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因幼子夭亡,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
關於曹雪芹,很多方面仍難有定論,除卻籍貫的爭議,生卒年的爭議,他的字、號也不能十分確定。他的生卒年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十年。他的生年,主要有二種看法,一種認為他生於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種說法認為他出生於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他卒於公元1763年2月12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種看法認為他卒於公元1764年2月1日,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還有一種看法認為他卒於公元1764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歲首。
關於曹雪芹的很多真實信息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風塵中了,這既是一種無奈的悲哀,也更加增添了他神秘的魅力。
著名的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說:「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尋常的,坎坷困頓而又光輝燦爛。他討人喜歡,受人愛恭傾賞,也大遭世俗的誤解誹謗、排擠不容。他有老、莊的哲思,有屈原的《騷》憤,有司馬遷的史才,有顧愷之的畫藝和「痴絕」,有李義山、杜牧之風流才調,還有李龜年、黃旛綽的音樂、劇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貴賤、榮辱、興衰、離合、悲歡的人生閱歷,又具備滿族與漢族、江南與江北各種文化特色的融會綜合之奇輝異彩。所以我說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代表形象。」
主要內容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以自己和親戚家庭的敗落為素材創作的小說,因此帶有一定的回憶性質,是屬於他自己的《追憶似水年華》;但他創作的《紅樓夢》是小說而不是自傳,不能簡單地把《紅樓夢》作為曹雪芹的自傳看待。
《紅樓夢》,「紅」指的是紅塵,「紅樓」指的是賈府這種人世間的貴族家庭,「夢」,是如夢似幻,指向中國的傳統佛道思想。《紅樓夢》的另一個別名《石頭記》也許更能清楚地說明這種寓意,據說女媧補天剩下一塊石頭,這塊石頭在青埂峰下沾染靈氣,幻變為一個神靈,即赤瑕宮的神瑛侍者,後來下凡變成賈寶玉,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用來補天,剩下的這一塊使命更大,他要去補情天。情天難補,他得墮入紅塵,經歷許許多多「情」的考驗,最後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一生經歷了一劫,歷劫就是經歷了紅樓一夢。
全書共分120回,前5回是引子,介紹小說主要背景、環境和人物,並預示著小說以後的基本走向。第74回「抄撿大觀園」是重要分水嶺,從此賈府由盛轉衰。賈寶玉在經歷了與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恩怨分合後看破紅塵,曉悟得道,最後出家消失。
小說基本圍繞兩條線索推進發展。一是賈府的興衰,從開始它的情節發展就指向了賈府的由盛而衰。這條線索基本發展到第73回。第二條線是寶玉出家,賈寶玉經過了生離死別,然後是賈府的逐漸衰落,對賈寶玉都是一種刺激,一種啟發,最後他悟道出家。這兩條線索是全書的兩大主軸。可以說,《紅樓夢》的中心主題是賈府的興衰,也就是大觀園的枯榮,最後指向人世的滄桑、無常,表現出浮生若夢的佛道思想。
《紅樓夢》一方面講的是賈府的興衰,另一方面,它其實也是在講人生,其中很重要的是佛家的哲學,另外又有儒家和道家的哲學思想貫穿其中。而佛道的出世哲學與儒家的入世哲學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張力。我們讀《紅樓夢》,一方面是看小說的藝術,特別是文字的藝術,另一方面則是看它的哲學思想。《紅樓夢》將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儒佛道所涉及的入世與出世的糾結,以最具體、最動人的人生故事呈現出來,這就是《紅樓夢》偉大的地方。
曹雪芹生活在十八世紀的乾隆時代,那正是中國文化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曹雪芹繼承了中國文學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的大傳統,卻又能推陳出新,以他藝術家的極度敏感,譜下對大時代的興衰、大傳統的式微、人世無可挽回的枯榮無常,人生命運無法預料的變幻起伏,一闋史詩式、千古絕唱的輓歌。
魯迅先生說:「自有紅樓夢以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敘述者的變化,多種敘事視角的融合,不以說故事為小說結構的中心,人物言語行為的個性化和內涵的豐富性,以及人物性格塑造的新手法,都是小說《紅樓夢》打破傳統寫法的重要方面,可以說《紅樓夢》開啟了中國小說藝術向現代意義小說的轉型。
《紅樓夢》有著眾多的不同版本,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紅樓夢版本」譜系。根據最新的版本研究成果,120回《紅樓夢》可以分為兩個系統。一是帶有脂硯齋、畸笏叟等人評語的手抄本,止於前80回,簡稱脂本。二是120回全本,最先是由程偉元、高鶚整理出來印刻成書,世稱程高本。第一版時間為乾隆56年,是為程甲本。翌年又改版重印,是為程乙本。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程乙本在準確性和藝術性上要高過程甲本。
閱讀提示2分鐘
《紅樓夢》是一本天書,有解說不盡的玄機,有探索不完的秘密。自從兩百多年前紅樓夢問世以來,關於這本書的研究、批評、考據、索隱,林林總總,汗牛充棟,興起所謂的紅學、曹學,各種理論、學派應運而生,一時風起雲湧,波瀾壯闊,至今方興未艾。
《紅樓夢》是一部傑出的小說,我們讀這部小說,可以側重領會其小說藝術的精髓,也就是要注意本書的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視角與還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裡伏筆,體會作者是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髮揮到極致。
重點關注內容有:第5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本回完成整個小說的神話架構,重點是「金陵十二釵」及其十二支曲子的理解。第74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避嫌隙杜絕寧國府」,王夫人以查賭為名抄撿大觀園,攆走一批園中的姑娘和丫頭,預示著賈府的由盛而衰。第98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採用對比反襯的手法,藝術的表現了林黛玉之死,是《紅樓夢》中不可多得的華章。
附錄1:
金陵十二釵正冊: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賈元春、賈探春、賈惜春、賈迎春、李紈、秦可卿、妙玉、巧兒;
金陵十二釵副冊:香菱、薛寶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煙、李紋、李綺、夏金桂、秋桐、小紅、齡官、嬌杏;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襲人、平兒、鴛鴦、紫鵑、鶯兒、玉釧、金釧、彩雲、司棋、芳官、麝月。
附錄2:
參考書籍
胡適《紅樓夢考證》
俞平伯《紅樓夢評論》
餘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李劼《紅樓十五章》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
白先勇《正本清源說紅樓》
白先勇《白先勇細說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