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裡的上海,不過是「背景板」而已

2020-08-21 城市進化論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劉豔美

《三十而已》劇照,你能找到多少上海元素?

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再次點燃人們對「滬漂」這個群體和上海這座城市的討論熱情。

有網友說,這部劇就像三個並行的「上海女子圖鑑」。東方明珠近在眼前的北外灘江景豪宅,是對上海都市生活的無限遐想;高昂房價下,輾轉於不同租住房的窘境,又代表了多少「滬漂」的心酸。

散落在劇中的上海地標、上海話和上海人,無一不在強化故事所設定的城市背景。

有意思的是,「蘇州發布」微信公眾號開啟追劇「福爾摩斯」模式,認真梳理了劇中的蘇州元素,讓上海背景露出「蘇州製造」的馬腳。

女主上下班乘坐的地鐵居然是蘇州地鐵3號線

「蘇州發布」還總結稱,「期待蘇州持續『霸屏』大銀幕、小螢屏,因為蘇州的美,值得被更多人發現!」

這邊廂,蘇州極力想要抓住一部流量劇帶來的城市宣傳機會;那邊廂,上海卻擺出「實力拒絕」的架勢。

最典型的如上海本地媒體上觀新聞給出的評價:「景都是上海的景,可就是不覺得這是上海。」文章稱,「除了作為背景的城市風光,這些故事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成立得了,少了些這座城市特有的氣質。」

01

去年「五一」小長假,「初代網紅」蘇州突然翻紅。四天假期接待遊客453萬人次,不僅同比大增11%,旅遊熱度也迅速躥升至全國前三。

一條新聞可以說明當時的盛況:小長假最後一天,由於同德裡7號民居及翰爾園飯店門前聚集的遊客過多,當地政府不得不封閉道路,以維持正常秩序。上一個有此「待遇」的城市,還是被抖音捧紅的重慶。

吸引他們的並非蘇州過去「人間天堂」的美譽,而是此前爆火的電視劇《都挺好》——就像每個在社交媒體中口碑爆發的網紅店一般,劇中場景也紛紛進入打卡黨們的「拔草」名單。

《都挺好》劇照

作為一座傳統旅遊城市,語文課本裡的蘇州園林、周莊水韻,讓蘇州自帶流量光環,也陷入旅遊定位與宣傳方式老舊的問題。直到3年前,有關蘇州「一日遊」宰客的新聞仍然是當地旅遊最熱的話題。

2018年,當城市旅遊「戰場」升級至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時,有人發現:「蘇州作為一個久具文化底蘊的城市,卻出奇地沒有參與其中,遍尋抖音話題,和蘇州相關的更是寥寥無幾。」

儘管沒有趕上短視頻風口,但另一個新機會正等待蘇州發掘。

得益於上海影視產業外溢,蘇州成為江蘇重要影視拍攝基地之一。業內有個公開的秘密:為了更具性價比,一些劇組把類似東方明珠這樣的地標鏡頭掃完後,就會把大部隊拉到江蘇駐營紮寨拍「上海戲」。

一組截至去年3月的數據顯示,蘇州有176家影視企業獲發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佔江蘇全省4%。而蘇州電影產量上,2018年過審電影數量是2017年2.2倍,已成為重要的影視作品生產基地之一。

《都挺好》的帶動,讓本就頗具基礎的蘇州旅遊煥發「第二春」。

去年一年,「都挺好」幾乎成了蘇州熱詞。在今年初的開年「第一會」上,蘇州常務副市長王翔特別提及《都挺好》,表示希望蘇州在投資發展、幹事創業、生活辦事等方方面面能「都很好」。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更將此上升為「蘇州都挺好」城市品質戰略。

當地媒體也樂此不疲「蹭流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總結在蘇州拍攝的電視劇,宣傳的重點則從推介單個景點拓展到介紹蘇式生活……

