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兵器:「魚腸、巨闕、純鈞…」——淺說中國刀劍命名

2021-02-19 刀劍檔案

刀劍之命名,久而遠矣。《孫臏兵法》之《勢備》篇稱「黃帝作劍,以陣象之」,這應該是史書記載的最早刀劍,但並未提及劍名。民間亦傳說黃帝作「軒轅」劍,實不可考。遍查古籍,孔甲似乎是最早給劍命名者,據說他這個肆意淫亂、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的夏朝第14代君主,於在位的第九年,約公元前1871年,採牛首山之鐵,鑄成一劍,長四尺一寸,以古文篆書銘之為「夾」。這實在是個簡潔之極的名字,嚴格意義上甚至不能算一個名字,因為「夾」通「鋏」,本意就是「劍」,這就像給人起名叫「人」一樣無趣。雖然我很佩服陶弘景的博學和認真,可他在《古今刀劍錄》上對此劍的說法顯然不能讓人信服。因為距今約4000年前雖然很可能已經出現了青銅刀劍的雛形,但鐵劍和冶鐵術應該還未發明。國內迄今發現的最早一把人工冶鐵製劍出土於西周晚期虢國國君墓室,卻不過2900年前的事。可惜那把配有精美玉柄和松石的劍沒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記載,不知是否也有神奇的名稱。

接下去的記載就是武丁了,商朝的第23個國王。在公元前十三世紀,鑄造那個被今人譽為「青銅之冠、國之重寶」的「司母戊大方鼎」時,武丁很可能順便為自己鑄了一把寶劍,長三尺,同樣地用古文篆書鑄上劍銘,曰「照膽」。比較孔甲的「夾」,這自然是個頗具氣勢的名字,但我對其中的部分細節同樣執懷疑態度,首先是因為在那個時代,尚不具備鑄成長達三尺青銅劍的工藝;其次則僅出於一種推測:在青銅考古史裡,有一個比他更響亮的名字叫婦好,也就是他的妻子。而在婦好墓中,竟出土了一把重達8.5公斤龍紋大銅鉞和另一把重達9公斤的虎紋銅鉞,作為一位女性實用的兵器,兩者都是沉重得不可思議。但雖然她武藝超群,力大過人,兵器上仍然只刻「婦好」字樣。由此看來,那時兵器還是因主人而得名。

對於上古刀劍的記載,戰國時代鄭人列禦寇所著的《列子》比較仔細,在《湯問》中記:「周穆王大徵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煉銅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這位穆王姬滿,是周朝第五代王。在位時間約為公元前976年至前922年。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於神話色彩的君王之一,他有著和洒家一樣的嗜好——除去樂遊、浪漫和酒色外,還是刀劍的熱愛者。比較重要的是,「昆吾」劍的說法可以找到了旁證,《山海經》云:「又西二百裡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 晉郭璞又加注釋:「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西戎獻之。」

圖:鎏金菱形紋劍,戰國青銅劍

進入春秋後,名劍寶刀層出不窮,對於它們的各項記載逐漸詳細完整起來,其命名的真實性也變得比較可靠和有據。

回顧一下《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中最為出名的兩段對寶劍的記載,雖然仍有神幻的成份。

故事一,春秋晚期和戰國,吳越之銅劍名動天下,一代大劍師區冶應子應越王之託,鑄五劍,曰「純均」,曰「湛廬」, 曰「豪曹」,曰「魚腸」,曰「巨闕」。

圖:越王勾踐劍

某日,著名的相劍師薛燭來到越國,勾踐請其檢視五劍。最先看過「毫曹」,薛燭淡淡說:「毫曹,非寶劍。真正寶劍,五色並見,沒有哪一色能專美。豪曹已經僭越名分,不是寶劍。」(洒家查遍古書,未見豪曹的解釋,但其另外一個名字叫盤郢,意思是盤著的金龜子,估計劍身上是類似這種甲殼昆蟲的紋理。)

再看「巨闕」,又云:「此非寶劍。寶劍,金、錫和銅不會分離。現在巨闕已離矣,不是寶劍。」

「然而此劍初成時,寡人坐於露臺之上,宮中有四駕馬車駛來,突然冒出白鹿奔馳而過,馬驚車奔,寡人拔劍指向暴走的馬車。當拋上了半空的車廂跌落在地上時,才發覺寶劍的劍氣已砍斷了馬車。此劍能刺穿銅釜,砍開鐵鍋,全都像切米糕一樣輕易,擁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寡人才命其名為巨闕。」勾踐並不服氣。

