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土生土長廣州人,第三代了!作為一個講粵語的廣州人,看著近期的文化上的差異已演變成粵港矛盾,簡直讓親者痛,仇者快。歸根到底,都是廣東和香港兩地的教育部門對廣府本土文化的刻意「不教育」,讓本土歷史不斷缺失,進而讓大家越行越遠!
看到今天的局面,我覺得我,作為一個廣州人,很有必要站出來,將一些香港、廣州和南海的前世今生向大家交代一下,讓大家繼續珍惜這份兄弟情誼!
香港人來自哪裡?
疍家女(藝術照)
香港以前基本都是漁民
香港在開埠前是客家人居住的小漁村,本地話是「廣東客家話」,而不是粵語!香港住的都是客家人,幾百年了,他們世代都不說粵語的。那麼為什麼今天的香港人不說客家話了?
因為香港割讓給英國之後,早期的英國人,是依賴廣州人來建設香港的。開埠後因為大量廣府人的進入,使得其使用的漢語迅速變為粵語。最早期的前幾批重要移民都是來自當時的省城小廣州及周邊的南海縣西關。
14年港劇,借粵人渡港故事
道出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和香港關係之微妙變化
別名《客家女人》
鴉片戰爭前,廣州是全國的唯一通商口岸,造就了十三行、四大家族的巨賈,但鴉片戰爭後的廣州四大家族後人和當時的廣州最大的企業怡和洋行,都覺得新殖民地「香港」比廣州更有營商潛力,紛紛將業務切割性地從廣州遷入香港,這帶動了整個廣州商業的富人圈子集體跟風放棄廣州,幾年間整個上層建築,一家家人從此跟隨英國人,來到香港島發展。
怡和洋行、1832年7月1日成立
由兩名蘇格蘭裔英國人 William Jardine及James Matheson,在廣州創辦。怡和洋行對香港早年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稱
這些廣州富人,是香港成為殖民地後第一批新移民!他們之中的很多人的財富級別,都可以進入當時的全世界100強富人排行榜,其中廣州伍氏家族,財富更是當時的全球第一,成為世界首富(出自2001年《華爾街日報》)。
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便有伍秉鑑
再加上這些廣州人幾代人以來一直和英國人打交道,熟悉西方遊戲規則和英語,讓他們可以和英國人一起迅速的開拓新香港島及馬來西亞!
註:廣東人在英國人的東南亞擴張下,很多成為南洋當地的首富巨賈,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也是一位姓葉的廣州人發現的並發展起來的,有南洋哥倫布之稱,廣州人和英國人用了幾十年時間把馬來亞發展起來了,接著大批有文化的廣東人也陸續過來創業,其中也有李光耀的太公,李氏一門用了4代人就在南洋建國,堪稱廣東人楷模,這裡就不扯了
今天在銅鑼灣最中心的位置還有一條街叫「怡和街」,可以印證廣州人當初是如何和英國人一起創業開拓香港島的繁榮。他們基本上是將廣州的整個十三行、沙面和西關的商業、建築和廣府風俗全部搬了過來香港島
十三行、沙面和西關
可以說,廣州人早期用自己「富可敵清」的財富和豐富的全球經商經驗,再配合上英國人權力,迅速在新殖民地建立起了一個新省城、新廣州,完成了廣州人在「後鴉片戰爭時代」的商業重組、財富延伸和廣府文化延續。這個新廣州有這她獨特的名字——它叫香港!
香港在這種情形下漸漸取代了廣州,發展起來!HongKong是客家話發音,但廣州話很快就取代了客家話,成為了香港居住的廣東人之間默認和公認的上層建築語言!
這是清末的香港形成。近代,香港除了為數龐大的新界客家原住民外,也不斷補充了很大量的新移民:來自珠三角的廣州府(幾百萬)、潮州(100多萬)、福建(100萬),傳統意義上的純廣州人的比例開始被衝淡,只有100多萬,另外還有幾十萬的上海移民。
香港油尖旺區域有許多街道的命名
都是國內的城市名
很快,香港開始出現了優先語言的混亂。但出於英國人與廣州人的濃厚感情,再加上東南亞的南洋英國殖民地,華人上層建築都是廣州人為主,講廣州話的,為了保持殖民地之間的有效管治及共通性,英國政府決定在香港只推廣州話為英語外的唯一官方語言。音,則只認廣州西關音為正音!並強推到所有政府機構、教育部門及媒體!
