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文臺丨今天,我們一起傾聽一位文登老兵的紅色記憶···

2021-02-21 文登廣播電視臺

講述者

文丨叢培發

朗誦丨陳明

已經沒有人願意坐下來細聽老人的講述了。人們忙於經營當年戰爭所追求未來的安定、美好、幸福、歡樂日子,以淡漠擦拭不曾的經歷,處心於眼下超然自我的理想之夢。講述,於是成為老人最隆重的節日。

  老人頭部在戰鬥中受過劇烈震蕩,昏迷一個多月後奇蹟生還,致終身眩暈頭痛,但沒有得到評殘撫恤。然而,他的記憶之山卻豎起一座明顯分水嶺,凡是與戰鬥經歷有關的人名、地名、部隊番號、數字、事件,無不脫口而出,歷歷在目,其他則支離破碎,零亂無序,難以入懷。這些戰鬥記憶的保鮮期,在老人心中一再延長,炮火下的鮮活生命,一旦得到觸碰,便由老人評書般的講述還原,一個個倒下的戰友重揚獵獵青春,一粒粒吐火的子彈回到喑啞槍膛,一場場激烈的廝殺上溯死寂戰前。

  那天,受組織部門派遣,我來到老人家中,傾聽他的講述。這是一項帶有搶救性質的口述記憶保護工作,領導之前動員說,再不整理挖掘,我們就愧對人民,愧對歷史,愧對未來!

  是個春天。上午陽光飽滿,驚蟄過後的膠東崑嵛山正孕育返青、吐芽,幽遠曠怡之中,清寒而略帶春意。村子建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家家屋脊梯次前推,每一座屋簷下都懸掛著五味雜陳的故事,時間的日夜彈奏,令這些故事高亢或者婉轉,激越或者舒緩。老人的石屋坐落在村後最高點,如果是戰爭年代,這會是一個有利的阻擊點,也許更多沒有傾聽者的空落時光,老人無數次模擬過怎樣發揮有利地形,重溫一次次漂亮的攻堅戰、伏擊戰、殲滅戰。

  老石屋的窗玻璃阻隔了清寒,只把陽光的春意請進土炕。老人坐在窗臺前,穿戴一新,乾淨的棗紅色舊炕桌上,擺好了樸拙素淡的茶壺茶杯,迎接期待中的傾聽者、老人心目中的貴賓。而我自知不是那一抹最稱職而高貴的期待。

  陽光打在老人白 淨紅潤的臉上,濺起他心中沉靜遼遠的人生光芒,照亮了我,也照亮了一段揮之不去的烽火歲月。一個傾聽者,我有責任圍繞此次保護活動的主題,啟發老人攀登每一峰珍貴的記憶之山。但老人有說評書的底子,8歲時就能將聽來的《嶽飛傳》《五女興唐傳》等評書倒背如流,再加上青年時代這段經歷評書一樣曲折生動,他的講述便如一匹駿馬獲得草原,一頭藍鯨回歸大海,撒歡地狂奔,橫加阻止我於心不忍,也力不從心。面對這樣一位歷史老人,我只有尊隨。

  老人簡直就是一位聯想豐富、思維跳躍的詩人。他能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一針一線,認識到泛指與所指的概念問題;前面說到自己上交撿拾某部的一個月夥食費,後面就清晰地報出下士、中士、上士,副班長、班長、排長的每月津貼;再到從此轉戰數地,部隊夥食費都由自己保管。----擔任流動「保險箱」,老人驕傲啊。

  還有那次四尺多長的炸彈,將時年19歲的他高高抬起又重重摔下,是發生在舟山群島戰役前夕。而這場小股戰鬥剛剛打響,老人卻帶我到了朝鮮戰場,那裡的炸彈更大、更密集。少頃,部隊又開拔高密戰役,他們連隊將一棺材炸藥從二裡長的地道推進去,讓頑軍陪城門一起坐了「飛機」。

