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現實中的場景感覺在夢中見過?

2020-12-20 極客科技宅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電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香草的天空》,片名來自莫奈的一幅畫。這幅畫在電影中掛在電影中主角大衛的家裡。

出版業繼承人大衛.艾姆斯(湯姆.克魯斯飾演)是典型的高富帥,他不但事業成功,情場上也非常得意,幾乎是過著一種夢幻般的生活,大衛喜歡沾花惹草,對自己的生意漫不經心。

但大衛的生活並不美滿。因為他經常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有一天早上他醒過來,卻發現繁華的廣場一個人也沒有,孤零零的街道上只有大屏幕廣告在不斷重複播放,一點其餘的聲音都沒有。這時一個遙遠的聲音傳過來,「」open your eyes,open your eyes」。他睜開眼睛,原來是一個夢。奇怪的是,夢境中天空的顏色竟然是家裡《香草的天空》這幅畫的天空一模一樣。過了不久,同樣的夢境又出現了,他又出現在那個廣場上,不過這次夢中的他不但毀了容,還斷了一條胳膊,而且生活很悽慘。

香草天空-莫奈

後來夢境總是重複出現,而且越來越真實,他開始對夢中的一切感動不安,並想去了解夢境後面的秘密。隨著他不斷調查,卻發現生活裡的破綻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矛盾。他懷疑自己精神出了問題,於是他找到一個心理醫生幫忙分析。匪夷所思的是,他發現這個醫生竟然是虛擬出來的人物。儘管一開始醫生並不承認,堅稱說自己有兩個女兒。但當大衛問他女兒的名字時,他支支吾吾的樣子徹底暴露了秘密。

最終,他終於發現了全部真相,原來自己在一次車禍後,徹底毀容了。無法接受現實的他,找到一家叫L.E的公司,籤署了一個「美夢」的合同。L.E公司用高科技的方法消除了他原來的記憶,將他身體冰凍在冰櫃裡,他的意識順利進入了公司按劇本給他編造的夢境裡生活。在夢裡建築了他想要的一切,有漂亮的純真女孩,相處多年的好朋友,還有英俊的外表,以及他富二代的身份,一切都是最理想的狀態。

虛擬的美夢

但是不知道是潛意識不受控制,還是電腦系統偶爾死機的緣故,他的意識會經常從夢中跳出來。雖然電腦系統很快修復後,他很快又回到夢中的世界繼續生活,只是把自己真實的短暫時間當成一個夢。

影片結尾,選擇結束完美的夢境去面對不完美的生活,L.E的官員問大衛,對你來說幸福是什麼?而大衛沉思片刻,我要真實的生活,我不要做夢。恐高的大衛站在LE公司大廈的頂樓,他仰望天空,藍紫色的天空中有著一片片紅色的雲彩,正如莫奈的畫一樣絢爛,他縱身跳了下去。當然,其實作為觀眾的我們不知道,這一切,到底是在夢中還是在現實中。

《香草的天空》電影結尾

電影是虛構的,但是推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虛構的夢境如此真實,導致我們有時候分不清夢境與真實,甚至會真實的生活產生夢幻感,夢到底是什麼?

夢是潛意識的流露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的精神分析學認為,夢是潛意識的流露。雖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由於無法重複驗證,依然存在很多爭議,但是他對心理學的貢獻不可否認。按照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法,白天被壓制的潛意識,在睡眠以後會表達出來,夢裡不會直接解決問題,而是象徵性地通過一個新故事來釋放焦慮。可以通過從夢境中的情節解析出壓抑的情緒。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做夢塑造了我們的長期記憶

我們傾向於認為記憶完整存儲在大腦中,就像存儲在電腦中一樣。大腦中數據被安全地保存起來,事實永遠不會改變。但科學家最新研究已經證明,睡眠才是記憶的關鍵,睡眠時會對大腦裡面每天的短期記憶作重新優化整理,每次整理,一些「沒意義」的記憶就會刪除,一些「有意義」的情節會重新拼接,具體的事件,聽來的、看到的,甚至是腦補出來的事件,可能都會編碼成一個新的記憶後重新存進大腦,我們認為清晰的記憶都是晚上睡覺時新組合出來的故事。至於哪些記憶「有意義」,哪些「沒意義」,我們暫時不知道大腦用什麼算法做決定。而我們每天晚上做過的夢,其實是我們在重建事件的一些記憶殘片。

做夢正是記憶的過程

我們做夢的時候,大腦會把短期記憶裡的整個故事分成不同的部分放在大腦不同的區域,各區域會互動。根據線索把各種信息建立連接,重新構建一個以為是事實的記憶,此過程中有很多虛擬的成分。而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大腦之間的某些區域會停止連接,同時某些區域又會出現新的連接,重新的連接更會改變我們的記憶。

心理學家甚至指出,通過做夢,我們會壓抑痛苦或有損自尊的記憶,重塑一部分記憶以適應我們所面臨的新情況,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對一些極度虛假的事件深信不疑的原因。