那麼,新香港人所說的廣州話西關正音,又來自哪裡的呢?一直讓香港人自豪於世界的功夫(武術)又出自哪裡呢?我在接下來的兩節再講!
廣州人從哪裡來?
早期的廣州人大多數來自南海!清末有「大廣州」和「小廣州」之分。大廣州就是我們今天常常聽到的「廣府」,全稱叫「廣州府」,廣州府裡面住的人,叫「廣府人」,即廣州人!
那麼,廣州府又包括哪裡呢?它包括了:
南海縣(約今之佛山市南海區、禪城區、廣州市荔灣區全部、白雲區部分、原越秀區西部;縣城即廣州舊城西半部)、
番禺縣(約今之廣州市原越秀區東部、原東山區全部、番禺區全部、南沙區全部、海珠區部分、白雲區部分、天河區部分;縣城即廣州舊城東半部)、
順德縣(約今之佛山市順德區)、
東莞縣(約今之東莞市)、
從化縣(約今之從化區)、
龍門縣(約今之惠州市龍門縣)、
新寧縣(約今之臺山市)、
增城縣(約今之增城區)、
香山縣(約今之中山市、珠海市、澳門特別行政區)、
新會縣(約今之江門市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
三水縣(約今之佛山市三水區)、
清遠縣(約今之清遠市)、
寶安縣(約今之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
花縣(約今之廣州市花都區)共14縣。
以上的地方統稱為「廣州府」,以上居住的人,都算「廣府人」,嚴格意義上,算是「大廣州人」。廣府人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傳承和語言,與潮州人、客家人形成了廣東三大民族族群!
那麼「小廣州」哪裡呢?大家稱呼它為省城。但到清末就沒有小廣州一說,也沒有廣州市一詞。而這個「省城」卻小得可憐,東至今天的大東門、南至大南路、西至人民路西門口、北到小北花圈。出了這個區域,就不是廣州了。
正南門就在大南路與北京路交界
大東門附近的橋
西門口
(越秀公園大門是城門原址,也是省城最北的位置)
上面已經提過,整個荔灣區和芳村區當時都屬於南海縣的傳統領地,南海縣的勢力範圍非常大,它的縣衙門竟然公然開在省城城牆內的六榕路,今天的西華路依然屹立著一所「南海中學」(11中)、第十甫步行街的百年老字號「陶陶居」橫匾就是南海人「康有為」提的字。
(南海康有為提字)
這些都是南海人世代在荔灣區和芳村區生活留下的痕跡。甚至連廣州人一直引以自豪的「陳家祠」,也是來自南海的72個陳氏分支合力修建起來的。可以說,今天在廣州姓陳的,基本上在10代以內,必定出自南海陳氏望族,今天的廣州人構成,很大一部分是早期的南海移民,只不過是完全省城化罷了!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
而省城裡面又是住著一群什麼人呢?滿洲人!今天他們可以說是最正宗的廣州人了,廣州話比任何的你我他都純正,畢竟他們世代在惠福路海珠路這些滿族軍事禁區居住了超過300年沒有離開過!(滿洲八旗軍事禁區範圍:東起解放路、西至人民路、南至大德路,北到光塔路。猶如城中城,管理異常嚴格,沒有許可證,漢人不得入內,滿人不得外出)
廣州市滿族小學,越秀區大德路203號
去香港開拓的那班廣州富人,就是晚上住在南海縣的西關豪宅裡,白天到省城滿洲人地盤去上班的一班「紅頂商人」,他們和南海人、滿洲人和英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你可以這樣用一句話總結:「一班南海人在滿洲人控制的地盤成長後跟著英國人去建立了新廣州(香港)」,當然,帶過去的語言就是西關正音的廣州話,即今天香港的廣東話!
那為什麼今天的南海話的語音與廣州話這樣大不同的呢?其實南海話就是今天你在佛山南海聽到的那種為正宗,西關音是南海人世代在荔灣區生活後,學習省城人說話並將南海話音韻融入其中而發展出來的,現在被世界廣東人都公認為正音!解放後,原廣州府的人大量遷入今天的廣州市,形成了今天廣州戶籍人口的新構成!