  令人激動的是,淮海戰役開始不久的蔣樓之戰,他和班長聯手擒敵42人,榮立四等功,我正高興地準備向他表示祝賀,話還沒出口就讓老人一拍桌子驚了回去,他氣憤地說最少應該二等功。戰後,排長決定為他和班長每人申報二等功,結果許多新兵不知道數越小,榮譽越高,一直喊著要給他倆四等功,排長也不知裡面的原因,看大家都同意四等功,就這麼一民主通過,給上報了。

  日過中天,講述正興。老人時而得意於自己是警衛連唯一一名戰士黨小組委員,又糾結於班長的某個決定沒有和他這個委員商討;時而聲音宏亮勇敢著某一次衝鋒,眼淚流淌懷念先他而去的首長、戰友;時而打開歌喉唱起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期的嘹亮戰歌,懊惱於某次失誤影響了戰局的發展……眼前這位83歲的老戰士,儼然一位沙場點兵的將軍,把棗紅色的舊炕桌當成了前沿指揮桌,一著急就拍得山響,桌上的茶杯就一個勁上竄下跳,我的心也跟著上竄下跳,生怕杯子掉下來打碎一場戰鬥勝利,但杯子所幸沒有掉下來,戰鬥就一直打呀打,一直打到勝利,棗紅色的舊炕桌便一派喜色,紅裡透紅,共慶大捷。

  七年的戰鬥歲月,七年的快樂記憶之旅,在老人脫下軍裝返回故鄉的留戀中謝幕,而我的傾聽也不得不就此打住,向老人握手,道別,道別,握手,感覺我成了開赴前線的戰士,親人與我依依惜別。

  再遇帶我去採訪老人的村主任,說那天我走後,老人又找過她好幾次,詢問採訪的同志什麼時候還來,自己有許多不平凡的故事沒講完。再後來,盼望中的同志仍沒有出現,他就要求講給村主任聽,村主任便安撫他先回去,等有空去找他接著聽講。

  我於是像欠了老人一筆債,時感不安。又過了兩年,心債未償,我只好把當年的採訪錄音找出來,重新聽了一遍,時長是一個半小時零三十一秒。

  超短的時間之橋,又怎能架通一座記憶之山?而老人叫王從山,兩座山相逢,巍峨了一個時代的峭拔青峰。1929年5月,王從山生於膠東崑嵛山腹地新莊村,三年小學文化,1945年在軟棗林村參加民兵,1947年3入黨後參加原崑嵛縣解放軍縣大隊,4月在萊陽集訓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二縱隊,先後在警衛連、特務連任班長、司務長等。1949年2月,華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編入第七兵團21軍某連。1953年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104國軍直屬聯絡站通訊員等,1953年5月回國,當年12月復員返鄉。1955年4月至1979年間,先後任新莊村黨支部書記、村民政調解主任等。他性格幽默樂觀,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處處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先後榮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四次。至今仍喜愛軍事新聞、關注世界軍事格局、分析地區動蕩態勢。

  請不要說這是一個最缺乏新意而枯平的結尾,除了傾聽和說出,什麼樣的色彩,能豔過青春浸染的熱血、戰火?什麼樣的文字,能高過穿越生命的槍聲、炮聲?高過老人不加掩飾修飾的講述?

