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團芭蕾舞劇《沂蒙三章》首演—— 用足尖展現沂蒙紅嫂的大愛...

2021-01-18 中國文明網

   

  芭蕾舞劇《沂蒙三章》劇照 時任 攝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在敵後危難的堅守與抗爭中,在挺身支前的頑強與奉獻裡,沂蒙紅嫂用她們質樸的情誼、血肉的身軀深刻註解著這八個字的偉大意義。芭蕾舞劇《沂蒙三章》則用芭蕾詩篇歌頌偉大的沂蒙精神,用足尖演繹講述沂蒙紅嫂的堅毅與無私。「生死相依沂蒙人、多少撼天動地事、幾多壯舉牽夢魂……」一首《又到激情燃燒時》的詩篇,不僅重述著偉大的沂蒙精神,更追憶著沂蒙紅嫂們的英雄事跡與大愛深情。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在觀眾的熱切期盼中,中央芭蕾舞團芭蕾舞劇《沂蒙三章》 4月19日在北京天橋劇場的舞臺上,再為沂蒙紅嫂續寫出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在芭蕾舞劇《沂蒙三章》首演當晚的舞臺上,無數沂蒙紅嫂和她們的英雄故事被濃縮為三個極具代表性的足尖篇章:《火線橋》 《永遠的新娘》 《沂蒙情》 ——這三段故事刻畫了不畏犧牲,用自己肩膀搭起火線橋的沂蒙婦女;勤勞堅貞,為從未見過面的烈士丈夫守護家園的永遠的新娘;以及體現軍民水乳交融大愛無疆,用乳汁救傷員的紅嫂的生動形象。

  「水花四濺,彈片紛飛,前進的隊伍轉眼就到了岸堤。看著腳下的浮橋,連長泛起了猶豫,汶水的急流衝擊著女人們嬌弱的身軀。這哪裡是橋,這是沂蒙姐妹們撐起的深情大義……」第一章《火線橋》以靈動的足尖、創意的想像,演繹出了柔弱臂膀撐起深情大義的震撼與激蕩。開頭一段膠州秧歌與芭蕾結合的群舞十分具有看點,運用聲光效果打造的浮橋與湍急河水的呈現,以及舞者在燈光營造中表演的水中掙扎的舞段令人印象深刻。隨後,《永遠的新娘》一章則是讓堅毅與柔情在升華中,更是在鄉土民俗的親切中,編織成一段感人肺腑的戰地戀曲,中芭首席主演王啟敏、馬曉東所飾演的「新娘」「新郎」感人肺腑。「爐中火,放紅光,我為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 《沂蒙情》用真摯的演繹、動情的場景,喚起舞臺上下心靈的碰撞、情感的爆發。

  《沂蒙三章》的編劇之一及作曲、著名作曲家劉廷禹正是當年中芭經典之作《沂蒙頌》的主創之一。有著深深情懷的那一首《願親人早日養好傷》,以及《火線橋》裡震撼人心的打擊樂、《永遠的新娘》中頗具動感更富生活氣息的「捉雞」音樂,和那極具地域風情的《沂蒙小調》 ……都是作曲家心血的結晶。其中,歌唱家王慶爽親情鄉音的演繹,更讓現場觀眾頗為動容。

  首演當晚,前來觀看演出的沂蒙紅嫂李桂芳的女兒董獻群激動地表示,「《沂蒙三章》中的一幕幕,動人心弦、感人肺腑。在紅色的沂蒙老區,有千千萬萬個像明德英、李鳳蘭、李桂芳這樣的婦女,她們雖然是一個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們也能稱得上共和國的一塊塊基石。」山東省沂南縣黨性教育基地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文霞作為沂南縣沂蒙紅嫂紀念館的館長,對《沂蒙三章》中的三個故事非常熟悉,每天都為前來參觀的觀眾講說無數遍,但是看了中芭在舞臺上所演繹的三個故事,她在現場不禁流下了熱淚,「非常感謝中芭把沂蒙紅嫂的故事再現得這麼好,真的是把紅嫂的精神——『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那種壯烈的情懷演出來了。 」

  著名歌唱家鬱鈞劍不僅為《沂蒙三章》題寫了劇名,更在首演當晚為新劇助陣。他說,「這部新創舞劇中,用了很多現代的舞臺藝術表現手法,尤其是以一段電影蒙太奇的方式開場,讓觀眾快速地進入到那段歷史中去,特別是對今天年輕一代的觀眾們而言,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沂蒙三章》是由三個故事所組成,但又在一個共同的主題之下,讓《沂蒙三章》就像芭蕾散文一樣,不但有著珍貴的歌頌意義、強烈的情懷共鳴,其本身也有著很強的文學性。 」

