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PK廣州,香港VS臺北:誰才是中國美食之都?

2021-02-16 新周刊

文/胡堯熙 庫索

如果從孔子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時代算起,中國人對美食的自覺追求,至少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在法國人心目中,偉大的法蘭西當然是世界飲食的中心,但在博大精深的中華烹飪面前,他們也不敢稱天下第一。

 ● ● ●

成都VS廣州


龍抄手 VS 雲吞麵

龍抄手:抄手在北方叫餛飩,在廣東叫雲吞。龍抄手的精髓在於湯汁,採用雞、鴨和豬身上的精華部位熬製而成,香濃可口;另一大特點是皮薄肉嫩。

雲吞麵:幾顆雲吞配上麵條不能稱之為雲吞麵,真正「彈牙」的雲吞麵有諸多細節:用加雞蛋的麵粉做出麵條,全程不能加水;雲吞內必須是新鮮蝦球;湯底必須用柴魚和蝦殼混熬,不添加絲毫味精。

紅油抄手,鮮蝦雲吞

三大炮和三合泥 VS 雙皮奶和薑汁撞奶

三大炮和三合泥:三大炮的製作工藝簡單,也更具觀賞性,就是三個新鮮出爐的糯米糰子,師傅將它們扔向一塊銅板,發出三聲打炮似的巨響,再給糯米糰裹上黃豆粉和芝麻粉,加上紅糖汁。三合「泥」指代成都以前最常見的三種農作物:大米、糯米、黃豆,磨成粉,加上水和輔料放入油中爆炒,就能得到一碗黑乎乎的泥狀食品。不過本地人現在想吃一碗三合泥都要費盡心思。

雙皮奶和薑汁撞奶:雙皮奶相傳起源於清末順德,用蛋白、牛奶加凝結的奶皮混合而成,對於喜好甜品的本地人而言,甜入心脾,對外地人而言,甜到飛起。薑汁撞奶則和雙皮奶一起,是廣式甜品中讓人又愛又怕的對象,不過活血、暖胃的功能是雙皮奶所不及的,廣東人為此也已修煉出無季節差別食用的能力。


三合泥,雙皮奶


鍾水餃 VS 蝦餃

鍾水餃:成都人對甜食不算有愛,但紅糖是鍾水餃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和醬油一起熬製後呈現出一種粘稠的醬汁,將醬汁和紅油相配合,就能形成鍾水餃獨特的口感:微甜帶鹹,兼有辛辣。

蝦餃:早茶必點菜式,水晶麵皮包裹鮮蝦和豬肉泥,再加少許胡椒就能蒸出廣東人最喜歡的點心。外地人喜歡用餡心鮮美,精緻玲瓏,味鮮香醇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一款精緻的蝦餃,謂之曰「三絕」。


兔頭 VS 紅燒乳鴿

兔頭:一度讓外地人聞之色變,但仍然野蠻生長成成都名片。兔頭有多種做法,可用滷水烹製成五香味,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工形成香辣味,或者剁成若干碎塊,成為涼拌兔丁中的一部分。

紅燒乳鴿:紅燒乳鴿和紅燒沒有半點關係,它是油炸而成,事先要經過滷水的浸泡,出爐後同樣鮮嫩可口,是燒鵝的濃縮版。


兔頭,紅燒乳鴿

烤鴨 VS 燒鵝

烤鴨:成都烤鴨其實是一道湯菜,關鍵在於鹹辣適度的滷水,烤好的鴨子是近乎無味的,要放進滷水中吸取味道後才是一道成品,並且滷水中還能烹煮各類素食,可以享受類似於冒菜的吃法。

燒鵝:廣州開店必備菜式,最有名的燒鵝莫過於時常出現在新聞中的「深井燒鵝」和港劇中常見的「元朗燒鵝」。一款精美的燒鵝必須皮脆肉嫩,整隻鵝的精華之處又在於肉質最鮮美的鵝腿。港片《槍火》中,王天林為燒鵝腿定下了標準:「一定要多汁」。

蹄花 VS 叉燒

蹄花:最簡單、最家常的成都小吃,所需原料只有白豆和豬蹄。將豬蹄洗淨去毛,加入白豆混燉,一道蹄花就能出爐。成都人對蹄花的要求濃縮在一個「爛」字上,豬蹄燉得越爛,入口就越爽滑,如果還有
豆瓣醬作為蘸料,那就完美無缺。