相關焦點

  • 傾聽物語丨董利華:一枚郵票承載的紅色記憶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在全社會努力營造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濃厚氛圍,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提供思想引領力、凝聚精神推動力,以更加昂揚的奮鬥姿態迎接建黨百年,經研究,決定舉辦「講好紅色故事
  • 方寸間凝聚紅色記憶,致敬玉田抗美援朝老兵!
    方寸間凝聚紅色記憶,致敬玉田抗美援朝老兵!
  • ...開展「傾聽英雄老兵故事、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專題學習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0月29日下午,中信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組織開展「傾聽英雄老兵故事、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專題學習活動,通過觀看紀錄短片《尋訪抗美援朝英雄老兵》,共同傾聽老志願軍們講述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的難忘故事,回顧70年前那場波瀾壯闊、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
  • 側耳傾聽丨心動是什麼感覺
    最近,有同學給了我們一個建議,說可以開創一些新的欄目,譬如分享音樂欄目。既然有想法,我們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 ?
  • 全優貝貝精彩成長2周年丨11月,一起傾聽寶寶成長的聲音
    全優貝貝精彩成長2周年丨11月,一起傾聽寶寶成長的聲音 伴隨著一位位全優寶寶們 由哭鬧著入園到不捨得離開 由呀呀學語到自信表達 全優貝貝2歲啦!
  • 關於老兵丨老兵紋身簡介
    擅長風格:歐美、新傳統一位永遠在吃卻瘦的讓女孩子都嫉妒的紋身師就是他了,幽默又極具親和力,從小熱愛美術,現在把畫畫轉變成紋身,並且憑著勤奮有著非常豐富的作品,本著對紋身藝術的追求,不斷學習,這是一位男女顧客都非常喜歡的小哥哥啦!
  • 作家龍應臺:反對之前,我們有沒有認真傾聽?
    龍應臺:美國的南北戰爭已經過了一百五十多年,2015年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生的黑人教堂槍殺案你才知道,南北對抗的記憶衝突到今天還是活生生的,甚至是血淋淋的,還會為之殺人。所以傾聽,大概不是一件做了一次就完畢的事,它是一個必須不斷提醒、不斷努力、不斷對話的過程。切膚的經驗不同,記憶的痛點不同,本來就應該有複雜的多觀點多邏輯。
  • 夜讀丨卡達有個「胡老兵」
    作者丨李國濤、羅邦楊、王美玉  主播丨劉星寧主播簡介:《高原夜讀》把最好的故事講給你聽,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一朝是軍人,終身流淌士兵血,每一位熱血的退伍老兵,都會在心裡吶喊「若有戰、召必回」,胡老兵弄丟了帽徽和領章,可他還會繼續守護卡達
  • 為了尋找散落的「紅色記憶」今晚《一張照片》講述章丘老...
    今天18:40他們走進《一張照片》演播室,與辛凱一起交流探討,近距離聆聽他們講述的感人事跡。爭分奪秒 尋找散落的紅色記憶郭際奎是最先開始尋訪搜集離休老幹部和建國前老黨員資料的。2015年,他偶然發現區裡的老幹部們每年都會有十多位相繼離世,內心遺憾無比,便自發地搜尋身邊的抗戰老兵、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和離休老幹部,記錄整理他們的革命事跡。
  • 闖關東故事:一位文登王姓人,成為丹東歷史上有名的孝子
    而在「孝子」章節裡,首先介紹到的人物,就是一位來自文登的王姓人(文登具體村莊沒有記載)。這位「孝子」名字叫做王德山,志載:「王德山,原籍文登,清光緒十一年因家貧隨父母徙居安東。」王德山一家來到安東之後,落腳在青梅村附近(現在丹東市元寶區站前路有個青梅村)。
  • 老兵紋身最強紋身師陣容大公開,你最中意哪個?
    老兵紋身最強紋身師陣容大公開快在文末留言區告訴我們,以下紋身師你最中意哪個?
