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
5小時4分10秒的《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比起2005年3小時55分17秒的《民歌三十 永遠的未央歌》,擴容不少,歌手30到了60位,曲目也由40首增加到95首。添了新面孔,也少了舊相識,其中有5位,再也不會見了。李泰祥、潘安邦、施碧梧、黃大誠和馬兆駿,在約定的(民歌)三十到四十的這10年間,離開了人世。
-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臺北場
唱自己的歌回望臺灣民歌四十年 1975年6月6日,楊弦和胡德夫二人在臺北中山堂舉辦了新作發布會暨「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現代民歌運動」正式拉開帷幕。 今日再唱壹段思想起這樣的聚會多美好!特別是我們臉上都有歲月的痕跡,心中都有了生活的感悟的時候。
-
唱一段思想起丨隨手
11月19日,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 演唱會第一次大規模登陸內地,首站在深圳春繭。一個月前下單買票,只剩下少數的選擇。怎麼能不去呢,這次『民歌40』,估計是某種意義上的絕響。還會有『民歌50』嗎?很難了吧。民歌老了,民歌手也老了。你想,吳楚楚已屆古稀之年,胡德夫今年66歲,再過10年他們還能唱嗎?
-
【落山風,向海洋】騎影臺灣系列第三輯:我在墾丁天氣雨,再唱一首思想起
原來當天趕上廟會,周邊很多隊伍來抬神行進,都去湊熱鬧了再唱一段唐山謠再唱一段思想起《月琴》唱的就是恆春民謠的代表人物陳達的故事,。陳達的《山城走唱》這才是到恆春的深層次目的,就是「再唱一段思想起「!恆春的民謠館在醫院旁邊,卻找了好一陣。
-
再唱一段思想起——臺灣音樂人專訪
文 | 珠珠歡迎收聽「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2016年,我和書蕾踏上臺灣的土地,尋訪那一段美好的音樂時光。胡德夫:我有一個朋友叫做李雙澤,他提醒我叫我唱卑南族的歌。以前根本沒有年輕人願意唱自己的歌,我也一樣像那些年輕人懵懵懂懂的唱英文歌,但是李雙澤他影響到我,去思考我自己的歌是什麼,鼓勵大家互相來做歌,他寫的最早的歌曲也是我幫他發表的,叫做鄉愁四韻,就在這個中山堂發表的,所以感受滿深的。所謂民歌四十的源頭,就是在這裡。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知道我們正走進去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這個搖籃裡面。
-
鄭怡 ,再唱一段思想起……
其實回首再看,金韻獎第八輯的最大作用就是讓大家認識了馬兆駿和洪光達這對搭檔。這兩位醒吾商專的同學,他們成名於20多歲的青春年華中,卻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離世,成為了華語樂壇不可彌補的缺憾。這首《月琴》一經推出,就獲得了排行榜上五周的冠軍,其實這樣的結果是有一些意外的,因為原本這張專輯主打歌是另外一首。因為製作人李國強很喜歡國樂,於是很用心製作了這首以琵琶為主的《月琴》。整張專輯中,只有這首《月琴》是帶著一股中國風,而且沒料到會這麼受大家歡迎,一直到現在。
-
用《月琴》奏出心靈的呼喚
1981年賴西安緬懷屏東恆春民謠歌手陳達,有感而發寫出《月琴》歌詞,成長在臺南保安宮附近的蘇來,接到歌詞後,勾起了兒時在保安宮廟口聽戲曲的回憶,在譜曲時便以「思啊,思想起」為觸媒,將恆春調的特色尾音加在裡面,五分鐘就以吉他譜寫完成曲子。《月琴》裡的「再唱一段思想起」原本是副歌,鄭怡一聽就說:「副歌好聽,應該先唱副歌啦﹗」因此創造了華語流行歌壇的經典名曲《月琴》。
-
月琴小傳
再加上月琴體積小,學起來容易, 初學者掌握得非常快, 演奏起來非常自由, 因此, 在我國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如湖南的侗族、廣西的苗族、雲南的白族和哈尼族、四川的彝族等地區, 多用之來邊彈、邊舞、邊唱,月琴成為各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在戲曲和曲藝中,如京劇、楚劇、秦腔、漢劇和四川清音等,月琴同樣是伴奏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之一,佔有重要的位置。
-
深圳民歌40|殷正洋《月琴》- 視頻
許多人都翻唱過,最為人所知的是張清芳進入樂壇就是靠參加比賽時唱的這首歌,後來還在出塞曲專輯中又一次翻唱。我們先來聽殷正洋在深圳民歌40上的演唱,然後我再來說一說鄭怡當年」搶「來這首歌的故事.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謠走不盡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
