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追疑|曹操的墓址版本為何多達五個?

2021-02-13 中國封面

■ 位於湖北武漢龜山的《赤壁大戰》全景畫高18米、周長135米,由數十位畫家傾力完成。

曹操的墓址版本為何多達五個?三國歷史獨具魅力,被歷朝歷代的社會各個階層所津津樂道。然而,歷史的真相猶如逝去的三國,我們追蹤撲朔的迷疑,同時也在追蹤著自身的歷史……

「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餘智到壟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盡發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屍。」這是宋人俞應符所作的《曹操疑冢》。那時他未必會想到曹操的「疑冢」之謎會讓21世紀的無數學者競折腰。

漢末三國時期盜墓現象嚴重,故一度出現許多「疑冢」、「虛墓」的反盜墓形式。其中,曹操本人就是有名的盜墓專家,傳說他曾經「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曹操「生性多疑」的名聲不亞於作為一代梟雄的功績。關於曹操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有這樣一個傳說:為了防止自己的墳墓被盜,曹操提前設計好在出殯的那一天,將鄴城所有的城門同時打開,有72具棺木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抬出,葬入事先準備好的墓室內。於是,後人再也分不清楚這些迷惑人的疑冢中,哪一座是他的真墳。此事是真是假,曹操到底葬在何地?遂一直成為三國研究中最具爭議的千古之謎。

時光轉入2010年,中國社科院發布「2009年考古六大發現」,其中河南省安陽市發現的「西高穴曹操高陵」赫然在列,入選理由是:「該墓主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紀年明確,為東漢、魏晉時期墓葬的斷代提供了標尺。從墓葬無封土和出土的遺物看,魏武帝曹操的安葬完全遵照了其臨終時遺令的『不封不樹』、『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的要求,開魏晉南北朝時期薄葬制度的先河。曹操高陵,在中國喪葬制度演化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對於全面了解中國喪葬制度的演化過程具有重要作用。」曹操高陵的發現結果一經正式公開,立刻引來各方面的紛紛質疑,考古學家、史學家、文人學者的聲音一時響做一團,成為三國文化研究領域諸多爭議中的焦點。

早在「安陽曹操墓」被確認之前,墓址的說法已有了諸多版本。

第一種版本,葬於鄴城說。

曹操長期生活在鄴城,在臨終時,他發布《遺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殮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並囑咐後人也要「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曹操的兒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誄文》中也都描述了葬禮和入殮的情況,不僅交代了葬在鄴城之西,而且寫到曹操入殮時穿的是補過的衣服。《三國演義》裡也有這樣的記述:「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

古鄴城遺址現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一帶,西面緊鄰著磁縣的時村營鄉和講武城鎮,南距河南省安陽市18公裡。鄴城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著名的銅雀臺、金鳳臺、冰井臺就位於這裡的三臺村中。臨漳縣的漳河北岸確實陳列著眾多小山似的墓冢,即所謂「漳河累累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丘」。對此,1988年《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謎揭開》說,「聞名中外的河北省磁縣古墓群最近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在民間傳說中被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這片古墓,現已查明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確切數字也不是72,而是134」。

不過,這不妨礙曹操埋葬在鄴城的學說主張,代表論者為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劉心長等人。學者們將曹操墓的範圍劃在河北省磁縣時村營鄉中南部、講武城鄉西部,以及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約5平方公裡範圍內,這裡地勢開闊,符合曹操說的墓前後要能容納公卿大臣、有功將領者作陪陵的要求,而且毗鄰北朝時東魏的西陵墓區,說明它適宜興建帝王陵。還有一點,如果在銅雀臺登高西望,這一帶是視野之內的最好位置,由於地勢較高,漳河不能灌淹,而且這一帶土質較差,符合曹操所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

所有理由中,最關鍵的一點還有「與西門豹祠相近」這一標誌性要求。西門豹在鄴城治理有方,當地百姓遂在鄴城為他修立了西門豹祠,依此推理,曹操之墓在鄴城的可能性極大。

鄴城說還包含了一種說法:曹操葬於鄴城的銅雀臺等三臺之下,就是現今的三臺村。鄴城當地曾有民謠:漳河水,衝三臺,衝塌三臺露出曹操的紅棺材。但這種說法始終沒有找到考古依據。

