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確有其人,他為什麼要倒騎驢呢,竟然是心理害怕

2021-01-18 冰山小哲理

張果老是八仙中的最老的一個,所以人們才尊稱他「張果老」。

史書記載,當時卻有這麼一個人。唐代的時候居住在恆州中條山,自稱是堯時代的人,有長生不老的法術。

唐太宗,唐高宗都要見他,被他拒絕了。後來武則天也要招見他,見他不從就派人來找,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當時是盛夏,沒過久,看見的人都說張果老的身體都腐爛發臭了,武則天只好作罷。可是不多久之後,又有人在山裡看見了他。

傳說張果老有一個很好的道友朋友,人稱穆長老,住在女山東南坡上的仙姑廟裡。他還有兩個小道童,每天挑水,劈柴,燒飯等日常料理。有一次,道童挑了滿滿的一缸子水,可是第二天一看,水只剩下少許,一連三天都是如此。道童很是奇怪,在這荒山野嶺裡誰回來偷喝呢?

於是第四天晚上,道童沒有睡覺,偷偷的躲在柴火垛後面,想看看誰這麼大膽竟敢偷水喝。

等到月亮爬上兩竿的時候,忽然見到一個紅光一閃,一個身穿紅兜肚,胳臂雪白如藕的童子,三跳兩蹦的來到水缸旁,「咕咚」「咕咚」地喝起水來,沒多久,缸裡的水就被喝的只剩下底了,喝完之後一抹嘴巴溜了。

道童看的是目瞪口呆,第二天就把昨天晚上所見之事稟報給了師傅。

當天晚上,穆長老和道童一起躲在柴火垛後面,果然那個穿紅肚兜的胖童子又來喝水,穆長老眉頭一皺,心想:

「這不會就是傳說中的那個......」

於是趁童子喝水的間隙,偷偷的在他的紅腰帶上繫上了一團細絲線,然後輕腳輕手的和道童離開了。

第二天一早,穆長老和道童順著細絲線找到了一棵千年古樹下,只見絲線一頭埋在土裡,於是他們三人就開始用鐵鍬挖,足足挖了六尺多,原來是一株2尺多長的人形人參!

穆長老十分高興地說:

「這棵千年人參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如果用文火煮個三七二十一天,等到其化為乳汁之後,它的效果方能達到最佳。」

於是他們師徒小心的把人參從土裡挖出來,帶回廟裡,洗乾淨之後,放在鍋中小火慢慢的蒸煮。

等到煮到第十九天的時候,已經是香味撲鼻。穆長老就囑咐其中一個道童要他好生照顧,自己帶著另一個道童去北海請師兄一起來享用這千年人參湯。

次日,張果老在恆山呆的有些膩了,就騎著小毛驢來到仙姑廟找穆長老下棋。剛來到廟門口就聞到一股香味,香氣四溢,此香味不似尋常食物做出來的,倒像是一種藥材,但是卻有一種植物的花香,聞著清淡但卻噴香撲鼻,饞的張果老直流口水。

張果老聞著這股香味兩條腿就不自覺的進到廟裡,喊「穆長老,穆長老」。道童見到說:

「師傅出去請師兄來享用千年人參湯去了,不在廟裡」。

張果老一聽,好奇的請道童帶他到廚房參觀一下。

來到廚房,香味更濃,整個房間裡充滿了濃濃的香味,張果老哈喇子都快要流到地上了。正巧,道童要出去劈柴添加柴火,就跑了出去。

張果老沒忍住偷偷的掀開了鍋蓋,喝了一小葫蘆瓢。味道好極了!

再喝一小葫蘆瓢,越喝越想喝,越喝越控制不住。一瓢接著一瓢,不知不覺一鍋湯只剩最後一瓢,忽然聽到外面的小毛驢叫了起來。

張果老心想:

「這個小毛驢整天馱著我東奔西走的,就讓它也嘗嘗這個美味吧!」於是把最後一瓢湯給了小毛驢喝。

就在小毛驢喝完最後一瓢的時候,道童抱著柴火進來了。張果老趕緊蓋上鍋蓋,牽著小毛驢辭別出去。

剛走到半路,碰到穆長老和他的師兄三人回來,穆長老就挽留張果老晚上去廟裡一起享用千年人參湯,張果老哪裡敢去啊,於是百般推辭,趕緊找個藉口溜了。穆長老心生奇怪,但也沒說什麼。

等到他來到廟裡一看,鍋裡的湯一點也不剩,再一想起張果老剛才怪異的行為,頓時知道怎麼回事了,氣的臉鐵青。連忙和師兄抄起傢伙下山去追。

張果老騎在毛驢身上撒開四蹄拼命的跑,後面的人就拼命的追,一邊追一邊喊:

「站住!站住!還我人參湯!」

嚇得張果老哪裡敢站住,毛驢好像也知道怎麼回事,頭也不回的玩命的跑,又是下坡,毛驢跑的又快,張果老有幾次差點被甩到地上,乾脆就調轉身體,兩隻手緊緊的抓住毛驢尾巴。

終於把後面的人遠遠地甩在身後。終於張果老和毛驢都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就這樣,張果老偷喝了人參湯成了仙,小毛驢也喝了人參湯成了一頭仙驢。自從小毛驢喝了這口人參湯,可以日行千裡不累。

