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說實話,韓劇向來都是以真實,敢拍而出名的。
而且韓國的導演們往往能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入手,然後一點點的撕開,最後把那些大家明知故問的東西拿出來,血淋淋的給大家看。在引起社會共鳴的同時,也真的是能推動社會整體的認知進步。
比如之前大熱的電影《素媛》,一點都不遮遮掩掩,直接就用眾所周知的素媛案,把兒童性傷害這個全國性的嚴重問題擺在了檯面上,既呼籲了社會相關立法的進步,又間接的呼籲爸爸媽媽們多關心孩子,正確的保護孩子。
再比如今天開心爸爸要講的這部電視劇《產後調理院》,他們把目光轉向了高齡媽媽這個特殊的群體,一點一點的把高齡媽媽生育的前前後後,事無巨細的表現在熒幕上,包括她們即將面臨的困境窘境,也包括她們身心的變化。
眾所周知,高齡媽媽們選擇生孩子,要面臨的問題有很多。
什麼孩子會有不小的遺傳性疾病的風險,媽媽也會有很大概率患上妊娠症候群;什麼懷孕期間需要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就會遭遇流產早產胎停育;什麼生孩子的時候,順產的話容易產力不足發生難產,剖腹產的話又會因為年紀大了身體恢復能力不足而遲遲難以恢復啊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很多時候我們對這些問題,只是知道缺乏一個形象的理解,而這部電視劇,則是把這些大家僅僅是知道的東西,都搬上了熒幕上。那個變得無比不堪的賢珍的遭遇,不就是千千萬萬高齡媽媽們所要面臨的嗎?而且很多媽媽們從備孕到懷孕再到生孩子,遭受的遠比賢珍遇上的要多得多。
就為這份真實,這部韓劇就配得上8.5的評分了。
高齡媽媽的尊嚴問題
這部電視劇一開始就把高齡媽媽所要面臨的屈辱,纖毫畢現的展現了出來。
比如各種被檢查的屈辱期。
對於即將生產的媽媽們來說,灌腸、備皮、內檢、肛檢等無比「屈辱」的經歷,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在電視劇中,賢珍雖然自己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成為了公司最年輕的常務,可以說是人上人一個。
但是當這麼光鮮亮麗的一個女強人,成為孕婦住進醫院之後,也和所有的普通媽媽們一樣,經歷了「不被當人看」的遭遇。什麼自己什麼都沒穿在病房躺著,但是來來往往的男性醫生著實不少;什麼自己等待著內檢,結果過來了一群人挨個去檢查,簡直就像是在開學術會議;什麼產前必須灌腸,但有什麼注意事項有什麼生理反應懶得和孕婦提;什麼分娩前要備皮,孕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剃的光溜溜的了等。
儘管我們知道,這些步驟都是很有必要的。
灌腸可以保證孕婦在生產的過程中不會有強烈的便意,能夠更好的專注於生產這件事情上,而且沒有大便也不會帶來相應的感染;備皮可以保證整個分娩過程中的衛生,不會讓細菌啊什麼的粘在毛髮上,造成後續的感染;內檢呢,除了能明確的知道孕婦產道開了幾指,決定下一步怎麼做外,還能感覺到寶寶的體位,能夠及時把非正常體位的寶寶檢查出來。
但知道歸知道,當上面的情景落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孕婦都會覺得沒有尊嚴,特別是很多男性醫生以及親朋好友毫不顧忌的時候,這種屈辱的感覺會更甚。
比如陣痛時不得不哀嚎的屈辱。
宮縮有多痛?這個問題其實開心爸爸之前也有在文章中寫過,不管是相當於十二根肋骨同時折斷的疼痛,還是相當於超越人類忍耐極限的十二級疼痛,都在說明宮縮真的很疼。
而且宮縮持續的時間還很長,從幾個小時一次,到一個小時一次,到幾十分鐘一次,再到幾分鐘一次,一般來說孕婦只有產道開了三指之後,才能被視作是即將生產,才能被推進產房等待下一步操作。之前呢,只能是忍著疼痛,等產道開夠三指。
所以很多孕婦們都疼到了無暇顧及所謂的面子,撕心裂肺的吼叫,但得到的卻是「叫什麼叫,就你事多」,「省省吧,把力氣用在生孩子上吧!」的回答。這種感受,真的是無比屈辱。
而這些事情,本來應該是被看做是很私密的事情,現在卻被這部韓劇赤裸裸的表現了出來。當然作為一個育兒作者,開心爸爸覺得這種表現是有很積極的意義的,一方面醫院可以改進以前的產房流程,在合理的情況下給孕婦媽媽們更多的尊嚴,另外一方面,孕媽媽們的家人們也能夠深入了解媽媽們遭遇的問題,能夠對她們做出更加針對性的關心。
理解了產婦媽媽們的遭遇,才能更好的關心她們。