越王再取「純鈞」,薛燭聽到後,突然正色斂衣,神態凝重。剛小心翼翼將劍從鞘中拔出,就見到其豔麗如芙蓉出水,紋理燦爛如星宿列行,光芒如水溢出池塘,劍刃象森森的斷崖,材質像閃亮的融冰,一切都如此得精純和均勻。「這就是純鈞嗎?」勾踐點了點頭:「是的,有人要用二處富鄉、千匹駿馬和兩座千戶大城來換這把劍,你看行嗎?」薛燭對曰:「不可,此劍是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鑄這把劍時,赤堇山破裂而出錫, 若耶溪乾涸而現銅。雨師掃灑,雷公擊錘,蛟龍捧鑪,天帝裝炭。歐冶子承天之精神,使出全部解數,才鑄成此劍。現在,赤堇山已閉合,若耶溪深而不測,眾神不再下凡,歐冶子也辭世。就是用傾城的黃金和竭河的珠玉都不能換來此一劍,區區駿馬城池何足道哉!」

故事二,作為傳奇般的劍師,歐冶子還與幹將鍛造了另外三把聞名天下的寶劍,那是楚王以重寶求得的。與越王五口青銅寶劍的區別是,楚王三劍均為鐵劍。傳說是歐冶子、幹將鑿開茨山,提取鐵英,然後千錘百鍊而成。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龍顏大悅,詢問著名相劍師風鬍子「此三劍像何物?為何如此命名?」風鬍子回答:「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又問具體何意?風鬍子答曰:「想要知道龍淵,觀察其形狀,像身處高山,面臨深淵;想要知道泰阿,觀察其花紋,巍巍翼翼,像流水的波浪;想要知道工布,其花紋到劍脊而終止,像水珠不可穿在一起,若流水縷縷不絕。」

從這兩段史書記載來看,古代的帝王制劍或得刀,必為之命名,或表示刀劍所寄託的宏偉理想和高雅情趣,或炫耀其神奇功能和不凡來歷;或記載其完美的工藝和豪華的裝飾。如秦始皇帝贏政的「定秦」劍,晉武帝司馬炎的「興國」刀,南齊高帝蕭道成的「定業」刀,其名稱毫無例外的與開疆守土聯繫在一起。而漢高祖劉邦的「赤霄」劍,前秦大帝符堅的「神術」刀,晉孝武帝司馬昌明的「神劍」則極盡所能地誇張其神幻超凡的功能。至於吳廢帝孫亮的「流光」劍,晉懷帝司馬熾的「步光」劍和宋少帝劉義符的「五色」刀,則是完全描述刀劍本身的色彩和材質,顯得平實很多,如同他們庸俗的命運。比較搞笑的是漢宣帝劉詢,所鑄二把三尺劍,一曰「毛」,二曰「貴」,而前者得名竟是因為這位皇帝老子腳下有濃密的毛髮。帝王的幽默,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歷數古今名劍寶刀,可以發現命名的高潮大多集中於三個時代,即春秋戰國,漢魏兩晉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而唐宋元則較少記載。估計這是因為晉之前,刀劍是戰場上最主要的格鬥兵器,而在隋唐後,長刀、大槍等長柄武器和鞭、鐧、錘、骨朵等打砸類短兵則更多地取代了刀劍在戰場上的地位。

總體來說,名劍的數目要多過名刀,而且劍的名稱與刀相比,少了些世俗的功利,更多充斥了精神的寓意。這是因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從古至今,劍的地位遠遠超過了殺伐的兵刃。君王百官佩劍,既是權力的象徵,也是輿服制度的規定;士人帶劍,既表明身份,又體現志向;就連普通庶民攜劍,也是尚武修身的標誌。

圖:乾隆御製寶騰腰刀

進入清朝後,史書對名刀的數量顯著增多,這主要因為明中晚期後,火器開始盛行,重甲很快被淘汰,滿洲遊牧民族慣用的彎刀又變成最重要的冷兵器。不過,即使在清代,名劍的數輛雖然相對較少,但並非沒有。事實上,這個冷兵器最後的黃金時代裡,乾隆御用刀劍發展到了中國刀劍製造史和命名史上的最後一個巔峰期。