如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副教授陳一指出,對過去「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旅遊方式的厭倦,讓遊客更想深入到大街小巷中,從細微處感受一座城市的真實狀態,影視劇取景地則提供了重要參考。

對於蘇州來說,影視劇中的「蘇州」,有助於重塑現實中的蘇州形象,從過去的「人間天堂」走向「美麗幸福新天堂」。

02

作為影視劇中的「資深明星」,上海卻苦劇中「城設」久矣。

1990年,一部萬人空巷的《渴望》,帶來上海影視形象的一次大規模「坍塌」。有人寫道,「劇中打扮精緻、頗有小鮮肉味道的落魄大學生王滬生,在小肚雞腸沒事找茬之餘,還上演了家暴和拋棄女主等重頭戲」,而「『王滬生』這個名字,已經足夠對上海人的自尊實現降維打擊」。

將上海搬進影視劇中的嘗試由來已久。有關上海洋氣、市井的形象,也在此過程中不斷強化,成為上海的城市標籤。曾參與多部上海題材影視劇創作的知名編劇王麗萍曾在採訪中提到,在近年來的電視劇中,過去鮮明的廣東、深圳元素似乎越來越淡化,而只有上海元素依然鮮明。

不過,每一次嘗試背後,總會掀起一次又一次有關「上海到底什麼樣」的辯論。

2014年上映的電影《一步之遙》就是其中之一。導演姜文透露,他們通過在北京造景,希望還原此前很少有人拍過的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

《一步之遙》劇照

對此,評論家朱其評價,「感覺就是一群北方胡同串子跑到上海玩南方浪漫主義……骨子裡還是『鬼子來了』村裡二柱子那點趣味」,「拍大都會文化的矯飾主義,他(姜文)這一輩子骨子裡沒有深入骨髓的日常文化感受」。

這種錯位感,在《三十而已》引發的討論中再度出現。

儘管不乏黃浦江景、靜安CBD等上海地標,但劇中呈現出的「上海氣質」卻並不能讓本地人認同。

有人指出,劇中展現的人物性格,與上海市民精打細算、「拎得清」的特質相左。「懸浮」的劇情下,上海只能淪為故事「背景板」,為了迎合某種既定想像而存在。

上海作家毛尖認為,在有關上海的「花花綠綠摩登敘事」背後,「摩登上海」完全可以是另一種樣態。即便是在「魔都」的框架裡,上海的內核中也還是有非常樸實的東西。

他舉了一個例子,「這跟上海飯店老闆娘一樣,她知道自己的醃篤鮮賣貴了,她會風情萬種地出來,倒上一輪酒,然後殷勤地關照服務員,用大家都能聽到的低音調,『送一盤水果撥伊拉』。這是上海摩登……外地人嘲笑上海人壞也壞不到哪裡去,不是真的因為上海人膽子小,是因為上海有這半狡黠半老實的傳統。」

由影視劇打造的形象,是營銷標籤,也可能是刻板印象。對於「老上海」來說,也需要新時代下,更貼近生活、貼近市民本身的解讀。

王麗萍曾說,鮮明的上海本土文化要不斷傳承,但也不應該是狹隘的。上海的人文地標需要努力重塑,而作為從業者,上海人的螢屏形象,「其實我們也一直在重塑」。

《三十而已》劇照

03

美國電影研究學者芭芭拉·曼聶爾曾指出——

電影誕生的同時出現了兩座城市,真實城市與電影城市。在影視行業愈加發達的今天,電影城市大有取代真實城市的傾向。

2006年,路透社曾報導一種「巴黎症候群」的出現。當時,到訪巴黎的日本人普遍出現了心跳加速、暈眩、呼吸急促甚至幻覺。診斷結果顯示,由於這些遊客發現巴黎並未擁有傳統劇情片中好萊塢式的浪漫,在電影創造出的巴黎想像與真實的巴黎之間無法協調。

