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電影復盤:疫情災年行業全方位抱團,流媒體加速上位

2021-03-04 數娛夢工廠


作者|王

   瑩

編輯|友   子

立春的日子,本是一年的新開始。可也在這一天兩位電影人張昭、趙英俊永遠離我們而去。

疫情籠罩的2020年,全球電影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癱瘓。但重挫之下,熱愛電影的人們依然保持希望,有人在病中依然堅持為觀眾獻上溫暖的小紅花,有人繼續謀劃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

 

2020年,全球票房總量為124億美元,原有院線商業生態的崩塌,使得行業整體更趨向於抱團取暖:投資向大片集中,定檔向大檔期集中

 

以即將到來的春節檔為例,七部體量中上的影片將同日公映。截至2月5日上午,春節檔影片總預售已經超過3.3億,《唐探3》一騎絕塵,預售表現超越去年。不少業內人士將今年春節檔總票房預期提升到了70億,似乎這才是中國電影的真正重啟。

(截至2月5日的春節檔預售票房,來自燈塔專業版)

在院線仍能營業的市場,票房正在繼續向少數大片集中。在中國,主旋律影片成為支撐院線票房的絕對主力,《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兩部影片就佔據去年總票房的三成。而在日本,《鬼滅之刃:無限列車》一己之力拿下日本全年票房的22%。

 

而依舊處於半癱瘓狀態的好萊塢,更迅速、決然地擁抱了流媒體。環球和萬達旗下的AMC等重新籤了窗口期協議,華納今年將有17部新片在院線和流媒體同步上線,而迪士尼今年也將有多部電影跳過院線直接登上流媒體。

 

事實上,疫情以來,《囧媽》《花木蘭》等國內外院線大片陸續藉助流媒體自救,多部影片上線後的表現都高於預期,行業對流媒體的價值正在重估。

 

從聯合抵制到協議接受,處於被動地位的院線為了自救也不得不接受窗口期縮短甚至消失,流媒體的上位已成事實。唯一不確定的是,這是疫情下不得已的暫時性替代選擇,還是預示著某種大勢所趨?

 

全球票房同比下降71%

中日韓市場恢復遠超歐美


2月3日晚,奧斯卡風向標美國金球獎公布了今年的年度提名名單。往年這份讓影視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名單,今年在大部分網友看來似乎都「無所謂」,尤其是電影板塊,可見去年全球電影行業的「貧瘠」。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影視行業停擺了大半年,儘管在疫情控制較好的少數區域如中國,已經逐漸復甦,但在疫情依然嚴重的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院線還將繼續長期關門。

 

亞洲國家的電影市場整體狀況相對較為明朗。據Gower Street數據,2020年全球票房為124億美元,同比下降71%,而亞太地區的票房佔比從2019年的41%提升到了去年的51%。

從去年7月20日開始中國影院陸續開放,趕上了暑期檔的尾巴。隨後國慶檔、聖誕、元旦等檔期儘管和往年還有一定差距,但復甦明顯超過預期。

 

根據box office數據,2020年中國內地市場以全年票房31.2億美元超越北美的22.8億美元,進入登上全球票房前五十名單的中國電影共有13部,其中《八佰》和《我和我的家鄉》兩部票房均超4億美元,《八佰》更是全球年冠。

 

但儘管如此,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相對於往年依然下跌了67%。

 

相對而言,日本是去年全球跌幅最小的電影市場,僅為47%。2020年日本全年票房為12.7億美元,其中《鬼滅之刃:無限列車》《我是大哥大劇場版》《行騙天下JP:公主篇》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4部本土電影登上全球票房榜前50。

 

韓國市場憑藉4.66億美元的全年票房排在第四位,相比2019年同比下跌72%,相比於中國、日本市場下跌幅度最大。

 

相比之下,歐美電影市場遭受疫情的衝擊更大,票房下跌普遍在70%以上,其中北美市場全年票房跌幅超過80%。

 

2020年北美全年票房總額為22.8億美元,僅佔全球票房的18%,而這一數字在2019年為30%。這也是近40年以來最差的票房表現。

 

美國影院的復工極其艱難。《信條》上映之際,復工率尚且不足75%,到12月底,該數據又下降到了40%。而洛杉磯和紐約,美國兩個最大的票倉,其影院自去年3月至今一直處於關閉狀態。

