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房子不只是一個居住的場所,更像是一個「有溫度的家」,在大多數人看來,房子是一種歸屬感,一種保證,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房子還多了一個身份:「金融投資品」。
從2000年開始,國內房價不斷上漲,暫且不說一二線城市,就連很多縣城的房價都已經超過了1萬元/㎡ ,可是大部分人的工資仍然只有3000元,4000元。對於房子,只能「望房興嘆」。
所以,為了實現住房夢,很多剛需家庭開始瞄準了一些「老破小」的小區。但我們都知道,老破小存在沒有電梯、沒有綠化、配套差等特性,居住體驗很一般。可沒辦法,新房又太貴,只能選擇老房子了。
好在從2020年,國家開始針對老小區,提出舊改。目的就是為了修繕老小區的房子,讓大家們能夠住得更加舒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裝電梯,這對於老小區的居民來說,是個特別大的利好。畢竟有電梯和沒電梯的房子,簡直是天差地別。
但在推進的過程中卻遇到一個問題了,就是一樓的住戶不太願意配合電梯的加裝,原因有以下3點:
第一點:加裝電梯會讓一樓的採光、通風、隱私性大受影響。除此之外,鄰居們都在一樓上下電梯,而且白天晚上不受限制,所以會帶來較大的噪音,甚至會影響睡眠質量。
第二點:讓一樓的房子貶值,過去由於沒有電梯,一樓的房子是最吃香的,越高越不值錢。可一旦加裝電梯,局面便會突然逆轉過來,畢竟一樓通風採光沒有高樓層好,而且一樓容易有蚊蟲鼠蟻,隱私性差,容易受噪音的影響。
第三點:電梯的維護費用,雖然加裝電梯一樓基本不用出錢,但是往後每年的維護費用,一樓都是需要分擔的,這對於一樓來說,明顯就不太公平,畢竟他們沒有用過電梯。
所以,結合以上三點,一樓住戶不願意加裝電梯,也就情有可原了。也正因如此,一樓和樓上的住戶會經常面臨爭執,畢竟一樓不願意加裝,整棟樓便無法加裝成功。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讓雙方都滿意呢?
方法還是有的,從今年開始,襄陽、重慶、十堰、江油、上海、昆明、濟南等城市都出現這種「刷卡電梯」,老房子住戶不需要承擔加裝費用,每家每戶都可以辦一張卡,只要在乘坐時刷卡付費即可。
其實早在17年的時候,北京石景山就安裝了一部共享電梯,這部共享電梯的安裝方式是採用「居民申請、免費安裝、有償使用」。就是政府或者是相關的部門先幫忙安裝電梯,電梯安裝費用和後期的維護費用居民不用操心,只有想用電梯的時候需要刷卡扣費才能使用電梯。
那關於費用,我相信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費用的話,大部分城市都是按照樓層來確定的,比如4樓及以下收取0.2元/次,4樓~6樓收取0.25元/次。有的小區還推出了月卡,比如每個月只要繳納30元,便可乘坐600次,算下每次僅需要0.05元。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想了,加裝共享電梯也沒法解決一樓貶值和採光的問題啊。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政府也給出了解決方法,因為共享電梯是由第三方機構的加入,所以每棟樓刷卡產生的盈利,他們會拿出一部分來補貼給一樓的住戶,同時每年還免除了一樓住戶對於電梯的維護費。
可見,這樣的做法算是非常全面了,給予一樓足夠的補償,相信一樓的住戶也不會繼續反對下去。
對老小區安裝電梯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你同意老小區安裝「共享電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