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於今年8月16日至9月14日在京舉行,其中重慶代表團芭蕾舞劇《追尋香格裡拉》於8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該劇將與來自全國35個代表團86場演出同期爭輝,詮釋重慶芭蕾舞劇藝術之美。作為此次會演唯一一臺芭蕾舞劇。重慶市原創劇目芭蕾舞劇《追尋香格裡拉》獨具藏族特色的音樂,是一部描述一個享盡世間繁華但又飽受現實生活壓力的青年畫家單青如何去追尋象徵寧靜而安詳的精神高地---香格裡拉的動人故事。該劇創排至今,併入選201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原創大型劇目資助項目,2016年度又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對外文化交流資助項目,還曾赴澳門、西班牙、法國等地巡演。劇目突出了少數民族彩妝、服飾、舞蹈等特徵,其音樂創作也融入了大量藏文化元素,舞美風格飄逸輕盈,燈光唯美詩意,使傳統芭蕾舞與少數民族文化的結合充滿表現力,感受到了「腳尖上的民族風」。
總導演:劉軍
舞美設計:張繼文
編劇:張華 喻榮軍
燈光設計:周正平
作曲:安棟 彭飛
服裝設計:李銳丁
編導:ORKAN DANN 李國治 王戈
劇情介紹
從小在藏區長大的漢族男孩丹青和姐姐丹曼天性自然。長大後,丹青成為一個著名畫家,可現代都市的物慾橫流令他措手不及,靈感漸失。作為其經紀人的姐姐卻樂此不疲,她滿足於畫商的狂熱追求與名利的誘惑。畫展之上,痛苦的丹青借酒消愁喝得大醉,卻偶遇藏族少女卓瑪,這給丹青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動力。可是畫商卻趁機借刀殺人,誣陷卓瑪偷畫。丹曼盛怒之下趕走卓瑪,丹青跟隨著卓瑪一起回到了香格裡拉。
在香格裡拉,卓瑪的哥哥以及馬幫鄉民給了丹青最熱烈的歡迎和慰藉。星空月下,藏民們燃起篝火,跳起熱巴鼓舞,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深深地感染了丹青。神湖之邊,卓瑪相信丹青就是他的一世情緣,他們深深相愛互訴衷腸,這使丹青才思泉湧,繪出佳作。丹曼和畫商一路追來,他們意欲拆散丹青與卓瑪,執意要帶丹青回城。搶奪之中,冰凍的湖面突然裂開,卓瑪為救丹曼而掉入湖中……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歐建平看完這部芭蕾舞劇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追尋香格裡拉》借鑑了《天鵝湖》等俄羅斯古典芭蕾舞劇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了藏族舞蹈在『渲染氣氛、烘託場面、豐富色彩、推動情節』以及擴大語彙、確立風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現出舞蹈包容性的魅力,無疑是一部中西合璧的舞劇精品。」
中央芭蕾舞團馮團長認為《追尋香格裡拉》將芭蕾舞與中國民間舞結合的舞蹈語彙非常成立!舞蹈編排很國際!向重芭表示衷心的祝賀!感謝重芭探索民族與芭蕾語彙的融合上所作出的努力……
現代芭蕾舞劇《追尋香格裡拉》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與理想意味的現代芭蕾舞蹈作品,創作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注重回歸藝術本位,樹立藝術品質。它既是關於現代都市人迷茫失落的精神狀態,也是關於他們不懈地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裡,哪裡才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哪裡才是我們人類靈魂的寄放之處。我們的理想之國是什麼樣的?它源於我們對於未知的想像,更是源自於我們的內心世界。追尋香格裡拉,其實就是找回我們自己心靈深處靜謐安祥之境,那裡才是我們的原動力,才是我們天性自然的善良本分。
本劇巧妙地以芭蕾舞這種高雅的舞臺形式,結合「香格裡拉」的題材來呈現,將國際與民族、時尚與古典元素獨闢蹊徑地融合起來,具有較高的芭蕾舞專業學術創新價值.該劇將芭蕾舞的唯美與傳統民族民間舞相結合,而是與情景劇的方式相結合,讓觀眾在欣賞芭蕾舞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劇情的發展,同時運用當今舞美和燈光的造型能力和科技手段將現代芭蕾舞的藝術樣式富於全新的審美品質。然而作為中國觀眾,除了欣賞到美的舞蹈和音樂外,更應該看到符合中國審美以及講述中國哲學思想的作品,適應當今觀眾的審美需求。
國際化創製班底,為觀眾呈現時尚唯美的聲、光、景視聽享受,為觀眾打造的「香格裡拉」奇幻而神秘的舞臺色彩和精彩、精巧、精緻而富有詩意的整體演出呈現,是一臺全新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原創現代芭蕾舞劇之作。
舞劇以大開大合的上下兩幕形成張力巨大的對比結構,一邊是城市燈紅酒綠,欲望喧囂,一邊是天高地闊,白雪世界純淨渺遠,人物和戲劇在兩重天地中舞出現實與夢想的衝突與交織。舞劇在觸摸主人翁心靈隱秘的同時,將強烈的現實感融入浪漫、夢幻的唯美意境之中。讓觀眾能在深深的意境和美輪美奐的舞臺藝術氛圍中有所感動,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住著一個香格裡拉」。
(來源:光語者周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