叉燒:地道的叉燒必須肥瘦均宜,燒醬中有南乳和飴糖,因此形成獨特的甜味。叉燒在廣式小吃中的一大功能是發散出其他小吃,比如叉燒包、叉燒酥。當然,不愛甜食者可以無視。

蹄花,叉燒

肥腸粉和擔擔麵 VS 幹炒牛河

肥腸粉和擔擔麵:知名度最高的成都小吃。肥腸粉除了調料之外,粉要經得起咀嚼,不能輕易斷裂,用成都話解釋即是每根粉中都必須有「精絲」。以這種標準衡量,雙流白家肥腸粉算得上是業界良心。擔擔麵的麵條則必須細薄,而且肉末和芽菜必不可少,以香辣著稱,且湯汁極少,在成都麵食中也算少見。

幹炒牛河:雖然是大小餐館裡稀鬆平常的菜式,但一款牛河須用上好的牛腩,醬油最好是鮑汁勾兌而成,必須猛火快炒,卻又不能炒斷河粉。

鍋魁 VS 腸粉

鍋魁:成都式肉夾饃,夾的不只是肉,可以是紅糖、涼粉以及各種自己炮製的涼拌菜,可辣可鹹,口味任選。關於鍋魁的起源,成都人和陝西人有不同看法,後者認為武則天是原創者,成都人則堅持諸葛亮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個鍋魁。

腸粉:據說腸粉之名是乾隆御賜,它只是一片凝固的米漿,包上蝦仁或叉燒之後,就有了身價。地道的腸粉是老廣州推崇的布拉腸,米漿置於布上加熱而成。 


鍋魁 , 腸粉

 ● ● ●

香港VS臺北



碗仔翅 VS 蚵仔煎

碗仔翅:碗仔翅的妙處,在於那一碗「似是而非」的感覺。最初發明碗仔翅的街邊小販,為了彌補庶民吃不到高檔食材的缺憾,以粉絲假扮魚翅,加入冬菇、木耳、豬肉絲、高湯、味精、馬蹄粉等煮製而成。

蚵仔煎:臺灣人拍了部《轉角遇到愛》來表達對蚵仔煎的愛。雖說做法簡單:將新鮮牡蠣、雞蛋和番薯粉加水混合,煎成餅狀,再淋上臺灣特有的甜辣醬,口感卻十分豐富:甜中帶鹹,鹹中帶辣。想體會一下偶像劇裡談戀愛是什麼感覺?請妹子吃份蚵仔煎吧。


碗仔翅 ,蚵仔煎


錦滷雲吞 VS 大腸包小腸

錦滷雲吞:雲吞遇上面不稀奇,搭配滷水才是港人獨創。雲吞炸成金黃,雞肝、魷魚、大蝦、叉燒煮成甜酸汁做蘸料,嗯,如此的奇遇還有很喜慶的名字:錦繡良緣。

大腸包小腸:「當大腸遇上小腸?就是要攪在一起!」臺北夜市的這種古怪搭配,以炭火烤熟的糯米腸包裹香腸,配上香菜、花生粉、臺式酸菜、生大蒜、九層塔和黑胡椒,絕對是主食帝的福音。


車仔面 VS 大腸面線

車仔面:車仔面是辨別香港茶餐廳的秘訣。選擇油麵、河粉、米粉或是粉絲,配上咖喱魚蛋、魷魚、豬雜、牛雜、切片香腸或是滷水雞翅尖,這種味道,就是歐陽應霽寫的:「最貼地的香港市井核心價值。」

大腸面線:以大骨或柴魚熬製湯底,芶芡後加入面線,再配上滷製的豬大腸。只有試過站在西門町街頭吃一碗熱乎乎的大腸面線,才算真正食過了臺灣味道。

車仔面配料,大腸面線


雞蛋仔 VS 蔥抓餅

雞蛋仔:雞蛋仔聽起來像是兒童食品,但多半香港人會推薦一試,尤其是北角的利強記雞蛋仔,據說是倪匡最愛的甜點之一。切記,要趁熱吃。

蔥抓餅:每個阿宅都應該跑去臺北夜市吃一次蔥抓餅,因為「宅神」朱學恆就是這麼推薦的:「甜甜鹹鹹的味道加上蔥抓餅皮的脆度、裡面蔥段的香味、蛋皮或是荷包蛋的軟嫩,三種口感在那一瞬間加上滾燙的溫度合而為一的交響曲,一瞬間讓一個不過二十五元的平民美食被溫度推升到了美味的最高點!」

咖喱魚蛋 VS 彰化肉圓

咖喱魚蛋:最襯咖喱魚蛋的地方是街頭小攤或者戲院門外。其實人們熱愛它,只是想試試周星馳在《食神》裡那句臺詞:「好好哋一粒咖喱魚蛋,畀你整到冇魚味亦都冇咖喱味,失敗!」

彰化肉圓:蕃薯粉加水製成半透明外皮,包裹豬肉、紅蔥頭、鮮筍丁、香菇等餡料,再用醬油、花生粉加糯米粉調成醬料。《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小清新們吃的就是這個彰化肉圓哦!

