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2020-12-22 劉明生說長徵

人生在世,就不得不考慮衣食住行四大問題。

尋常人家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米,連頓飯都做不來,而刀口上舔血,刀尖上跳舞的紅軍戰士們,卻沒有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法則放在心裡。

他們以動制敵,以天為蓋地為廬,有什麼吃什麼,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1934年秋,紅軍開始長徵。

紅一方面軍跨過22條江河,翻越了20座大山,耗時一年,最終抵達陝北。

在兩萬五千裡的路途中,戰士們能不能吃得好,取決於供給好不好。

供給好不好,又歸因於路過地區的物產豐不豐饒,當地駐守的敵人多不多。

轉移的過程,是由東部向西部運動的過程。

走到湖南、四川,吃的很好,走到廣西、貴州、雲南,稍微差了一些,到了川西北和甘肅,那基本吃不到大米了。

部隊抵達藏區,遊牧為生的藏族人民耗費的熱量高,青稞、糌粑和酥油茶是他們的主食。

有的時候,紅軍戰士找不到其他的糧食,急行軍一天又急需補給,只好帶著未脫粒磨粒的青稞上路,等到餓了的時候,大家把青稞放在瓦片上烤熟,就可以直接下肚了。

只不過,粗糙的青稞,人和馬吃了,都難以消化。

一些聰明的人會把青稞磨成炒麵,但如此一來,就不夠吃一個月了。

過草地的時候,青稞也沒了,大家只能吃野菜,但並非所有野菜都能吃,有些吃了會中毒,輕則上吐下瀉高燒不止,重則頭疼昏迷。

一出現此類情況,免不了要減員,因為藥物不夠,無法醫治。

為了儘可能的保護戰士的生命安全,朱總司令提議嘗百草,共產黨員優先試吃,不願意把中毒的機會「讓」給別人。

吃過之後,根據黨員們身體的反應,做好有毒野菜和無毒野菜的標本,下發到各個部隊,讓戰士們學習和辨認。

如若碰巧遇到當地的老鄉,紅軍會耐心地詢問周邊可食用野菜的樣子,再舉辦野菜展覽,讓新兵和老兵排隊參觀,從根上杜絕中毒現象的再次發生。

長徵時,紅二方面軍走在最後面,吃的野菜、野草自然最多。

賀龍回憶,他吃過三十多種野菜,比方說可以長到一人多高的臭蒿子,用火燒了之後,可以吃它的籽,再比如長在牛糞上的青花菜,比較容易找到,而且確定無毒。

野菜用水煮過以後,像撒胡椒粉一樣撒上一些炒麵,那便是最美味的食物。

紅四方面軍過了三次草地,吃野菜吃出了經驗,不少女紅軍心靈手巧,想出了很多新奇的野菜吃法。

當肚子嘰裡咕嚕鬧革命時,她們就分頭去搜集野菜,按照種類洗乾淨之後,用盆盆罐罐裝起來,有涼有熱,有拌的也有煮的。

沒有酒,她們就以水代之,月光下,大家滿懷希望,期待早日會師。

當然了,電影和電視劇裡總說,紅軍長徵時吃草根、樹皮和皮帶,這些確實是事實,但謝覺哉在他發表的《謝覺哉文集》裡已經解釋了,並非整個過程都是如此艱苦,不必談長徵就色變。

就拿行至遵義的日子舉例。紅軍在遵義打了勝仗,進城後在當地活動了46天左右,共打土豪268戶,老百姓們為紅軍碾米20多萬斤,為紅軍趕製軍裝4000餘套,把軍需和吃飯問題一併解決了。

