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粵語 VS 香港粵語,不在同一個頻道,到底誰才是正宗粵語?

2021-01-09 華輝美食人

粵語,其實從宋朝就基本定型,如果現在的廣州人穿越到1000年前宋朝,跟那個年代的人溝通是沒問題的。從宋朝時期的「新華字典」《廣韻》,可以發現廣州粵語的發音和現在有90%的相近。

華輝美食人作為一個原生的廣州人,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港式粵語更好聽,其實廣州和香港的粵語又有什麼區別呢?

廣州粵語PK港式粵語

雖然同為粵語,但一些廣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在香港卻有不同的意思。首先是詞彙,香港的粵語詞彙中有很多英語詞彙和傳統粵語詞彙,加上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出現了很多比如草莓-士多啤梨,充電寶和尿袋,空調和冷氣等詞彙。

發音上,廣州人說話比較硬,抑揚頓挫。香港人講話比較軟,懶音較嚴重,而且各帶當地哩音,一聽就能區分出來。最常見就是「我」字發音,香港人特別是女孩子都發音為「哦」。

不只是廣東人,相信所有港漂都深有體會,香港人特別喜歡說話夾雜英語!比如,訂位在港式粵語中為book位,檢查是check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廣州人和香港人說粵語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香港粵語的發展與「病毒音」

香港在開埠前是客家人居住的小漁村,本地話是「廣東客家話」,而不是粵語!這也是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的由來,本地客家人將「香港」讀成「康港」。那麼為什麼今天的香港人不說客家話了?

這是因為香港割讓給英國之後,開埠後因為大量廣府人的進入建設,廣州話很快就取代了客家話。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高度繁榮,才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文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內地「逃港潮」,大量潮州等非粵語區的人逃入香港,讓粵語發音更為混亂。

後來因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何文匯推行《廣韻》,還成功讓香港的中小學,將語文教材的發音變成復古漢語。此舉引起了大部分粵語語言學家的反對,稱此發音是「病毒音」。

這就是為什麼香港與廣東發音不同的根本原因;加上英美殖民原因,最終使得香港粵語形成了兩大流派,一派是廣州話為代表的現代粵語,一派就是復古粵語,現在香港就是這兩種發音並存。

