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記十七:臨夏市八坊十三巷 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

2020-12-27 陝西侯培元的視界觀

八坊十三巷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

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是臨夏的別稱,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風情的古街區。

從唐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集民族特色、休閒旅遊、綠色生態、人文科教為一體,呈現出穆斯林的生活畫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

八坊十三巷主要景點有:

1、八坊民俗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稱「大公館」,位於大旮巷80號,原為馬佔鰲之孫、馬安良之子馬廷勷,人稱「三少軍」的私邸。至1928年,大公館形成了佔地十分寬闊的三進或四進式四合院。內中,正院四座,院中套院,院院相通,亭臺樓閣,曲徑迴廊。正院之外,尚有佔地寬廣的後院、南院、車院、花園及庫房,與正院相連。

建築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回族磚雕、漢族木雕、藏族彩繪等眾多地方特色建築文化,代表了臨夏地區建築極致水平。

80號大院其建築主要由包括正房(北房)、東西耳樓、東西廂房、廳堂、遊廊、花園構成。整體裝飾為磚雕和木雕,青磚的古樸典雅,木雕的雍容華貴,象徵著回漢文化的相互融合與和諧統一。

2、八坊人物故事館:位於大旮巷65號,展現了八坊歷代以來的著名人物。

3、八坊手工藝館:位於大旮巷64號,展示了河州古老的銅器、磚雕、木雕、蛋雕、雕刻葫蘆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4、紅水河:自西向東流經臨夏市,也從八坊十三巷穿流而過,是景區的風景河。河水清澈見底,水中荷花爭奇鬥豔,加之數座噴泉美麗綻放,亭臺樓榭,甚是愜意。

5、東宮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景區,位於前河沿路,佔地面積50多畝。呈「田」字型,是集西洋和中華傳統於一身的四合院式建築群。

這裡是原國民黨四十集團軍副司令,柴達木屯墾督辦馬步青的公館。東北主院內,七間磚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兩角修有轉角二層四間式木樓。東西廂房和對廳均為攢金大七架梁抱屋五間。東南院為觀花樓,周圍迴廊小巧玲瓏,新穎別致。西南和西北均為四合院式格局。四座院落毗鄰處,有天井一處,其正北為三開屏式大影壁,上雕《江山圖》一幅。東北、西北兩邊角門,有插著牡丹的磚雕寶瓶一對。各院甬道、看牆、影壁、廊心牆都是磨磚對縫磚雕鑲嵌而成。東宮館磚雕藝術容納、匯集了河州雕刻藝術之精華,堪稱磚雕作品的「大觀園」。

6、新西路是集伊斯蘭特色展示、民族特色產品經營、民族風情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特色街區,老華寺、新華寺、鐵家寺、前河沿寺都坐落於這條路上。

7、紅園:國家AA級景區,原是紅水河畔的草樹灘,1958年開闢為園林,園內建築以小巧玲瓏的江南園林風格和高大恢宏的臨夏地方民族建築特色相結合,樓閣設計精巧、造型別致,飛簷翹角,雕梁畫棟,技藝精湛,飲譽西北。它把漢族的木刻,回族的磚雕和藏族的彩繪巧妙的融為一體,整體建築錯落有致、古樸典雅。廳堂軒館、樓閣迴廊,亭臺水榭、牆垣照壁,各具特色。紫斑牡丹,百年古樁盆景更是響譽省內外,是臨夏州唯一錄入「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的公園,現為國家AA級景點,是一處以古典建築、花木盆景和水景為主體的庭園式公園。明末清初年間建築「牌坊門」,民國初年建築「鳳凌閣」自58年以後陸續於園內,是臨夏古典建築群中的珍品。

8、紅園廣場:紅園廣場佔地面積約43畝,分為四個區,西北為集會區,包括磚雕文化壁和漢白玉浮雕;西南為景觀區,包括音樂噴泉、水幕電影和廣場主雕塑;東北為健身區;東南為幼兒活動區。正北方為集古典建築藝術和園林藝術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區。

9、拱北群:地處八坊十三巷北端,紅園廣場北側,有大拱北、國拱北等四五座拱北。八坊十三巷與紅水河、新西路、紅園、拱北群等景點有效對接、融為一體,組成了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生態景觀。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專員巷、大南巷、仁義巷、細巷、擁政路、鐵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組成。

