並未得到控制,10月起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又開始攀升,迄今(12月初)升勢未減,經濟持續復甦前景由此被蒙上陰影。美聯儲最新褐皮書稱,在12個聯儲地區中,有四個地區近幾周「幾乎或全無增長」,其他地區僅出現溫和增長。11月非農就業減少7.4萬人,為5月經濟重啟以來首次減少。11月失業率下降0.2個百分點,也是5月以來最低降幅,目前6.7%的失業率仍顯著高於年初3.5%左右的水平。隨著前期居民補貼到期,新的財政刺激政策仍在兩院懸置,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顯著下滑4.9個點。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復甦形勢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疫情控制情況。美國境內和海外新冠確診病例數再度攀升,使未來數月經濟復甦面臨挑戰。來自疫苗研發方面的積極消息雖然有益於經濟中期增長,但重大挑戰和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只有當人們確信可以重新安全地從事廣泛經濟活動之後,美國經濟才可能全面復甦。

  也有分析認為,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適應了居家生活,聯邦政府也沒有再次實施全面封閉措施的意願,疫情的持續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將顯著小於疫情初期暴發時的衝擊。從疫苗研發的最新進展看,預計美國2021年上半年可以實施較大範圍的疫苗接種,夏季美國經濟或有強勁表現。目前一般預計,2021年美國經濟將增長3.2%左右

  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美國GDP同比下降3.8%,大幅好於歐元區7.4%和英國11%的降幅,也好於日本5.9%和加拿大5.4%的降幅。

二、歐洲經濟或「二次探底」,復甦之路崎嶇漫長

  歐洲疫情暴發早於美國,各國政府為防控疫情採取的社會隔離措施也普遍嚴於美國。歐洲也出臺了規模超過金融危機時期的寬鬆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但受限於歐盟和歐元區的成員集體決策機制,政策力度不及美國,出手速度也慢於美國。這些因素導致歐洲經濟在疫情中的收縮幅度超出美國。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歐元區GDP環比斷崖式下跌11.8%(金融危機期間最大降幅才3.1%),其中西班牙下跌21.5%,衰退最為嚴重,表現最好的德國也下降9.8%,高於美國同期9%的降幅。英國降幅深達19.8%,英國央行稱之為30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經過大面積「封城」「禁足」,歐洲疫情一度得到較好控制,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人數一度降至春季高峰時期的1/10和1%。經濟也出現快速回暖,三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大增12.6%,英國反彈15.5%。

  但放鬆隔離和重啟經濟也使疫情快速反彈,夏季之後歐洲疫情再呈失控態勢,新增病例連創新高,至11月已數倍於春季峰值(得益於治療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新增死亡人數仍未超過前期峰值)。迫於「二次疫情」,英 、法、德、西等主要歐洲國家11月相繼重新實施「禁足」,但措施遠不及春季嚴厲。

  「二次疫情」及「二次封鎖」下,歐洲經濟復甦勢頭明顯放緩。包括歐洲央行在內的權威機構認為,歐元區經濟前景已經惡化。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指出,新冠病例增加以及相關防疫措施正在影響經濟活動,第四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速很可能再度轉為負值。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預計,歐元區經濟復甦步伐將明顯放緩,特別是西班牙和法國,如果不能控制疫情,有可能進入二次衰退。如果西班牙衰退程度最終達到德國的兩倍,任何復甦基金或救助計劃都難以幫助其走出困境。歐洲南北經濟鴻溝的擴大,還將增加歐盟國家在利益分配上發生衝突的危險,從而削弱成員國集體抵禦風險的能力。

  展望2021年,歐洲經濟反彈有幾大利好加持。首先,歐洲已具備開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的條件。德國拜恩泰科(Biontech)表示,疫苗在歐洲交貨最早可在2020年12月下半月開始,年內拜恩泰科和輝瑞疫苗產量可達5000萬劑,2021年將生產多達13億劑。其次,歐洲的外部環境預期也會明顯改善。美國政府換屆顯然將修復美歐關係,雙方的貿易爭端也有望得到化解。此外,為阻止歐洲經濟前景惡化,歐洲央行已經明確表示,年內將研究出臺進一步支持經濟和通脹上行的貨幣寬鬆政策。機構普遍預計,歐洲央行會將疫情緊急購債計劃規模擴大約5000億歐元。歐元區融資條件有望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寬鬆。