大腦為什麼要這樣做

當我們對過往的一些細節,凡是當時情緒比較強烈的部分都比較清楚,而平淡的部分基本上沒有印象。我們不可能記住見到的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但是如果有大片的灰色貫穿其中,我們的記憶就會覺得不完整。因此,通過做夢,大腦會儘可能地填充細節,從其他記憶和想像中借用信息,從而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畫面。

做夢構建了我們的長期記憶

相關焦點

  • 看到某個場景,我們有時會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究竟是為什麼?
    但是這種解釋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如果他真的成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都陷在這種既視感裡,而不是只有某些場景看起來似曾相識。也有很多其他的解釋,比如有的說即視感是一種預感,有的時候即視感是一種信息錯亂,但是因為既視感並不是一種可以被大腦所掃描捕捉到的物理現象,而是一種主觀感覺。
  • 夢中場景似曾相識,現實遭遇竟如出一轍,虛擬與現實究竟有何聯繫
    夢中出現的場景,經常會在有那麼一瞬間完美復刻到現實生活中,當然也僅僅是那一瞬間會有這種感覺,在那個與夢境中似曾相識的地方,瞬間也會勾勒出我們無限的回憶,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也從小都會在心中樹立一個夢想,但是虛擬的夢境究竟與現實生活有怎樣的聯繫?
  • 大腦中的潛意識自帶預言性嗎?夢中的場景出現了?
    我們的大腦自帶預言性嗎?大部分人都會碰到一個問題,有的時候做夢夢到過的地方,沒想到幾年後真的碰上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現在一般的解釋都是潛意識的問題,我們也搜集了很多人的真實情況,得出幾個結論,後來經過搜集之後發現,這個問題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並且夢中的場景還會迅速忘記,但是也忘不乾淨,具體經歷了什麼事情基本過幾天不注意就忘記了,只有下一次在現實中碰到的時候才想起來,哦!我夢到過!
  • 《盜夢空間》中的場景,會變成現實嗎?夢境與平行世界真有聯繫?
    《盜夢空間》中的場景,會變成現實嗎?夢境與平行世界真有聯繫?在電影《盜夢空間》中,男主人公擁有著一種十分強大的超能力,可以隨意進入其他人的夢境之中,通過盜取重要的機密獲得利益。當然,裡面的場景在我們的世界很難出現。
  • 穿梭在電影與生活、現實與夢境中的「夢中情人」
    但是,她只有和夢中情人談戀愛的勇氣,而沒有投身真實生活中深愛的勇氣。我想,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弗朗西斯卡和她的丈夫理察婚姻平淡乏味的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是非常愛她的,至少,他看見了她的內心,知道自己無法成為她的「夢中情人」,在臨終前還向她不無憐愛地向她道歉,為自己給不了妻子浪漫的愛情而遺憾。
  • 心理學:現實中想要迫切結束的事情,反映在夢中就是死亡
    現實中想要迫切結束的事情,反映在夢中就是死亡。人們對自己的夢境經常既感到好奇又感到恐懼:好奇是因為夢境中很多內容是自己從未經歷過;恐懼是因為夢境中的內容讓個體感到害怕。對夢境有所研究的心理學家包括弗洛伊德、榮格以及阿德勒,他們通過心理分析的手法,解釋了夢境對現實的反映。早期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潛意識裡既有生的本能,也會有死的本能。基於這兩個本能,人們在夢境中總是反覆遇到相關場景。可是,當個體夢見死亡相關場景時,一整天都會變得惴惴不安,總覺得要發生什麼事情似的。那麼,到底夢見死亡意味著什麼呢?
  • 電視劇中經典的家庭暴力場景現實中重現?
    11月25日,Papi醬公司名下以蒙娜麗莎仿妝出圈的美妝博主宇芽自曝遭遇家暴,還曝光了被家暴男拖出電梯毆打的視頻,從視頻中看嚴重程度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場景差不多,以前以為這種場景只會在電視劇中出現,沒想到現實中也會有這樣情況,現在就由小編帶大家重溫一下事情經過。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事件發生時間在凌晨6點中,這個時間很多人可能還在夢中,宇芽卻做著醒著的噩夢。
  • 對現實的恐懼會導致夢中的迷失《盜夢空間》中夢的構建與無限想像
    電影的關鍵是夢想,相反的是現實,夢境中的夢境現象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睡覺時所能體驗到的,而夢境時間與現實時間的差異是由人們睡覺時的大腦造成的,事實上影片故事的基礎來源於生活,編劇在這裡增加了更深刻、更細膩的情節基礎上,他讓這個夢想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潛意識的混亂被添加到夢中,並在夢中設計了人工影響,使整個世界顛倒過來。
  •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預知夢你了解多少
    這叫做記憶錯覺 每一個人的一生中恐怕都會有一次碰到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覺。在看什麼東西的時候,會突然意識到:這事有一次曾經發生過,我曾經到過這裡,我曾經做過這件事,我曾經聽過這樣的話,當時也是這樣的燈光……在那一瞬間,大腦給我們發出一個信號,說是它認出了發生的事。這種現象便稱之為déjàvu,即記憶錯覺,也稱回憶幻想。