高齡媽媽的現實問題
接著,就是高齡媽媽們的現實問題。
千辛萬苦的終於把孩子生出來了,按理說媽媽應該是享受到英雄般的對待,但現實情況卻相反。
賢珍生完孩子被推出產房後,丈夫和婆婆圍繞在了孩子身邊,一邊誇獎著賢珍的偉大,一邊分享著看到孩子的欣喜。他們興奮到完全忘記了,就在不遠處的床上,還有一個剛剛生完孩子,嘴唇乾幹的手足無措的賢珍,甚至沒有人能聽到賢珍想要喝口水的吶喊。
而且,生完孩子媽媽們的內心是崩潰的。
雖然很羞辱,但也得努力喝水爭取儘快排尿,要不然就要被更加屈辱的插導尿管;雖然電視劇沒有,但絕大多數媽媽們還是會被醫生或者護士「鐵面無私」的進行按肚子這個「酷刑」,本就虛弱的身體再度遭受重創,儘管自己知道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子宮收縮,讓自己恢復的更快;雖然內心無比渴望喝一杯咖啡,卻被媽媽灌下去一大碗一大碗的所謂的大補湯;站在鏡子前面,也不由得發出「孩子都生完了,為什麼肚子還沒回到原來的樣子」的感嘆。
對於產後媽媽們來說,她們叫什麼被統一成XXX媽媽,有什麼需求有什麼想法都不重要,能夠及時排奶按時產奶,能夠堅持母乳餵養孩子才是重要的。所以賢珍後來住進去的產後休養院,就有這樣一種不成文的鄙視鏈:順產的鄙視剖腹產的,母乳鄙視餵奶粉的,母乳時間長的鄙視時間短的,全職太太看不起還在上班的媽媽。在這裡你的社會地位工作能力個人修養什麼都不值一提,只有那個為孩子犧牲最多的媽媽,才值得被大家欣賞。
所以那個堅持順產拒絕無痛,真的順產生下了雙胞胎兒子;堅持給孩子母乳一直到1歲多;全心全意為了孩子而活,給孩子做寶寶餐,給幾個孩子做搭配的恩靜成了產後調理院的「風雲人物」。仿佛孕媽媽們生完孩子之後,就不再是自己了,而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哺育後代的機器了,沒有人會關注她們想什麼,想幹什麼,想要什麼,大家關注的只有孩子。
這種巨大的落差,才會讓很多媽媽不知覺間患上了產後抑鬱症,而且在這種現實生活的刺激下,抑鬱的症狀越來越嚴重,而且她們的抑鬱往往會被大家忽略,就算是發現了也是一句「沒事啊,別人也都是這麼生孩子照顧孩子的」輕飄飄的回答了事。
直到最終演變成嚴重的事故,前段時間頻上熱搜的產後媽媽抑鬱新聞正說明了這一點。
高齡媽媽的合格問題
整個社會對媽媽們的合格標準其實很一致。
一方面呢,大家嘴上說著「我們要理解媽媽們的難處,理解她們在生育時遇上的問題,理解她們生育後的處境」,但另外一方面又要求媽媽們要變成超人,照顧孩子照顧家庭一點都不要落下。
這種關於合格的矛盾著的要求,看上去有多麼可笑,媽媽們身上背負的責任就有多麼大。
前段時間,抖音網紅「全職爸爸」,在度過了一年多時間的全職在家帶孩子生活後,終於「不堪重負」的選擇了離婚,當初的選擇有多麼的高調,現在的離婚就有多麼的一地雞毛。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帶孩子照顧家庭這件事情想要做好多麼的難。
以前我們經常覺得照顧孩子收拾家都是媽媽應該做的事情,而且是她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通過這個新聞還是不難看出,照顧孩子收拾家,換一個強壯的精力強的爸爸也照樣招架不住。
更何況是那個經歷了生育之痛,心中苦悶無人傾訴,幹了很多卻被認為一點事情都不做,隨便買點東西就是寄生蟲的媽媽們了。
其實,媽媽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稱呼,完全不能用合不合格來衡量。多關注媽媽們的心理狀態,多體會她們的辛苦,多給她們一些休息的時間,這才是對媽媽們的正確態度。
開心爸爸有話說
其實說了這麼多,開心爸爸並不是說要恐嚇那些,還沒有生孩子沒有結婚的女性朋友們,告訴她們生孩子多難,生孩子多痛,以及生孩子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困難等等。而是想把這件事情完完全全的說開了,給大家一個清晰明了的理解,讓更多的女性朋友們心中有底,而不是兩眼一抹黑的去生孩子。
確實是生孩子這件事情,對媽媽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這個挑戰不應該她們自己去面對,而是需要爸爸需要親人,需要醫院需要整個社會所有涉及到的人一起去面對,一起去改善。
也許,這才是看完這部電視劇所應該去思考的問題吧!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