 

超英電影拯救好萊塢

《鬼滅之刃》撐起日本票房

疫情之下,全球電影行業向頭部影片、頭部檔期聚攏的趨勢非常明顯。

 

在備受打擊的好萊塢,疫情後敢於進入院線的新片多集中在大體量的動作大片和合家歡的動畫影片,包括擔起救市重任的《信條》、流媒體點播和院線公映雙線推進的《花木蘭》、優先影院的《瘋狂原始人2》以及線上線下同步的《神奇女性1984》等。

 

但由於北美疫情嚴重,這些影片大部分票房都是來自全球其他市場,尤其是中國。如《信條》北美票房只佔其全球票房的16%,《神奇女俠1984》的北美票房票房佔到24%,兩部影片的全球最大票倉都是中國。

 

《信條》3.6億美元的票房成績雖然稍低於4.3億美元的《絕地戰警:疾速追擊》,但因為後者是在1月份公映,所以《信條》依舊是疫情後好萊塢影片的票房冠軍。

 

而在日本,《鬼滅之刃:無限列車》連創紀錄的票房表現早已成一道奇觀。

去年10月上映後,《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票房一路飆升,最終超過《千與千尋》登頂日本影史票房冠軍。根據去年12月底的數據,該片以3.22億美元佔據了日本全年票房的22%。而影片今年還在持續上映,票房還在繼續增長。

《鬼滅之刃》劇場版的市場表現除了作品本身的質量和人氣外,也反映出日本疫情期間的電影市場環境。

 

觀察日本去年票房超10億日元的影片可以發現,稍微有競爭力的《我是大哥大劇場版》《行騙天下JP:公主篇》都早在7月就已經上映,9月之後,新片的體量都不大,最高票房不超過20億日元,市場留給觀眾的選擇並不是很多。

相對而言,整體體量較小且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韓國市場則主要依靠的是疫情前上映的《南山的部長們》,以及疫情後國民卡司大製作的《從邪惡中拯救我》、大IP續作《釜山行2》和《信條》《花木蘭》等進口片。

國產片抱團:

主旋律佔大頭,扎堆大檔期

在國內,向頭部聚集的趨勢也同樣明顯,不僅頭部大片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片方在頭部大片、頭部檔期的抱團取暖也是前所未有。

 

2020年中國內地全年票房204億,其中年度票房冠軍《八佰》以31.09億的票房佔據了全年總票房的15%,超出往年。2019年票房50億的《哪吒魔童降世》和2018年票房36億的《紅海行動》各自僅佔當年總票房的7.85%和6.02%。

 

去年主旋律大片在票房大盤的支撐作用可謂前所未有。《八佰》《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奪冠》《緊急救援》,幾部大體量影片都是主旋律題材,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這五部主旋律影片票房佔到了全年票房的41%。

 

主旋律題材應景、安全的優勢,讓其成為近年來頭部影企的主要選擇。

 

從去年公映的項目看,頭部公司紛紛參與其中,如華誼有《八佰》《金剛川》,北京文化有《我和我的家鄉》,騰訊影業、博納有《緊急救援》,歡喜有《奪冠》。

事實上,幾部主旋律大片背後的出品方抱團,也是去年行業的一大現象。

以《八佰》為例,出品+發行背後共有29家公司。19家出品方中,除了華誼和七印象之外,還有17家聯合出品方,包括騰訊影業、阿里影業、華夏、上影、完美影視、光線影業等一大批頭部影視公司。

 

《緊急救援》的出品發行方分別為29、26家企業外,另外三部影片的出品發行方總數均超過50家,比如《我和我的家鄉》,背後的公司多達63家。

 

片方在大檔期的抱團也同樣明顯。

 

暑期檔《八佰》成功熱場之後,下半年稍大一點體量的影片,都選擇擠在國慶、賀歲、春節等頭部檔期。

 

如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遇上了從春節檔撤檔的《姜子牙》和《奪冠》,聖誕元旦期間齊聚了《拆彈專家2》《晴雅集》《溫暖的抱抱》《送你一朵小紅花》。更不用說被稱為史上最強春節檔的2021年春節檔了,日常排片量可達20%的7部影片爭搶檔期紅利,實屬難得一見。