  「是傳承與積澱,更是感悟與創新」。正如芭蕾舞劇《沂蒙三章》編劇、導演、編舞徐剛所說,「戰爭年代發生在沂蒙山地區一件件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讓全世界知道有這樣一群無私奉獻、大德大愛的沂蒙紅嫂,她們譜寫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宏偉篇章。今天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用最真摯的情感去弘揚和歌頌她們,讓年輕人感受那份人間真情,深愛腳下這片熱土,學習沂蒙人民的高尚情操,讓軍民魚水之情發揚光大,讓沂蒙精神代代相傳。 」

  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芭蕾舞劇《沂蒙三章》藝術總監馮英則激動地表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芭作為國家藝術院團,應該拿出這樣一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屬於當下這個時代的作品。同時,也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表達我們中芭人對黨和國家的一份深情。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數十次深入沂蒙老區採風、體驗生活,中芭演職員們對沂蒙精神有了重新的認識,在主創團隊精心的打磨之下,終於將這部動人的芭蕾舞劇搬上了舞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是中央芭蕾舞團建團60周年。「在這樣一個發展的節點上,我們再一次追尋老一輩藝術家們的足跡,這種傳承與奮鬥、這份執著與堅守正是踐行中芭精神、傳承中芭精神的所在,也是我們對中芭60年的一份隆重獻禮。 」馮英說。