  •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這個人我好像認識他一樣、這個場景好像在哪見過、這件事明明是第一發生,但卻感覺無比熟悉,好像曾經經歷過。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某個人某件事或某個地方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正常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漲漲知識。
  • 有一種感覺叫似曾相識,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有這麼一個場景: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的時候,便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但其實,他並沒有見過。在我們的周圍,不光賈寶玉有這種感覺,很多成年人也會有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 為什麼會做夢?夢可以被解析麼?夢中會說謊麼?夢中會殺人麼?
    夢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影像、聲音、氣息、味道、觸感以及情緒。做夢是可以被記住的,甚至在第二天對夢境有清楚的回憶,甚至可以連續幾個晚上都做相似場景的夢,就像是連續劇。不同大腦區域在睡眠中的狀態會影響夢形成,掌管批判性思維和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層區域休息,夢中就會發生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異事件;視覺區域和運動皮層活躍,會讓夢中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動作和畫面;掌握情緒的杏仁體在夢中活躍,會讓許多夢帶來開心、氣氛、委屈等不同的情緒;控制平衡的前庭系統休息,大腦無法感知重力,就會產生飛翔、遊泳的感覺。
  • 我們好像在哪見過,你記得嗎?
    大學生的思想國我看你十分眼熟,我們好像在哪見過???搭訕有風險,裝嫩需謹慎。但是,這種似曾相識感,大家一定不陌生。#《紅樓夢》寶黛初見#(黛玉)便吃一大驚,心下想著:「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從未晤面的兩個人,卻似曾相識。難道這是曹雪芹所說的前世有緣嗎?那麼,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即視現象在心理學上,這種感覺被稱為即視現象。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夢中情人
    不要難過,不要悲傷,因為我們還有夢想。我整理了一下我和助手們那遙遠的當年的夢中情人、心中偶像,看看有沒有你的菜?配合這沒有情人的情人節下酒食用。我的第一個春夢對象你們一定想不到。1992年的春晚,很多看此文的同學還沒有出生,一個白臉俊俏哥哥踱著螃蟹方步,一步兩步三步似魔鬼的步伐,橫著就上了舞臺。
  • 夢中的情緒是連結夢與現實的橋梁
    在這類夢中,想要清空膀胱的欲望會進入夢的影像。夢中夢這種「假的清醒」可以重複好幾次,做夢的人一再地從一個夢進入另一個夢。我們的朋友理查描述一次夢中夢的經歷,理查的母親最近因患癌症而過世,他在母親過世一個月後做了如下的夢:我發現自己在祖母房子的地下室,四處翻閱舊書和報紙,發現一本屬於母親的舊筆記本。我開始閱讀內容,發現裡面的文字逐漸消失。
  • 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對曾經見過某人、做過某事的場景的回憶,而是對未曾經歷過的場景卻有似曾經歷過的感覺。這種感覺常發生在不經意間,還會讓人不安。對於一些多次產生這種感覺的人來說,它已經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因為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就像是歷史一樣不停地重演,但卻記不起來發生在何時何處,而更像是一個先兆或是一場夢。似曾相識,究竟所為何故?
  • 還記得《武神趙子龍》中的林允兒嗎?現實中她更像我們夢中初戀
    說起林允兒,大家第一影響就是她的飾演《武神趙子龍》中《武神趙子龍》劇中林允兒飾演的女主角夏侯輕衣,這個角色歷史上不存在,是一個新的原創角色。夏侯輕衣設定為東郡 諸侯夏侯傑之女。她還有飾演另一個角色馬玉柔,劇中夏侯輕衣溫柔善良,馬玉柔調皮可愛。
  • 請從夢中醒來 香草的天空VS睜開你的雙眼
    仿佛一個地方明明第一次來,但總感覺曾經來過;一些人明明第一次見,卻感覺在哪裡見過?在法國,人們還給這種感覺起了一個名字,叫déjà vu。有人說這種感覺是因為曾經夢過同樣的事,但或許你此刻還在夢中……如果有一部電影能完美地再現這種déjà vu的感覺,那要數2001年上映的好萊塢影片《香草的天空》(Vanilla Sky)。
  • 為什麼有時會對陌生事物,有熟悉的感覺?
    也許你會在某個瞬間,面對眼下陌生場景、陌生人的時候,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好像在哪裡見過,但是你又很確定,這是你第一次見到。有時候某段體驗,自己在夢裡面已經經歷過。這似乎是有某種神秘力量,冥冥之中註定你要遇到一些事情,一些人。
  • 今敏為我們造的夢,成就了幻想和現實丨鮮匠
    通過今敏那些簡短卻大膽的作品,去探索動畫中的危險現實與日常中的惡意幻想之間的二元性。要理解今敏為什麼是一位影響深遠的作者,就得回到他的作品。講述故事,並在其主題的二元性中發展,今敏喜歡用連續變化的視角來審視角色,通過消解,角色內心和我們在敘境內所見之間的界限,製造出不安與神經質的感覺,他通過碎片化的敘事實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