《午夜巴黎》劇照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曼聶爾分析,電影的類型化導致了符號化,刻意製造的符號化城市印象變成主流,電影中的城市空間逐漸脫離了其本身的含義。

對於那些期待利用影視劇進行營銷的城市而言,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

蘇州不遺餘力「蹭流量」的背後,是影視劇「符號化」景點面臨的種種問題——由於在劇中亮相而吸引大量遊客的翰爾園飯店,再次登上熱搜卻是因為管理不規範;而靠「打卡」換來的「潮汐式流量和脈衝式消費」,不僅難以持續,還讓當地居民不堪其擾。

一時的增長也難為蘇州旅遊業解渴。2019年,蘇州全年遊客總人數13609萬人次,增速4.0%,兩個數據均低於重慶、成都、西安等風頭正勁的「網紅城市」。

城市更需要回答的或許是,通過影視劇,究竟需要打造一個怎樣的城市形象?

作家張悅然在討論中國的城市文學時曾有過困惑:與巴黎這樣「穩定的城市」不同,許多中國城市更加「處在變動之中,沒有附著,沒有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因此,「感受到的東西往往是趨同的」。

事實上,不只是上海,更多的城市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去年,以貴州為背景的《無名之輩》收穫當地好評,「血氣方剛」「又喪又猛」的小人物故事被認為是城市最貼切的解讀。

