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管會投票結果的揭曉,這兩天,朝陽維多莉亞花園小區的一樁大事塵埃落定:因安全問題而停運的15部電梯,終於要換新了!
維多莉亞花園小區
路過朝陽公園西路,很多人都會注意到看上去「高大上」的維多莉亞花園小區。然而鮮有人知的是,這裡的業主和物業、開發商之間的矛盾已持續十餘年。今年初,小區所有電梯因缺乏維護而停運,200多戶居民只能步行上下樓。
因不具備成立業委會的條件,業主換電梯的訴求一度陷入死局。而破解難題的秘密,就藏在今年5月開始實施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中。按照新規,在麥子店街道黨工委、朝陽公園社區黨委的指導下,維多莉亞花園正式成立物管會並召開臨時業主大會,依法依規操持起了更換電梯的事兒。
臨時業主大會上,業主們在投票。
起因
電梯頻壞被市場監管局封停
今年1月2日,一紙公告貼在了維多莉亞花園小區的電梯間:由於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小區15部電梯即日起全部停運。落款是朝陽區市場監管局。
好像水滴進滾燙的油鍋,200多戶居民一下子「炸」了:小區最高的樓層是11層,電梯停了,就只能腿兒著上下樓。年輕人尚且感到費勁,更別提有老人、孩子和孕婦的家庭了。
「我們不怪市場監管局,這個鍋應該物業公司來背。十多年了,他們從來沒給電梯做過正規的維護保養,各種小毛病一直沒斷過。」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早在前幾年,就有不少人曾預測說,小區的電梯早晚得出事兒。去年12月,C單元電梯兩次發生事故,居民和外賣員被困轎廂,按了應急求助按鈕,卻發現沒有信號。朝陽區市場監管局檢查後,認定15部電梯均存在出廠資料不全,報警裝置、緊急照明裝置和機械鎖裝置失效,部分零部件老化等問題,予以依法封停。
居民
腿兒著上下樓卻得及時安撫
電梯一時半會兒無法恢復運行,當務之急是先安撫居民情緒,給他們樹立信心。小區所在的朝陽公園社區滿打滿算只有十幾位社工,人手不夠,麥子店街道辦就從8個科室以及相鄰社區抽調近50名工作人員,由街道工委書記、街道辦主任掛帥成立臨時指揮部,共同趕赴維多莉亞花園。
在朝陽公園居委會主任丁建光的記憶裡,那個寒冷的冬日是被汗水浸透的,社工們兩人一組爬樓敲門,不漏一戶地說明情況、詢問需求。碰到有病人、孕婦的家庭,他們總要反覆叮囑:出門採買不便,可由社工代購愛心蔬菜包;遇到緊急情況,要趕緊給居委會打電話,哪怕是人背肩扛,也要保證居民第一時間就醫。
電梯停運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可正是因為第一時間開展了走訪工作,大大緩解了居民的焦慮情緒,12345市民熱線的投訴量僅為5件。
在這場艱苦而細緻的「爬樓」行動中,社工們和居民嘮家常、摸需求,無心插柳,發現了十多位「口袋黨員」。在此後成立物管會、更換電梯的一系列工作中,亮出身份的黨員們也發揮出了積極作用。
回放
從開盤後糟心事兒就不斷
經專業機構勘查,小區電梯長期缺乏正規保養,再加上零部件早已停產,開展大修成本極高。為保證電梯長期安全運行,業主們同意進行徹底更換。
要換電梯,「錢打哪兒來」是大部分小區面臨的最大難題。可維多莉亞花園的困境,卻遠比一個「錢」字更複雜。
約在15年前,高檔小區維多莉亞花園一開盤就炙手可熱。與隨處可見的垂直板樓不同,它大膽採用了圓形英式設計風格,一舉拿下魯班獎,200多套房子很快銷售一空。然而,業主們喜遷新居沒多久,就發現問題來了:開發商加蓋了一層違建,導致小區無法進行規劃和竣工驗收,拿不到大產權證,不得不長期使用臨時水電。業主們繳納的公共維修基金,也被開發商違規截留。