咖喱魚蛋,彰化肉圓


豬油撈飯 VS 滷肉飯

豬油撈飯:蔡瀾開過一間餐館,名字叫「豬油撈飯」。後來張小嫻又寫:「深夜兩點鐘來到豬油撈飯吃夜宵,本來沒什麼心機,但是一邊吃一邊聽蔡瀾說笑話,忽然覺得,有朋友真好。」嗯,對香港人來說,豬油撈飯的味道,就是感動的味道。

滷肉飯:白米飯上鋪一層五花肉臊,配一碗貢丸湯,就能吃到欲罷不能。這種情形,舒國治說過一個故事:「前些年有些黑道大哥『跑路』,後來回到臺灣,言談中總嘆說:『沒辦法,那裡吃東西不習慣,沒有滷肉飯。』」

菠蘿油 VS 鳳梨酥

菠蘿油: 2005年,菠蘿油一度被香港市民提名為颱風名字,卻因為「某某國家正被菠蘿麵包襲擊說出來太搞笑了」而落選。作為香港人的靈魂美食,新鮮出爐的菠蘿包夾上冷凍的牛油,一天任何時候,都是絕佳選擇。

鳳梨酥:正宗的菠蘿油裡沒有菠蘿,正宗的鳳梨酥裡也只能找到冬瓜。臺灣每年都要舉辦「全國鳳梨酥大賽」,近年來最熱門的「微熱山丘」,據說連雞蛋都要是聽著古典音樂長大的母雞生的。


菠蘿包,鳳梨酥

凍鴛鴦 VS 青蛙下蛋

凍鴛鴦:七成港式奶茶和三成咖啡混合而成的凍鴛鴦,被認為是對香港這個城市的隱喻:華洋雜處共存、東西文化交融。正宗的凍鴛鴦,選用斯裡蘭卡或印度大吉嶺的紅茶,據說只有在灣仔街市的騎樓下和旺角、港九一帶的茶餐廳裡才找得到。

青蛙下蛋:士林夜市裡能找到這種夏日飲品的正宗味道:以古早味黑糖加上QQ的粉圓冰,搭配奶精、紅豆或檸檬,吃起來相當小清新。


凍鴦,青蛙下蛋

你覺得哪裡

才是中國美食之都?

