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臨沂市弘揚沂蒙精神推進高質量發展
金雀山路沂河橋
沂南縣界湖街道安居小區的「紅嫂」們在納擁軍鞋墊。
城市一角
小學生與老黨員同繡黨旗。
2020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吹響;這一年,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在這裡交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正在乘風破浪前行。在這艘巨輪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隨時代一起脈動,沂蒙精神似如椽火炬,匯入中國精神的巨大光團,貫穿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迸發出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和時代光芒。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七周年之際,臨沂高質量發展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節點上,臨沂始終牢記總書記囑託,弘揚沂蒙精神,堅守初心使命,正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開創工作新局面,努力在新徵程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就弘揚沂蒙精神發表重要論述,深刻揭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鮮明特質,特別強調「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沂蒙精神的重要論述,將沂蒙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為新時期弘揚傳承沂蒙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給臨沂人民以極大的鼓舞,為新時代臨沂改革開放再出發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7年來,我們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加快建設沂蒙精神研究的聚集區、弘揚的先行區、踐行的示範區,使紅色基因煥發新時代光彩,讓革命老區綻放現代化英姿。
我們順應老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開啟了臨沂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全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紮實推進沂蒙鄉村振興,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們經受住了經濟下行、自然災害多發、大氣汙染防治等多重壓力挑戰,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最高位置,積極應對、精準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全市上下凝聚起了「眾志成城、無往不勝」的沂蒙力量。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精神的領航。回望臨沂的發展,沂蒙精神的偉力是發展之基、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成為沂蒙人民的集體意識和行動自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也成為推動臨沂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
放眼沂蒙大地,令人振奮的新格局新氣象正在形成,臨沂高質量發展呈現向深向好的態勢。立足「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在魯南經濟圈發展中勇當排頭兵」,全面放大優勢、聚力補齊短板,臨沂「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的宏偉藍圖,正一步步清晰展現出來。2019年,臨沂實現生產總值在全省排名由第7上升至第5,這個成績詮釋著臨沂牢記總書記囑託、繼續走在前列的奮進擔當和作為。
堅持人民至上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2020年1月20日,臨沂市人民醫院東醫療區連夜建成的負壓隔離病房收治了第一批2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以黨員為主力的第一梯隊14名醫務人員即刻「上陣」投入戰鬥,與患者零距離接觸,與死神短兵相接。
你在前方奮戰,我在後方堅守。疫情發生以來,有多少黨員放下「小家」顧「大家」,放下「小愛」獻「大愛」,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展現了沂蒙先鋒黨員的「硬核」擔當。
抗「疫」與抗戰,全民奮戰抗擊疫情,仿佛正是戰火紛飛年代黨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在今天的投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臨沂市各級黨組織聞令而動,團結帶領1200萬沂蒙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譜寫出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壯麗篇章。
「生死與共、水乳交融」鑄就的沂蒙精神,產生的背景是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進入新時代,弘揚踐行沂蒙精神,首要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也是黨的初心使命所在。
正是秉持這樣的初心使命,臨沂持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黨建工作質量不斷提高,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推向深入,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廣大黨員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和信心被進一步激發,黨建引領發展的作用日益顯著。