簡單解釋一下
△「名詞注釋」:
廣州作為清國唯一通商口岸,近300年來國際是用以下英文翻譯以下幾個名詞的,並延用至今,如下
△「Canton」——
清朝時期:Canton僅僅指「省城」。不指「廣州府」,也不指「廣州市」;
民國開始至今:才指「廣州市」,但不指「廣東」。
△「Cantonese」——
①指代語言
清朝時期:Cantonese指「省城人講的話」,也泛指「廣州府人講的話」,即「廣州話」;
民國時期~80年代:僅僅指「廣州話」;
80年代起:除了指「廣州話」之外,也泛指「廣東話」,也指「粵語」。
②指代人
清朝時期:Cantonese指「講省城話的人」;
民國時期~80年代:指「講廣州話的人」;
80年代起:除了指「廣州人」之外,也泛指「廣東人」,也指「粵人」。
廣州塔,別稱小蠻腰。Canton Tower
△「Kwong Tung」——廣東(香港政府升格了「Cantonese」指廣東話之後,在香港及海外,「Canton」窄指廣州、泛指「廣東」)
△「CAN」——坐飛機的時候,機票上的始發地和目的地常常見到這個。是指廣州,是CANTON的縮寫。足以證明國際對廣州的認識其實一直停留在Canton,而不是Guangzhou或GZ。
廣州沙面受外國租佔時的地圖文件
shameen canton
佛山禪城,廣府文化的核心發源地!
今天的佛山禪城區,以前是叫南海縣佛山鎮,是中國的四大名鎮!(甄子丹飾演葉問的電影裡,提到葉問出處,也是用廣州府南海縣佛山鎮)。
明清兩朝一直是廣州府的文化核心,廣府人以南海縣佛山鎮為核心,將廣府的傳統文化一一帶到了廣州省城,輻射到這個珠三角的「廣州府」大地區,例如粵語、粵劇、各種的功夫、飲食追求、舞獅、陶瓷等等。可以說,整個廣州府文化如果沒有了禪城和南海作為發源地,也不會有今天的珠三角和香港的繁榮。這裡只是帶過,不再深入去研究佛山,有時間大家可以去佛山祖廟緬懷一下那段廣府發源歷史的輝煌
廣府嘅未來
香港——廣州——南海,它們的前世今生就是這樣!所以今天粵港爭鬥,說白了就是廣府人內部的「廣州人」鬥「廣州人」,懂了歷史之後都會覺得好無聊!廣州話有一句:一代親、兩代表,三代嘴藐藐!
其實香港人今天是承接了廣州人的世界觀、語言和處事方式,多年來粵港同胞一直相安無事,但現在的廣州,在近30年的發展後連我們自己廣州人也看不清了原來的廣州在哪裡了,何況香港人看廣東呢?
以前大米舊廣告
「飯要甘香,米要甘香,開飯又使乜四圍唱~」
其實,大家都系廣府人,也就是大廣州府的廣州居民。廣州府人其實是很強大的,我們的眼光應該放開啲,向全球看看,你就會覺得世界很大,廣府人很多!廣東人兩百年來跟隨英國人全球開拓殖民,現在已經有3500萬廣東籍的粵裔同胞,生活在全球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個城市!
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有廣東人,就有廣東話,這是值得我哋每一個廣東人自豪的!而且,全球基本上每一條唐人街的第一語言都是粵語。
現在廣府人可以做的事,就是珍惜廣東人祖先為我們拓展的全球格局,團結起來,與世界共同前進,學好英文,將廣府的核心價值觀、語言和風俗傳承給下一代的同時,更要傳出去,繼續影響世界!去吧!從你做起!
粵語語言嘅未來——
粵語,是從宋朝就基本上定型了,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的廣州人穿越回去1000年前宋朝廣州,我們是可以跟那個年代的人沒有障外這麼聊天。當然詞彙會不一樣,但基本的語法和發音都已經很接近。
大家有時間可以去查閱宋朝時期的「新華字典」——《廣韻》,裡面的發音和現在的廣州說有90%相像。即使粵語這麼源遠不長,但也敵不過教育局的一意孤行。在我們廣東的各的城市,自從1995年開始就步廣西的後塵,大量淘汰粵語為母語的老師,學校和幼兒園也不給再用粵語教學。那怎麼辦呢?