掃碼關注「小新」,加入「生活派」

搶先享受各種活動福利~

相關焦點

  • 成都PK廣州,誰才是中國美食之都?
    三合「泥」指代成都以前最常見的三種農作物:大米、糯米、黃豆,磨成粉,加上水和輔料放入油中爆炒,就能得到一碗黑乎乎的泥狀食品。不過本地人現在想吃一碗三合泥都要費盡心思。雙皮奶和薑汁撞奶:雙皮奶相傳起源於清末順德,用蛋白、牛奶加凝結的奶皮混合而成,對於喜好甜品的本地人而言,甜入心脾,對外地人而言,甜到飛起。
  • 國內十大美食之都,臺北成都位列倒數,第一在意料之中!
    中華美食享譽世界,中餐中的「八大菜系」更是把外國人都迷得團團轉,在八大菜系之外還有小吃這一分類,它是中華傳統美食和現代美式的結合,也是讓現代中國人自豪的存在,在我國各地方都有小吃街,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網評的十大小吃美食之都吧!
  • 《孤獨的美食家》中日pk 美食是治癒心靈的良藥
    中日版pk之 中年男vs美大叔  中日兩版的故事主線簡單相似,以主人公五郎——一個年過四十的做進口小商品的個體戶——為主線。  中日版pk之 直白吃vs文雅吃  美食節目的核心當然是個「吃」字。日版介紹美食直白簡單,省卻美食做法的介紹,重點突出食物的美好,開創了獨樹一幟的偽紀錄片風格。
  • 中國公認的三大美食之都,擁有一輩子都嘗不完的美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飲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中國的美食種類多不勝數,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美食,中國有那麼多城市,究竟哪些城市才是公認的美食之都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3個享譽全球的美食之都,這三個城市裡的美食一輩子都品嘗不完。
  • 鼎泰豐美食之旅 in 臺北&香港
    鼎泰豐1972年成立於臺灣,幾十年間,它走過了從創立品牌到蓬勃發展的輝煌歷程,在日本、美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內地等均開有分店。1993年鼎泰豐餐廳還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在臺灣它已成為中華傳統美食的代表。很多國內外遊客到臺灣必到鼎泰豐,只為一嘗小籠包的美味。許多名人,如蘇菲瑪索、成龍、鞏俐、張曼玉、周星馳等都成為鼎泰豐的座上客。
  • 香港到底是不是美食天堂?
    「我們成都的蒼蠅館子不知道甩香港那些店幾條街!」「跟廣州早茶比起來,香港早茶就是垃圾!」「香港那些動輒人均六七百的上海菜,還沒我們上海出名的街邊小店好吃!」「香港有麻小麼?香港能擼串兒嗎?「「一百家牛腩店抵不上一家八合裡!」「什麼?在香港吃貴日料?瘋了吧!價錢貴得都夠飛日本去吃了。」
  • 中國有嘻哈Cat雨馨pk周藝軒結果誰贏了
    中國有嘻哈  中國有嘻哈正在熱播中,相信網友們都被freestyle洗腦了,而freestyle也成為網友們最新的口頭禪了。在最新的揭秘中,實力強勁的美女周藝軒將正面對決Cat雨馨,兩人的pk可謂看點十足。那麼中國有嘻哈Cat雨馨pk周藝軒誰會獲勝呢??Cat雨馨資料背景是怎麼樣的?下面愛福清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中國有嘻哈Cat雨馨pk周藝軒  《中國有嘻哈》是愛奇藝推出的中國地區首檔Hip-hop音樂選秀,自播出後爭議不斷!
  • 東南亞與中國最像的一座城市,美食比香港地道,粵語比廣州都標準
    最近幾年,全球化的腳步已有明顯的加快趨勢,不少國家的文化都可以互相包容、相互融合,其中最有標誌性的就是位於美國紐約的唐人街了,那裡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紐約的西洋文化相處得十分不錯,幾乎被所有人接受。其實,中國文化現在在世界上是非常受歡迎的,我們能看到很多國家都逐漸開始學習起中文,把中文列入了中小學的學習課程中,也有不少外國人特地跑到中國來感受這別樣的風土人情,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如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城市都能看到中國文化的身影,有的是因為喜歡中國文化、有的是因為歷史原因一直有中國文化保留、而有的是因為與中國聯繫比較緊密,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 【10月3日】2018中國臺北公開賽:1/16決賽
    男雙 羅卓謙/柯展聰(香港) vs 張課琦/呂佳彬(中國臺北)第四場  男單 許仁豪(中國臺北)【4】 vs 李梓嘉(馬來西亞)第五場  女雙 松山奈未/志田千陽(日本)【4】 vs 洪詩涵/洪毅婷(中國臺北)第六場  女雙 鍾侃妤/莊紫紝(中國臺北) vs 福萬尚子/與猶胡桃(日本)【2】第七場  女雙 吳芷柔/袁倩瀅(香港)【6】 vs
  • 《舌尖上的樂子》之二:挑剔著,吃遍中國