但「神仙打架」也有輸贏。截至2月5日的數據,預售超2億的《唐人街探案3》目前獨佔首日38%的排片量,以至於預售排在四五位的《人潮洶湧》《侍神令》上映首日的排片量不到10%。

 

片方湧向大檔期無疑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票房保障,但對於一些體量相對較小的影片而言,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所承擔的風險其實也更大。

 

片方抱團的心理造就了市場更加兩極分化,比如去年的「最冷十一月」,單月票房僅有18.82億,而在前三年這個數字分別為35.96億、37.36億和28.8億。

 

《囧媽》《花木蘭》

流媒體「自救」開先例

院線電影商業生態遭受重創,流媒體平臺的地位則在加速上升。

 

過去一年,《囧媽》《魔發精靈2》《花木蘭》《神奇女俠1984》等大片接連轉為網上播出。這一過程中,傳統的院線也從堅決抵制轉投流媒體懷抱的「背叛者」,到最後不得不同意協議縮短窗口期。

 

去年1月23日春節檔影片接連宣布撤檔後,次日《囧媽》便宣布將於大年初一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以及歡喜首映免費觀看,引發軒然大波。儘管對於片方來說這是一次及時的成本回收,可在全國院線看來,這一行為卻是對影院行業的「背叛」。

 

此後幾個月,始於國內的「院轉網」沒有繼續出現在其他國產大片身上,僅有《肥龍過江》《大贏家》《徵途》《春江水暖》等中小體量的影片跟進,反而是疫情持續沒有好轉的好萊塢大幅度轉向。

 

先是4月環球影業將影片《魔發精靈2》直接轉為線上付費點播,成為好萊塢「院轉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魔發精靈2》之後,一系列中小體量的好萊塢影片也選擇上線流媒體,採用類似的PVOD模式——用戶可付費19.99美元租借,一次付費需在48小時內看完。

 

環球後來宣稱,《魔發精靈2》上線三周便收穫了9500萬美元的收入,且因為不用和院線分帳,80%的收益將歸屬於環球影業,影片最終收益遠超預期。在這影院關門時間尚且不確定的情況下,無疑是巨大的驚喜。

 

但很快,環球影業因違反窗口期協議遭到了全球最大院線AMC的公開抵制。但沒過多久,雙方握手言和,AMC同意環球未來影片的院線窗口期可縮短至17天,前提是線上點播收益要分成。此後環球也與另一大院線Cinemark達成了同樣的協議。

相比中等體量的動畫,真正讓流媒體發行成為主流大片的選項,則是從迪士尼的《花木蘭》開始。

電影、樂園業務的持續巨額虧損使得迪士尼的2020年尤其艱難。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逐漸回暖,《花木蘭》這部史上最強華人陣容的大片,也順理成章成為迪士尼當時突破困境的首選項。但當時除中國內地、韓國、泰國等少部分市場外,北美、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影院還處於大規模關閉狀態。

 

由此迪士尼選擇了折中的辦法,即在Disney+尚未覆蓋的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等亞洲市場依舊採用院線上映。其點播的費用提高到了29.99美元,還是在Disney+包月會員的基礎上。

 

《花木蘭》上線流媒體的消息一經放出,便引起了全球熱議。針對這一前無古人的發行方式和高昂的點播費用,大部分人表示不看好,而最終的結果似乎也並未超出意料。

 

《花木蘭》9月4日上線Disney+後,口碑流出,隨後視頻資源洩露。而這兩者的雙重效應使得其在原本的最大票倉——中國內地市場的票房收入遠不如預期。

 

根據Box Office數據,該片最終的全球票房為6680萬美元,其中超過4300萬美元來自中國內地。

儘管迪士尼官方未曾公布《花木蘭》的流媒體收入情況,但從第三方機構Antenna Analytics公布的數據來看,《花木蘭》對Disney+用戶增長的意義並不如《冰雪奇緣2》和《1/2魔法》大,更不用說大熱的《漢密爾頓》。

 

在《花木蘭》的嘗試之後,迪士尼面對依然不見好轉的疫情,似乎更堅定了通過院線電影建立線上發行渠道的戰略。不過比起通過單片付費來回收成本,迪士尼似乎更看重大片上線流媒體平臺帶來的用戶增長。

 

比如去年聖誕上線的《心靈奇旅》,就放棄了額外收費,選擇了Disney+會員免費觀看的模式。

 

根據去年12月10日迪士尼投資者大會公布的數據,Disney+的會員數已經接近8700萬,遠超預期。按照計劃,今年迪士尼還將有多部影片直接上線流媒體。

 

好萊塢加速轉戰流媒體

線上發行走向主流?