(九月順德某小學的文件引起不少議論)
其實,為人父母的,只要自己帶頭做起來,讓小孩在學校認真學習規範普通話,系統的學習練習普通話。然後在家堅持對你的小朋友百分百用粵語交流就可以了,因為這是你的傳承責任。
所以,既然學校沒有粵語氛圍我們是改變不了,但在家之內,我們是可以改變的,從自己做起來,從而再影響其他的廣州父母,這樣粵語就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吧!
粵語成文嘅未來——「我手寫我口」
粵語成文更接近靈魂!用粵語去書寫,已經有一百幾年歷史啦!只要廣州話能夠講出的每一個字,都可以用漢字寫出來,部分漢字沒有的廣州話,我們的廣府前輩在清末年間就已經創造出大量粵字!
粵語有獨特的語法、詞彙和發音,有機會大家可以買一本《廣州音字典》看看,粵語6聲,博大精深,生鬼精闢,非現代漢語能及三成!其中大量的粵語歇後語、廣府童謠、粵語詩詞歌賦、粵語成語,是廣府先民在廣東生活上千年的生活智慧同結晶,是十分之有價值,大家再不去惡補一下,就會敗在我門這代人手中,失傳了就會永遠失去了,所以我們這代人的危機真的非常大!
大家還記得月光光照地堂的下一句是什麼?
說遠一點,1850年之前,日本、朝鮮、越南幾個地方的人民,都是使用文言文作為本國的文字書寫系統。這些地方的書生從小到大的教育就是繁體漢字文言文、都學孔孟,他們跟清國的書生之間是完全可以用「筆談」交流而沒有任何影響。
(日本人在明治維新前用漢語文言文寫的日記)
舉個例:一個北京滿洲人、一個廣東人、一個日本人、一個朝鮮人和一個越南人,5個人坐埋一臺,相互之間是可以透過自己的毛筆,書寫文言文100%暢順交流,是不是好有趣呢?!
近幾年日本流行寫「偽中國語」,這是一位小姐姐寫的
「我想讓你當我男朋友」
「我手寫我口」!文字本意系記錄語言!粵語成文嘅最大好處就系可以讓後人閱讀你寫嘅文章嘅時可以與你「靈魂相認」,當幾百年之後佢哋讀起你寫嘅粵語詩詞或新聞文章,會心領神會咁笑出嚟!總之,粵語成文,有何不可?
粵語拼音及輸入法嘅未來——
要實現「我手寫我口」,除了手寫外,電腦輸入都需要同步開發,形成統一的粵語拼音標準!現在香港政府系統使用的街道名、人名,叫「粵語郵政拼音」,創於廣州再由廣州人傳過香港。郵政拼音更接近英語思維,方便外國人稱呼粵語嘅人名地名。
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粵語輸入法軟體
但現在廣州,《廣州音字典》採用的卻是另外一套粵語拼音方案。廣州音字典的粵拼更精準嚴謹,因嚴謹所以複雜。希望日後有人能統一輸入法,可以讓粵人在電腦、手機上透過「粵拼」,直接按粵語思維快速輸入,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因為目前暫時還未有一種粵語輸入法是完美的,這需要學識之士共同努力為族群研發!
總而言之
如果你問外國3500萬的粵僑,他們的「根」在哪裡?!他們大多數會答你,我爺爺的爺爺來自廣州某地,其實是指廣州府!講的都是廣州話!
香港近幾十年來幫廣州承擔了維繫全球粵僑、傳承粵語文化及風俗的責任,我們廣州人應該接棒和香港共同承擔,將廣州文化的傳承重擔背上肩,不可以再視而不見!
讓其他地方的人都記得粵語是在廣州起源,在廣州成長和發展出去,粵語文化之所以能去到其他省份、其他國家,是因為祖宗的努力拓展。
現在廣府人可以做的,就是珍惜廣東人祖先為我們拓展的全球格局,團結起嚟,與世界先進文明共同前進,學好英文,將廣府的核心價值觀、語言、文字和風俗傳承俾下一代。
同時,更要傳出去,繼續影響世界!去吧!從你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