無論對於蘇州還是上海,也許這才是下一個《三十而已》最好的打開方式。

  •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 訪問yuanben.io查詢 【4IJ0ERVA】獲取授權信息轉載授權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三十而已,並非僅此而已
    你看她們一面微笑著說不過三十而已,一面又得面對著自己的一地雞毛。顧佳孤兒寡母真的撐得起一個茶廠麼?王曼妮十萬塊錢就打算出國打工讀書麼?鍾曉芹靠沒影的第二部作品又許下了多少願呢?她們沒有活得更好,只是活得更有勇氣去面對生活,更有自信去面對這個年齡的焦慮,變得更成熟了而已。三位女性演繹出了三種人生。顧佳本身是近乎完美的,內外兼修,張弛有度,且思路清晰。
  • 三十而已原著小說叫什麼名字 三十而已是原創劇本嗎
    三十而已原著小說叫什麼名字 三十而已是原創劇本嗎  網絡上的和電視劇《三十而已》同名的小說其實講述的是另一個故事,《三十而已》原著小說目前還沒有正式上線,該劇播出之後,應該跟隨著劇情的更新上線同名小說。
  • 三十而已 | 年齡不過是數字
    三十而已 不過是數字《三十而已》是由張曉波執導,江疏影、童瑤、楊玏、毛曉彤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什麼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你知道我出了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 歷盡千帆,不過《三十而已》
    1、歷經千帆後說一句:「不過三十而已」不知道有多少人最近因為林有有和許幻山而氣到半夜睡不著算了算了,一部劇而已。但這部劇之所以能引發今年夏季的點播熱潮,除開那些博人眼球的茶藝表演,更是因為它真實地刻畫出了三種不同視角的現代女性成長史。30歲,真是個令人焦慮的年紀。在劇中,顧佳即使做到了一手幫老公打理公司,一手照顧兒子上學,還是沒法長成千手觀音打跑小三。鍾曉芹即使生在了上海本土人家,嫁給了工作體面的老公,還是無力化解婚姻的磨難。
  • 《三十而已》大結局,我們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是「而已的勇氣」?
    2013年,他還拍過一部和《三十而已》主題非常類似的電視劇《三十歲,你好》,所以《三十而已》這部劇也算是張曉波導演沉澱之後的集大成之作了。 這篇文章,寫給《三十而已》,也獻給「而已的勇氣」。 最最重要的是,頂著《三十而已》這個名字,這部劇難道不應該著重圍繞著「女性30歲」這個背景展開嗎?
  • 《三十而已》:是而已?還是而立?取決於你
    最近播完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引發很多觀眾女性的思考。這部電視劇可以說選取了三個典型的女性狀態,不要太真實。顧佳,為了家庭甘願放棄事業的全職太太,做丈夫最堅強的後盾;鍾曉芹,物業公司上班,普普通通的「便利貼」女孩;王漫妮,孤身在上海打拼的單身女孩,敢想敢拼。他們三個人的取材來自於現實生活,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三種社會女性——全職太太、普通工薪女孩、離家打拼的女孩。
  • 《三十而已》終於大結局:女人30,真能「而已」嗎?
    前晚,現象級熱播劇《三十而已》迎來大結局。「渣男」入獄,小三遠走,顧佳帶著兒子重新生活。滬漂王漫妮離開上海,決定去愛丁堡學設計。「拎不清」的鐘曉芹找回自我,成了知名暢銷書作家。30+女性依然要面對社會加諸的種種無形壓力,解決問題的答案不在電視劇裡。
  • 《三十而已》終於大結局:女人30,真能「而已」嗎?
    前晚,現象級熱播劇《三十而已》迎來大結局。「渣男」入獄,小三遠走,顧佳帶著兒子重新生活。滬漂王漫妮離開上海,決定去愛丁堡學設計。「拎不清」的鐘曉芹找回自我,成了知名暢銷書作家。這是充滿爽點的結局,也是充滿槽點的結局,無論如何,這部風靡7月的女性話題劇終於落幕。
  • 《三十而已》?爽劇而已
    》裡這樣片面、固化的地方真的有點過多了。 富太太一定是虛榮且愚蠢的,她們的生活除了相互炫富和給顧佳下套之後就無事可做了;成功男人一定是貪圖女孩兒年輕美貌的,日理萬機的魏總會特意給王漫妮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體制內的工作一定是無聊且無意義的,小張主任想要留住王漫妮的理由來來回回無非是穩定與安逸;而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區別一定要靠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來區分,似乎小城市裡的所有人都有熱情過度的毛病
  • 《三十而已》:家裝選擇不能只是「而已」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劇通過一場畢業答辯的劇中景,將兩個時代的6位主角拉入一場爭辯。鍾曉芹,上海「土著」,和丈夫住在單位的集資房中;王漫妮,滬漂八年的單身女青年,租住這一間單身居所;顧佳,集才華與美貌的全職媽媽,傾盡全部身家,搬進上海頂級的公寓樓中。鍾曉芹,成家後無憂無慮的小資生活。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鍾曉芹的家。