街巷結構最早形成於清初,具有臨夏傳統建築的主要特徵。各式清真寺融中國古典建築風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於一體,莊嚴肅穆,秀麗壯觀。現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築氣勢宏偉,有裙樓、閣樓、磚雕、木刻等特色工藝。臨夏八坊的古建築是回族前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和資源,對這一特有的地方優勢和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承前繼後,揚長避短,不但可以挖掘其價值和潛力還能更好地弘揚特色文化。

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徵。這種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據主人家的經濟實力而定,而且大都講究中國傳統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間堂屋(上房、正房),兩側各修有耳房,院子的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廂房三間,實際上是一明兩暗,中為陽,兩旁為陰,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築中講究對稱、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數富裕人家還建有偏院、車馬院或一進數院式的,猶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在人們眼中漸次展開,置身其中,細細欣賞,方能領略其中清雅韻致。

八坊十三巷匯聚了名揚天下的臨夏美食,遊客可盡情品味。主要特色美食有:河州包子、東鄉手抓、筒子肉、發子面腸、釀皮子、涼粉、甜麥子、白斬雞、油香、饊子、果果、鍋盔、老炒麵、炮仗面、牛肉麵、攪團、散飯、東鄉土豆片、糖瓜、三炮臺。

八坊十三巷是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臨夏城市名片、省級文化旅遊示範基地、中國伊斯蘭文化最佳旅遊目的地。