每個戰士都發了夥食尾子,可以在市集上買自己喜歡的好吃的。

遵義會議的第一天,與會人員在總司令部加餐,菜擺了整整三桌,回鍋肉、梅幹肉、肉片炒萵筍、炒白菜、砣砣肉、豬肉蘿蔔湯、羊肉粉、泡菜、黴豆腐等。

這是紅軍長徵以來吃得最豐盛的一頓飯。

當時,大家還有幸嘗了一種叫雞蛋糕的特產,毛澤東同志誇它香甜酥軟。

朱總司令在長徵中親自下過廚。

有一次,一位紅軍戰士殺了一頭豬,不知怎麼處理豬肝和豬肚子,著急忙慌的問自己的戰友:「這些東西怎麼做?」

在一旁的朱德聽見了,便和藹地回道:「切碎了,我來炒,我燒這道菜很在行。下次有豬肚的時候,搞一些醋和辣子,我幫你一起炒了吃。」

即使是在漫無邊際的草地上,紅軍偶爾也會改善改善夥食,開開葷。

草地上的野生動植物挺多,野羊,野牛……

賀龍的警衛員張昌華就曾在大半夜騎著棗紅馬外出狩獵,但運氣不太好,沒有收穫。

野牛的話,雖然開國將領的回憶錄裡沒有提及,但一些逸聞中,紅軍曾拿路邊的野牛骨架燉湯喝,滋味也是不錯的。

紅軍還吃過魚。

據紅四方面軍的女戰士萊玲描述稱,第三次過草地的時候,大家餓得前胸貼後背,卻在尋覓野菜的路上發現了兩個大水塘。

塘裡的水不深,但可以清晰地看見裡面一群又一群遊來遊去的魚兒,十分肥美。

眾人商議後,決定把縫衣服用的繡花針燒製成釣魚鉤,用蚯蚓和蝗蟲做誘餌,引魚兒上鉤。

草地裡的魚與世隔絕,幾乎沒怎麼見過生人,不怕人,大家把魚鉤伸到水裡,魚兒爭先恐後地上前搶奪食物,沒一會兒的功夫,就釣到了26條大魚。

此外,塘裡還有一些橫著走的螃蟹,大家挽起褲腿,下到塘裡,抓回了不少來。

這下可解決了吃的問題。

女紅軍們是燒菜的行家,三下五除二就把魚處理好了,洗淨魚體,開膛去髒,丟到沸騰的水裡,撲鼻的魚香冒出,惹得大家都饞了。

柴火發出「吧嗒吧嗒」的響聲,其餘的魚烤的烤、燒的燒、煮的煮,即使沒有佐料,可比起野菜來,卻是難能可貴的肉食。

陣陣煙火飄到空中,大家席地而坐,捧著碗筷大快朵頤,一下子就把菜吃了個精光。

雖然草地上一旦下起了雨,泥巴就會溼漉漉的打滑,可下雨了,凹地上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魚塘,也就意味著又可以飽餐一頓了。

