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子張問曰:今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2021-03-05 逐字逐句講論語


朋友們,今天我們要講的經文就比較長。

子張問曰:今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這一段是子張,問孔子兩個問題。就是文那個時候的兩個人,一個是令尹子文,一個是陳文子。

先說令尹子文,「令尹」,在那個時候是,楚國一個官的名稱。在楚國的時候,「令尹」就如同中原的。在那個時候,春秋時代,楚國還是在邊塞地方。中國的中原地帶,像齊國、魯國,晉國這些都是中原。中原的各國,那時候叫作『相』,後來叫作『宰相』,楚國那時候,名稱比較不同的,叫作「令尹」。令尹它的職位,就等於中原各國的『宰相』,是差不多。


子張就問孔子,楚國這個「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三仕」是三次當這個「令尹」,三次免了他的官職。免了官職的,就是「三已之」,「三已之」就是去了官職了。按照古人註解,這是「三仕三已」。

子張再問,當他,令尹子文「三已」的時候,「已」就是不作令尹了,要把職務交代。在交代的時候,「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就是在他任內,他所辦的事情,一定交代得清清楚楚的,來接任他的人,他一定把他任內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必以告新令尹」,一定告訴新的令尹。這個不容易的,無論是現代是古代,在職務交代的時候,交待那麼清楚很不容易的。有一些人,他在他自己作官的任期之內,辦的有一些事情不合法的,他不會交下來。或者有利於,自己的一些事情,自己保留,不告訴下一任的「令尹」。這在古時候是常有的事情,像他這樣的話,就很不容易了。

因此不但告訴新「令尹」,而且「三已之,無慍色」,「慍」就是『怨恨』的意思,他沒有任何『怨恨』的表現出來,顯得有很『怨恨』的意思,子張舉出這個事實以後,就問了「何如」,問孔子,像「令尹子文」這樣,是怎麼樣呢?「子曰:忠矣」。孔子說:這個人算是忠,

子張認為這就是忠嗎?然後再問孔子,「仁矣乎」,算不算是仁呢?孔子就答覆他,「未知,焉得仁」,這個「知」字古人註解,也當「知」字講,「未知」。「未知」就是說,不知道他是不是仁,是不是得仁。


後面子張又舉出,「崔子弒齊君」,崔子把齊君弒了。弒了之後,齊國的「陳文子,棄而違之」,就是離開了齊國,到了別的國家一看,一看怎麼呢?「至於他邦」,一到別的國家一看,「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這個國家仍然像我那個,齊國的一個大夫崔子,也是要弒君的。「違之」,他又離開這個國家。「之一邦」,又到另外的一個國家。到另外的一個國家,又看,「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他又離開了。

「何如」,這樁事情他就問孔子。孔子說:「清矣」,這個人呢?這個人很清,很清白,本身非常清白的。子張再問,「仁矣乎」,孔子照樣的答覆他,「未知,焉得仁」,他呢?『智慧』還談不上,怎麼算是仁呢?這一段的意思是如此。

這是子張問孔子,舉出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是在楚國,一個是在齊國,這兩個人都是地位很高的。地位很高就要辦事情,辦事情就要看有沒有『智慧』了,所以這兩個人,一個是推薦的人,推薦錯誤了。一個是對於君主,沒有盡到勸告君主的責任,後來發生弒君的事情,他也沒有盡到阻止的責任。所以孔子就這個事情看,他沒有『智慧』,旣沒有『智慧』,「仁」,不能說他是個有仁的人。

今天就講到這裡,我們明天繼續。

每天學一講,長按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5.19 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
    20210120【原文】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張勝萍解讀倫語 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子張問孔子:楚國執政,令尹子文,三次被進用為令尹,別人都羨慕他的尊榮,他卻並沒有沾沾自喜。
  • 《論語》中的子張
    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堯曰》)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 君子相與以「忠信」,是一個誠實無欺的人
    凡言,既無口是心非,又不華而不實,於人,誠實無欺,在己,心安理得。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能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 可愛的子張
    《為政第二》雜談(十五)子張是一位直爽而可愛的同學
  • 即是有心,那得稱無|《無心論》達摩祖師著
    問曰:「既能見聞覺知,即是有心,那得稱無?」答曰:「只是見聞覺知,即是無心。何處更離見聞覺知別有無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為汝解說。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見終日見由為無見,見亦無心;聞終日聞由為無聞,聞亦無心;覺終日覺由為無覺,覺亦無心;知終日知由為無知,知亦無心;終日造作,作亦無作,作亦無心。故云見聞覺知總是無心。」
  • 她面有慍色
    女主為何面有慍色?在迷幻詭譎的夜店霓虹燈下,自己的親生哥哥因為一場與毒販的羅曼蒂克而最終斷送掉性命。開篇甫一鋪滿全屏的鮮血畫面無不昭示著 She Sees Red 的暴力主旨。這一點在女主以刀入喉,威脅黑幫老大秘書的時候達到巔峰,頗有昆汀的黑色無賴之感。
  • 王準:春秋楚國令尹制度再探
    宋公文先生的《略論楚令尹的內政權》、《略論楚令尹的外交權》、《略論楚令尹的軍權和軍事地位》三篇文章[1],對楚國令尹的職權、身份作了非常詳細的研究,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試圖在此基礎上,繼續探討春秋時期楚國令尹的身份問題。關於春秋楚國令尹的身份,顧棟高撰有「春秋楚令尹表」[2],宋公文先生撰有「《左傳》所見楚令尹序列表」與「楚令尹出身籍貫表」[3],讓我們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
  • 幻師所幻無,但幻師有木有?
    若眾生及諸法先有今無,諸佛賢聖有過罪。」過罪者,所謂令眾生入無餘涅盤,永滅色等一切法;入空中皆無所有,以斷滅眾生及一切法,故有過罪。舍利弗!眾生及一切法先來無,若有佛、無佛,常住不異,是諸法實相;是故無六道生死,亦無眾生可拔出。舍利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