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勇、姜雨婷:教育系統要做好數位化就業這篇大文章

2020-12-24 光明思想理論網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位化就業、教育評價改革、生態產品、經濟工作、國民經濟循環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家勇、姜雨婷:教育系統要做好數位化就業這篇大文章】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副主任張家勇、助理研究員姜雨婷表示,教育系統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適應並引領數位化就業新常態,進一步開發利用好大學生數位化就業這片新藍海。一是出臺《大學生數位化就業指導意見》。以「一人一策」等方式,為學生數位化就業提供全方位指導服務,積極引導畢業生找準職業定位,提高教育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二是搭建數位化就業綜合服務平臺。高校可以基於平臺建立動態跟蹤的調研和反饋機制,向就業困難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引導並支持大學生「雲創業」。企業管理人員可以一鍵登陸將用人需求廣而告之,應聘簡歷可根據編程自動匹配到適合的職業機會。三是完善數位化就業配套服務政策。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新業態領域,加快推進文案編輯等新職業國家職業標準制定和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為新職業人才培養培訓規範化提供必要依據。四是發展素質教育服務數位化就業。藉助數位化就業這片新藍海,著力宣傳素質教育在數位化就業新形態中的重要價值,優選推送素質教育就業創業先進典型,讓素質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摘編自《光明日報》

  【陳旭: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認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首先,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提升辦學成效。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樹人成效這一根本標準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不斷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其次,深化教師評價制度改革,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高校要把教書育人的投入與成效作為教師評價的重中之重,在職務晉升、工作考評中把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進而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再次,健全學生評價制度,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服務祖國、服務人民。嚴格學業標準,完善各類學生的學業要求,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進一步完善學生學位評價制度,強化學位論文質量把控,培養學生學術志趣、科學精神和學術能力。

  摘編自《人民日報》

  【鄭新立: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鄭新立指出,生態產品多數屬於公共產品,不能用於市場交換,應根據生態產品的不同特點,分類施策,採用不同的價值實現方式,具體從以下四個路徑全面推進。第一,對於不能通過市場交換實現其價值的生態產品,應由政府制定統一的排放標準和環境標準,嚴密監測、嚴格監管。清潔的空氣、乾淨的河湖水、怡人的環境等,屬於公益性產品,企業為提供這類生態產品所付出的投入,應納入各市場主體的商品和服務成本之中,使大家擁有同等競爭條件。第二,對已經形成的存量汙染物的治理,應運用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模式加以解決。儘快對存量汙染物加以治理和資源化,應通過具有相應資質的造價公司,對每一項治理工程所需費用進行科學評估,政府制定相應的補償政策,再通過招投標,吸引國內外企業參與投資和治理。第三,圍繞實現碳中和目標,通過實施功能性產業政策,鼓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碳排放,涉及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必須努力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第四,圍繞鼓勵資源節約型消費方式,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在需求端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強大拉動力。要從小學開始,開設環境教育課程,讓人們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和綠色生活方式,努力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摘編自《經濟日報》

