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噬罪者》,是比肩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作品

2020-12-19 白易說娛樂

去年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評分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以一個槍擊案件為基礎,通過兇手、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和旁觀者的視角來探索深刻而現實的主題。

另一部精彩的中國劇《噬罪者》誕生了,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著同樣的魅力,主題也很相似。《噬罪者》由莊開勳、夏于喬、曹燕豪、蔡淑珍、林子喜等明星主演,共13集,已全部播出。豆瓣評分8.0分,從整體質量來看,是被低估的,比較合理的分數應該是8.5分以上,分數只有300人左右,看的人數比較少。

在經典電影《目擊者之追兇》中莊開勳的出色表現,在《噬罪者》中飾演兇手王翔,再一次上演了精彩的表演。在故事的開頭,王翔被假釋回家,但回到社會後,生活對他來說並不容易,找工作是最大的問題,畢竟他的汙點太大,大到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就會遠離。

新一季沒有一開始就講故事,而是用倒敘的方式逐步呈現案件的全貌,懸念控制非常好。在劇情前,只知道王翔犯了殺人罪,殺害了一名高中女生,但在此案中,似乎隱藏著什麼。王潔的哥哥介紹,王翔成為潘家的司機,主要負責發送潘潘家的女兒潘天愛上學,前提是隱藏他們的身份是一個殺人犯,因為沒有人會問兇手是一個司機。

王翔一開始是拒絕的,但為了找工作,還是選擇了騙潘嘉,就像弟弟說的:不要說不該說的話。然而,由於交通事故,只有王的見證被帶到審訊室,因為王視頻交通事故受害者在雨中救主鍋一天愛上傳播到網際網路,王翔哥哥成為一個英雄,但猜測的主題,王曾經是兇手被釋放的背景下,事情變得撲朔迷離。

《噬罪者》複雜的角色,每個角色徹底,哥哥王之間的關係和王傑兩兄弟和高中女生之間的關係,王傑洪怡安與女友的關係,王傑和潘夫人的亂倫關係,小王和他的前女友舊情復燃的沈雯青等等之間的關係。

在這些關鍵人物的基礎上,一部結局充滿驚喜的作品被揭露出來,故事的結局導致了一場不可阻擋的謀殺案。情感場景與情節發展密切相關,這給了我們很多有趣的地方。主要批評是偏見,標籤是謀殺,但他的心是邪惡的或者好,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不了解他的人戴著有色眼鏡看他,他的弟弟王傑的女朋友,從一開始就不要接近他,不敢與他共進晚餐,他將被送到監獄警察也一直相信他本性難移。