    1965年生於安徽靈璧,1989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名中國傳媒大學)後,入職中央電視臺工作。1991年開始拍攝和製作紀錄片,作品有《遠在北京的家》《龍脊》《百年中國》《一個時代的側影》《甲子》、《森林之歌》等。2012年,領銜製作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首播後引起廣泛關注,後陸續在臺灣、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播出,影響遍及海內外,成為年度話題。
  • 廣州粵語 VS 香港粵語,不在同一個頻道,到底誰才是正宗粵語?
    從宋朝時期的「新華字典」《廣韻》,可以發現廣州粵語的發音和現在有90%的相近。華輝美食人作為一個原生的廣州人,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港式粵語更好聽,其實廣州和香港的粵語又有什麼區別呢?廣州粵語PK港式粵語雖然同為粵語,但一些廣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在香港卻有不同的意思。
  • 【10月4日】2018中國臺北公開賽:1/8決賽
    4日賽事安排 一號場地(北京時間12:00開始)第一場 混雙 王齊麟/李佳馨(中國臺北)【1】 vs 麥喜俊/楊雅婷(香港)第二場 男雙 松居圭一郎/竹內義憲(日本) vs 阿里夫/諾阿茲林【8】第三場 混雙 羅納德/安妮莎(印尼) vs 張課琦/程琪雅(中國臺北)第四場
  • 廣西的白話VS香港的粵語,誰才是標準的?
    畢竟,廣西本身就是中國的一個盲點。大眾最熟知的粵語可能就是廣州話,要麼就是TVB的香港話,廣西粵語帶有口音,也因此常常被認為發音不標準。要麼就是說難聽,不似廣府話溫柔、優雅,或者說不像粵語,也有人堅決認為廣西白話不是粵語。其實母語為粵語的兩廣人都將自己的母語稱為「白話」,「粵語」更多是非粵語區的叫法,「廣東話」則是香港人對粵語的慣稱。
  • 吐槽 | 據說今天最大的笑話,是米其林來「美食之城「廣州頒了幾個一星安慰獎
    廣州是中國的美食之城——這話應該不是我發明的。當然,我也曾經去過一些城市,吃過一些餐廳,嘗過一些菜系,雖然廣州的美食水準這幾年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主要是服務水平江河日下),但是廣州的美食還算是遙遙領先的。
  • 1978年的香港、臺北和廣州,那時大陸人藍衣藍褲,簡單並快樂著
    1978年的香港、臺北和廣州,三地存在不少差別,但那時大陸人們普遍穿藍衣藍褲,簡單並快樂著。圖為1978年的香港維多利亞港上的輪渡。1978年的臺北,海釣的人們。1978年的廣州,珠江上的輪渡。1978年的香港,海面上的小舟。
  • 豆瓣美食綜藝排名第二,這個熱愛中國美食的韓國大叔堪稱吃播界的...
    韓綜的製作水平是一方面,拍攝、音樂和剪輯都讓人賞心悅目且有新意。主持人暨靈魂人物白鍾元是另一方面,看他吃東西猶如看李佳琪直播,會長草長到停不下來。當然,節目對中國街頭美食的側重也是我們打高分的原因之一。第一季去了成都、香港、哈爾濱,第二季去了武漢、西安、臺北、延邊,實在讓人好奇:歪果仁可以多懂中國美食?
  • NBA直播:湖人vs火箭 詹姆斯pk哈登,焦點大戰一觸即發
    距離兩隊上次交手已經過去了120天,此役冤家再聚首,且看誰能笑到最後!比賽性質:NBA常規賽比賽雙方:湖人vs火箭比賽時間:1月11日08:00▼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觀看明日NBA直播▼球星對決詹姆斯pk哈登詹姆斯本賽季寶刀未老,場均能夠拿到24.6分7.8次助攻,前幾天還被官方評為新賽季MVP榜首。
  • 國際博物館日:蜻蜓FM點亮成都、臺北、香港三地城市文化地圖
    當天,蜻蜓FM推出節日活動專題,在一系列的內容上線中,此前走紅網絡的《城市文化地圖》點亮成都、臺北以及香港三地,為推廣當地城市文化,傳播城市精神內涵再次做出嘗試,打造數字文旅新體驗。《城市文化地圖》是蜻蜓FM與高德地圖攜手推出的文旅融合節目。此前,節目已經上新了北京、杭州、上海等6個城市的文化地圖,總播放量達近百萬次,其中由知名演員王剛主講的北京專輯播放量達36.4萬次。
  • 中國五大高樓,2座在上海廣州臺北香港各1座,第2個電梯每秒20米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們在基礎建設方面也已經向世界學習了,中國的建築在世界上有一半是最高的,今天的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國的五大大樓,其中有兩個上海,廣州、臺北、香港各有一個。中國第一座高層建築上海中心大樓(632米)是我國第一座摩天大樓,和他的名字一樣,位於上海金融界的中心地帶,總面積超過了43萬平方米,一共在119樓,可以停兩千輛以上的車,2008年開始施工,2016年完成,2017年4月118樓向觀眾公開,大家去上海旅行的時候可以參觀一下,站在118樓的座位上感覺非常棒。
  • 廣州最正宗的港式美食,都在這了!不用跑香港啦!
    但那些片子裡出現的香港美食,卻讓人難以忘懷。每當印象君在廣州吃到香港美食,總會想起那個輝煌年代。《行運一條龍》裡的蛋撻和奶茶 ☜願每個在廣州打拼的年輕人,夜深肚子餓時,都能有一碗車仔面陪伴。燒鵝堪稱港劇出鏡率之王!只要有給家裡加菜的情節,往往就是捎一隻燒鵝回家。炳勝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