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在清朝皇帝中,嘉慶的地位可是真的有點憋屈,本來他的父親乾隆就將國家治理到了鼎盛,到了嘉慶的手中,大概率肯定要下滑,這也是歷史規律,這也讓他不得不背上庸君的名聲,儘管他自己已經很努力。而且由於乾隆活的年數很長,這也讓嘉慶到了36歲即位的時候,卻依然不能親徵。相比較這些,嘉慶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在他上位之後,仍然對於和珅畢恭畢敬,甚至是不敢大勝斥責他,那麼為何會出現一個皇帝仍然要看大臣臉色這樣的奇怪事情呢?
乾隆在晚年明顯是不想將自己的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們,即便是最為晚年的時候,他也不想,但是那個時候他也有點力不從心,因此在當時很多事情都是要依靠和珅的。而嘉慶呢,他在有事情的時候甚至乾隆都不這麼見他,這就讓嘉慶只能去找和珅,而和珅若是在乾隆面前說幾句好話,那麼嘉慶才會被自己的父親接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嘉慶自然是不敢得罪和珅了。
相比較和珅這樣的老將,嘉慶還是太嫩,即便他是皇帝,其實也是鬥不過和珅的。在當時和珅甚至還派人專門監視嘉慶,而嘉慶雖然知道,但是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和勇氣去反抗,只能乖乖聽話。因為嘉慶在當時十分明白,如果他不能讓和珅感到順心,那麼一旦和珅在乾隆面前說自己的一些壞話,那麼自己的皇位就很大概率不保了。
說到底,嘉慶的一切宗旨就是,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因此我們看到嘉慶在當時也沒有過分和和珅鬥氣什麼,當時嘉慶的想法就是讓乾隆感到順心,他從來都不會反抗乾隆的任何意志,而且嘉慶這個人本來就很孝順,他也對於自己父親對自己的命令從來不會抗拒或者反對。
而面對和珅,嘉慶是當然知道這個人在乾隆父親心中意味著什麼,而和珅當時最為在意的事情自然是一旦乾隆歸去,到時候嘉慶到底要怎麼對待自己,是否重用,甚至是否會要了自己的性命,這些才是和珅在意的事情。而嘉慶,其實完全可以撇開這些,安心做好準備當皇帝,這才是長謀遠慮,也難怪後來人如此評價嘉慶: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這說明,他對於宮中的遊戲規則是爛熟於心的。
參考文獻:
《清史》
《清實錄》
《青通鑑》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烙偉東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