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姜彩蘭 楊丹丹
通 訊 員 李波濤 許昌銀
提起鄉村學校,大家的印象都停留在「老舊破」、師資力量弱、辦學質量差等方面,但是當你現在走進盱眙縣的一所所鄉村學校,你會發現這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備、辦學特色鮮明、教師師德高尚、學生幸福成長……
近年來,盱眙縣著力推進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度重視鄉村學校辦學質量提升,加大鄉村學校投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引導鄉村學校走特色發展之路,鄉村教師和學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均得到顯著提升,打造出仇集中學、希望小學等在全市、全省有影響力的鄉村學校,也湧現出吳凱、王偉、紀巧等一批師德典型、業務標兵。
均衡發展讓鄉村教育「強」起來
日前,從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傳來喜訊,盱眙縣希望小學榮獲「全國示範希望小學」稱號。作為江蘇省第一所希望小學,經過28年的發展,該校如今已經成為一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備的現代化學校。校園內設有方圓廣場、奧運長廊、詩苑廣場等校園十景,愛心工作室、圖書館、教學實驗室等一應俱全。「這些年,縣裡為我們配備了一批教學一體機,還配備了機器人、心理、書法等特色功能教室,校園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和城裡的學校相差無幾。」該校校長徐學軍說。
為了讓鄉村教育真正「強」起來,盱眙縣連續三年逐年提高對鄉村中小學現代化教學設備、特色功能教室的投入。硬體跟上了,軟體也不能落下。該縣組建學前教育、初中英語兩個縣級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加大鄉村教師培訓力度,2020年以來全縣培訓教師23048人次,其中鄉村教師13222人次,佔比57.4%;出臺《關於全縣教師支教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師資均衡助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該縣還出臺系列激勵政策,向農村教師發放鄉鎮工作補貼,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向地處偏遠、條件艱苦的鄉村教師傾斜,在職稱評定上向鄉村學校傾斜,降低申報中高級職稱材料要求,滿足一定條件的,在中高級職稱評定上可超崗評聘,從根本上激發鄉村教師的工作熱情。
師德標兵讓鄉村教育「暖」起來
前不久,仇集中學校長吳凱被評為「中國好人」,由他發起實施的校園關愛留守學生「1+2=1」項目再次進入大眾的視線。該項目以學校為媒介,為每一個留守山裡娃結對一名「山爸」老師和一名「山媽」老師,組成一個「愛心家庭」,共同陪伴留守學生成長。項目於2016年在仇集中學試點推行,現已在全縣推廣,為近2000名留守兒童配備了「山爸」「山媽」,並在2019年江蘇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上被評為金獎。
今年疫情期間,「山爸」「山媽」更是當起了「線上爸媽」,每個愛心家庭組建線上「家庭聊吧」微信群。在群裡,「山爸」「山媽」幫助「山娃」開展教學生活指導,化解其焦慮情緒,讓他們健康而充實地度過疫情防控關鍵期,順利返校。
在盱眙的鄉村學校,有一批像吳凱一樣德才兼備的鄉村教師。呵護病妻14年、做上百名留守兒童「代理爸爸」的接興國;回鄉任教,教學水平高、關愛學生的王偉;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面向全縣義務開設心理健康團體輔導課、從「支教一年」變「留校至今」的朱玉榮;開展「爭做喜閱少年——與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共讀一本書」送讀活動,讓閱讀照亮更多孩子奮鬥路的季紅霞……他們雖然頭頂「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中國好人」「江蘇教師年度人物」「江蘇省青年五四獎章」等耀眼光環,卻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孜孜以求,用愛心與汗水,為鄉村孩子們帶來成長的春天。
特色發展讓鄉村教育「活」起來
11月20日下午,在黃花塘鎮中心小學,一場軍體拳表演正在舉行。伴隨著氣勢磅礴的音樂,「鐵軍娃」們揮臂踢腿,動作中充滿自信,微笑中洋溢活力,充分展現了黃花塘鎮中心小學「鐵軍娃」的魅力。
這是黃花塘鎮中心小學打造鐵軍特色文化校園的活動之一。與黃花塘新四軍紀念館相鄰的黃花塘鎮中心小學,依託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傳承鐵軍精神,努力推進素質教育,激勵學生全面發展。該校於2014年建立國家級鄉村少年宮——「鐵軍娃少年宮」,相繼成立小導遊、小記者、音樂、美術、話劇等12個社團。2018年,新建「鐵軍」文化主題小公園。2019年,創建「鐵軍少年軍校」,建有軍校陳列室、軍事圖書館、軍事閱覽室、戶外拓展場、VR航空飛行體驗室等活動場所,被評為江蘇省2019年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評審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
針對鄉村中小學實際狀況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全面要求,盱眙縣在開展「一校一品」活動基礎上,本著「立德樹人」的宗旨,不斷激發鄉村中小學挖掘自身優勢,擴大教育資源,拓展教育功能,豐富校園生活,推動學校全面和諧發展,湧現出仇集中心小學錢杆舞蹈、舊鋪中心小學茶文化、古桑小學桌球等一批特色教育品牌。鄉村學校活力的迸發,帶動的是素質教育水平的顯著提升,該縣鄉村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合格率、優秀率,高考二本以上達線率,在全市各縣區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