相關焦點

  • 自駕「中國小麥加城」,感受穆斯林風情,嘗「八坊十三巷」美食
    一提到穆斯林,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城,然而在中國有個地方高稱中國的「小麥加城」——甘肅臨夏臨夏市地處黃河上遊,平均海拔1800米,距省會蘭州150公裡,為甘肅省西南部中心城市,是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經濟、
  • 八坊十三巷第一家民宿開業啦!!位置就在...
    在八坊十三巷擁政巷「隱藏」著一戶最具特色的人家在不久的將來,它的故事將迎來許多的「聽眾」!因為這裡是八坊十三巷裡的第一家民宿!!!在八坊十三巷,一家綜合了古典魅力和時尚混搭的「南巷客棧」不久前剛剛開始營業。
  • 初冬的小美好,八坊十三巷的冬季戀歌
    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就去看看這個世界  ——八坊十三巷——    臨夏有一處真實完美的空間  ——八坊十三巷  可以容納所有初冬的小美好  可以放慢腳步,放空心靈    歲末將至,敬頌冬綏  「我知道你會來 淌過二月的溪流  穿過初夏的清晨, 跳進晚秋的山色  然後在初冬的十三巷夜裡留下一盞燈
  • 盛世黃河行:黃河流經此處「風吹草低見牛羊」!
    盛世黃河行:黃河流經此處「風吹草低見牛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詩句中描述的畫面想必很多人都嚮往不已吧!為了追尋詩中場景,我們穿過了甘南來到了若爾蓋大草原,黃河九曲十八彎所在之處!自西向東流經四川若爾蓋大草原,與這裡的白河交匯在一起,又折轉青海,便形成了優美的九曲黃河第一灣,黃河流經此處造就了一幅「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好風景畫。一行人剛踏進軟綿綿的草甸上,就聽得見牛羊叫聲,直到迎來一陣風南邊的一大片草甸被風吹得直挨地面,才看到一群牛羊在山坡上啃草,果真是「風吹草低見牛羊啊!天色漸晚,太陽西沉。
  • 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即將拉開帷幕!46項活動讓你嗨...
    6、一燈會—鄉村振興暨「我和我的家鄉」主題燈展時間:2021年2月4日—2021年3月3日地點:折橋村、妥家村、南龍馬家莊村、瓦窯村、八坊十三巷8、一場展—新時代新農村紀實展時間:2020年12月27日—2021年2月26日地點:折橋村、王坪村、八坊文化集市·在折橋村設立新時代新農村紀實展覽,在王坪村設立農村特色產品展示區,在八坊文化集市設立喜迎建黨100周年記憶展。
  • 三坊七巷:坊巷傳韻 家訓流芳
    穿過跳躍著明媚陽光的斑駁樹影,繞開熱鬧煙火的熙攘人群,便是福州著名的歷史文化名片——三坊七巷。與江南的街弄不同,三坊七巷不僅是古老城市的主要交通脈絡,更是一方地域的經典人文薈萃。三坊七巷的歷史可上溯至晉時的「衣冠南渡」,起於中原之亂的大規模漢民南遷,推動了漢人與閩人的第一次大融合,史稱「八姓入閩」。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清代外銷裝飾藝術與十三行」講座永慶坊舉行
    12月26日上午,「清代外銷裝飾藝術與十三行」講座在鍾書閣廣州永慶坊店舉行。本次活動由廣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廣東省文藝研究所、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粵海風雜誌社主辦,上海鍾書實業有限公司承辦。作為主講嘉賓,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副館長、廣州市十三行文化促進會理事王震長年致力於十三行歷史研究以及相關外銷文物研究,促進十三行領域的文化交流、理論研討以及宣傳教育。
  • 成都「兩環八線十三片」一大波網紅打卡點將「批發上新」
    自2017年啟動以來,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已逐步分片、分點呈現。日前,成都市住建局發布《天府錦城街巷遊線體系策劃規劃方案》,規劃打造「兩環八線十三片」,以點串線、以線帶面,整體呈現「天府錦城」無邊界公園城市典範。
  • 【回坊文學】回味回坊
    回坊文化,若按類別,大致涵蓋有:主體的生成模式及發展、經商生活、政治生活、文學教育、建築藝術、文物古蹟、風俗習慣、語言特色,以及思維模式、社會意識、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等。其建築布局明顯呈中國古代宮殿庭院式風格,各寺均分為若干進院落,只是大小不一,且層層深入;那亭臺樓閣殿等疏密得宜,相映成輝。在這裡,難得一見的可目睹到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攜光緒西逃至西安時留給清真寺的御賜匾額「派衍天方」和「教崇西域」,揣摩統治者的心理,倒有幾分玩味可品。
  • 福建有座「裡坊制度活化石」,打卡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比較有名的地方,所以來福州的我們當然也要到這裡打個卡!三坊七巷起源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街坊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還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稱。
  • 世界首部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
    第十三曲《那爛陀》民族管弦樂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玄奘不忘初心,歷經艱辛,終抵佛國。它們是怎樣成為中國民族器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而形成中華文化在音樂領域的大一統獨特魅力?《玄奘西行》將給出自己的答案。臺上演的是一千年前的玄奘大師,他隻身離開長安,是想知道,佛法的真諦究竟是什麼?臺下,兩年多的時間裡,對於《玄奘西行》的各位國樂家們來說,他們取的真經是,如何完成世界首部大型民族器樂劇。
  • 三坊七巷登陸央視國寶檔案,連續五天霸屏全國!
    今天開始,三坊七巷將登陸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寶檔案》欄目,每日18時45分播出,連播5天。節目將帶著觀眾探訪三坊七巷裡的故人故事,內容主要分為「坊巷尋珍」和「古厝尋珍」兩大部分。其實,三坊七巷的故事並不是第一次被搬上銀幕。福州人對於三坊七巷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詳。俯看三坊七巷,它的形狀方方正正左右對稱,就像一本攤開的書,書寫著歲月裡的流光。銀幕上的三坊七巷,浮光掠影間,婉轉流動!林覺民故居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三坊在南后街的西側,由北到南依次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在南后街的東側,依次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清至民國走向輝煌。白牆瓦屋,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一場保護古蹟的暗戰 | 福州三坊七巷
    ▲ 三坊七巷的建築頗具特色。圖/視覺中國以三坊七巷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的「三山兩塔」,烏山、於山、屏山,烏塔、白塔,均是重要歷史古蹟。其時的福州,三坊七巷正腹背齊面威脅。圖/視覺中國;圖2:戲臺邊緣的木雕;圖3:戲臺旁的演員通道;圖4:水榭戲臺所在的主體建築前後兩進之間的風雨廊通道。圖2-4/圖蟲·創意1993年,李嘉誠被評為香港風雲人物,這一年,他在福州拿下了三坊七巷的開發與保護工程。 但是,此輪的保護規劃,更像是一次房地產開發。高層住宅、商貿坊等,寫入了三坊七巷規劃方案。「衣錦華庭」作為一期工程,落成了4幢高層住宅。
  • 撩醉了多少美麗哀愁 | 遇見民國奇女子,尋覓坊巷老福州
    她們出沒在倉山的洋房,三坊七巷的弄子,留下了不少佳話和傳說。△可園林徽因在福州一月,在倉前山英華中學作過《園林建築藝術》的演講。當年的福州英華中學鶴齡樓就坐落於福高校園內,樂群路9號。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年過耄耋的她們,時常懷念的仍是郞官巷老房子裡那溫暖的童年記憶。
  • 就在三坊七巷!
    就在三坊七巷! 世界金魚看中國 中國金魚看福州 那麼,在福州 哪裡能欣賞到最美最萌的金魚 當然是 位於三坊七巷塔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