《噬罪者》沒有《我們與惡的距離》那樣深刻和感人,但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劇。

相關焦點

  • 比肩9.5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新劇不該被冷落!
    今年的華語電視劇,最大的驚喜無疑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高達9.5分,富有內涵又催人淚下。《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引人入勝,基於一起槍殺案展開故事,通過兇手、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以及旁觀者的角度去探討問題,故事主題既深刻又富有現實意義。
  • 延續《與惡》探討罪後重生!公視《噬罪者》受Netflix青睞登上國際
    (5 月 8 日)公視戲劇《噬罪者》(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舉辦特映會,主要演員莊凱勛、夏于喬、曹晏豪,以及兩位導演賴孟傑
  • 臺劇《噬罪者》豆瓣8.1分,犯過罪的人能不能再做好人
    話不多說,今天跟大家推薦的是這部讓人深醒的臺劇《噬罪者》「罪,不因刑滿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贖?」-《噬罪者》涉嫌殺害高中女生李曉君(蔡瑞雪 飾)被判刑的王翔(莊凱勛 飾),過了十多年的牢獄生活後終於假釋出獄。王翔回家,對媽媽(應採靈飾)和弟弟王傑(曹晏豪 飾)原本平靜的生活帶來不少衝擊。
  • 善與惡的距離 | 豆瓣9.5分華語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往往這類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發生後,引發的社會關注和激烈討論,通常到宣布判決結果後,便會戛然而止。一個人為理想可以走多遠戲裡的靈魂人物——王赦,是兇手李曉明的辯護律師。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醜惡的一面。「善與惡」似乎給了我們衡量別人的一把尺,然而人卻沒有辦法對善惡有完全正確的答案。正因如此,正因我們都是罪人,所以我們也沒有論斷他人的權利。每個人,都需要被救贖。導演林君陽接受採訪時說:我要講的不是「惡」,而是大寫的「我們」。「畢竟大部分的人目光容易被『惡』給吸引住,但其實我們要講的反而是『我們』──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都有惡念。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如果你是受害者或受害者的家人,你希望法律予以施害者同樣的懲罰嗎?這些都無從回答,這不是所謂原諒與否、寬恕與否能夠解答的問題。我們無法用上帝的視角來判斷他人仇恨的深淺與生命的輕重。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一樁九死二十一傷的隨機殺人案牽連三個家庭的悲與痛,對這樁罪案的後果作出了冷靜而深刻的全景式描繪。
  • 豆瓣9.5分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最近,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爆朋友圈。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今年華語電視劇最高的9.5分,遠遠超過《都挺好》的7.8分。劇裡展開了一場人性的博弈。人性的善與惡在糾纏,制度與情感在搏鬥。  任何人都沒有立場要求被害者家屬原諒和放下,但是可以幫助他們,給悲傷一種升華的方式,將希望傳遞下去,讓他們不在惡裡糾纏。 導演一直在強調,他們想講的重點不是「惡」,而是「我們」。 比起痛罵惡的危害,他們更關心,那些與案件有關的人怎麼生活下去?
  •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又一黑馬臺劇爆火,豆瓣評分已超9分!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又一黑馬臺劇爆火,豆瓣評分已超9分!2019年的臺劇,可以說是驚喜連連!和HBO合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交出了豆瓣評分9.5的答卷;和Netflix合作的《罪夢者》,打造出了口碑平平,但話題度頗高的臺劇,而就在去年年底,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和FOX合作的又一黑馬臺劇來襲,豆瓣評分已超9分,劇情全程高能反轉!
  • 【推劇】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
    凌晨1點我看完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現在想把最真切的感受寫下來。這是我第一次那麼強烈想推薦一部電視劇。豆瓣9.5分當之無愧。少見的直面人性的好劇在此之前,已經有不止一個人向我推薦這部電視劇。特別是身為一個法學生,更值得一看。
  • 9.4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個什麼神仙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海報。豆瓣9.4分!大家紛紛感慨這是2019年最高分的華語劇集了吧?才開播6集就得到這樣的好評,《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是個什麼神仙劇?近四分之三的參評網友打出了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上月底開播時,很多人最關注的是女主角賈靜雯時隔15年強勢回歸臺劇螢屏,「賈靜雯+臺劇」似乎是偶像劇的標配嘛,可這部劇完全不是!整部劇就圍繞一起無差別殺人案所涉及的四個家庭展開:槍擊案受害者的家庭、槍擊案行兇者的家庭、辯護律師的家庭和一個精神病患者的家庭。
  • 豆瓣升至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矛盾至極
    從3月開播,豆瓣不到一萬人評價,評分9.3;到4月完結,超過4萬人評價,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評分已經升至
  • 豆瓣9.5高分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直面人性的惡!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HBO與臺灣公視合作推出的一部華語劇,僅僅首播兩集,豆瓣上的評分就高達9.5分,口碑和人氣砰砰爆炸。《我們與惡的距離》根據臺灣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之後,被害者家屬、施害者家屬以及社會各界的反應。
  • 《我們與惡的距離》:很多人離罪很遠,離惡很近
    劇中的兇手李曉明在臺北戲院開槍隨機射殺了9名觀眾,是以2014年的臺北地鐵鄭捷無差別殺人案件為原型進行的劇情改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怕兇殺案的發生,會激起公眾一時的憤恨,會引發媒體一時的跟蹤報導,隨後就會被更新的熱點稀釋與替代。卷在案件中的那些人,受害者,受害者家屬,他們如何走出案件陰影?
  • 《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下豆瓣9.5分,是什麼讓這部劇收穫好評?
    近日,騰訊視頻上架了一部僅僅10集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該劇在豆瓣的評分竟然高達9.5分,應該可以獲得2019年口碑最好的電視劇了。臺灣電視劇一直被冠以「偶像劇工廠」的名字,然而這部黑馬劇卻另闢蹊徑,並非偶像劇。
  • 豆瓣升至9.5分,HBO、公視合作推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矛盾至極
    ;到4月完結,超過4萬人評價,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評分已經升至9.5分。要勇敢地迎接黎明並不容易,首先要克服的心裡難關是加害者親屬的身份。這等於給自己扣上一個不光彩的標籤,難。其次是要走出被網絡暴力,受害者家屬甚至是一些「熱血青年」的恐嚇威脅的心理陰影。
  • 豆瓣9.5分的寶藏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虛假新聞《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集中,在面對其他新聞臺陸續報導「泰國普吉島爆炸」的新聞時,品味新聞臺進行了短時間的調查後,在尚未確定真實性之前,迫於領導的壓力和對收視率的追求,做出刊播的決定。而短短幾分鐘後便被證明爆炸是假消息。
  • 豆瓣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好看在哪裡?
    可能是因為最近幾年,內陸不斷有新的作品和明星湧出,並且港劇和韓劇佔據了咱們的市場,所以臺劇在內地影視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少。今天小編兒就來推薦一部豆瓣高評分的社會寫實題材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由臺灣公視和HBO共同推出,集結賈靜雯、溫升豪、吳康人、周採詩等幾位實力演員。
  • 豆瓣9.3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何成為「限制級」神作?
    由HBO和臺灣公視出品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便取材改編於「小燈泡事件」,於3月24日正式開播的該劇一經上線便引起兩岸強烈反應,當前IMDb9.3分,豆瓣9.3分。雖取材於真實社會事件,但《我們與惡的距離》並非是事件的呈現,而是要了解清楚這個人為什麼和如何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以及拋出問題: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3分,但我對它的立場有疑問
    通過種種社會議題,《我們與惡的距離》最後落腳到一個人性議題上: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李曉明無差別殺人是一種最大的惡,但這種惡是如何滋生的?會否在製造大惡的過程中,我們曾是無意識的幫兇?惡是分等級的雖然《我們與惡的距離》口碑極好,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3,題材也完全不同於一般臺劇,但它的編劇思路在文藝作品中並不鮮見。美國著名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的非虛構作品《冷血》,就對這一問題做過深刻的探索。
  •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2019年又出一部精品臺灣劇,豆瓣8.1分
    接連出品《出境事務所》、《麻醉風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等劇,由這幾部電視劇所組成的「人間觀察」系列,正悄然改變著臺劇的質量。更以【新臺劇】的姿態走出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這些【新臺劇】除了在劇本和製作上下功夫外,更有著一個重要的共通點,那就是對於現實問題毫不掩飾的剖視。
  •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只想按著頭給你們安利這部劇
    前段時間,一部《我們與惡的距離》改變了我對灣灣偶像劇的看法。最近,又有一部臺劇走近了我的視野——《噬罪者》男主是個出獄的殺人犯,叫王翔(莊凱勳 飾),曾經是一名前途無量的助教。多年前,他殺害了女高中生曉君,在監獄蹉跎漫長1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