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多人,三餐四季,家在,父母的愛在,孩子才能喜笑顏開。
——鹿媽
作者 | 張可粒
來源 | (洞見旗下帳號)
硬漢吳京變了!
熒幕上的鐵血戰狼,粗糙的大男子形象,在《幸福三重奏》中,居然變成一個傻憨憨,化身為老婆的「跟屁蟲」。
在車上小憩,得牽著老婆謝楠的手才安心;
被老婆吐槽偶像包袱重,他立馬戴著眼罩耍寶,逗老婆開心;
口出「狂言」,嫌棄謝楠煮的面「不好吃」,一邊看老婆生氣了,又趕緊把面吃個底朝天,可謂十分走心了;
謝楠挑食,不肯吃飯,他就當著眾人的面,像哄小孩子一樣,騙老婆吃飯,真的是太有心了。
人們都說,結婚後,風花雪月的浪漫全部被碾碎,變成了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
可看到吳京和謝楠的日常相處,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一飯一食,生活中的小細節,才是維繫感情甜蜜且持久的最好的保鮮劑。
他們夫妻兩個不僅感情好,在育兒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
謝楠在採訪中說: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愛的感覺不是說在孩子面前,相敬如賓,客客氣氣的。
愛是一種情感的流動,孩子就能在流動中得到一種安全感。」
父母相愛的家庭,生活中總是充滿愛的行為與愛的語言,給孩子傳遞愛的感受,滋養著孩子的內心,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塑造,讓孩子的氣質和涵養由內而外得到浸染。
所以說,父母相愛是給予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在這種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其身上也會有著數不清的美好特質。
父母相愛,成就孩子好性格
吳京和謝楠的兩個孩子,分別喚作吳滺和吳慮,寓意是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
小兒子暱稱是「棒棒糖」,大兒子是「吳所謂」,暱稱很隨便,但是被愛餵大的孩子又怎麼會遜色呢?
大兒子自信樂觀,勇於展現自我,尤克裡裡都彈得賊溜;
共情能力、表達能力強,在看完爸爸的電影後,用英語給爸爸寫了長影評;
人機靈情商也高,媽媽透露,弟弟抓周的時候抓了「話筒」,哥哥擔心爸爸沒面子,立馬又撿起了刀。
惹得網友紛紛感慨:「這都是什麼神仙兒子,太可愛了!」
其實,正是因為吳京夫婦的相愛萌發了種子,用歲月澆灌,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孩子,散發迷人的芳香。
相愛的兩個人,養出的孩子自信勇敢,情商高,充滿安全感,到哪裡都十分受人喜歡。
而父母不相愛的家庭,養出的孩子大多是內向敏感,充滿自卑,情緒自控能力低下,像是一個矛盾體,很難與人建立良好和諧的親密關係。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父母關係不和,家庭關係冷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其中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人心疼:
「二十多歲了,依舊是自卑,沒有安全感,喜怒無常,討厭人際交往,沉悶,討厭熱鬧又害怕冷清,簡直就是個怪人。一直覺得自己不正常,需要看心理醫生,但是又僥倖想著自己沒事,總是這樣反反覆覆。"
我們總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
孩子的確不懂什麼是「愛」,但是他能敏銳捕捉到家庭裡快樂與恐怖的氣息。
用「愛」養大的孩子樂觀自信,反之,沉浸在各種父母糟糕情緒中的孩子,只有「爸爸媽媽不是一條心」的感受,對待外界的事物也會產生「分裂感」。
父母相愛
鑄就孩子人生最溫暖的底色
每個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
父母是作畫之人,孩子最後擁有什麼樣的顏色,關鍵在於父母。
父母彼此相愛,那麼孩子的的世界就充斥著各種顏色的愛,熱烈的紅,清新的綠,溫暖的黃。
如果不愛,那孩子的世界就只剩黑白灰,毫無活力可言,用如今的網絡流行用語,那就是「喪」,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還記得,那個在《脫口秀大會》上脫穎而出的北大學霸—李雪琴嗎?