據故宮專家胡建中師兄考證,康熙年間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遵旨製造了大批量上乘刀劍,其中知名者有:「瑩寶、青電、銀練、貫鬥、流虹」等,開清代刀劍命名之先河。

圖:乾隆神鋒寶劍

胡氏認為,乾隆御用(或稱御定、御製)腰刀、寶劍,是清代冷兵器的代表作,它繼承了我國古代刀劍的傳統式樣和做法,又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特點和工藝水平。這些刀劍製造工期之長,標準之高,要求之嚴,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且工藝精細,裝飾名貴,充分體現了乾隆時的奢侈和富有。

圖: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

根據故宮博物院現存實物和檔案記載,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共命令內務府造辦處製作了四批帶款識的御用刀劍。共計刀六十把,劍三十把,總計九十把。這些刀劍,每把通長都在三尺左右,刃底部近銎處鑲嵌金、銀、銅三絲相間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天」、「地」、「人」的編號,下為如意形開光和委角長方套環,外有「叩鳴、月升、剪水、霜明、凝冰」 德興、秋霜、宿鋌、揮霆、轉電等刀名;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款,下為與本刀劍名含意相吻合的圖象。

圖: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

以「天地人」命名器物,最早見於《史記·封禪書》:「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鼎為江山永固之兆,天、地、人則表示皇權,歷代帝王常以此名貫於各類兵器之首,但如此大規模地依「天地人」序列命名刀劍者,乾隆大帝一人而已。洒家藏兵數千,或有乾隆御用之寶,雖然也樂於給刀劍命名,但並不敢貿用以此三字之序。至於臺灣某前輩,將平生所藏刀劍,無論優劣,皆以天字、地字、人字某號排列,實為東方曼倩之戲謔氣耳。

不過,此前輩之幽默,並非無道理。大凡愛刀劍者,不論至帝王將相,士宦學者還是庶人黎民,製作或求得一良刃時,必反覆摩挲,並為之命名,或詠刀之珍惜,或頌劍之古雅,彼時心跡之美妙,無異於前述帝王之各種得意。同樣的,無論在史家的記載裡還是在文人的抒情中,刀劍命名一直源遠流長,意義不凡。因此,古之名劍寶刀,大多配以美名,命名之因亦大同小異。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韓國之名劍有「棠溪」、「宛馮」、「墨陽」、「龍淵」,其實這四個名稱本是地名,在戰國時是著名冶鐵鑄劍聖地,故此寶劍以鑄劍地而得名。當然更聞名的應屬「龍泉」,據說前身是龍淵,所以至今河南西平縣和浙江龍泉市一直為到底正宗的「龍泉劍」源自何地而爭論不休。最具傳奇色彩的寶劍當屬《吳越春秋》記述的「幹將」、「莫邪」,則完全依一代宗師夫婦之英名而命之,自然珍貴無雙。戰國時代韓國的另外一把名劍「鄧師」,威力驚人,可以「陸斷牛馬,水截鵠雁。」按照司馬貞的《史記索隱》:「鄧國有工鑄劍,而師名焉。」秦統一六國後,中土刀劍少以鑄劍師之稱諱命名,但在東鄰扶桑,以刀工命名刀劍卻非常流行,自古墳末期即中國的唐朝開始,武士刀上開始普遍出現刀工姓名,並一直延續到現在,唯一與中國刀劍有異的是,日本刀工的姓名大多鏨刻在刀莖上,被埋入刀柄,平時是看不見的。

除去因產地和匠人得名外,最常見的是以刀劍本身的特點命名。首先是「因姿定名」,此句源於曹丕之《劍銘》,全詩不遺餘力地讚美了他製作的三把寶劍。「飛景」光茫如流星、「流採」色澤似彩霞、「華鋒」劍尖若山峰。如此姿態優美氣勢不凡之劍,雖非出自歐冶子之手,亦非採用昆吾山的赤銅,但都是一代精良之寶劍。最具詩意的因姿定名的寶劍是「青萍」,相傳漢光武帝舞劍於蓮花池畔,瞥見蜻蜓翻飛青萍之間,如劍擊之輕盈曼妙,即名其劍為「青萍」。