「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 | 經典朗讀
一九九五年,「民歌二十年:唱過一個時代」演唱會在「臺北中山紀念館」連唱兩場,共三十幾位歌手參與。 二〇〇五年,「民歌嘉年華會:永遠的未央歌」民歌三十年演唱會於「臺北中山紀念館」連唱三場,五十餘位歌手登臺。 二〇一五年六月,「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於臺北小巨蛋、高雄巨蛋連唱三天,共六十餘組歌手參與。
-
月琴與京劇唱腔音樂
雖然這僅是外部形式的量比關係,但已足以確立月琴在京劇樂隊中佔據著非比尋常的主導地位。深入研究京劇伴奏內部結構,除了「吹腔」,幾乎所有唱腔音樂的主旋律不外沿著「雙軌並行制」的渠道來運作;所謂「雙軌」:一軌是指以京胡為首的弓弦樂器部分,另一軌是指以月琴為首的彈撥樂器部分;「並行制」則是指京胡和月琴統領的兩大聲部同步演繹著一個主旋律。
-
臺灣民歌四十年 再唱一段思想起
2016年11月19日,《再唱一段思想起》「臺灣民歌40周年」演唱會將在深圳灣體育館「春繭」開唱。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得知,老一輩的如齊豫、潘越雲、萬芳,新生代如陳綺貞、韋禮安等近30名臺灣民歌音樂人將共同登臺。
-
老歌新唱,再掀懷舊風 昔日經典「活久見」
經典老歌通過當世歌手的演唱而普及到年輕一代群體中,完成經典的傳宗接代。而且,部分老歌新唱還能從形式上賦予經典作品新鮮刺激的體驗,加入了新鮮的音樂元素,打破陳規,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審美趣味。▼ 鹿晗-《甜蜜蜜》
-
老歌還能這麼唱?解鎖你不知道的老歌新唱
央音君想在夏日午後,待在空調房間裡,靠在躺椅上喝著涼茶,打開精緻的小收音機聽聽老歌老歌是很多人對於過去時光的記憶,經典的旋律感動好幾代人。當老歌搭配先鋒的曲調又是什麼樣的呢?往下劃👇央音君今天就和你們一起聆聽這些被重新翻唱的老歌。
-
【戲·知】京劇文場中的「三大件」之一:月琴
《燕南小譜》記載:「西秦腔……其器……以胡琴為主,月琴副之。」幾十年後,作為京劇重要源頭的漢調已由月琴與京胡、三弦一起伴奏,「月琴、弦子與胡琴,三樣和成絕妙音」。在吸收徽劇、漢劇、崑曲和梆子等劇種音樂的基礎上,京劇逐漸形成以西皮、二黃為主的聲腔音樂體系,京胡、月琴與三弦繼續為京劇伴奏,它被後人稱為京劇文場中的「三大件」。
-
滿清故事拍成民國電影,催生一首老歌,背後卻是一段淚奔的絕戀
上班途中,聆聽FM95.6中國之聲,一首老歌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這首歌就是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奚秀蘭演唱的《阿里山姑娘》(又名《高山青》)。一首老歌,在當今年輕人看來老得掉牙、土得掉渣,背後卻承載著70後一代的青春歲月和一個沉甸甸的愛情故事。
-
滿清故事拍成民國電影,催生一首老歌,背後卻是一段淚奔的絕戀
上班途中,聆聽FM95.6中國之聲,一首老歌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這首歌就是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奚秀蘭演唱的《阿里山姑娘》(又名《高山青》)。一首老歌,在當今年輕人看來老得掉牙、土得掉渣,背後卻承載著70後一代的青春歲月和一個沉甸甸的愛情故事。
-
李聖傑老歌《痴心絕對》, 新編新唱, 一段新的記憶又喚起了舊傷
李聖傑2018年新一期的《歌手2018》,一開場李聖傑改編了一首自己的老歌《痴心絕對》,用新的唱法,用新的編曲,看到李聖傑老師新的演藝
-
大戲臺-月琴獨奏
青年月琴、阮演奏家。八歲開始學藝,師從黑龍江省歌舞團器樂演奏家馮少先先生學習月琴,1979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師從中央音樂學院孫維熙教授學習月琴與中阮。1982年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圓首屆民族器樂觀摩比賽」,獲月琴組「第一名」。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多次參加民族音樂家代表團,在國內外進行巡演和學術交流,並積極參加全軍文藝匯演等重大演出活動。
-
【學知識】月琴:京劇「三大件」之一
自晉代起月琴就在民間流行,約從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圓似月、聲如琴。北宋陳暘《樂書》記載:「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弦十三品柱……晉阮鹹造也」。月琴當時和阮相似,後來逐漸變化,清代時月琴就與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簡化,琴杆變短,音箱呈滿圓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