第二種版本,葬於漳河水下說。

清代沈松《全健筆錄》引用《堅瓠續集》的一段記載,說順治初年漳河乾涸,一漁夫見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為內中多魚,乃由隙入,只見石板下有石門,門內儘是美女遺骸,一石床上臥一人,冠服如王者,碑文明記此乃曹操。因以水銀斂,肌膚不朽,為人磔裂其屍而出。

傳說曹操在漳河的河底鋪設暗道,巧立機關,以防盜墓。也有詩曰:「銅雀宮觀委灰塵,魏之園陵漳水濱。即令西湟猶堪思,況復當年歌無人。」由此推斷,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不過由於歷史上古漳河數次改道,曹操在位時建設的銅雀臺、金鳳臺等均被大水衝沒,所以這段是非無從考證。只因1983年當地農民曾在漳河大橋河床挖到過銀元寶、銀鍬等,故此說又被重新提起。

雖然證據不足,但是曹操葬在漳河流域,即在今河北磁縣、臨漳縣一帶的說法仍被認為有較大的可能性——古代的交通運輸能力不可能將其運葬到太遠的地方。

第三種版本,葬於許昌城外說。

許昌是三國魏的都城,曹操葬於此乃情理之中,不過考古依據不足。只是在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曹操冢》一文中述道:「許城外有河水洶湧,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敲刀斧,屍斷浮出;後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遣多人閘斷上流,竭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鑑於《聊齋志異》屬於小說,所以這個說法的可信度並不高。

第四種版本,安徽亳州說,曹操葬在其故裡譙縣的「曹氏孤堆」。

在安徽亳州,曹操宗族墓群覆蓋著市區十多公裡的地面,現已發掘出曹操祖父曹騰之墓和曹操父親曹嵩之墓。在亳州,已經確認的曹操宗族墓有大小40多座。據《魏書·文帝紀》載:「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亳州志》載:「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就是死於該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魏文帝曹丕為何不去鄴城而返故裡呢?他的目的是不是為了紀念父親曹操?《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裡外。這裡曾有曹操建的精舍,還是曹丕出生之地,加上龐大的曹操親族墓群,故有人推斷,曹操之墓很可能會在此地。

以上諸多版本,原本都未成蔚然之勢,因或缺乏實物佐證或只是一家之言,只是在當地學者或者百姓中間小範圍地流傳。直到第五種版本出現,一時曹操墓地之爭風雲變幻,大有比三國歷史還要紛繁複雜的架勢。這就要說到下一個版本——安陽說。

第五種版本,安陽說。

在講到鄴城說時曾提到,西門豹祠是曹操墓最重要的一個參照物。河南安陽市安豐鄉曾經出土刻有重建西門豹祠的勒柱石刻,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門豹祠殿基應該是曹魏時西門豹祠的舊址。由此推測,西門豹祠應該在安豐鄉境內,那麼曹操墓也應在安豐鄉一帶。安陽市也在安豐鄉出土了後趙十一年的《魯潛墓誌》,上面記載著魯潛葬在「故魏武帝陵西北角」即曹操墓的西北角,也說明曹操墓可能位於河南安豐鄉。

果然,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該地西依太行,北臨漳河,南倚南嶺,地勢較高。西高穴村向東7公裡為西門豹祠遺址,14公裡餘為鄴城遺址。東臨安陽固岸北朝墓地,隔漳河向北為講武城遺址和磁縣北朝墓群。陵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券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佔地面積約740.78平方米。

這個發現和鄴城說某些依據不謀而合,得到國家權威專家的認可。不過,它一經公布,卻引起爭議聲一片,正反兩方涵括了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及各路學者、網友等等。讓我們先看一下爭議的正反兩方所持意見,或許這樣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質疑聲一:刻有「魏武王」的石牌與石枕,這兩件最有力的鐵證並不是考古的正規發掘,而是來自盜墓分子。

專家回應:刻有「魏武王常用虎大戟」等銘文的石牌由河南考古專家尚金山親自發掘,其中4塊刻有「魏武王」字樣。而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銘文的石枕,確係從盜墓分子手中收繳,但是盜墓分子親口承認是從該墓中所取。

質疑聲二:曹操從不稱自己為「魏武王」。

專家回應:曹操死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出土的石牌、石枕刻銘稱「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

質疑聲三:在二號墓中,與男性骸骨同時被發掘的還包括兩副女性骸骨。曹操遺囑墓葬裡不得有妃子或者是老婆相伴,且曹操的兩位夫人都未與曹操同穴,這兩個人從何而來?