不過張果老卻有了一個心理陰影,只要一騎上毛驢,就感覺後面有人在追他,非得轉過身來看見後面才安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倒騎毛驢的習慣。

故事講完了,喜歡的朋友歡迎留言評價。

相關焦點

  • 八仙中倒騎驢的神仙——張果老
    你看人一旦做了神仙,難免會意氣風發,走路都和別人不一樣。你看,八仙裡頭有七個是往前看的,唯獨一個是往後看,誰呢?就是今天咱們要講的張果老。說他張果老為什麼往後看呢?就一點,倒騎驢。驢腦袋衝前面,他拎著腦袋往後看,當年成仙的時候就是倒騎驢的樣子。而且這驢到後來弄得很神奇,怎麼神奇,沒事兒的時候,把它折成紙揣兜兒裡頭。
  • 這是一個關於張果老的故事,你知道他為什麼倒騎驢嗎?
    說起張果老的事情,在我國歷史上也是來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張果老的原名就叫做張國,他是當時著名的術士,也算是一個道家人物,所以他的名號就是:通玄先生,唐朝時期有一本名叫《唐書》的史書上面就記載而來很多有名的術士,張果老的事情就被記載在其中,書上是這樣說的,張果老是一個世外隱居的高人,他活了多少年已經是沒有記載了,甚至是他自己都不記得了!
  • 沒想到八仙裡倒騎驢的張果老,家鄉是在山西長治漳澤湖畔
    神話人物八仙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中有兩個人物非常有特點,一個是髒兮兮的拄鐵拐的鐵拐李,一個是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雖然張果老是神仙,可神仙也有家鄉啊。那麼,張果老的家鄉在哪裡呢?史書沒有準確記載,但是在山西長治市,卻有一個古村,村裡的村民們堅信他們村就是張果老的家鄉。
  • 農曆十月初十張果老仙師聖誕,張果老的法器是什麼?為何倒騎驢
    張果老仙師是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八仙之一,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張果老仙師(張果),他姓張名果,號通玄先生,受武則天和玄宗徵召,御賜邢州五峰山(今邢臺張果老山)。張果老仙師其神異事情多多 ,為八仙中最年長者。張果老仙師,確有其人,儘管他自己隱去出身、年歲和籍貫,而其得長壽胎息之法,時人有目共睹,況史不絕書。
  • 原來張果老的有這樣的三大愛好
    張果老是八仙之一,傳說中他是因為偷喝了人參湯才成的仙,成仙之前也是凡人,那麼是凡人就有愛好。張果老就有三大愛好,而在成仙之後,他的三大愛好仍然保留著。那這三大愛好到底是什麼呢?張果老一、愛唱。有人可能疑問張果老還會唱?的確是!
  • 神仙能騰雲駕霧,張果老為什麼還要倒騎驢?
    神仙能騰雲駕霧,想去哪裡去哪裡,為什麼還需要坐騎?張果老為什麼騎一匹不入流的毛驢,還要倒著騎呢?這裡頭至少有三點原因。反而只有那些整天跑腿做事的小神仙,比如山神土地老之類的,才去騰雲駕霧。特定的場合,有坐騎在身邊,就如同富二代身邊的豪車,明星身邊的美女,本身是一種無聲但很有用的宣言,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神仙有本事,能耐大,地位高。可能,這也屬於仙界的一條潛規則吧。
  • 為了警醒世人,張果老用了這個方法,但是被很多人當成笑話看
    張果老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道家八仙之一。史書記載,張果老確有其人。唐代的時候,常居住在恆州中條山,當時就自稱已經好幾百歲了——道家多有長生不老之術。神仙本不同於凡人。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召見張果老,他都謝絕不肯相見。武則天也招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妒女廟前「裝死」。
  • 八仙過海之張果老,倒騎毛驢是為了向後看,不忘初心才是本意
    相傳他寫了很多本書,比如《神仙得道靈藥經》、《丹沙訣》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而且他還是一個煉丹家。注意了,他本名叫張果,可是世人卻叫他張果老。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年紀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一個老字以示尊重。那麼他年紀有多大呢?張果老自稱他是帝堯時代的人。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張果老
    唐太宗、高宗和武則天都是他的發燒友,曾召他進宮,但張果老都託辭未去。唐玄宗真誠,派了好幾撥人請,總算把張果老請進了宮。兩人見面,玄宗十分驚訝,這小老頭怎麼如此老態龍鍾,便問:「先生很有道行,可為何齒發衰朽到如此地步啊?」張果老說:「我是齒落髮稀的時候得的道,只好這副樣子。要是陛下看著不舒服,不如把它們盡去了更好。」說罷,這小老頭將頭上的疏發抜光,又將幾個殘缺不全的牙齒敲掉,滿嘴流血。
  • 神話故事——八仙第三的張果老
    今天我們該講八仙的第三位——張果老。張果老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然而,歷史上的確有張果老其人,他是八仙中僅有的兩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之一,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
