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元墨文化"↑免費訂閱本微信
【晨曦中的女孩】花絮,元墨提示您看到電影點擊閱讀原文
晨曦中的女孩 Aurore (2005)導演: 盧克·迪昂
主演: 瑪麗安·弗蒂爾 / Serge Postigo / Helene Bouregeois Leclerc
類型: 劇情
語言: 法語
片長: 115 分鐘
劇情簡介
1918年,加拿大某村莊,小女孩奧若蕾的母親瑪麗安感染肺結核,病入膏肓。她的父親非但沒有對妻子表現出應有的關心,反而和表妹勾搭成奸。不久,瑪麗安在憤怒和憂鬱中死去,父親旋即與表妹成親。 三個姐妹兄弟中,奧若蕾對父親和繼母尤其牴觸。父親忙於工作,對家事鮮少過問。而奧若蕾和繼母的矛盾則不斷加深,繼母從最初的體罰,逐漸演變成赤裸裸的虐待。嬌弱的小女孩命懸一線……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天使與魔鬼,不過是在那一念之間。當一個人決心成為魔鬼,他應該是不能被拯救的。
《晨曦中的女孩》是一部悲劇。Aurore是一個悲劇,其他死去的人也是一個悲劇。晨曦」這兩個字,代表著的是希望。當原本幸福的一家,因妻子患病而在醫院躺著的時候,那第三者的介入,又該怪誰?不幸的開始,也不過是有人主導了這根不幸的導火線。
Aurore的父親就是一個爛人,說什麼不能失去妻子,說什麼怎樣都要治好她的病。而現實卻是,在妻子還沒有死去之前,就已經被表妹給誘惑了。他的不能失去,是因為怕一個人帶著那麼多個孩子,還是真的因為愛她?也許對一個男人來說,愛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也只有一些傻女人才會把愛當成全部。他表面上說,是僱用表妹來幫忙;私下裡,卻早已和她糾纏在一起。她的登堂入室,是因為她的野心,也是因為他無法控制的情慾。就因為他放縱自己的色慾,才讓後面的悲劇慢慢發生。他不關心孩子,只想著賺錢;他不會理智思考,盲目聽從他人的慫恿。我覺得用爛人來形容他都已經是高看他了,這樣的一個丈夫,這樣的一個父親,悲劇不發生才怪。
虐待Aurore的繼母是一個魔鬼的存在。她喜歡噴香水,也喜歡勾引男人。她狠心,哪怕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就因為她的兒子被臭鼬噴到就可以把他關在畜舍裡。她用花言巧語欺騙神父和他的丈夫來掩蓋自己虐待孩子的罪行。明明是自己偷了教堂聖壇上的金夾子,卻誣賴Aurore,以致Aurore的父親用斧頭棍打Aurore。她用帶釘子的棍棒打,用燒紅的烙鐵燙,每一次的暴打都慘不忍睹,每一次的呼叫都撕心裂肺。她怕虐待事件被告發,而當著孩子的面暴虐Aurore,並且進行威脅。
在她用燒紅的烙鐵虐待Aurore的時候,她說:「父母親的職責是什麼呢?父母要滿足他們孩子的需要,把他們培養為基督徒,改正他們的缺點。孩子永遠不應忘記他們的父母有一種苛嚴的責任,來改正他們的缺點。當他們接受改正的時候不應抱怨,不論多不愉快。通過改正自己的孩子,父母證明了孩子們應深深感激的那份真切的愛。」說得多麼好聽,但卻是一個道貌岸然、蛇蠍心腸的毒婦。孩子接二連三死去,她對外解釋孩子的死因,吃土豆而被噎死妹妹,睡覺而被悶死的弟弟,就連明明被殘忍虐死的Aurore,卻依然聲稱得了皮膚病。沒有一個人可以這麼喪盡天良,她自己就是一個魔鬼,卻仍大喊著Aurore是魔鬼。
若是神父不是因為不滿自身被調到小城鎮而不作為,那麼Aurore不會死,或者說Aurore的弟弟妹妹不會死。他被別人成為「梵蒂岡的劊子手」。雖然這並不能完全地將錯歸於神父身上,但是這個故事的悲劇有一定的因素是因為神父。我覺得他並不是一個仁慈的人,不然他不會因自身遭遇而遷於他人。當Aurore對他進行懺悔,他卻仍認為她在撒謊。他懷才不遇,他就可以不管不顧了嗎?他佔著神父的身份,卻不行神父的責任,只會在教堂讓人要向善,心中要充滿愛,講著一大堆的「廢話」。Aurore死了,當他看到Aurore滿身傷痕,皮膚潰爛的慘死的模樣,他傷心,他愧疚。但是已經沒有用了,人死不能復生。最後,他自殺了。也許是受不了內心的譴責,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吧!所以才會想著解脫。
