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沈富雄日前聲稱「和統沒希望,武統更加遙遠」,引發網絡議論。對此,前「立委」邱毅在網上發文表示,我向來看不起沈富雄這種投機狡猾的人,也不太關注他說過什麼,不過此次談話茲事體大,而且是糖衣包裝的「新臺獨論述」,因此必須予以揭穿。
沈富雄
邱毅說,兩岸前景,和平統一當然已無希望,最好的機會在馬英九執政的前四年,但他囿於美國的壓力和本身的成見,已然錯失良機,現在蔡英文執政下已形成阻礙和統的「八道障礙」,所以別再痴心妄想「沒有壓力的和平統一」。
至於武統是否遙遠不可及,沈富雄的理由是「兩岸首戰即大戰,也就是世界大戰,所以大陸不會武統」。沈富雄的論述不新鮮,就是民進黨一直在騙臺灣人民的話,「臺灣有很重要的戰略價值,大陸武統臺灣,美國和國際都不可能坐視,所以將引發世界大戰,大陸投鼠忌器,不敢武統,而且此一現象將長期存在,武統因之非常遙遠」。
邱毅說,這個論述毫無新意,仍是「唯美國霸權主義下臣妾思維」,也是「美式臺獨」的一貫思維,而沈富雄正是「美式臺獨」的代表人物,其論述的謬誤可歸納為三:
一是川普留下一堆爛攤子,拜登哪有餘力去管你臺灣的事。兩岸首戰即世界大戰之說法,不僅荒謬,而且昧於現實。
二是大陸近年來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突飛猛進,尤其在美國仍受困於疫情泥淖時,美國介入臺海之戰,根本不符其國家利益。臺海情勢早不同於1996年,美軍一旦介入,將遭受大陸東風飛彈之重創,拜登又不是儍子,更不是莽夫,怎麼可能做出對美國「有弊無利」的躁進之舉。
三是沈富雄也高估了蔡英文的「臺獨意志」,首戰一起,蔡英文和「臺獨」分子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各自鳥獸散,想方設法逃亡。二是找尋管道投降,臺軍表面不說,內心難道不知道蔡英文和「臺獨」分子的想法,既然如此,他們怎甘心做炮灰,做犧牲品,還不各自謀求出路?所以怎麼可能有「首戰即大戰」的結果。
邱毅最後指出,綜合來說,沈富雄「錯估美國,低估大陸,高估臺灣」,或者他也不是錯估高估或低估,只是習慣上騙騙臺灣人民,反正就3000新臺幣通告費而已,何必認真!
相關閱讀:
拜登將提名她的消息一傳開 臺媒果然開始「攀親戚」了
據《紐約時報》網站12月9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計劃提名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首席貿易律師戴琦擔任美國貿易代表。如果提名獲得通過,身為亞裔美國人的戴琦將成為首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有色人種女性。
▲資料圖:戴琦。圖片來自臺媒
美國貿易代表是一個關鍵職位,負責實施美國的貿易規則並與中國和其他國家就新的貿易條款進行談判。消息傳來,臺灣媒體集體興奮了,因為戴琦的父母來自中國臺灣,她本身也能講流利的漢語。加之戴琦在貿易談判領域經驗豐富,一些臺媒甚至臺當局都有些按捺不住興奮,開始有意無意「攀親戚」……
例如,臺灣「中央社」在報導中,就直接用了「臺二代」這樣的稱呼,以體現戴琦與臺灣的聯繫。報導中提到,臺外事部門官員徐佑典接受媒體提問時說,父母來自臺灣的戴琦在美國出生,她在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任內與「駐美代表處」有互動,也曾與外事人員分享來臺探親經驗;為人親切、專業能力佳,廣獲各界好評,在貿易議題研判將遵循民主黨傳統立場。
另一家立場偏藍的媒體也在標題中點出戴琦「雙親來自臺灣」,報導總體基調還算客觀。但是一些立場偏綠的媒體和自媒體就比較露骨,絲毫不掩飾其對大陸的敵意。其中一家在報導中使用了《臺裔女律師多次提告中國的貿易不公行為!》這樣有強烈傾向性的標題,並指出「戴琦相當熟悉中國貿易事務,提名她出任貿易代表,此舉也突顯美國要用更積極、大膽的方式,繼續與中國競爭!」
然而,臺媒想「攀親戚」,島內網友並不買帳。不少網友在相關新聞下邊留言說,「來自臺灣只是一個背景,不用太過於強調期待」,「她是美國人啊,肯定要為美國利益考慮」,「需要這樣攀親帶故嗎?」,「不要忘了美國優先」。
事實上,戴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被臺灣媒體「攀親戚」的。但凡跟臺灣有點關係並在臺灣之外(尤其是美國)小有名氣的人,都會被臺媒冠以「臺灣之光」的稱呼,從林書豪到歐陽娜娜,許多文藝體育界人士都享受過這一待遇。
這也難怪,由於國際公認的事實,臺當局所謂的「國際空間」愈發狹窄,反倒是一些民間人士因為在各自領域的成績受到關注,承載了一些臺灣民眾希望能揚名國際的樸素心願。但奇怪的是,一些被冠以「臺灣之光」的人也會隨著時間變化變成「臺灣之恥」,不得不說,這是臺灣內部政治生態扭曲造成的,看問題只看立場不問是非。
例如籃球運動員林書豪,只因為在社交媒體稱呼「新冠肺炎」,沒有用臺灣當局對大陸污衊式的稱呼,就遭到大量網民對其進行「網暴」,被扣上各種大帽子。難怪有臺灣網友諷刺,什麼「臺灣之光」,只要你不發「綠光」(意指支持民進黨),你就是被打壓的對象!
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戴琦,雖然暫時還沒被譽為「臺灣之光」,但從臺媒以及臺當局的反應看,他們仍然是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外人身上。特別是在RCEP剛籤訂的背景下,臺灣面臨被各大區域合作組織孤立的風險,一家臺灣媒體乾脆呼籲《拜登若邀臺灣加入CPTPP,一舉兩得》。然而臺當局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一門心思地緊跟美國,甘作馬前卒,為美國衝鋒陷陣,又可曾得到任何好處?美國對臺灣「口惠實不至」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多嗎?
就像一位臺灣網友所言,戴琦的提名不見得會給臺灣帶來什麼好處,因為「只有比美國人更美國人,才能在美國政府立足,臺灣人別期待太多」。
而國臺辦也多次指出,當前「臺獨」勢力誤判形勢,以為挾洋、投靠、勾連外部勢力就可以搞對抗、謀分裂,他們完全是錯判形勢,利令智昏。勾連外部勢力搞「臺獨」,是在走危險的獨木橋,腳下是萬丈深淵,梯子在別人手裡,隨時都有可能粉身碎骨。
道理說得夠多了,臺當局能聽進去嗎?
(來源: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