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做實網格化治理工作機制,在市、縣328個城市社區推行網格化治理,構建起「大網格街道黨工委—中網格社區黨總支—基礎網格黨支部」的組織體系;深化沂蒙紅色物業工作機制,組建139個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95個業委會黨組織,有效提升了黨在物業服務行業的覆蓋率;完善選派「紅領書記」工作機制,累計選派305名科級以上幹部到259個新建社區、工作基礎薄弱社區擔任「紅領書記」,用最「紅」的人幹最難的事。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臨沂第一書記已成為八百裡沂蒙大地上一個響亮的黨建品牌,自2016年以來共幫助新建黨組織102個,招商引資23億多元,培育致富項目785個,帶動參與產業發展群眾5.4萬人;全面實行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探索構建選拔任用、教育管理、激勵保障機制,破解了農村黨組織書記「難選、難管、難幹、難留」問題;探索開展村黨支部領辦志願服務隊工作,3292支服務隊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7萬餘次。
擼起袖子抓黨建,抓好黨建保民生。加強特殊群體關愛服務、完善社會救助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優先發展教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今年,臨沂市20件民生實事,件件關係民生福祉。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總體目標,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臨沂市鄉村振興工作態勢良好,2019年底,臨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979元,同比增長9.8%,連續16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沂蒙精神的每一次脈動,無不折射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的黨性光輝。也正是這些優秀黨員的群雕,不斷詮釋和豐富著沂蒙精神的時代內涵。無論何時,黨員是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讓鮮紅的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的「擎旗者」;無論何時,沂蒙精神始終是沂蒙大地最鮮亮的精神底色。
凝聚發展新動力用奮鬥書寫精彩答卷
實踐是對沂蒙精神最真摯、有力的傳承。40年回眸,臨沂從地攤式大棚到物流之都國際化商城的嬗變,從落後小城到如今的濱水生態宜居現代化城市的華麗轉型,沂蒙革命老區在貧困中突圍、在發展中崛起的精神基因,無疑是來自於實踐又推動實踐發展的沂蒙精神。
1995年,臨沂在全國18個集中連片扶貧地區中率先實現整體脫貧;2000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小康;2014年,成為全國第29個工業產值過萬億的地級市。特別是近年來連續4年上榜中國百強城市,綜合實力列全國第42位。臨沂成為全國革命老區跨越發展的一面旗幟。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臨沂人民把沂蒙精神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擔當,把紅色基因轉化為幹事創業的生動實踐,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聚力前行,譜寫了改天換地、濃墨重彩的一頁。
創新的活力持續迸發——
日前,全國雙創活動周山東分會場啟動儀式把主會場放在了臨沂市蘭山區。該區充分調動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的積極性,系統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在雙創生態培育、雙創支撐平臺搭建、雙創資源共享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目前各類創新平臺已由2017年的28家增加到74家,其中省級平臺20家、國家級平臺5家,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正逐步完善。
改革創新強動能,內生活力競相迸發。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落實體制機制改革試點要求,圍繞聚焦主業,原有的27個機關事業單位整合為投資促進、園區建設等8個工作機構和3個產業中心,直接服務經濟發展的機構佔比75%以上。今年上半年,新引進實體項目16個,合同投資額183億元,同比增長26%,65個總部經濟項目籤約入駐,項目數量、質量、體量均創近年新高。
產業的動力不斷釋放——
在臨港區,年產1400萬噸鋼鐵、規劃面積達24平方公裡的臨沂高端不鏽鋼和先進特鋼產業基地日臻完善,以此為依託,臨沂正規劃建設「立足魯南、服務山東、對接淮河、輻射全國」的不鏽鋼交易中心。除此之外,甘李藥業臨沂生產基地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快速推進。
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通過整合重組、入股分紅、聯合經營等方式,解決各類小企業集群的轉型升級問題,讓大中小企業各得其所、協同共存、共贏發展,臨沂產業集群提質增效、融合發展的態勢逐漸顯現。
發展的潛力不斷顯現——
2020年6月,《關於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臨沂作為魯南經濟圈的首輪輪值市,區域協調發展再繪新藍圖。
以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為契機,臨沂提出了打造「一帶一路」東方商都和國際陸港的發展目標,規劃建設臨沂商谷「國際會客廳」,成為臨沂商貿物流發展的又一突破。
實施鄉村振興「三步走」,著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中心城市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目前全市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達到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達到3個,省級以上田園綜合體達到5個;綠地集團、恆大水世界和高科農業項目等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臨沂,為臨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能。
徵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臨沂正在以更澎湃的激情、更務實的作風、更雄勁的步伐,以沂蒙精神為引擎,把紅色基因轉化為幹事創業的生動實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向夢而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徵程上,奮力書寫著新時代的臨沂答卷。(來源: 舜網-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