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一個讓人們不知道是否可以作為區分的特徵,那就是跰趾,多年來,這一直是作為一個爭論的話題,跰趾究竟是能不能作為純種漢人的特徵呢?為此,甚至還有許多的科學家在不懈的研究著。
在科學方面,跰趾,又稱之為「復甲」、「跰甲」。在醫學上又被稱作瓣狀甲或者是小腳趾復形,這是指小腳趾指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塊。
說起以腳趾區分是不是純種人,還要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公園祭祖堂裡的兩副楹聯說起,「舉目鴰窩今何在,坐敘桑梓駢甲情」、「誰是古槐底下人,雙足小趾驗甲形」。這後一句的意思是說,「誰的小腳指甲兩瓣瓣,誰就是大槐樹底下的孩。」
對此,有學者專門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結論:「瓣狀甲頻率以山西為起點向東南方向呈遞減趨勢。」這一結論,與歷史上發生過的移民史實是相吻合的,那就是,「就當年的移民區來看,從山陝,經中原,越往東南,移民區就越少。」
然而,泉州考古、民俗方面的一位專家卻說:「考古過程中,學者們研究過各民族之間的差異,但兩瓣腳趾甲,並不是普遍現象,也不能作為漢族人的獨特生理性狀。」
於是人們推測:瓣狀甲有可能是古代華夏族的一個生理特徵;而另一種可能是,這是某個早已融入漢族的遠古少數民族的生理特徵,它是民族融合的產物。
參考遺傳學方面的知識,瓣狀甲的遺傳,主要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在其家系中的傳遞是遵循孟德爾分離規律的。並具有以下特點:遺傳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因此,遺傳與性別無關;男女發生機會均等;並且,該性狀在每代均有表達,呈連續傳遞。
這個說法,也就是說,小腳趾指甲分開與否,與其是否是漢族,在科學上是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的。即便是在傳說中的移民發源地——洪洞縣,也並非是每一個漢族人群都會出現跰甲,甚至於就連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身上,跰甲的出現與否也各自不同。
根據科學,實際上瓣狀甲是一個常染色體顯性性狀,因此不能作為某一族群的特定標誌。再者,民族是文化概念,而並非生物學概念,因此嚴格的血統論沒有意義。
小編就是瓣狀甲,小的時候還以為這是一種畸形,長大了才知道是正常的。你的小腳趾甲分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