她和她的段子,一次次地衝上熱搜,就連李誕都評價她的脫口秀是天賦異稟,每一句都能爆梗。
北大才女,紐約大學留學經歷,新晉脫口秀黑馬,追星錦鯉,種種標籤,讓李雪琴的知名度暴漲。
可誰曾想過,如此優秀的女生,曾患有抑鬱,還多次嘗試自殺過。
而這反常的背後,與她不幸的童年生活密切相關。
父母早年離異,與母親生活的她,每天都在承受母媽媽的無名怒火,甚至還要「哄」媽媽開心。
李雪琴坦言,那段日子自己活得很痛苦,活得小心翼翼,感受不到愛的存在,只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惹怒了媽媽。
別人只看到李雪琴的萬丈光芒,看到她在舞臺上將生活、原生家庭都說成了段子,但是我卻心疼她獨自熬著無數個「喪氣」的日夜。
就算童年時光早已離去,但在她成年人之後,那些不幸福的記憶還是如影相隨。
當她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就會開始懷疑自我,厭惡世界。
作家周國平曾說:
「一個家庭和睦,父母相愛,孩子能在有愛和快樂的氛圍中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
父母相愛與否,也決定著孩子面對困難的底氣。
越是有愛的家庭,孩子的精神越富足,心靈有所依靠,即使長大後遭遇生活困苦,未知風險,也勇於承受。
因為背後那對相愛的父母,是他們最堅實的臂膀,能夠託舉孩子飛往更高處,欣賞更美的風景。
父母相愛
是給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
父母的愛情,就是孩子婚姻的模板。
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孩子了解婚戀關係的最好媒介。
《少年說》的某一期節目,一個叫李楨妮的姑娘,吐槽自己爸媽說:「我爸和我媽絕對是真愛,因為他們除了彼此,誰都不愛。」
她對爸媽總是拋下自己和妹妹去過二人世界的行為很是「不滿」。
女孩這是怨氣嗎?
其實不是,女孩高興得不得了,全程嘴角上揚,眉眼帶笑。
還開心地展示了自己的畫作,爸爸媽媽牽著手走在前面,她跟在旁邊辛苦照看調皮的妹妹。
網友評論:「這哪裡是吐槽,分明是炫耀,是撒狗糧呢!」
父母的相愛,讓女兒懂得了什麼是「愛」,也更明白如何更好地去愛別人。
父母不愛,埋怨叢生,孩子會感覺害怕,甚至覺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不受歡迎的,更難以處理婚戀關係。
曾經聽過一句話:「我們的戀人大多數時候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
倘若孩子的童年,有體貼入微的父親,和母親相處融洽,孩子長大後不自覺地選擇與父母一樣擁有相同特質的對象,來延續自己童年的幸福。
反之,爸爸不愛媽媽,總是用暴力對待媽媽,媽媽每天情緒不快樂,也會將「痛苦」轉嫁到孩子身上。
如此一來,擁有「壞媽媽」的孩子,如果無法走出童年陰影,他很大概率會將對父母的不滿轉移發洩到愛人身上。
幸福的孩子重複幸福,痛苦的孩子重複痛苦。
「愛」能在家裡流動,「不愛」也會從原生家庭傳遞到新生家庭。
很多時候,在孩子眼裡,比起金山銀山,他們更想要恩愛的父母和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
幸福的家庭裡
孩子從來都不是第一位
心理學家諾費奧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
「弱夫妻關係強親子關係的家庭,其子女的婚姻失敗率是強夫妻關係弱親子關係家庭的三倍;其子女出現心理問題是強夫妻關係弱親子關係家庭的五倍。」
好的家庭裡,父母從來不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他們深諳夫妻關係應該大於親子關係,這樣一個家才能其樂融融,穩如磐石。
在某次節目上,霍思燕對老公杜江表白:
「我覺得你很棒,你是全世界最好最有力量的男人,你就是我的太陽,霍思燕就是你的月亮,你累的時候回到家,永遠有最溫柔鄉給你。你老說我可能有了孩子,就不愛你了,最愛的是孩子,錯了,其實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就是你。」
再愛孩子,也不能超過伴侶,另一半才是夫妻關係中最重要的角色,夫妻才是家庭關係中的核心。
好的家庭,是兩個相愛的人同舟共濟,一道戰勝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一起養育愛的結晶幸福成長。
不僅如此,幸福的家庭裡,父母都很懂得「秀恩愛」。
孩子能從父母相愛的模樣中,明白什麼是與子偕老的擔當,欣賞到何為細水長流的感情,內化成屬於自己的三觀和品行。
正如教育家杜威說: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父母相愛,孩子從家庭裡汲取的正能量永遠不會枯竭。
這也就是所謂的,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
都說女孩是媽媽的小棉襖,
那麼家裡有個男孩,就是媽媽的鎧甲。
想知道養男孩與養女孩有哪些不同?
想讓男孩不皮不吼,有規有矩?
關注
家有男孩,請狠狠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