相關焦點

  • 紅嫂後代淚目!中芭《沂蒙》再現「家家有紅嫂、戶戶有模範」
    中芭年度原創大戲《沂蒙》成功首演。這部匯集了中芭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真摯情懷與心血的傳承之作,將「家家有紅嫂、戶戶有模範」的沂蒙紅嫂群像呈現於舞臺上,也讓臺下包括沂蒙紅嫂後代在內的眾多觀眾深深動容。
  • 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沂蒙》2021年臨沂巡演第一站!
    以藝術致敬偉大獻禮建黨100周年2021年3月5日中央芭蕾舞團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沂蒙》重返紅嫂故鄉、沂蒙精神發源地臨沂在臨沂大劇院開啟巡演第一站!2021年3月6日/7日中央芭蕾舞團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沂蒙》還將在臨沂大劇院連演2場以足尖芭蕾讚頌沂蒙情深再現可歌可泣的軍民頌歌同時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沂蒙》也是臨沂大劇院2021年特別策劃「永遠跟黨走
  • 中央芭蕾舞團芭蕾舞劇《沂蒙三章》
    芭蕾舞劇《沂蒙三章》出品、製作:中央芭蕾舞團總策劃、製作人:馮 英總監製:王全興編 劇:劉廷禹、徐 剛作 曲:劉廷禹導演、編舞:徐 剛舞美設計:王 鐸燈光設計:劉 釗服裝設計:和曉欣化妝造型設計:徐 彬
  • 紅色經典重煥光彩 思享無限直播芭蕾舞劇《沂蒙》
    12月18日,【紅色經典】系列直播活動來到中央芭蕾舞團,對芭蕾舞劇《沂蒙》探班直播,讓高雅藝術走進網絡直播間。該系列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思享無限旗下秀色直播、樂嗨直播、嗨秀直播以及戰略合作平臺紅人直播全程參與。
  • 沂蒙紅嫂張淑貞走了,紅嫂精神永放光芒!
    2018年12月20日上午6時02分沂蒙紅嫂張淑貞病逝享年104歲今天上午,張淑貞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沂南縣殯儀館舉行,省委書記劉家義專程前往沂南縣送別,表達對張淑貞同志逝世的悼念,並對其親屬表示慰問劉家義說,張淑貞同志是優秀的共產黨員,是沂蒙精神的忠實踐行者、傳承者,我們要向張淑貞同志學習,在新時代不斷傳承發揚沂蒙精神。龔正、付志方、楊東奇等省領導也以不同形式表示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張淑貞,女,1914年9月出生於沂南縣馬牧池鄉西官莊,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百歲沂蒙紅嫂、「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兒媳,沂蒙新紅嫂於愛梅的母親。
  • 【五一假期】 5月1日,自駕沂南紅嫂故裡,參加第一屆影視文化節,體驗沂蒙風情!
    這裡哺育了中國革命勝利,孕育了偉大的沂蒙精神!「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這裡是舉世聞名的革命老區。抗日、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420萬人口中,有140萬群眾參軍支前,10萬沂蒙兒女血灑疆場。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和一個偉大的英雄群體——沂蒙紅嫂。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在這方紅色的熱土上,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 紅嫂故裡新女性 沂蒙金花綻芳華
    ——山東「沂蒙金花 巾幗向黨」志願服務工程小記文 趙聖君 張偉偉今年的天氣雖冷,山東省沂水縣廣大婦女的心卻是熱的。她們滿懷激情,腳踩鄉間阡陌,躬身寒廬農舍,讓村裡舊貌換新顏,用「四美」溫暖家庭,為孤寡老人送關愛……一樁樁,一件件,她們用行動感化了沂水人。她們也因此被譽為愛老敬老的先行者、美麗家園的建設者、鄉村文明的參與者。
  • 大眾網·海報新聞特別策劃《面孔》第二十四期:沂蒙紅嫂擁軍記
    她就是朱呈鎔,山東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來自沂蒙革命老區。今天,大眾網·海報新聞特別策劃《面孔》推出第二十四期:《沂蒙紅嫂擁軍記》,聚焦沂蒙紅嫂朱呈鎔武漢擁軍的故事!
  • 沂蒙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沂蒙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臨沂市弘揚沂蒙精神推進高質量發展     金雀山路沂河橋     沂南縣界湖街道安居小區的「紅嫂」們在納擁軍鞋墊  隨時代一起脈動,沂蒙精神似如椽火炬,匯入中國精神的巨大光團,貫穿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迸發出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和時代光芒。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七周年之際,臨沂高質量發展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 【小康之約】評論:讓沂蒙精神閃耀出時代光芒
    編者按:為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充分展現山東各地各行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和顯著成效,由中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小康之約」網評作品擂臺賽正式開賽。擂臺賽分為月度賽與總決賽。
  • 看圖:走進沂南縣馬牧池鄉,參觀有名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
    在《鬥牛》中,黃渤飾演的形象是一位信守承諾的沂蒙農民。憑藉著精彩的演出,他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就此奠定在行業內的大咖地位。《鬥牛》裡的事情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沂蒙老區,而它也的確主要是在沂蒙老區實地拍攝的。拍攝的地點就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
  • 沂蒙紅嫂用自己乳汁救小八路,建國後小八路成大官,是這樣報恩的
    引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長達14年,這期間發生了許多抗日英雄拯救民族危機的傳奇故事,除了那些奮戰在前線的英勇的戰士們和抗日名將,還有一些普通農婦為革命隊伍洗衣服做飯,支持抗日的感人故事,比如說我們熟知的沂蒙紅嫂就是農婦中的典型案例,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這位
  • 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展現足尖上的「戲劇力量」
    11月3日至5日,國家大劇院舞蹈節迎來了又一部根據莎翁名著改編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與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聯手,為觀眾共同呈現了這場藝術盛宴。    編舞大師與莎翁經典的不解之緣    說起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就不得不提及已故芭蕾巨匠約翰·克蘭科。他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執掌該團,雖然只有12年,卻令其迅速聲名鵲起,躋身世界名團之列。
  • 臨沂:「沂蒙扶貧六姐妹」帶群眾脫貧致富
    70多年前,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沂蒙人民毀家紓難,勠力支前,孕育了偉大的沂蒙精神,湧現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等一大批優秀婦女群像。70多年後,在脫貧攻堅戰役中,以牛慶花、曹淑雲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人民「寧願苦戰,不願苦熬」,堅決打贏這場新時代的「孟良崮戰役」。  「盯緊黃河灘、聚焦沂蒙山」,臨沂是全省脫貧攻堅兩個主戰場之一。
  • 傳承半個多世紀 我們流淚聽完紅嫂的故事
    但紅嫂卻又不是一個人的稱謂,而是人們給予戰爭年代無數沂蒙婦女的共同榮譽。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紅嫂李桂芳在孟良崮戰役中,率領婦女用肩膀扛起「火線橋」,女人們柔弱的雙肩託起了人民軍隊勝利的橋梁的故事;感動著紅嫂王換於照料撫養了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工作人員和革命烈士的近百名後代,被譽為「沂蒙母親」的傳奇;驚嘆於「沂蒙紅嫂群體」展室陳列的200多位紅嫂的感人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