專家回應:因年長的女性骸骨是在後室的南邊耳室中發掘的,且遺體附近散落有銅釘物件,推斷可能為曹操的女侍衛,另一名女性推斷應為普通侍女。

質疑聲四:此墓無墓誌,缺少有力的證據。

專家回應:東漢末年正處在廢除墓碑、墓誌還沒有出現的過渡時期,加上曹操掌權後禁碑,主張薄葬,因此沒有墓誌是正常的。真正在墓中設墓誌並形成墓葬定製,是在北魏以後。

質疑聲五:曹操本身就是盜墓專家,他的墓怎麼會沒有機關呢?

專家回應:雖然曹操曾經盜過墓,但盜墓行家的說法並不嚴謹;很多古墓中都沒有所謂的機關,所以曹操的墓中沒有安裝機關是很可能的。

質疑聲六:在證據鏈沒有完全連接、尚有支離破碎的情況下,發布這樣的定論,是不負責任的,且很可能涉及商業利益。

專家回應:在做出重大的考古判斷前,專家會認真考證時代、空間、文化等多種因素。首先,該墓穴為東漢時期所建,是與曹操的生活年代一致的;其次,墓葬規模巨大,磚券墓室形制和結構與已知漢魏王侯級墓葬類似,與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稱;再者,曹操提倡「薄葬」,此墓室符合這一特徵,所以有此結論。

■ 對於安陽曹操墓中出土的寫有物品名稱數、量的石牌,專家認為符合中國古代墓葬隨葬遣冊之風。

質疑聲七:在墓室清理中,發現的人頭骨經專家初步鑑定為一男兩女,要確認是不是曹操本人的頭蓋骨才能判定墓主人身份。

專家回應:從頭蓋骨中提取DNA驗證,要尋找曹操的後人,難度比較大。但可以找到當時曹氏家族的墓地,提取其家族成員的DNA,與曹操頭蓋骨的DNA相比較,是可行的。不過從生物遺傳學角度來看,曹操的頭蓋骨中能否提取到有效的DNA,需相關專業人士確認。

質疑聲八:除「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等文字外,其他的石牌上還有「黃豆二升」、「刀尺一」等,像是倉庫所用,不是墓葬所用。

專家回應:中國古代墓葬中有隨葬遣冊、方之風,在漢代尤為盛行,這就是在木、竹做成的隨葬物品清單上面書寫著物品的名稱及數量,如江蘇漢墓出土的「尹灣漢簡」上就有「刀二枚」、「筆二枚」、「管及衣各一」等字樣。

■ 三國時期文物,發掘於四川馬家山崖墓的陶持鏡女坐俑。安陽曹操墓中發現女性骸骨,專家推測很可能與女侍陪葬的習俗有關。

質疑聲九:如果這座墓為真正的曹操墓,為何如此寒酸?

專家回應:西漢、東漢帝陵葬制明顯不同。東漢帝陵多為1條墓道,封土多為圓形,墓材以石為主,隨葬品變為「明器」。發現的墓穴不論從規格、形制、隨葬品來講,都達到王侯級並符合東漢晚期特點。且東漢末期戰亂頻繁,盜墓盛行,曹操遺令中明確提出薄葬,更開啟了薄葬之風。此次出土的文物多是小器物,墓中無壁畫,符合薄葬特徵。

質疑聲十:墓穴為何「不封不樹」?  