  • 中央電視臺CCTV-7《老兵你好》走進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
    2020年8月26日,中央電視臺CCTV-7國防軍事頻道《老兵你好》欄目組走進三亞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並在這進行《日出瓊崖》《瓊崖兒女》《海防》3期節目現場錄製,旨在緬懷革命英雄,重溫紅色傳奇。
  • 故事源於文登,並取景於文登的電影《止殺令》獲大獎了!
    提示:點擊上方"文登廣播電視臺"↑免費訂閱本刊 微信號:sdwdtv 了解文登最便捷的主流媒體公眾號    電影《止殺令》故事源於文登,並大量取景於文登。☀ 定期推送文登本土文化,同城活動,吃喝玩樂,資訊八卦,商家優惠等諸多優質內容,文登最接地氣、重服務的本地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 走進炮火紛飛過後的老兵們,《經典紅記憶》公眾號給您拜年、敬禮!
    走進炮火紛飛過後的老兵們,《經典紅記憶》公眾號給您拜年、敬禮!文/楊海燕   圖來自網絡    微信號:tm1159885862(低眉淺笑)是偶然,還是必然,走進您經歷過戰火的老兵們。對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來講,戰爭似乎是一個模糊的歷史畫面,可我知道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
  • 一位海寧老兵與國旗設計者的故事…
    今天剛好是祖國母親的67歲的生日,有一位海寧老兵跟大潮君講起了20年前他去拜望國旗設計者的事...這位老兵名叫錢兆華,1986年10月,20歲的他應徵入伍,成為海寧第一批赴上海武警部隊新兵中的一員。在部隊的時候他是武警上海總隊七支隊的新聞幹事,大潮君問起當年在部隊的往事,錢兆華說當兵最辛苦的是訓練,不過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再苦再累也是軍人的本分,在部隊的歲月裡,讓他記憶最深刻的是1996的3月22日...五星紅旗的設計者叫曾聯松,定居上海。
  • 餘杭:中泰街道退伍老兵講述紅色故事
    餘杭:中泰街道退伍老兵講述紅色故事為了護送醫療人員前往戰地醫院,我們奔波了兩天兩夜,趕赴前線……」7月29日,來自餘杭區中泰街道泰峰村的黃飛鵬老人,在街道開展的紅色理論宣講活動中,給孩子們講述了自己在部隊裡的親身經歷。黃飛鵬老人今年88歲,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告誡孩子們,和平時代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長大為國家發展和建設貢獻力量。
  • 誠鑄文登·信行天下
    「知信、守信、用信」已然成為文登人民「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信用惠及民生溫暖實在,信用助力企業堅強有力,信用優化城鄉治理環境潤物無聲……「信用文登」,強基固本,聚勢前行!聚力,惠民生1937年12月24日,以理琪、於得水等為代表的文登革命先驅,在天福山面對黨旗緩緩舉起右臂,義無反顧地將一腔熱血奉獻給了中華民族。
  • 記憶老兵|在你們退伍後的日子
    「唉」,他嘆了口氣,站起身看著空蕩蕩的上鋪,他知道,那個睡在上鋪的老兵已經走了。老兵朱權林曾是一名偵察員,入伍兩年,兵齡不長,可軍事素質過硬,是中隊小有名氣的小教員,他這一走,訓練場上,再也看不到他生龍活虎的樣子了。軍旅,可能就是一個一邊送別,一邊向前的不休歷程······「指導員同志,二號哨呼叫,收到請回答。」「收到,請講。」
  • 抗美援朝老兵劉育仁尋戰友
    軍旅生涯34載,先後參加了解放上海,解放舟山群島戰役,抗美援朝之金城反擊戰及文登公路保衛戰等戰役。1982年轉業於孟莊煤礦組織部任組織幹事、工會組織部長等職。1992年光榮離休。老人至今還珍藏著多枚參與戰役頒發的紀念章和勳章。用老人的話來說:「這既代表著我的身份,也是過去歲月的一種見證。」
  • 電影|什麼狗屁感謝,我們要的是傾聽
    本文是由《美國狙擊手》編劇執導的,新近戰爭電影《感謝你的服役》的影評,影片資源請聯繫小編獲取我們為了公民身份,為了房子,為了養妻兒而參軍,星條旗披在我們身上太重,星條旗應該披在那幫掛滿勳章都還欲求不滿的將官們的棺材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