所以,只要條件允許,紅軍們都會垂釣,摸魚蝦來改善自己的夥食。

現代人吃火鍋,紅軍那時候也吃火鍋。微雨過後,蘑菇冒出了頭,還有一些地木耳,都是可以食用的。

野兔、飛禽,通常是男戰士們捕來的,一旦抓到,斷炊的部隊就又能圍坐在篝火旁,吃上一頓熱騰騰的火鍋。

燒開了水後,把所有的菜先後投進鍋中,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的別提有多香。

萊玲說:「現今無論吃什麼火鍋,都沒有過草地時的火鍋香。」

雖然,這些菜不放鹽(沒有鹽巴),也不放辣椒(因為辣椒不利於瘧疾、疥瘡、痢疾、下肢潰瘍等病症的恢復),但是大家仍然記憶深刻。

負責飲食的是炊事班,這夥人在行軍中最為辛苦。

別人可能只需要走路,他們得負重走路,背著行軍鍋之類的物品,很多炊事員就是體力不支,倒在了草地裡。

中途部隊休息,他們要燒開水給指戰員們喝;宿營時,他們又要安鍋灶,劈柴火,洗菜,煮飯,還得燒好開水給大家洗臉洗腳,故每夜只睡兩三個小時。

紅軍三軍團一個連隊有九個炊事員,到陝北時全部犧牲了,都是累死的。

而連隊的其他戰士除了戰鬥犧牲外,沒有因為飢餓掉隊、犧牲的,由此可證明炊事員把大家照顧得很好,證明了炊事員的偉大。

漫漫長徵路,紅軍什麼都吃,什麼都不挑,野菜野草、樹皮草根、肥魚野兔、牛骨頭湯,還吃過牛骨燒化後的骨灰。

他們是一支了不起的部隊。

本文由劉明生說長徵【劉尚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原標題:《紅軍長徵在綿陽資源分布與開發研究》出版——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紅軍長徵在綿陽期間,很好地傳播了革命的種子,激發了綿陽人民的革命意志,為綿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發展資源。近日,由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編寫的《紅軍長徵在綿陽資源分布與開發研究》一書出版,29萬字將85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詳細鋪展開來。
  • 紅軍後代憶長徵往事 延續先輩初心 走好新長徵路
    回首長徵風雨路,十幾位紅軍後代共話長徵談初心。而如今,時代與過去不同,現在的年輕人更應該繼承紅軍長徵的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閻曉明說,我們的報導讓人們從這些革命先輩身上,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信念、什麼是擔當、什麼是犧牲、什麼是紀律,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習長徵歷史、傳承長徵精神的輿論氛圍。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3年的時間,長徵作戰環境異常艱苦。
  • 《紅軍不怕遠徵難》開播 石涼重走長徵路
    石涼老師  搜狐娛樂訊 獻禮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紅軍不怕遠徵難》10月17日登陸北京衛視黃金強檔首播。該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電視臺《檔案》欄目攝製。著名演員、主持人石涼老師以「講述人」身份,化身長徵途中多個歷史角色,如通訊員、炊事員、紅軍連長、普通百姓,為觀眾帶來真實體驗,帶觀眾走近那群懷揣革命理想與青春熱血的年輕人。  80年前,參加長徵的中央紅軍平均年齡不到25歲,他們是最年輕的革命理想捍衛者和最青春的紅色政權建設者。80年後,石涼老師帶著一批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沿著他們當年走過的路,開始了另一次長徵。
  • 走好新的長徵路 靖州縣委宣傳部舉行紅軍長徵知識搶答賽
    懷化新聞網訊 12月26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一行二十幾人,來到紅軍長徵「通道轉兵」地杜鵑草堂,開展「紅星在我心」主題黨日活動,舉行紅軍長徵知識搶答賽。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丨紅軍贈送的棉褲,成了傳家寶
    紅軍橋。 6月26日,2019年「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湖南邵陽城步站,就從南山牧場東南面的老山界開始。這裡也是1934年紅軍長徵途中從廣西資源縣進入湖南城步境內所攻克的第一道險關。一天半的採訪,從老山界到高山紅哨,從南山牧場到長安營鎮的紅軍橋,城步人的長徵故事說了一路,從戰火年代說到了現在。紅軍過城步至今的85年,也是長徵精神不斷傳承的85年。
  • 108歲女紅軍劉文治逝世:長徵路用一塊鹽救了整個排
    長徵路上  用一塊鹽救下女兵排  1935年1月,劉文治所在的紅四方面軍執行中央命令,發動了陝南戰役,引敵人北移,隨即回師川北。當年3月底成功強渡嘉陵江並乘勝向西進攻,解放了涪江與嘉陵江之間的大片土地。隨後,紅四軍踏上了艱苦曲折的長徵路。  當時,擔任婦女排排長的劉文治也離開了家鄉,跟隨紅四方面軍第4軍西行。
  • 紅軍長徵過隆回
    據紅二方面軍關向應、陳伯鈞、王恩茂等同志的日記以及長徵政治工作總結、行軍命令等綜合整理而成的長徵日記記載(時間於1935年11月18
  • 第三屆「紅軍長徵論壇」在聖地延安舉辦
    此次論壇以「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文化自信,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重溫革命歷史、追憶崢嶸歲月,弘揚長徵精神、感悟長徵力量,交流紅色文化、共謀發展未來。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造成的被動形勢和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被迫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餘人分別自瑞金、於都地區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長徵。
