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準備加裝電梯的太原市杏花嶺區金色維也納小區。郭佳林 攝
年近九旬的李鋒再也不把提籃子上下樓當成一件發愁事,是發生在加裝電梯後的這一年。「別說提東西,就是上下樓中間還要歇幾次。」在太原市杏花嶺區舊樓房居住數十年的李鋒,說出了中國老舊小區裡大部分老年人的心聲。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徹底解決了這些老年人的困惑。在太原市杏花嶺區金色維也納小區,加裝電梯工程正在施工,該小區計劃加裝8部電梯。「在政策出臺之前,業主們正打算自發組織加裝電梯,沒想到這麼快就能動工。」小區業主王曉華說。
太原市杏花嶺區桃園一巷南二條9號院已經裝好電梯。 郭佳林 攝
40年歷史的太原新開巷小區,屬無人管理樓院,環境衛生差、交通出行難等問題不斷出現。拆違建、鋪瀝青、換井蓋、裝路燈等一系列改造工程,正陸續進行。
太原市杏花嶺區房地局副局長李二棟介紹,杏花嶺區作為老城區,共有老舊小區1072個,其中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左右的佔86%。2018年至2019年,杏花嶺區共整治老舊小區921個。
根據中國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底,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在此背景之下,諸如新開巷這樣的「中年社區」,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至10月份,中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7萬個,涉及居民687.35萬戶。按照官方要求,2020年底前,這兩項數字將分別達到3.9萬個和700萬戶。
太原市杏花嶺區桃園一巷南二條9號院已經裝好電梯。 郭佳林 攝
改善基礎環境的同時,創新節能同樣重要。太原老軍營小區的改造工程,是山西首個引入社會資本參建的老舊小區節能改造PPP項目。改造後,該小區將徹底改變原來牆體透寒、不節能等問題。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長範嗣斌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棚戶區改造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前者通過拆除重建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住」的需要;後者則體現了民眾對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的更高要求。兩者雖然都有政府的主導和投入,但相比於棚戶區改造的大拆大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相對動作更精細,也更有利於社會結構的穩定。(中新網記者 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