專家回應:這一點與文獻記載曹操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情況相符合。且曹操陵墓形制完全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徵。正由於不封不樹,墓口沒有標誌,不容易被發現,曹操墓才成為千古之謎。

時至今日,距宣稱曹操墓發現的日子已經過去一年有餘,雖然考察與爭議仍在繼續,但中國考古界的權威專家以科學、嚴謹的依據確定西高穴村發現的男性骸骨為曹操,掃除了1000多年來關於曹操墓重重迷霧,為安陽的歷史增添了一份厚重。其實,除了曹操疑冢之爭,三國烽煙背後的其他故事也曾引得各家說法紛紛。(註:原文刊發於2011年5月。)

原標題:三國追疑

撰文:王琛  攝影:邱焰  支持:國家大劇院藝術品部

【資料來源:文明雜誌等】

△轉載須知:轉載原創文章請在公號留言,轉載時須註明來源和ID,同時請勿刪除文中「中國封面」字樣,否則本公號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中國封面》在推介傳播過程中難免出現部分文章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的情況。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

相關焦點

  • 曹操的七個女兒個個年輕貌美,為何都嫁給同一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要說歷史上哪個時期擁有最多的故事,那也許非三國莫屬了,裡面有太多的人物可以讓我們充分了解這個時代,而曹操就是這些人物之一,他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個角色。世人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持相反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有著超高的雙商,在歷史上,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曹操奮鬥了一生,為何卻沒能一統三國?毛主席:曹操有兩大缺點
    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史實,其主要人物都達到了極致化的豐富。再不喜歡關羽,也要感嘆他的忠義。再懷疑諸葛亮,也要敬佩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喜歡司馬懿,也無法迴避他的腹黑陰毒。再怒斥曹操是漢賊奸臣,卻也要捏著鼻子認可,若沒有曹操,漢朝早就崩盤,指不定會蹦出多少個袁術一樣的草頭天子呢。其中又以曹操最複雜難懂。既可稱他為:三國格局的奠基者。
  • 曹操奮鬥了一生,為何卻沒能一統三國?毛主席:曹操有兩大缺點!
    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史實,其主要人物都達到了極致化的豐富。再不喜歡關羽,也要感嘆他的忠義。再懷疑諸葛亮,也要敬佩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喜歡司馬懿,也無法迴避他的腹黑陰毒。再怒斥曹操是漢賊奸臣,卻也要捏著鼻子認可,若沒有曹操,漢朝早就崩盤,指不定會蹦出多少個袁術一樣的草頭天子呢。其中又以曹操最複雜難懂。既可稱他為:三國格局的奠基者。
  • 曹操奮鬥一生,為何卻沒能一統三國?毛主席:曹操有兩個缺點
    再鄙視曹操是漢賊奸臣,卻也要認可,若沒有曹操,指不定會蹦出多少個,如袁術一樣的草頭天子呢。而這些三國主要人物中,又以曹操最複雜和難懂。既可稱他是三國格局的奠基者。同時他又是最有希望,提前終結三國的人!自然對此,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曹操奮鬥了一生,為何卻沒能一統三國呢?
  • 他是三國神童,10條妙計助曹操收復一座城,曹操笑著說:留個全屍
    他是三國神童,10條妙計助曹操收復一座城,曹操笑著說:留個全屍 三國是歷史上有名的亂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時期便湧現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影響人物,比如說早期的曹操、劉備、孫策等人,還有中期湧現出來的諸葛亮、司馬懿、龐統等一批智囊。
  • 《三國演義》那麼多版本,為何毛宗崗的版本最終勝了下來
    可見那時不只是民間很流行三國說書,連劉備等於正義,曹操等於反派的氣氛都出來了。到了金元時代,因為戲劇的流行,三國故事的題材就多達七十幾種,像是關羽單刀赴會、七星壇諸葛祭風、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等。現在,只要電影、電視受歡迎,就會出同名小說或是寫真書之類的周邊起。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三國英雄眾多,為何曹操最得老外喜愛?
    比如許褚兵敗坐地痛哭,曹操安慰道:你哭什麼,不就死了三千兵嗎,我再給你三萬。外國人一看說:我要有這樣的領導,就不至於搞砸30萬的項目就被老闆罵滾蛋了。第二 曹操自信 表達能力強首先曹操是個演講大師,煽動力極強。
  • 三國歷史多紛爭 背後竟是這五個男人在搞事情!