兩百年來,廣東人跟隨英國人開拓殖民地,現在已經有3500萬廣東籍的粵裔同胞分布全球!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廣東人,全球每一條唐人街的第一語言都是粵語。華輝美食人覺得,與其糾結於粵語之爭,倒不如珍惜祖先拓展的全球格局,將廣府的核心價值觀、語言和風俗傳承給下一代,進而影響世界!今日話題,你更喜歡廣州粵語還是香港粵語呢?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是講粵語,廣州人和香港人常常不在同一個頻道?
    但其實粵語 才沒有這麼簡單也正因為粵語的多聲調所以很多時候哪怕大家都是講粵語的但其實並不在同一個頻道廣州和香港的通用語言雖然都是粵語但口音上的差別卻非常大知乎上就有一個很熱門的討論👇🏻在詞彙的運用上 也大不相同廣州沿用了普通話的用詞習慣香港則受英語影響形成了舶來詞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
  • 廣式粵語VS港式粵語,到底誰才是說最正宗又地道粵語?網友:一樣
    在廣東地區,都是以粵語為主要語言,有些地方可以能說一些當地方言,夾帶著一些口音,例如潮汕話,客家話等等。粵語使用最廣泛的兩個城市應該是廣州和香港這兩個地方了。那麼是要如何分辨廣州人和香港人呢?經常聽到一些對廣州和香港不好的傳言,就說都很排外,所以有很多外地的遊客,去到這兩個地方旅遊,都先要學習一兩句粵語旁身,假裝自己是廣東人,而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但是我想說,也太天真了吧,粵語並不是兩天就能學會的語言來的。有些外來工,來廣州打工10幾年也未必會說一口流利的粵語。其實廣州人和香港人他們除了粵語是共通點,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比較樸素。
  • 是時候讓大家看清:廣州與香港的前世今生,粵語到底誰才是最正宗?
    作為一個講粵語的廣州人,看著近期的文化上的差異已演變成粵港矛盾,簡直讓親者痛,仇者快。歸根到底,都是廣東和香港兩地的教育部門對廣府本土文化的刻意「不教育」,讓本土歷史不斷缺失,進而讓大家越行越遠!看到今天的局面,我覺得我,作為一個廣州人,很有必要站出來,將一些香港、廣州和南海的前世今生向大家交代一下,讓大家繼續珍惜這份兄弟情誼!
  • []香港粵語、廣州粵語的區別
    以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竹枝詞》為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
  • 廣西的白話VS香港的粵語,誰才是標準的?
    除了那英、張栢芝輪番坐熱搜之外,最大的討論居然是——廣西人說粵語,到底標不標準?廣西人被問是哪裡人,用粵語回答「廣西」,問者還追問「哪裡」,該廣西人暴怒,不得已爆出廣西普通話:廣雞,廣雞,廣雞,非得我說普通發你才雞到系不系。
  • 粵語「最」正宗的城市,離我國珠三角很近,可能是粵語的發源地
    在我們國家因為民族非常的多,所以他們使用的語言種類也就非常多,而粵語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語言,雖然人們喜歡粵語,但是卻不知道粵語真正的發源地。在我們國家使用粵語最多的省份就是廣東,而很多人也理所當然地以為粵語就是發源於廣東的,並非如此廣東雖然說粵語,但是粵語也是分種類的,因為每一種粵語的語音都不一樣,而被認為最正宗的雖然是在廣州港澳一帶,可是除了這裡也有一個地方說的是非常正宗的。
  • 詳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又如同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其實,我們粵語才是正宗
    他們本來對表親和堂親分不清,什麼外的內的,「外婆」「姥姥」「奶奶」在英語裡都是一個詞grandma嘛。有人說,長這麼大我都不知道電視劇裡叫的姥姥是什麼,我以為是奶奶那一輩的統稱,就是廣州話說的「阿嫲」。我們倒應該關注另一個問題:且不論「外婆」是否屬於方言,是方言就一定要校正和替換嗎?對我這半個廣東佬來講,到南粵才明白,其實,粵語才是中原正宗。
  •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
    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
  • 香港粵語混英文VS廣州粵語混普通話,哪個「潮」哪個「Low」?
    一開始被TVB的標籤所迷惑,以為是講粵語經典臺詞,結果是一個」扮蟹「的興趣小組。進去後發現大家都在模仿這種「中英混合」說話模式,一時間我分不清是敵是友,是真心學習還是在嘲諷。一直以來,香港人說話加英語都被人詬病,覺得這是裝的表現。但其實除了極個別ABC中文水平是在令咂舌,粵語表達時就是習慣加英語詞,自然到毫無英語基礎的爺爺嫲嫲問你:「邊到搭lift?」
  •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 又如同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廣東歷史——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因此大量的唐詩宋詞現在只有用粵語來讀,才能符合詩詞基本的「韻律美」了。以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竹枝詞》為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
  • 為何有的正宗廣州人也不能把粵語說得很流利?那還算是廣州人嗎?
    粵語到了珠三角通用,到香港澳門粵語通用,很多外國地區也通用。學習粵語是為了更好地融入,不要用你的「強盜思維」打壓粵語。或許你認為普通話才能生存,可以不要來珠三角,因為這裡叫粵語的比較多。我一直不能理解中國人將籍貫看得比自己出生地、成長得更重的傳統觀念。
  •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不得不看)
    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
  • 粵語到底起源於哪裡?為什麼粵不是廣西?粵語發源地是廣西!
    粵語到底起源哪裡?很多誤認為是廣東,其實真實的粵語發源是廣西梧州。粵語廣受大家喜愛,特別是經典的粵語歌曲廣為流傳。那麼粵語到底起源於什麼地方呢?粵語發源粵,古代稱之為「越」,而現代的粵語又稱為廣東話、廣府話、白話,是南方最流行的一種漢語方言,分布於廣東中西部、廣西東南部、香港、澳門,以及海外的東南亞、歐美地區的部分國家華人社區中使用。粵語發源於古代的蒼梧古國,蒼梧古國後被楚國攻滅,納入楚蒼梧郡。
  • 粵語鍵盤俠:「沒有十級證書,你不配講粵語!」
    要是你本來是廣東人,那也不可能放過你,一定會加一句:「廣東人?都唔正宗嘅,丟假!返屋企重新學過!」就像不久前來自深圳的演員曾舜晞出演《使徒行者3》,他相關的視頻下存在不少類似的評論,哪怕你的母語是粵語也一樣被「正宗怪」無差別攻擊。
  •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粵語是中國的七大方言之一,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遍及範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就是廣州的粵語了,此外還有的香港的。前者是約定俗成的粵語標準發音,後者則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 廣州人「粵語保衛戰」背後
    中新網7月1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刊文說,今天的廣州已經被「普通化」了,無論走到哪裡,粵語已漸漸被普通話取代。廣州市政協近日建議廣州電視臺兩個主要頻道改用普通話,粵語僅有的最後幾道防線開始受威脅,引發明顯反對之聲。今後若有任何牽涉粵語的政策要出臺,看來都須經過周詳考慮。
  • 關於粵語教學,這間廣州名校動真格了
    ],我們深耕廣州,呈現獨特觀點,關注嘗鮮  近十幾年,關於粵語如何傳承的話題實在很多,大本營廣州對粵語也越來越式微,學生在校或在家都不說粵語,引發市民擔心是否會消失。近日,執信中學水蔭路校區開設了粵語選修課,鼓勵外來人口融入廣州,並做了傳承的好頭     執行中學水蔭路校區粵語課  根據水蔭路校區校長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