說起小區的糟心事,業主林紅能吐槽一小時不帶重樣兒。「當年我們買房時,開發商承諾會聘請一家非常正規的物業公司。但是沒經我們同意,開發商就引進了一家並不知名的物業公司。」林紅說,物業費高達每月每平方米8.5元,但他們能享受到的卻僅僅是清潔、安保等基礎服務,停水停電、房屋漏水、電梯停運、跑冒滴漏都是家常便飯。在絕大部分業主看來,物業和開發商是在「穿一條褲子」,他們自然選擇拒繳物業費。
爆發
換電梯必須先炒掉物業公司
這些年,小區業主曾4次嘗試籌建業委會,希望走合法程序外聘新物業,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按照相關法規,成立業委會需業主聯名提交申請,滿足「面積過半、人數過半」的要求,而業委會候選人則必須滿足「按時交納物業費」的條件。
重重積怨,在如今更換電梯的當口兒集中爆發了。
今年初,居委會摸底發現,大部分業主支持自籌資金更換電梯,但前提是必須先「炒」掉物業公司。這其中的邏輯不難理解:眼下無法成立業委會,業主們無法親自操持換梯事宜;同時大家又不信任物業,不願把數百萬元的採購資金交給他們。「電梯出事兒就是因為物業不作為,我們怎麼可能再把電梯交給他們呢?」林紅說。
一個個矛盾,環環緊扣,圈繞著圈。一時之間,維多莉亞花園更換電梯的事兒,似乎走進了死胡同。
直到今年5月,《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實施,才為解決這個難題打開了突破口。
轉機
新條例終於把堵點打通了!
針對業委會「成立難」的小區,《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首次提出建立物業管理委員會制度,組建過渡性質的「物業管理委員會」作為臨時機構,組織業主共同決定物業管理事項。堵點一下子打通了!
5月底,通過社區「兩委」推薦和業主自薦,維多莉亞花園小區參照成立業委會的細節、程序和要求,成立了物管會。7位成員中包括2名居委會社工、4名業主代表和1位物業使用人,一同成立的還有物管會黨支部,在社區黨委指導下開展工作。
成立當天,物管會就決定召開臨時業主大會,就自籌資金更換電梯、更換物業公司等事宜進行投票表決。
袁先生是物管會的7位成員之一,也是丁建光在「爬樓」行動中發現的一名在職黨員。雖然工作忙碌,上有老下有小,他仍然抽出大量時間參與物管會籌建,為換梯而不懈努力著。「這些年,一戶又一戶鄰居賤賣房子,失望搬走。但是我們這些業主不願放棄,相信肯定能依法合規維護自己的權益。」袁先生說,從物管會成立到舉行票決,只有短短幾天時間,他和林紅等人一一聯繫各位業主,同時緊鑼密鼓考察各品牌電梯和物業公司。
成果
投票公示後終於要換新了!
麥子店街道辦也吹響了「集結哨」,朝陽區社工委、住建委、房管局、市場監管局、電梯協會等單位應聲而來,共同為小區制定換梯方案,解答業主疑問。
6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維多莉亞花園物管會的首次臨時業主大會召開了。百餘戶業主們攜帶身份證、房產證來到投票現場,依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籤到、領票、劃票,莊重投下自己的一票。
由於疫情原因,數十戶居民無法回到北京進行現場投票。物管會事先徵詢了律師、公證處等多方意見,制定了相應的視頻投票方案。
6月16日,在公證員、街道辦、社區居委會和業主代表的見證下,物管會正式開票。在160張有效票中,同意自籌資金更換電梯、終止與現有物業公司事實服務的業主數量均超過85%,建築物面積佔比也超過了50%。經過7天的公示,該投票結果將於今天正式生效。
停運近半年的15部電梯,終於要換新了,困擾維多莉亞花園十多年的物業問題,也有望得到解決。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朱松梅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