  • 張果老倒騎驢的原因竟是這樣
    張果老,相信大家都知道,八仙裡面最大的一位,他總是到騎著驢,那麼,他為什麼會倒騎驢呢?他倒騎驢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其中有很多傳說,最被認同的傳說是下面這個。張果老從前,魯班修了一座橋。魯班就是春秋時候的公輸盤,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張果老真有神通?值得我們傳頌嗎?
    有句俗諺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句來自西遊記的諺語經常被人掛在嘴邊,大意是說處理問題時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方法。而"八仙"中有一位叫張果老,在早期的電視劇中倒騎驢的老翁形象很得人心,坊間流傳關於他的"光榮事跡"也有不少。
  • 為什麼東北盛產「倒騎驢」?
    彈幕裡的「倒騎驢」給其他省份的小朋友帶來許多問號,他們深思著這三個字是否與張果老或阿凡提存在某種微妙關聯;唯有黑吉遼的鐵子們看得熱淚盈眶,隔空親切交換起彼此小時候乘坐它的回憶。「小學時一要遲到,我媽就給我打『驢的』上學,老拉風了!」
  • 張果老倒騎驢/天然玉石裡的畫
    但是武則天登基後就聽說了張果老的事情,因為武則天很是「迷信」,當時就派人去找他,張果老也是知道武則天在找他,但是他不想去,可王命不可違啊!於是他就在一個寺廟面前裝死,武則天的部下就找到了他,但是看見張果老躺在寺廟前不動,就知道他在裝死,隨後就走上前去但隨即他們發現張果老的「遺體」已經腐爛了!隨後他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武則天,這件事情就這樣算了!但隨後不久又有人看見張果老在山中閒逛,也是嘖嘖稱奇!
  • 古人修煉傳說系列之五:張果老(上)張果老的法術
    唐玄宗留他在內殿飲酒,張果老推辭說自己酒量很小,只能喝二升。不過自己有一個弟子很能喝酒,可以喝一鬥。唐玄宗很高興,請張果老招他的弟子來。轉眼之間,一個小道士從殿簷飛下,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的樣子,模樣俊秀,氣質優雅,拜見玄宗時言辭清楚,禮數周全。唐玄宗讓小道士坐,張果老說:」作弟子的應該站在一旁伺候,不該讓他坐。
  •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歷史上確有其人,因其神通廣大被唐玄宗賜號「通玄...
    張果老,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張果。據《唐書》記載,確有其人。本是邢州廣宗(今河北廣宗,另一說為甘肅兩當)一道人,因民間相傳遂為神仙。常往來中條山中,自言生於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李治,武則天的丈夫)多次徵召他,都被他婉拒了。
  • 戲談八仙之張果老
    張果老以紙驢渡海的。據《東遊記傳》,八仙過海時,呂洞賓倡議,謂不得乘雲而過,須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過。於是,鐵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韓湘子以花籃投水中而渡;呂洞賓以簫管投水中而渡;藍採和以拍版投水中而渡。
  • 八仙中的張果老,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文/林巖歷史上的張果老真名叫張果,是唐朝一個奇人,最初隱居在恆州條山(今屬山西垣曲東南),常常遊歷於太原汾水之間,時人傳說他精通長壽秘術。當地一些老年人聲稱小的時候就見過張果,自稱已經好幾百歲了。過了一會,唐玄宗把張果召來,發現張果如同換了一個人,「青鬢皓齒」,也就四五十歲的樣子。(看來這老張還精通魔幻之術)張果自稱自己是堯帝時期的大臣,當時的人無法考證他的話是真是假。有一天,唐玄宗去鹹陽狩獵,獵獲一頭大鹿,威武雄壯,和一般的鹿不一樣,廚師正打算處理一下,製作鹿肉美味。
  • 張果老是八仙中最接地氣的一位,曹國舅是八仙中唯一的「官」仙,他倆究竟有何來路?
    接下來咱們就來講一講八仙中非常接地氣的一位,張果老,看看他身上有啥不為人知的說到。說起張果老,非常有意思,人家騎驢是正臉朝前,他倒好,驢頭朝前,人臉朝後,他是倒騎驢。那在八仙中為什麼會安排這樣一個人物?這裡咱們先介紹一下。張果老,事實上,這個人物並不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有張果老這麼號人物。史書《新唐書》裡面有一篇《張果傳》,明確記載,仙翁張姓名果,邢州廣宗人也。
  • 八仙裡的張果老在歷史上竟真實存在,是位實打實的河北邢臺人
    其中以倒騎驢聞名於世的張果老可不是僅僅存在於神話傳說,而是貨真價實的河北邢臺廣宗縣人,是一位唐代時期極其著名的道士,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人物出身張果老本名其實叫張果,倒是個挺俏皮的名字,因為總是以老年人的形象示人,所以人們出於尊敬都在他名字後加個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