  IMF、OECD和歐盟委員會等預計,2021年歐元區經濟可望增長4.2%-5.2%。但這顯然無法彌補其2020年約8%的萎縮。樂觀預計,歐元區最早要到2022年下半年之後才能恢復到其疫情前的經濟產出水平。上次金融危機後,歐元區經濟復甦一度被歐債危機中斷,前後共花了6年多時間才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那次美國花了3年。

三、東協經濟遭疫情重擊,但復甦勢頭強於歐美

  據IMF10月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東協新興經濟體GDP(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為統計口徑)2020年預期下滑4.3%,表現好於歐美,2021年預期增長6.2%,復甦勢頭也好於歐美。

  越南經濟表現在東協堪稱「一枝獨秀」,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越南是中國以外最早發現確診新冠病例的國家之一,但疫情控制堪稱典範。除了7月底發生一次涉及上百人、波及10個省份的輸入性病例本地傳染外,已前後兩次百日未發生本土病例。越南統計總局國家帳戶系統司司長楊孟雄表示,2020年的越南經濟如同被壓縮的彈簧,壓力最大的時候是二季度,GDP同比僅增長0.39%,創最低紀錄,但三季度有明顯起色,同比增長2.62%,10月後情況越來越好。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泰國疫情控制也成效顯著,迄今累計確診病例僅4000多人,但為防疫付出很大經濟代價。泰國旅遊業佔GDP約1/5,泰國自4月到9月一直禁止遊客入境,10月有限開放入境旅遊,只有1201名入境遊客,11月遊客更少,只有681人。7月份以來頻頻爆發反政府示威遊行,使泰國經濟雪上加霜。前三季度泰國GDP累計同比下降6.8%,降幅僅次於號稱最「硬核」防疫的菲律賓。

  菲律賓3月即宣布進入為期6個月的全國緊急狀態。但國情所限,嚴格的防控措施難以切實實行。日新增病例至8月一路攀升,最高達到6870人。此後雖有緩解,最近日新增病例依然過千,累計病例44萬。前三季度菲律賓GDP累計同比下降9.7%,其中二季度同比下降16.9%,三季度降幅依然高達11.5%。

  馬來西亞9月底以前日新增病例基本控制在百人以下,前期疫情防控可圈可點,但經濟代價不菲。為幫助民眾和企業渡過難關,政府推出了總額2950億林吉特(約合707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財政注資450億林吉特,相當於GDP的3%。儘管如此,二季度GDP同比仍下降17.1%,為東協國家同期最大降幅;三季度降幅則大幅收窄至2.7%,顯示了強勁的復甦態勢。但進入四季度,馬來西亞疫情驟然暴發,日新增病例很快破千,迄今居高不下,累計病例超過7萬。政府被迫強化「行動限制令」,可能為四季度經濟復甦蒙上陰影。

  印度尼西亞疫情發生伊始,佐科總統就以「踩剎車」和「加油門」為比喻,要求防疫和經濟兩者兼得。疫情暴發以來,印尼兩次實施「大規模社會限制」,又兩次放鬆限制重啟經濟。期間新增病例持續攀升,至今增勢不減,迄今累計病例超過50萬。在新增病例並未明顯減少、近期日增病例仍在6000以上的情況下,雅加達及周邊大首都圈地區已放鬆至「社會限制過渡期」。印尼較松的防控至少對即期經濟影響較小,2020年前三季度印尼GDP累計同比下降1.9%,經濟表現僅次於越南。

  總體而言,東南亞疫情不如歐美發達國家以及印度和巴西等南亞、拉美國家嚴重。東協國家多為外向型經濟體,除本地疫情外,其2020年經濟波動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環境影響,經濟波動與發達國家基本同步,除越南外,經濟下滑幅度與歐洲相當。但基於其經濟內生動力較大,預計疫後東協復甦動力將明顯強於歐美。