  • 《三十而已》,但家不能如此而已
    《三十而已》自開播以來,話題不斷,除了圍觀魔都富太太圈的八卦、以及預防渣男的「胡言亂嶼」,最近可能就是在暴打許幻山這裡有直面「浦東四神器」,「開瓶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注射器」上海金茂大廈,「打蛋器」上海中心大廈,還有大名鼎鼎的東方明珠。
  • 《三十而已》,僅此而已?
    而且,林有有是因為許幻山才來上海的,她在上海沒朋友,也不怕丟工作。說白了,她根本不怕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留下什麼名聲。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就是林有有的處境。所以,顧佳怎麼讓林有有身敗名裂?他在婚姻裡生悶氣,而事無巨細的顧佳,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強權」給丈夫造成了壓力,只沉浸在婚姻美好丈夫體貼的虛假繁榮裡,根本不知道婚姻已經出了問題。顧佳是徹頭徹尾的理智大人,能雷厲風行解決所有事。
  • 《三十而已》,最好的年齡不過在於此
    《三十而已》已經可以觀看大結局——三位三十歲不同背景、不同境遇的女性相遇在上海,她們對待生活、事業和未來的態度引發了許多共鳴和熱議。「全職太太」顧佳、「普通白領」鍾曉芹、「滬漂」王漫妮分別代表當下社會非常典型的三類女性,某種程度上,她們都被稱之為獨立女性。
  • 女人三十,鬥小三而已?《三十而已》除了徒增女性焦慮,還有什麼
    《三十而已》絕對是今年的「現象級」影視劇,不斷引發全網熱議。故事講述三位背景不同、出身各異的三十歲女性,各自在上海這座浮華都市完成成長的女性故事。毫無疑問,女性成長是這部熱門電視劇的核心命題,但如何描繪成長,卻是個難題。既要迎合大眾的刻板印象,又要表達女性獨立,但最終卻選擇妥協和保守的價值觀,只能徒增現實環境下,各年齡和階層女性們的焦慮。
  • 「上海名媛群」被群嘲,網友:什麼名媛,不過是假精緻的「撈女」
    01‍大家還記得《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嗎?上海Top級富太太圈長什麼樣?在《三十而已》中,咱們尋常人可是長了見識:原來她們住的房子是面對東方明珠、俯瞰整個黃浦江的頂級豪宅。雖然是豪宅,但同住一棟樓裡也有鄙視鏈的,房價隨著樓層漲,Top級富太太圈自然住的是頂層,而且是上下三層的複式。
  • 「上海名媛群」被群嘲,網友:什麼名媛,不過是假精緻的「撈女」
    #你怎麼看待上海名媛群# 01 大家還記得《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嗎? 上海Top級富太太圈長什麼樣?在《三十而已》中,咱們尋常人可是長了見識:原來她們住的房子是面對東方明珠、俯瞰整個黃浦江的頂級豪宅。雖然是豪宅,但同住一棟樓裡也有鄙視鏈的,房價隨著樓層漲,Top級富太太圈自然住的是頂層,而且是上下三層的複式。 除此之外,富太太圈的聚會也很有意思。
  • 三十而已原著小說叫什麼全文閱讀 三十而已電視劇在線觀看
    網絡上的和電視劇《三十而已》同名的小說其實講述的是另一個故事,《三十而已》原著小說目前還沒有正式上線,該劇播出之後,應該跟隨著劇情的更新上線同名小說。《三十而已》由檸萌影業出品的原創劇本,編劇是張英姬,《三十而已》於7月17日晚19:30登陸東方衛視和騰訊視頻播出,該劇以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三位女性視角展開,聚焦新都市女性,通過講述三位女性在各自的三十歲節點上,經歷種種困境並不斷追尋自我的過程,共同探討都市女性的婚戀觀和生存法則。
  • 《三十而已》落幕 | 她們「而已」的勇氣裡,藏著女性崛起的力量
    》意外帶來了這個夏日最燦爛的煙花,昨日落幕,劇中的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和歸途,這場燦爛煙花也隨之散去,可是曲終人不散,因為這部劇裡有你也有我。,她帶著兒子和父親來到既是一份事業領地,又是一片心靈棲息地的遠方,繼續事業、公益和心靈之旅,我覺得這對顧佳是不錯的結局,或者說是「而已」後的重新出發。
  • 《三十而已》:沒有她們的勇氣,我們的《三十而已》只是而已
    最近,《三十而已》大火。不管是鍾曉芹和陳嶼的追妻火葬場,王漫妮的吸渣體質,還是顧佳的漫漫離婚路,都讓人對之欲罷不能。但真正讓大部分女性慾罷不能的不是三人的感情之路,而是她們過得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我們沒有她們的勇氣,我們的《三十而已》只是而已。
  • 什麼三十而已?都老叔叔老阿姨了,還而已什麼而已
    就說這《三十而已》吧,既然都三十多歲了,就別什麼「而已」了。三十多還不著急,等著退休之後開煎餅店創業麼?還擱這兒勸自己「三十而已」呢?這是賺大錢了還是研發火箭了?孩子都在為社會做貢獻了,當爸媽的咋只能「看得開」,啥都看不清呢?都勸你「三十而已」,我勸你別「笑笑而已」好不好?可都三十好幾了!現在回當年的母校,路上的學生已經只會喊你「叔叔」「阿姨」「老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