  【楊志勇:樹立系統性思維,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

  楊志勇表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進一步樹立系統性思維。一是系統處理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的關係。擴大內需讓市場主體的能力在國內市場上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國內市場風浪中學會遊泳,可以進一步提高參與國際市場的本領。二是系統處理供給與需求的關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鍛長板補短板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鍛長板補短板是突破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約束的要求,是產業安全保障的要求,需要科技創新。三是系統處理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貫通問題。供給和需求對應,並不等於生產就會直接轉換為消費。沒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消費購買力的形成就可能成為問題。沒有高效的流通,生產和消費的對接就可能遇到堵點。高效的流通呼喚高水平的規範的市場秩序。濫用資本勢力形成不合理的壟斷並藉此形成暴利,當是反壟斷的重點。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李雪松: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指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歸根結底需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著力推動四個方面的重大改革。一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強化關鍵技術創新。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讓國有企業真正起到抵禦宏觀風險的託底作用。二是推動資本要素和技術要素市場化改革。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顯著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緩解企業開展基礎研究「起步難」的問題。三是推動土地和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組合,推動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土地跟著項目和人員走,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盤活農村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四是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行穩致遠,爭取《中歐投資協定》儘早籤署,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摘編自《新華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做好數位化就業的大文章
    作者:張家勇(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姜雨婷(助理研究員、博士)  數位技術已將人類帶進數字智能化社會,各行各業正在加快數位化轉型進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主動選擇數位化就業。教育系統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適應並引領數位化就業新常態,進一步開發利用好大學生數位化就業這片新藍海。
  • 2020亮點工作丨瀋陽以案三釋做好後半篇文章開展警示教育195場...
    瀋陽市紀委監委著力做好審查調查「後半篇文章」,深入開展「以案釋德、以案釋紀、以案釋法」警示教育活動。圖為辦案人員來到案發單位,開展宣講活動。劉帥 攝全市開展警示教育活動195場,受教育黨員幹部達6.47萬人次,自查自糾問題1124個,排除廉政風險點1065個……這是遼寧省瀋陽市「以案三釋」警示教育宣講活動開展以來的情況。
  • 做好「港城網」三篇文章
    同時,為謀劃好「十四五」規劃期間的發展,澄邁將立足「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和融入「海澄文定」綜合經濟圈發展的要求,聚焦做好「港城網」三篇文章和三大產業,科學編制澄邁縣的「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澄邁未來5年的發展思路,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在澄邁落地生效。
  • 做好「三篇大文章」 加快推動工業振興——訪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著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加快工業振興,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如何做好「三篇大文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怎樣建?
  • 做好研究生教育文章 助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尹碧波 謝志遠《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堅持創新引領,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實現這一重大戰略目標,鬚髮揮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強大基礎支撐作用。
  • 學歷貶值致薪酬下降5.1%,高校生就業內卷怎麼破?
    2020年,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共874萬人。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002萬人,在學研究生286.3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中國的高等教育是否已經過度?
  • 青羊區:開展「互動式」警示教育 做好執紀審查「後半篇文章」
    近日,在青羊區委黨校主體班的互動式警示教育課上,授課老師拋出的問題引起學員們的激烈討論。參訓學員參與互動討論今年以來,該區紀委監委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做實做好執紀審查「後半篇文章」,用活載體形式,強化「典型案例剖析」「案情再現討論」等課堂重點環節,深化開展「互動式」警示教育,有效提升教學參與度,增強警示教育質效。