毛特先生罵神父說:「你這被上帝遺棄的、虛偽的教會無賴,你這兒一無所知的書呆子偽君子」。當毛特先生問他的責任是什麼的時候,他沉默了,也許他也開始迷茫了吧!毛特先生說:「神父從來毋須負責,對你,那是命中注定的,遵從上帝的旨意。」人的生死,在神父眼中是多麼地簡單,死亡不過是因為上帝的召喚。毛特先生說:Aurore就像生活在地獄。是的,Aurore被暴虐,不就像生活在地獄一樣痛苦嗎?對於Aurore的死,毛特先生覺得傷心、遺憾,但是已經無可換回了。
神父說:「在過去的幾天裡,不斷有證詞送達我們這裡,每一個有生命的靈魂追問發生了什麼還有意義嗎?我們也在其中。在這一說教後我們必須開始忘記,在我們光榮的教區裡的大汙點,我們要將它埋藏,讓它從我們共同的記憶裡永遠消失。」有人起來說:「對我來說,我絕不會忘記」,然後離開了。之後,很多人從教堂離去。這裡很值得我們深思,當信仰遭到質疑,不是因為人們不相信,而是太過失望。很多事情,不是說忘記就能忘記的。Aurore的死,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內心的一個傷痛。也許會癒合,但是傷疤仍在。
當一個家庭的孩子接二連三死去,怎樣都會使人懷疑。只有愚蠢的人才會相信,那些死亡不過是意外。儘管很多人都明白,但大家只敢在私底下不滿、私下談論,卻沒有人真正伸出雙手。人心涼薄,一切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當然,Aurore是幸運的,因為最終還是有人幫了她;但同時她也是不幸的,因為終究逃不過一死。她知道繼母並不是一個善心的人,她和她媽媽一樣不喜歡這個父親所謂的表妹。但是因為Aurore的倔強性格,她不願服從,所以遭受比任何人更慘的虐待。儘管有人伸出雙手幫了Aurore,但是卻不能讓她脫離悲慘的結局。只要有繼母在的一天,那麼Aurore的結局就是死亡。內赫說:「我女兒的結婚契約,兩個孩子因此而死,剩下的那些也會死。」這句話是值得深思的。
最後的結局,Aurore的父親和繼母都被抓了,憑藉被賦予的權利,以謀殺Aurore的名義,被警方拘捕。而其他的孩子,儘管沒有死去,他們的精神卻已經倍受折磨,以致不堪一擊。因為繼母對Aurore的虐待並沒有避開其他孩子,不管是不是她親生的孩子。她當著孩子的面對Aurore進行殘忍的虐待,Aurore的姐姐內心是倍受煎熬的,而其他孩子的內心也是極度恐慌的。我無法想像,這些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就已經受到這樣殘忍的心理恐懼。在成長的路上,他們還能不能正常走下去?如果在一個刺激之下,想起那些虐待Aurore的畫面,他們會不會精神崩潰呢?
Aurore奄奄一息地躺在陰暗的房間的地板上,她那孤獨無助的眼神,讓人心疼。Aurore說:「我不可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因為我和他們不一樣,就像雪花那樣與眾不同。我只知道,我什麼都沒做。我覺得非常孤獨,就算我是和人們在一起,我仍覺得孤獨。我想跟隨我媽媽去,我只要這一個願望。」
曾經有媽媽的愛的她是多麼地幸福,她的笑容是多麼地陽光溫暖。曾經她可以牽著媽媽的手去找月光,但是從她被父親從外祖家接回去後,她的不幸就開始了。孩子有什麼錯?為什麼要承受這樣的苦難?當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遭受殘忍的暴虐而中止,有多少人看著能夠不潸然淚下。
人性是多麼地醜陋,因為那些無法控制的欲望,才讓人一步步走向地獄。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毀給人看。故事開始的時候,也沒有說那是一個虐心的故事,但一個曾經天真美好的女孩,就這樣地離開了。
分享一下小女主寫給媽媽的信:
註:圖片 視頻部分內容整理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