四、金磚國家(不含中國)恢復元氣任重道遠

  作為發展中大國的代表,金磚國家分處世界不同大洲,發展條件不同,發展水平不一,產業結構各異,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也有所差異。疫情防控方面,除中國外,其他金磚國家都乏善可陳。印度、巴西、俄羅斯累計確診病例分居全球第二到第四,南非位居第17,但其總人口感染率並不亞於印度。經濟表現方面,據IMF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除中國外,其他金磚國家2020年經濟均將大幅萎縮,2021年雖將恢復正增長,但與東協新興經濟體不同,金磚國家2021年GDP增幅預計均不足以抵消2020年的下降。

  (一)印度:經濟活動大範圍停擺

  印度自3月25日起實施「封國」,經濟活動大範圍「停擺」。一季度GDP還同比增長3.1%,二季度急轉直下,同比驟降23.9%,稱冠全球,期間製造業產出一度腰斬。而且,付出沉重代價的「封國」並未阻止疫情蔓延,二季度末每日新增病例直逼2萬(封國前不到100)。防疫、經濟兩頭皆失,「人」「財」兩空。

  為穩定經濟,印度從6月8日起開始解封,之後疫情更猛烈暴發,至9月中旬日新增病例逼近10萬,超過美國記錄。不過「帶病」重啟的印度經濟在三季度明顯回暖,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至7.5%,9月工業產出已同比轉正。經濟恢復的同時,疫情也神奇好轉。9月中旬後新增病例掉頭向下,並持續下降至最近3.5萬的水平。迄今累計確診病例已近千萬。

  IMF10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印度經濟2020年下降10.3%。不過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復甦進度好於IFM預期,四季度GDP同比降幅有望繼續收窄至4%。預計2020年全年GDP降幅約8.1%,2021年則有望增長5.5%。

(二)俄羅斯:能源出口遭受重創

  俄羅斯疫情自3月上旬達到高點後一直未有實質性緩解,9月初再次惡化,新增病例持續攀升,最近每日約28000人,為春季高峰的將近3倍。俄羅斯衛生部長穆拉什科近日表示,或許需要考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民眾的出行,包括限制各州之間的交通。但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隨即澄清:「目前我們依然認為沒有那樣的必要。」

  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油氣收入。大疫之年全球油氣需求萎縮,油氣價格大降,重創俄羅斯能源出口。2018年和2019年,俄羅斯原油出口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495美元和454美元,2020年3月以來均價跌至264美元,比2019年大降41.9%;同時天然氣出口均價跌至每千立方米101.7美元,相比2019年出口均價186.8美元下跌45.6%。

  俄羅斯二季度GDP同比下降8%,比一季度驟降9.6個百分點;三季度降幅收窄至3.6%。鑑於疫情仍在惡化,四季度GDP同比降幅可能再次擴大。據IMF10月預計,2020年俄羅斯GDP將下降4.1%,2021年則將反彈2.8%。最新經濟數據顯示,2020年的降幅和2021年的增幅或將好於IMF預期。俄經濟發展部日前將2020年GDP降幅從4.8%調至3.9%,同時預測2021年增長率為3.3%,2022年為3.4%,2023年為3%。

(三)巴西:出現近120年來最大的經濟衰退


  巴西確診病例累計已達678萬,是俄羅斯的2.7倍,實際疫情可能更為嚴重。巴西檢測覆蓋率不到俄羅斯的1/4,大量病例或許未被納入統計。從新冠死亡人數看,巴西累計已達17.6萬,為俄羅斯的4倍多。巴西日均新增病例7月高峰時超過4.6萬,此後一度下降2/3,但9月重拾升勢,近來日均又超過4萬。

  巴西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GDP約63%,在金磚國家中最高(俄羅斯54%)。而受大範圍關閉商業活動等社會隔離措施衝擊最大的正是服務業。巴西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0.9%,二季度降幅收窄至3.9%,但11月疫情快速反彈,可能使四季度GDP降幅再度擴大。預計全年經濟萎縮5.1%。