院線恢復遙遙無期,好萊塢巨頭迅速向流媒體傾斜。

 

在《信條》票房數字出爐後,原本還在堅守影院的華納很快調整了策略,且相比迪士尼環球等似乎更為激進。

 

華納先是宣布一拖再拖的《神奇女俠1984》將在院線和其自家流媒體平臺HBO Max同時上線,此後更是一鼓作氣,2021年的17部新片全都採用線上線下同步發行的模式,徹底取消院線窗口期。

相關影片的各路主創、美國導演協會都對華納的舉動表示譴責,和華納合作多年的諾蘭甚至表示HBO Max是最糟糕的流媒體,更有消息傳出諾蘭的下一部電影將不會和華納繼續合作。

 

促使華納轉向的直接原因當然是全球影院遲遲無法恢復的無奈,但外界更關注的是,這是否預示著未來電影上線流媒體是大勢所趨?

 

在當前情況下,將手中積壓的影片一直等到全球影院恢復,對好萊塢公司來說資金壓力過大,絕非明智之舉。而硬著頭破在影院推開公映更是風險極高,當下的票房恐怕遠不足以回收大片的成本,《信條》的案例足以證明。

 

相比之下,「院轉網」對於流媒體平臺用戶增長的幫助,卻有著極高的確定性。這一點不僅有其他流媒體的增長數據可佐證,在華納自己的試水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驗證。

 

儘管《神奇女俠1984》上線後口碑不如前作,但其對於HBO Max而言,拉新效果明顯。華納母公司AT&T CEO約翰·斯坦基前不久表示,《神奇女俠1984》的推出幫助HBO和HBO Max在美國達到了4100萬總訂閱用戶量,比他們預期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年。

 

華納此前也曾表示,當下院線和流媒體同步這一混合發行模式目前只針對形勢尚不可知的2021年,在HBO Max尚未覆蓋的地區也還是以院線為主。

 

比如在院線已恢復的中國,華納顯然是希望儘可能保證院線的票房收入。此前《神奇女俠1984》在中國內地就比北美提前上映一個星期,華納的《貓和老鼠》真人版也於近日宣布內地定檔2月26日,再次比北美早了一個星期。

至少未來一兩年內,好萊塢對於流媒體的依賴都是可以預期的,上線流媒體的大片案例還會繼續增長。

 

在迪士尼、華納、環球之外,下個月派拉蒙的Paramount+也將上線,標誌著未來一兩年,好萊塢的戰場重心正式轉移到流媒體領域。


而迪士尼除了Disney+、Hulu、ESPN+外,還將推出主要面向拉美市場的Star。儘管目前用戶還稍稍落後,但華納2021年的17部新片上線也表明著其對於HBO Max發展的投入和野心。

 

Netflix1月下旬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其會員人數已經超過2億,並宣布今年將上線71部原創電影,顯然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和好萊塢五大抗衡。

 

未來一兩年的流媒體發展勢頭,將對整個電影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疫情尚未明朗,全球院線行業復甦將如何,現在判斷還為時過早。但如果這期間大片上線流媒體得到了觀眾的支持,那麼即便是疫情之後,院線行業的地位恐怕也將面臨重估。



