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啟盈
「今天,忙著刪除手機裡面的簡訊。簡訊已很多了,如果不趕緊刪,手機就會吃不消了。居然發現,兔年五一之後簡訊還都在……」這是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訴說其苦惱。
大年三十,喜氣洋洋,手機這頭有人苦惱尋思給誰拜年發簡訊;手機那頭卻有人為刪除這些「拜年」簡訊而煩惱,這是多麼具有諷刺性的場景呀!
所以說,如果今天你還在用簡訊拜年,那你真的OUT了!
為何不要用簡訊拜年了?
先回顧一下簡訊的發展史。
簡訊 short message service,簡稱SMS 是用戶通過手機或其他電信終端直接發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數字信息,用戶每次能接收和發送簡訊的字符數,是160個英文或數字字符,或者70個中文字符。
1992年5.17「電信日」,世界上第一條簡訊在英國沃爾豐的GSM網絡上通過PC向行動電話發送成功。不過,簡訊的發明人卻是芬蘭人,因為北歐人的感情比較含蓄,不喜歡通過電話來表達,於是就突發奇想地發明了簡訊。20年來,全球使用簡訊的用戶已達40億, 2012年全球共發送近10萬億條文本簡訊。
中國正式擁有簡訊業務在1994年。經過6年發展,到2000年,中國手機簡訊息量突破10億條;2001年,達到189億條;2004年,飛漲到900億條。目前,中國有11億手機用戶,每年發送簡訊超過萬億條。
2011年,僅北京除夕夜拜年簡訊發送量超過10億條,創造了簡訊歷史最「繁榮」時刻。
簡訊在全世界如此瘋狂,中國人為何為春節拜年簡訊而「苦惱」呢?
1, 簡訊今非昔比,已背離了中國的「仁義禮智信」文化傳統。就拿拜年簡訊來說,相關部門統計,2012年全國春節期間簡訊發送量達300多億條,超過2011年的近300億條,也超過了2010年的230億條。當時筆者分析其為「虛假繁榮」,調查發現,群發的拜年簡訊,內容雷同,虛情假意,浪費資源,違背了人們溝通的初衷。
2,電信運營商系統問題太多,簡訊遲延誤事頻發發生。譬如,
你給朋友發一條拜年信息,假設當時網絡不佳(有微弱信號),無法收到信息。你的朋友幾個月後才收到簡訊,這豈不是鬧出笑話嗎?
3, 在拇指文化中,簡訊的互動性太差了。譬如,很多老人不會手機輸入法,操作頻頻失誤,經常產生歧義;如果沒有存發簡訊者電話,不知道發簡訊者是誰?錯發簡訊,尷尬不斷。
4, 在網際網路時代,手機病毒泛濫,釣魚者趁虛而入,色情等病毒破壞性巨大,導致很多人對簡訊產生恐懼。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2012年,全國移動簡訊發送量達到8973.1億條,同比增長僅2.1%。 如果按照去年我國手機用戶增長11%來計算,人均簡訊發送量下滑了9%左右。人們之間溝通簡訊少了,尤其是節假日發簡訊急劇下降。
取代簡訊拜年的是什麼?
最時髦的拜年方式是什麼?一段時間以來,相信大家已經看到,QQ留言、微博私信、人人網、陌陌,還有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平臺出現,並且成為最愛。
看一組數據:
微信:騰訊聊天軟體。目前用戶超過3億。
新浪微博:用戶之間的聊天工具,註冊用戶4億。
陌陌:可認識周圍的陌生人,用戶超2000萬。
旺旺:淘寶溝通軟體,用戶數超過1億。
為什麼人們會選擇微信們,而不是簡訊,看看後者的牛逼之處:
1, 資費便宜,運營商流量包月,微信、微博、飛信、飛聊等幾乎處於免費狀態。而簡訊大多收費1毛,打電話漫遊費更高,這是網民最認同的地方。
2, 微信們越來越人性化。自由溝通,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尤其是語音出現,童叟皆宜。而微信最近升級4.5版本,群發信息,對簡訊的打擊是致命的。
於是,傳統的簡訊拜年正悄悄地「呼叫轉移」,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平臺「隔空喊話」,成為了年輕人首選,成為都市時尚人群交流的前衛模式。
用簡訊拜年的人,很快就會被「同化」
我們先看看什麼人需要還要發簡訊呢?
1, 簡訊的「鐵桿」用戶:中國13億人口,不能用手機上網的老人和兒童;
2, 網速慢的時候,無法登陸微信、QQ等;
3, 政府應急事件(地震、暴雨等)簡訊通知;
4, 運營商包月送簡訊的的用戶,反正是免費,不用也白不用;
5,沒有微博、微信和QQ的用戶。
不過,我們看到這些群體已非常「小眾化」了,被「策反」的機率非常高。一旦回家探親的城裡人給他們手機裝上微信這些新鮮玩意,大概他們再也不想用傳統的簡訊了。
微信有缺陷,暫時的!
我們必須看到,簡訊的競爭對手微信、微博和QQ等即時通訊工具並非完美無缺,而是嗷嗷待哺,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一個是簡訊的掘墓人微信,相比簡訊20年經歷相比,它才2年,太年輕,因此缺陷也非常多(這裡主要列舉與簡訊相關的)1,用戶才3億,而且這個數據也有水分,發展的國家也有限,據說已經延伸到印度,但是也普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需要一個過程;2,過分依賴運營商的網絡,如果網速太慢,無法登陸網際網路,也無法實現即時通訊;3,註冊用戶並不像手機用戶那樣,純粹數位化,因此,要群發信息並不容易;4,過分隨意,信息的確定性較差;5,垃圾廣告問題照常存在,甚至局部泛濫;5,由於涉及到網際網路等內容,網絡病毒以及安全風險存在;
第二個競爭對手微博和QQ。微博和微信一樣,用戶覆蓋面有限,微博私信功能今天已經面臨著垃圾信息泛濫,很多用戶已遠離私信;而QQ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他們對網際網路的速度的依賴比微信更嚴重,因此,微博掉線、QQ掉線將是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第三個競爭對手是話音業務。即便是話音實現了免費,由於手機難以解決固有續電問題,難以避免手機發熱發燙問題,因此,通話時長有一定上限,一旦到了電量不足之時,簡訊自然就派上用場。
儘管微信們存在以上問題,但是由於其符合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們生活習慣,代表了最時髦、最時尚的潮流,因此,這些問題很快就會得到完善。譬如微信版本升級不斷,功能上更加完善。
業內人士分析,簡訊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是遲早的事情。
其一,用戶逐漸流失。人們將習慣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簡訊用戶越來越少,成為不被關注的群體。
其二,運營商沒有利潤,沒有市場驅動。
據市場研究公司Ovum曾經表示,2012年底全球電信運營商的簡訊營收預計將損失230億美元,2016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至540億美元,營收流失擴大至今年的兩倍多。
運營商人士透露,沒有錢賺的簡訊,用戶體驗想得到改善,連想也不要想。「我們都忙著搞移動網際網路了,沒有心思,也根本無法從技術上改善簡訊的用戶體驗問題。」
最近,香港電信運營商電訊盈科宣布:與微信達成合作,每月付只要給電訊盈科8塊錢,就能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服務,包括文字、語音、圖片、視頻。運營商主動顛覆自己,向微信送上橄欖枝,以後,當然,和微博以及其它即時通訊牽手,這是遲早的事情。
你看,連運營商都準備放棄的業務,主動向微信們投懷送抱,那麼,簡訊距離死也就不遠了。
因此,建議你還是跟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潮流,別再發簡訊了,沒有人會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