  疫情以來,巴西旨在減緩新冠病毒傳播的社會隔離措施導致從投資到家庭消費在內的經濟活動癱瘓。經合組織有關數據研究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在全球31個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中,巴西在投資下降方面排名第4。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局數據顯示,巴西第二季度投資率同比下降 15.4%。

  2020年9月,巴西經濟部所屬的地理和統計研究院公布統計結果顯示,巴西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跌9.7%,這是地理和統計研究院自1996年開始對全國GDP開展季度統計以來跌幅最大的一次。此外,IMF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稱,巴西2020年將出現近120年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

(四)南非:問題積重難返,經濟雪上加霜


  南非疫情至7月發展至高峰,日均新增病例破萬;此後至9月上旬降至每日1600左右,並在此水平上保持了約兩個月;11月上旬之後開始反彈,最新日新增病例已超過3800。

  南非經濟已連續多年疲弱,高債務、高失業率等問題積重難返。疫情更使南非經濟雪上加霜。據南非統計局數據,疫情暴發之前,南非GDP在2019年第三、四季度已連續萎縮,全年僅增長0.2%。2020年第一季度環比再降0.5%,二季度更驟降16.4%,降幅在全球僅次於印度。三季度經濟反彈13.5%,但三季度末失業率再創新高,達到30.8%。預計南非經濟2020年全年將萎縮6.7%,2021年有望增長3.2%,不及2020年跌幅的一半。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國內宏觀經濟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向常態趨勢回歸,全年GDP增速有望在低基數效應基礎之上出現較大反彈。
  • 陳昌盛:2021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展望
    二是整個經濟的韌性,特別是在場的企業為代表體現了頑強的韌性,總的來說就是化危為機,逆勢而上。2020年12月19日-20日,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於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隆重召開。19日主題大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發表了題為《2021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展望》的主題演講。
  • 重磅報告發布:《2020年網際網路輿情形勢分析與展望》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今天發布《2020年網際網路輿情形勢分析與展望》(下稱報告),報告從數據維度分析了今年以來的熱點輿情,並指出,今年的輿情形勢呈現出與疫情交織的特點,各方多措並舉克服疫情影響,推動各領域回到正軌並謀求創新發展。
  • 近藤大介: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之我見
    作者:近藤大介封圖:圖蟲創意縱觀全球當下的形勢,2020年註定始於新冠疫情,終於新冠疫情。面對肆虐的疫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下同)於12月初,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OECD成立於1961年,總部位於法國首都巴黎。
  • 世界銀行最新《全球經濟展望》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4%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4%本報訊(記者高偉東)美國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發布2021年1月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若2021年能大規模推廣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種,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
  • 2020年回顧與2021年展望——多重利好支撐 金價有望漲向2000上方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2020年走勢回顧與2021年展望——多重利好支撐,金價未來有望漲向2000上方高度的不確定性、寬鬆的貨幣政策、極低的利率、積極的價格勢頭、美元貶值以及對更高通貨膨脹的擔憂,都是2020年推動黃金走高的關鍵因素。
  • 花旗銀行: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不容樂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13日訊 CNBC網站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已使全球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全球經濟何時才能恢復至疫前水平。歐洲發達國家為防控新一輪疫情重新採取的封鎖措施將導致經濟再度衰退。
  • TrendForce:2021全球LED顯示屏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
    TrendForce:2021全球LED顯示屏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    慧聰LED屏網報導       根據 TrendForce 最新報告-2021 全球 LED 顯示屏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表示,考慮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修2020年全球LED顯示屏的市場規模,然而期望戶外顯示屏以及市政項目如安防監控等市場將受益於政府財政政策和經濟刺激計劃中受益,包括戶外交通,控制室等應用市場,預期會在2020年下半年有所改善。
  • 中國2020及2021年經濟房價預測 形勢好不好?
    本文來源:股城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給影視、銷售等各個行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相比於往年,今年經濟形勢較為嚴峻。不少人好奇,今年和明年,經濟和房價形勢將會怎麼樣?究竟好不好?對於未來的經濟走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預測,今年全年中國經濟能夠實現3%左右的正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或為1.0%,2021年經濟增長或為9.0%。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全球所有國家中少數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 展望2021年的世界,悲觀還是樂觀?