相關焦點

  • 2020年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發布:疫情加速電影行業邁入「雙線」新時代
    《報告》顯示,2020年1月-3月用戶線上觀影需求短時爆發性增長,2月份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家平臺月活平均增幅達8.3%。有73%的觀眾主要從微博平臺和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長視頻平臺獲取線上觀影信息,其次才是朋友圈/熟人推薦及短視頻平臺,近兩成觀眾仍會選擇貓眼等電影垂直平臺獲取線上影訊。
  • 2020,誰按下了影視行業資本回暖的「加速鍵」|復盤
    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寒冬」這個詞,已持續圍繞影視行業將近三年時間。2018年和2019年,影視從業者談論的不再是併購、估值、IP,而是商譽減值、公司關停、大額虧損、行業整改。2020年,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給本來就寒風瑟瑟的影視行業「雪上加霜」,上下遊環環相扣的影視行業參與者無一例外被捲入其中。
  • 《慶餘年》成超前點播節點,2020流媒體會賺錢嗎?
    就像其他網際網路細分行業一樣,在線視頻行業的紅利已經接近尾聲: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在線視頻的月活躍用戶規模為9.64億,上年同期為9.42億,增長已經見頂。在線視頻2019年平均月活用戶同比增長率僅為2.4%,遠遠落後於綜合電商、手機遊戲、在線音樂、在線閱讀。總體用戶增長飽和,視頻行業的貨幣化能力就更依賴付費會員。
  • 2020年,流媒體如何激活藝術電影?
    《氣球》被部分影評人力贊為2020年最好的文藝片,但票房與口碑的鮮明反使得諸多電影人感到憤懣,甚至指責電影院排片「不公」。萬瑪才旦也表示,很多觀眾想看卻看不到,實在可惜。不過經歷疫情重創的電影院正在恢復過程中,很多大投入的商業類型影片也都面臨回收壓力,影院給能帶來更多票房收入的商業類型傾斜也在情理之中。藝術片如何與觀眾見面?
  • 《2020強影之路》破局·重生 中國電影加速融合與重構
    諸多變局發生在不平凡的2020年,線上線下的融合補充在今年尤為明顯。《2020強影之路》的主題便是—「破局·重生 中國電影加速融合與重構」。白皮書連續發布四年 是觀察產業的一個窗口《強影之路》已連續發布四年,是財經界和影視界聯合推出的觀察產業規律的一個窗口。
  • 停擺與重啟: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復盤總結
    12月31日,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的數字終於突破200億,以204.17億元收官。經歷了半年多的停擺,有公司倒閉,有影人離世,有影院關停,中國電影繼續在寒風中砥礪前行。回望這一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哪些波折,留下了哪些遺憾,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蘊含著哪些希望的種子?
  • 史匹柏聯手蘋果,電影行業要被流媒體顛覆嗎?
    好萊塢頂級大導演的新作數量銳減,而視效大片和獨立小眾影片本身對於電影市場的吸引力就有限。 某種程度上單一層面的競爭加速了影迷的審美疲勞,即便大量「轉銷」內地,此類電影都面臨著重大的回本壓力。而除了史匹柏以外,梅麗爾·斯特裡普、妮可·基德曼、艾瑪·斯通等好萊塢女星,也都在今年出演迷你劇,而且合作對象中NETFLIX的名字多次出現。
  • 2020年的「線上春節檔」,會是中國流媒體的龍門嗎?
    2020年的開頭並不好,作為一個湖北人,家鄉被疫情所困,不能回家過年,更加擔心家鄉的親朋好友;作為一個影迷,雖然知道春節檔全面撤檔是為了疫情防控,但依舊對第一個沒有電影的春節略感遺憾。 不過,《囧媽》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的免費上線是一個驚喜,這也使得2020年變成了徐崢「一個人的春節檔」。
  • 2020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被疫情徹底改變的行業格局
    中國電影(放映業)經過半年的停擺後開始復甦,成了全球電影業的一個亮點,也首次登上全球年度票房冠軍的位置。 若是拿中國跟北美的數據相比較,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比2019年減少75%,而三月份開始受到疫情衝擊的北美則減少了80%。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徹底關停、審慎重開,或許要比各地自作主張、開開關關更有利於市場,也更有利於消費者恢復信心。
