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娘娘」孫儷出馬的大劇,總會引起熱議!作為80後首位大滿貫視後,1次飛天獎、2次金鷹獎、2次白玉蘭獎在手,口碑與人氣雙高的孫儷就是師奶追劇認準的大女主。熱播中的《安家》,是孫儷「扮醜」自毀形象的作品。這部劇真的太殘忍了,劇中沒有什麼華麗的都市精英生活,卻只有為了賣房業績苦拼的打工族。當然,以《蝸居》成名的六六,蹲點採訪了上千人之後,才打造出來的《安家》,要剖析的是深刻的都市人性,不是簡單的買房與賣房難題而已。 文/小乖 圖/文集
孫儷造型接地氣靠演技取勝。
《安家》講述了孫儷飾演的大區經理,臨危受命去挽救一家業績不斷下滑的門店之後發生的故事。這一次,孫儷化身雷厲風行的空降女領導房似錦,她一上來跟店裡員工幾個回合的互動就把角色演活了。
空降職場第一天,孫儷飾演的房似錦進入了管理狀態,問責遲到一小時的老員工,把窩在辦公室無所事事的零業績員工攆出去發傳單,管你是六朝元老還是嬌滴滴的小姑娘,一切憑業績說話。
這一次,孫儷是下決心「扮醜」了!她頂著不太精緻的短髮,妝容也並不是那種美豔型的。此外,她的服裝也很樸實。很多演員演職場強人的時候往往會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拼命往身上堆名牌,美國那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拍的是時裝雜誌社的故事,自然得穿奢侈品大牌彰顯身份。但在中國普通房地產中介公司裡面,一位店長最合適的服裝,還真就是孫儷這身看起來沒有花哨的工裝。
房似錦自己也很重視這套工裝的作用,她不僅要求自己的同事和下屬去穿,讓大家看起來顯得正規和規範。房似錦自己也是隨時穿在身上,她還穿著那雙一點也不時尚的黑色方粗跟高跟皮鞋爬樓梯、測量數據,鏡頭拉遠的時候,你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孫儷,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一絲不苟、做事一板一眼的房產中介工作人員。
羅晉與孫儷搭檔是實力派組合。
為了把房似錦這個形象演活,想必孫儷下了不少功夫去體驗房產中介的日常生活,因為在《安家》裡,她貢獻出很多非常細微而精準的細節。
帶顧客看房的時候幫忙按電梯按鍵,出電梯門的時候第一時間伸出禮賓手勢,幫顧客遮擋電梯門防夾,並指明往前進的方向。就連著微微半鞠躬的姿態,都學足真正的房產中介,不要小看這個動作,這是房產中介從業人員培訓上崗時考核必備的培訓動作,起源於萬科。
此外還有蹲在地上幫顧客換鞋套,為顧客送上飲用水和小零食,以及手繪小區附近配套設施,精準到步行時間,房似錦如何攻略這套最難搞的戶型和最難搞的顧客?就好像孫儷如何攻略這個難度很大的角色一樣——完全靠用心。
孫儷還刻畫出一個深夜在家加班的小細節,晚飯不過是一盒三明治加一瓶純淨水,一邊工作一邊狼吞虎咽,看到顧客發簡訊過來連咀嚼都顧不上,含著一大口食物趕緊忙著回消息,等工作敲定了才有空喝口水緩一緩。
無數的小細節堆砌出房似錦這個工作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個人物形象難度還在於,房似錦是一個複雜的人物,與孫儷以往打造的大女主形象不同的是,剛開始房似錦有點冷,可能還會有一點不討喜,很多演員甚至不願意挑戰這樣極品的角色。
劇中的極品母親引起熱議。
《安家》熱播期間,網友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孫儷在劇中的人設。她飾演的房似錦是房產精英,卻租著最便宜的兇宅,盯著一條絲巾捨不得下手,渾身上下都看不出是有錢人的樣子。劇情發展到後面,大家終於明白了——她有一個不斷榨乾她的「極品媽媽」。
《安家》這部劇,真實的讓人發抖。前有樊勝美,今有房似錦,資深吸血鬼老母親專業戶丁嘉麗,真的又一次把「吸血鬼母親」的角色,演活了。
如此「極品媽媽」,再次令觀眾心頭一緊,她不僅是《裸婚時代》裡面劉易陽的母親,還是《都挺好》裡面蘇明玉的母親,還是《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媽媽,更是如今《安家》裡面房似錦的母親。
而房似錦跟徐姑姑的一次聊天中,正式介紹了一下自己:「我是房家扔在井裡面沒有死掉的老四,房四井。」這段臺詞,實在是太扎心,太平淡,背後又充滿太多故事和含義了。
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就是現實版很多農村家庭的真實寫照:房似錦上面有3個姐姐,而在她出生的時候,母親甚至把她扔進井裡。
可以猜測一下,為什麼身為一個母親會做出這種「虎毒食子」的行為?大概是農村裡重男輕女的現象嚴重,本來想著第四個孩子能生下來一個兒子,卻沒想到又生下來了一個女兒。
為了不讓母親失望,房似錦只能讓自己像一個「兒子」一樣活著,滿足母親所有的期望,包括母親想要錢的欲望。當所有的稻草全都壓垮,一個人會歇斯底裡。從小就生活在這種原生家庭中的房似錦,她童年時期的遭遇可想而知。而劇情發展到這裡,觀眾開始對這個刻薄的女強人產生了無限的憐憫:因為她的經歷,真實得讓我們開始回顧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劇中人為了買房、賣房歇斯底裡,付上人生所有的代價,甚至犧牲親情的代價,這真的是人生必經之路嗎?房似錦隨後的劇情中會不會與母親和解、修復關係,也因此變成了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
3年前,影視公司找到六六,給她看了一部日本電視劇《賣房子的女人》,公司買了版權,希望她改編一下。六六不太情願:「我通常不接改編戲,因為我的創作是有感而發,別人的感想跟我的感想很難有交界。」倒是旁人的一句話觸動了她,「到了2019年,就是《蝸居》播出十年了,這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你不覺得應該回顧一下嗎?」六六想了一下,回覆說,這個戲可以寫,但是不會寫那麼誇張的日劇,要寫就寫中國人自己買房子的故事。
編劇六六
於是,六六開始蹲點採訪了上千個買房、賣房案例,進行社會體驗。在上千個案例中,六六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議:有的中介把房子裝修好再賣個好價錢;有的人是中國第一批房產中介,至今還在工作;有的人熱情洋溢,有的人接受採訪時的回答就像新聞發言人……「我比較喜歡整個採訪的過程,因為採訪它本身就是生活。」 最令六六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賣房的女孩,她也沒什麼很好的業績,卻總稱一個顧客為「大姑」,儘管知道「大姑」買不起很貴的房子,但女孩卻享受帶著「大姑」看各種房子的過程,因為這令她在這個都市擁有了歸屬感——別人的房子也能有家的感覺,顧客也可以是她的家人。六六說:「錢是城市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比錢更珍貴的,無價的是情誼。」
《安家》剛剛開播,就創下了東方衛視收視率2年內的新高。可能是因為事關房子,也因為這段宅在家裡的日子中,更多人打開了電視。「中國人啊,對買房這個事兒特別有執念,會認為我擁有了房子,就有了這個家。所以中國人在房產上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每一家都有一本自己的經。」六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