    五、 世界經濟有望復甦,但全球經濟的灰暗難以抹去在全球疫情危機的直接衝擊下,世界經濟在2020年一片倒退,除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出現正增長外,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都是滯增長和負增長。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球經濟下滑尤為嚴重,從第三季度起,隨著一些國家陸續重啟經濟活動,全球經濟形勢得到改善,但由於一些國家的疫情在第三季度和四季度復發或加劇,世界經濟又遭寒流。
  • 乾貨| 畢馬威: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乾貨 | 畢馬威: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2020-12-24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年展望: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
    本報告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2021年發布的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的第一篇報告《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本報告由劉俏和顏色執筆。一、我國2021年GDP增速有望接近9%世界經濟短期內仍將承壓。
  • 疫霾漸散,宏圖再展(上)——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王軍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一、2020年全國與河南宏觀經濟形勢回顧(一)經濟增速逐漸走出疫霾,回歸潛在水平回顧2020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民勠力同心,取得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此外,河南省預計2020年全省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66萬,佔據全國畢業生人數的7.5%。上半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突發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社會用工需求下滑,線下招聘活動停止,全省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三季度以來,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及經濟恢復增長,全省就業市場正逐步復甦。
  • 趙偉:抱樸守真——2021年宏觀形勢展望(開源證券
    報告要點 認清經濟加速轉型的本質,是釐清當下宏觀形勢的前提。從經濟「抗疫」到政策「退潮」,傳統框架對2021年解釋力或進一步下降,建議回歸本源、抱樸守真。
  • 政企學界齊聚上海展望2021中國鋼鐵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闡述了當前中國所處的時代背景、展望了2021年宏觀形勢及經濟運行特點,並提出了鋼鐵行業需要關注的幾個重點。展望整個2021年宏觀經濟形勢。陳昌盛共提出六點看法:一是國際經濟將實現恢復性增長;二是疫情不會因疫苗短期消失;三是中美關係可能小緩和;四是國內經濟逐步回歸常態;五是後延風險將有所暴露;六是需要把握政策調整的節奏力度。
  • 1222:2020年總結與2021年展望(文字版)
    2021年政策新風向解讀12月1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仍然是工作總基調,但具體的工作重心和部署則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比如有倆個重磅提法都是第一次出現,即「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需求側改革」。
  • 2021年全球經濟前瞻:中國GDP增速8.2%,日本2.3%,美國令人意外
    經歷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後,全球經濟迎來了一個艱難的開端。不過,各國加大財政刺激和疫苗的廣泛分發等行動都在表明,至暗時刻或許已經過去了。進入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已成為各國的主旋律。那麼這一年裡哪個經濟體最被看好?哪個最被唱衰?一起來看看吧。
  • 宗良:2020年中國經濟呈現四大特點,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8%左右
    宗良:2020年中國經濟呈現四大特點,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8%左右 2021-01-18 15:27: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楷欣
  • 2021年世界經濟展望,世界經濟預計增長4%,我國的增速最高?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僅為0.7%,全年的增速也僅為2%左右,這一增速創下了1977年以來最低。我國還算好的,至少經濟還能維持增長,因為大部分國家的經濟全都陷入衰退。那麼,在接下來的2021年,世界經濟會不會好起來呢?
  • 新書訊| 國際形勢黃皮書: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21)
    皮書說透過數據發現不一樣的世界2020年12月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經濟與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政治研究所在京共同發布《國際形勢黃皮書: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21)》。黃皮書對本年度全球政治及安全形勢的總體情況及變化進行回顧與分析,並提出相關的預測及對策建議。在世界格局與國際安全部分,報告對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美、中俄、中歐、美歐關係的發展走向進行了分析,對全球重大武裝衝突和全球軍事形勢進行了梳理,並對中國周邊安全形勢進行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