  • Netflix發布2021年70部片單,流媒體如何「拯救」電影?
    而幾乎是在公布這一數字的同一時間,Netflix也向外界發布了2021年的片單,2021年Netflix計劃向北美及海外地區推出70部原創電影內容,保持每周至少上線一部電影的頻率。其在原創內容的投入不僅大大超過了HBO、亞馬遜、Disney+等流媒體競爭對手,甚至讓一些有著豐富發行經驗的好萊塢製片廠也望塵莫及。
  • 破局·重生 中國電影加速融合與重構 《2020強影之路》亮相第三...
    原標題:破局·重生 中國電影加速融合與重構 《2020強影之路》亮相第三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金雞」報曉,鷺島生輝。
  • 【信號 · 電影】 2020騰訊娛樂年度盛典:電影篇--「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電影「停擺」後重啟再次發力,突破200億票房大關;主題劇扛起劇集行業大旗,多元類型化題材頻出;綜藝市場蒸蒸日上,新上N代齊發力;數位音樂消費意願增強,多形態圈層開拓宣發渠道.2020年,劇影綜音從未止步。1月10日,騰訊娛樂2020年度盛典召開,以「步履未停」為主題,復盤行業在這特殊的一年裡走過的路。
  • 電影世界||全球電影行業開啟復甦,探索「線下+線上」融合新趨勢
    一家電影市場研究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導致今年北美地區票房收入減少一半以上。亞洲的情況也是如此。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和美國奧普斯數據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亞太地區的電影院票房收入同比下降了87.7%。但是,隨著一些國家疫情形勢趨緩,多國電影院線正陸續重新開業,電影製作項目也在加速復工。
  • 外部衝擊會令「抱團」解散麼?如何理解「抱團」板塊集中的籌碼和高...
    投資要點★機構投資者高度集中的消費科技持倉和估值處於相對高位的抱團板塊,成為震蕩上行市場中繞不開的兩大焦點。投資者糾結之處主要有兩點:其一,如果外部衝擊,應該如何應對目前的「抱團」板塊?其二,如何理解「抱團」板塊集中的籌碼和高估值?我們復盤歷史上機構抱團、解散和外部衝擊,回答這兩個問題。★歷史六輪機構「抱團」,配置重倉板塊能夠戰勝市場。
  • 流媒體行業競爭太激烈?Netflix:電影免費看
    作為流媒體行業巨頭,Netflix的地位時刻都被同行覬覦,隨著整個市場的飽和,也要不斷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競爭對手的猛烈攻勢Netflix是如何做的呢?答案就是免費,最近Netflix開放了10部免費影視劇,以此加強營銷攻勢,吸引更多用戶。
  • 付費訂閱增長,ARPU下降,Spotify給流媒體音樂行業敲響了警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 | 貳叄叄,編輯 | 範志輝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出行場景音樂消費大大減少,業界普遍擔心像Spotify、Apple Music這些流媒體音樂平臺的增長情況。
  • 北影節論壇:疫情或加速行業變革,但電影人初心不改
    在這其中,中國電影行業在疫情後的發展脈絡也清晰了起來。在這其中,中國電影行業在疫情後的發展脈絡也清晰了起來。在最近上映的電影裡,《八佰》只用了一周的時間,票房就突破一億美金,而七夕檔更是迎來報復性觀影熱潮,電影市場的恢復速度高於預期,在暑期檔重新盤活。
  • 北影節論壇:疫情或加速行業變革,但電影人初心不改
    在這其中,中國電影行業在疫情後的發展脈絡也清晰了起來。、CEO王中磊在北影節「十周年主題論壇」上表示,電影行業的所有參與者都韌勁十足,經過很短時間的調整,反而沉下心來,為未來的發展做認真的安排。目前華誼正在籌備的黑澤明劇本改編作品《黑死病的假面》,講的就是在幾百年前發生於歐洲的疫情相關故事。
  • 「神奇女俠」票房神力失效,中國加速告別好萊塢
    這對於2018年國內上映的《海王》來說只是單日成績,此時卻是同為DC宇宙新作《神奇女俠1984》的總票房預測。 超級英雄大片《神奇女俠1984》遭遇全面潰敗,甚至最終跑不過低成本國產電影、口碑同樣崩塌的《如果聲音不記得》,單日的票房也開始被《沐浴之王》超過。
  • 《神奇女俠》票房神力失效,中國加速告別好萊塢
    這對於2018年國內上映的《海王》來說只是單日成績,此時卻是同為DC宇宙新作《神奇女俠1984》的總票房預測。超級英雄大片《神奇女俠1984》遭遇全面潰敗,甚至最終跑不過低成本國產電影、口碑同樣崩塌的《如果聲音不記得》,單日的票房也開始被《沐浴之王》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