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充分展現山東各地各行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和顯著成效,由中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小康之約」網評作品擂臺賽正式開賽。擂臺賽分為月度賽與總決賽。6月、7月、8月進行月度賽,徵集評論文章、短視頻、動漫、H5、創意海報等作品。根據月度賽排名,優秀作品前20名的作者將進入9月份的總決賽。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一曲宛轉悠揚的沂蒙山小調,歌聲裡有抒發家鄉故土的深情眷戀,有描寫青山綠水的詩情畫意,更是對新時代沂蒙精神和沂蒙大地主題形象生動展示。
歌唱沂蒙山,就是要歌唱勇往直前、永不服輸的民族脊梁。提到沂蒙山,就不得不提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就不得不提孟良崮戰役前夕32名沂蒙婦女肩扛門板、站在齊腰深的冰冷河水中搭起的「人橋」;就不得不提整山治水、科學種田,被毛澤東同志稱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厲家寨……沂蒙山,不僅是一個無數人民群眾抵抗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見證者,更是一座塑造民族魂魄、喚醒民族精神的英雄山!
歌唱沂蒙山,就是要歌唱軍民互助、血乳交融的大愛情懷。「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翻開一頁頁厚重的歷史,那沂蒙山裡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用乳汁救活傷員的紅嫂,不正是沂蒙山人民用流血犧牲、支援前線建成的「紅色豐碑」嗎?沂蒙山,不僅是革命時期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生死與共、浴血殺敵的鋼鐵長城,更是一座「乳汁救活生命,鞋墊繡過春秋」的母親山!
歌唱沂蒙山,就是要歌唱開拓進取、艱苦奮鬥的時代內涵。曾被稱為「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的八百裡蒙山沂水,在革命老區人民不斷努力奮鬥下,成為了有各類批發市場將近100處、擁有攤位2.5萬個的「中國物流之都」,變成了「買天下、賣天下」的新沂蒙,變成了一片「商興水勝、薈萃人文」的新天地。沂蒙山,不再是停留在人們印象深處的經濟落後地區,而是成為一座演繹時代進步、歌唱時代榮光的進步山!
歌唱沂蒙山,更是要歌唱與時俱進、傳承創新的沂蒙故事。70多年前誕生的沂蒙小調到現在還有巨大魅力,就是因為點亮了群眾心中那盞燈,堅定了跟著共產黨走的政治自覺。而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傳承沂蒙精神,讓更多更好的新時代「沂蒙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時代任務和光榮使命。沂蒙山,不僅是黨和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革命靠山,更應成為一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武裝黨員、教育群眾的啟蒙山!
再唱一曲沂蒙山,唱的不僅是曲調,更是一種精神!站在新的時代山崗上,黨員幹部更要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發展齊魯紅色文化,讓沂蒙精神閃耀出時代的光芒,讓這一曲沂蒙山唱得更加響亮、更加動人!(文/商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