  • 開陽縣做好「三篇文章」助推鄉村振興
    為全面發揮為農服務職能,踐行「為農、富農、興農」服務理念,開陽縣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做好「農村電子商務、項目建設、社會化服務」三篇文章,積極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為助推全縣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 大咖說丨思維風暴:中小企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這道必答題
    在今年的萬家登鏈主題論壇中國(重慶)區塊鏈與數位化賦能發展高峰論壇中,行業大佬、專家教授就「中小企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這道必答題」展開了圓桌對話,對中小企業關心的問題進行相關討論,現摘錄如下。(有刪改)什麼樣的數位化轉型是企業需要的陳曉華:其實國家已經肯定,在數位化轉型進程中主要還是以大型企業為主,大型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很多類似於5G+人工智慧,包括很多成本較高的新技術。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首先要有數位化轉型這種想法。
  • 瑞思教育CEO王勵弘中國教育資本論壇主題演講:做好新時代教育與...
    「在教育領域,第一重要的其實是品牌,因為它能建立起信任,第二重要的就是課程產品,因為要通過課程產品達到學習效果,滿足客戶的需求。」此外,擁有核心競爭壁壘是重中之重。教育不是資本的遊戲,教育與資本要互相善待實現良性互動。
  • 「越軌校花」雨婷自述:8月上映《綠地那點事》,網友炸開了鍋
    不少網友雖然知道雨婷這是氣話,但也很期待,假如真上映「那點事」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雨婷出軌一事被老公發現了,她仗著老公平時的寵溺,還揚言要把孩子落在他的戶口下。還說:「我只不過是犯了大部分女孩子都會犯的錯誤」。老公被氣得不輕啊!
  • 大連做好優化政採營商環境十篇「文章」
    原標題:大連做好優化政採營商環境十篇「文章」 大連做好優化政採營商環境十篇「文章」
  • 「後疫情」就業季:衝擊 「就業難」與「求賢若渴」
    而高校、教育部門、用人單位也在通過各方努力,不斷拓展資源,指導就業工作,為大學生就業保駕護航。交織 874萬與909萬「有時候出去面試都要提著一口氣,告訴自己一定要挺住,心裡默念好多遍加油加油……」林子(化名)是2020屆畢業生,本科和碩士都就讀於華北一所「211」高校。
  • 環球網「報名大廳」:中公教育IT優就業持續推出免費好課
    用戶通過環球網教育頻道、知更鳥網登陸平臺選擇機構下方「我要報名」,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線上、線下課程,通過平臺報名將有專業的諮詢老師服務於每一位學生、家長,為學生解決選課等問題。當前正處於全國齊心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中公教育IT培訓品牌優就業響應國家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堅決遵守國家教育部「要堅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維護廣大師生健康安全,堅決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的要求。特在2月3日起,推出「天天好課」「就業創造營」「青春有證」等免費直播課程,供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學員選擇。
  • 瑞思教育COO邰慧:以數位化與精細化助力基業長青
    瑞思教育COO邰慧從瑞思自身經驗出發,暢談關於教育行業數位化升級和OMO轉型的看法,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總體來看大環境十分複雜。此外,瑞思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教學效果和服務的外化,同時藉助數據分析給到家長更精細化、更精準化的教學溝通服務。在運營流程和技術平臺方面,瑞思通過技術平臺的全力支撐、全面協同,升級COS系統,集成銷售轉化、營銷裂變、排班排課、OMO實踐、行動支付多項環節,打通運營各端鏈路,實現運營能效提升。
  • 「RUC戀曲90」之投資篇——賺錢機會和領域來啦!
    推送文章除了「90歲月之父母篇」「90歲月之子女篇」「90歲月之友人篇」 等主題,今天我們又拓展了「90歲月之投資篇」,並重磅推出90級法律系葉春陽的文章——《國際資本:中國喊你來賺錢》(已被「今日頭條」推送)。話說人大90級在投資領域的校友,除了捐助給母校3個億的高瓴資本的張磊,還有「90共贏基金」和「90級證券投資交流群」裡許多藏龍臥虎的大咖。
  • 做好後半篇文章,讓幸福來敲門
    近年來,大豐區把農房改善工作作為撬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農房改善2.0版本建設,深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做好黨建引領、產業配套、鄉村治理等農房改善後半篇文章,努力讓農民群眾住上好房子、享受好環境、過上好日子。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9〕2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當前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但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穩就業壓力加大。為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
  • 羅蘭數位音樂教育攜手中國社會藝術協會,普及數位化的音樂啟蒙教育
    羅蘭數位音樂教育攜手中國社會藝術協會,普及數位化的音樂啟蒙教育 作者:燻燻 發布時間: 2017-01-12 17:16
  • 開課吧:解密程式設計師的驕傲與低調,做好數位化人才的「擺渡人」
    隨著國家在5G、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基建領域的大力投入,將來不僅會有更多年輕人從事與編程相關的技術工作,傳統行業數位化人才的需求也正在不斷加大。據數位化人才在線教育平臺開課吧對大量學員的採訪與調查發現,目前不僅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或職場人選擇在線職業教育的比例頗高,更有許多跨專業、跨領域的職場人,也希望通過相關在線職業教育,使自己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以求提升個人職場價值,實現職業生涯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