    據歷史證實必須得到五大謀臣的輔助方可贏得天下▼賈詡,堪稱三國第一毒士,以「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在一眾謀士之中出類拔萃。如果我們認可曹操是一代梟雄的話,在三國時代,真正在謀略上擊敗曹操,並讓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賈詡了。
  • 而立之年挑戰鮑國安版三國,投資上億,炸裂演技如曹操「附體」!
    當然,三國裡的人物各有特點,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有評價比較多面的曹操。,國內前前後後拍攝過多個版本的三國題材的電視電影,曹孟德始終是影視劇裡備受關注的人物。對於塑造曹操這一個熱度和難度都很高的歷史角色,不好好下一番功夫,演員們還真都不敢觸碰,而陳建斌最終在而立之年遇到了耗資1億多且單集過百萬的大製作《三國》,出演了曹孟德。
  • 曹操當眾撒尿?新《三國》中,陳建斌談為何臨時給曹操加戲?
    在這麼多的改編三國影視劇中,最為經典、最為完整的就是1994年84級央視版《三國演義》以及2000年在江蘇衛視、安徽衛視、重慶衛視和天津衛視首播的高希希版新《三國》。一轉眼間,距離高希希導演的電視劇新《三國》至今已有十個年頭了,當年的新《三國》在開播後就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比如:2010年「全國收視冠軍」、2010年「年度十佳電視劇」第一、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等等。
  • 諸葛亮名震三國,卻為何被曹操無視?你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法正的
    而對於曹魏集團之外的重量級人物,曹操也經常給予評價。比如說馬超是:馬兒不死,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意思其實有兩個,第一個是讚美馬超勇猛!第二個就是:道出了自己跟馬超之間的矛盾沒法調和,因為曹操殺了馬超的老爸馬騰。
  • 三國時期的曹操有幾個兒子
    ,而其中,曹操的一生中到底有多少兒子,而他們的最後下場都是如何的呢,一起來看看三國時期的曹操有幾個兒子吧。  曹操兒子數有多少  25個 (據《魏志·文帝紀》、《任城陳蕭王傳》、《武文世王公傳》記載)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 趙云為何字子龍?諸葛亮、曹操、孫權、張飛為何字···
    關於趙雲是哪的,史書自有定論,不做討論,本文主要介紹下三國著名人物的表字來源,如趙云為何字子龍,諸葛亮為何字孔明,曹操為何字孟德,孫權為何字仲謀,張飛、關羽為何字······介紹人物的「字」之前,先解釋一下為何會有「字」。中國古代是一個禮儀社會,根據《禮記·檀弓》上說,人在成年後,便不再直呼其名,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 三國五雄之曹操 · 序 · 如何評價曹操(上)
    這也是三國時代中我最喜歡的一位人物。曹操對於中國歷史的進程有著重大的影響。他在那個亂世,可以說對推動時代的前進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從三國到現在1800年了,世人對於曹操為人處世的評價從未停止過,愛恨不一,褒貶不一,沒能有一個統一的定論。這使他一直鮮活地活躍在歷史舞臺之上。
  • 疑似新拍三國電影片段流出 陳建斌再次扮演曹操
    當然,還有陳建斌老師扮演的曹操,更是至今傳為佳話。有不少觀眾認為,這個版本之中的曹操可謂兼具王者的霸氣和姦雄的狡猾,將當年那個佔據東漢王朝半壁江山的丞相展示的活靈活現。所以時至今日,在知乎、微博等平臺,依然有不少粉絲在討論新《三國》的曹操。
  • 三國時期,曹操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
    三國時代,在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中,最有機會統一三國的就是曹操,但是曹操始終一個沒有稱帝,第二個沒有統一三國。
  • 最出名的三個版本的曹操,鮑國安、陳建斌、于和偉,你最認可哪位
    現在,以三國演義為題材的影視劇也十分受人們歡迎,目前已經有不少影視作品對曹操進行了演繹再現,其中最出名的三個版本就是鮑國安、陳建斌以及于和偉。鮑國安版本的曹操出自於94年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也是至今為止最經典的一版曹操。
  • 曹操為何沒能一統三國?只因兩個致命錯誤:放跑一人,少殺一人!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談到三國,就不得不提曹操,且不論他到底是梟雄還是奸雄,曹操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曹操的一生是徵戰的一生,不僅僅軍事才能突出,在文學、書法以及知人善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 徐榮:三國裡唯一的瀋陽人,人狠話不多,連勝曹操、孫堅
    看三國,說三國,三國裡面秘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