  • 教資筆試常考點-初中歷史《紅軍長徵》
    一、考情分析紅軍長徵是歷史學科教師資格筆試考試的常見知識點,具體來說主要包括紅軍長徵的時間,紅軍長徵的主要過程以及遵義會議的內容與歷史意義等知識點。紅軍長徵的過程及以及遵義會議的意義考查都比較多,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多以單項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綜合性較強。
  • 回首長徵路 情系紅軍溝 駐藏支教徐展明書畫展在寧舉行
    7月11日上午,主題為「回首長徵路,情系紅軍溝」——駐藏支教徐展明書畫展,在西寧市城西區文化藝術中心開展。此次畫展共展出水粉、水墨畫作107幅,旨在通過繪畫形式,呈現紅軍長徵的班瑪印記。省教育廳、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教育局、青海省書法家協會、西寧市體育實驗中學相關領導出席當日活動。
  • 南奧·達人 || 徒步少年趙浚成:三年重走一條紅軍長徵路
    能把長徵路走下來的絕不是等閒之輩!三年長徵路,心源伏羲家校前無古人的壯舉!可以紅軍突圍比肩的驚天地泣鬼神的素質教育長徵的壯舉!今天雖然還沒有什麼人關注,但我相信,走長徵路的孩子長大了,一定能「激活」,讓這條新時代的「紅飄帶」高高飄揚,永遠飄揚!豔紅犧牲在長徵路上已經兩年多了……三年長徵路能給孩子帶來什麼?還需要好好研究,這是對豔紅最好的紀念!
  • 長徵中的紅軍有多難?啃樹皮喝馬尿,七天內上萬人死亡
    這首長徵寫的豪情壯志,可這背後的經歷的艱險卻讓人惋惜不已,兩萬五千裡的長徵路
  • 一塊門板一雙草鞋再現紅軍長徵 「十送紅軍」唱出離別情
    說起長徵,老俵們常掛嘴邊的,是陸定一的一首詩:十月裡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徵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談笑間,話題從夜渡於都跳躍到了勝利會師,仿佛二萬五千裡長徵真的是「萬水千山只等閒」。但在當年,整個中國的革命事業卻命懸一線,危在旦夕。是長徵拯救了革命,是歷史選擇了於都。
  • 你可知道,紅軍長徵時在雪山地區行程一千多公裡,只用了一個月
    今天的我們一提起《長徵》,都會想起紅軍在爬雪山、過草地時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在大自然的神秘莫測下,即使是今天,我們想要翻過雪山、穿過草地,也都要帶上各種裝備和物資,在準備齊全了才敢出發。然而,在八十多年前,紅軍缺衣少食,又沒有過雪山和草地的經驗。
  • 高考作文輔導37:長徵精神與新時代長徵路(演講稿)
    歷史不斷向前,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班級召開以「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的班會,請你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寫一篇班會演講稿。
  • 瀘州:他走了30多年「長徵路」 自費編纂《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大辭典》
    作為一名基層九三學社社員,他受邀參加了九三學社中央舉辦的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座談會。在會上,他講述了自己歷時30餘年,自費30餘萬元編纂《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大辭典》書稿的心路歷程。 「斯諾當時在序言裡寫道:總有一天會有人寫出一部這一驚心動魄的遠徵的全部史詩。我當時就想去做一個這樣的人,但30多年斷斷續續地堅持下來,我發現這條路太難了。」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1935年,紅軍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劃》。決定紅一、紅四方面軍兵分三路,向松潘及其西北地區前進。然而其中一路紅軍,因為張某人的自私心理作祟,導致整個作戰計劃失敗!這個時候國民黨胡宗南的軍隊,逐漸包圍紅軍並且開始縮緊包圍圈。因此為了跳出胡宗南的包圍圈,紅軍只能通過松潘北部的荒涼草地。而這片草地,被當地人稱作~「魔怪之地」。
  • 最年長女紅軍王定國北京病逝:長徵是她一生的自豪
    「用手一摸,腳指頭就掉了」曾經有一篇報告文學,名為《九趾紅軍》,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王定國。在給自己的孩子們講述長徵的故事時,王定國對這一段經歷說得很輕鬆:天太冷了,腳凍僵了,用手一摸,腳指頭就掉了。也不疼,也沒有流血,因為你還得走啊,不能停,於是就繼續跟著隊伍走了。「我母親的長徵路,是唱著歌走完的。」
  • 2017年度優秀歌曲20首之《漫漫長路》《大國工匠》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 跟廖昌永老師學唱歌  大型文獻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徵》主題曲《漫漫長路》由央視軍事節目中心專題部《軍事紀實》團隊策劃,聯袂著名作曲家欒凱、著名作詞玉鐲兒精心打造,由中國著名歌手黃綺珊深情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