圖:羽毛紋

其次是以刀劍刃身之紋理而命名,這種花紋並非後刻,乃是刀劍在鑄造或鍛打過程中自然產生的。青銅劍上多為龜裂、冰釋、五彩等等,之前所說越王五劍中,「豪曹」文理排列如金龜之殼,「魚腸」文理屈闢蟠曲若魚腸。而鐵劍上的紋理就更加多樣化,或因百鍊千錘、或因夾刃包鋼、或因旋轉鍛接,形成雲霧、流水、羽毛,指紋或漩渦狀花紋。如魏太子曹丕造百闢匕首名曰「龍鱗」,就是因為刃體如龍紋。圖:瓷紋/冰裂紋

再次刀劍還會以銘為名,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得名於其劍身錯嵌黃金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而被擁為「武聖」的關羽,他最喜愛的兵器並非青龍偃月刀,而是一把命為「萬人」的鐵刀,此刀是他自採都山鐵製成的,刀銘曰萬人是表明自己能敵萬人的用力。可惜的是關羽敗亡時,把「萬人」投入水中,寶刀從此無蹤。

另外,刀劍亦可因外裝或紋飾而得名,如赫連勃勃的「大夏龍雀」名於這把百鍊寶刀的龍雀形環首,伍子胥的「七星劍」始自劍根鏨刻的北鬥七星文。

正如中國人起名字都有一定含義一樣,刀劍命名同樣能反映出它們的性格和精神。中文是世界最為優美和複雜的語言之一,更加能恰如其分地表述出中國刀劍之大美。雖然這些名劍寶刀大多湮沒在史籍之中並再無蹤影,但其故事和傳說,正如它們不朽的名字一樣,無法被時間磨滅和忘卻,無數熱愛者還是情願選擇相信它們曾經的存在和傳說的輝煌。純均湛廬,折衝伐敵;幹將莫邪,驚天動地;鄧師宛馮,陸斷馬牛;龍淵太阿,水擊鵠雁。。。。。。這些偉大的名字,皆為中國刀劍中之瑰寶,其中最能夠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命名,則是莊子《說劍》中雖無實體但卻永恆不朽的「天子之劍」:

「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對中國古代冷兵器(如唐刀,漢劍,明清刀劍等兵器)感興趣的好友,可以回復「刀友」「劍友

回復以下任意關鍵詞,即可查看相應文章,查看更多請您發送關鍵詞給我們,我們持續更新,請繼續關注我們刀劍檔案公眾平臺!

兵器名:唐刀 | 清刀 | 刺刀 | 軍刀 | 戚家刀 | 環首刀 | 武士刀 | 漢劍 | 獵刀 | 雁翎刀 | 斬馬刀 | 康熙戰刀 | 陌刀 | 尼泊爾 | 苗刀 | 戟 | 八斬刀 | 鐧 | 樸刀 | 匕首


刀劍檔案

微信號:djdang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匯集古老東西方,現代與古代,名家和草根刀劍,歸檔其中,深究刀劍冷兵器根源,刀劍檔案為您揭秘他們最魅力的特點,男人的最愛!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巨闕傳:巨闕歐巴的前世今生
    本期《凌霄之上》大魚崽費勁千辛萬苦,邀請來了我們最近表現亮眼,吃出風格,吃出修為的巨闕老師!為大家講解《凌霄之上》近期劇情!巨闕是古代名劍,相傳為春秋時期鑄劍名師歐冶子所鑄,巨闕鈍而厚重。闕:通「缺」,意為殘缺。但其堅硬無比,故號「天下至尊」,其他寶劍不敢與之爭鋒。
  • 倚天劍和巨闕劍同時現身江湖,倚天劍沒人搶 網友:小編,你厲害
    巨闕劍是中國古代的十大名劍,是一把外形黝黑,沒有一點顏值的劍。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把鈍劍,劍的重量是六十四斤,是一把重劍,雖然是一把名劍,但是它的重量不是一般人能玩轉的。與之相反,倚天劍是一把神兵利器,不僅外觀好看,而且還非常的鋒利,但為什麼沒有人要倚天呢?
  •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魚腸劍的故事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中國十大名劍的記載多見於古籍或上古傳說,如《史記》、《越絕書》、《列子》、《吳越春秋》,有些是真實存在而有些僅僅是人們假象或文學渲染的產物,但毋庸置疑,作為中華文明一部分的劍文化的代表者,十大名劍在很大程度上象徵了中華民族某種正德、正身、正義的氣節。
  •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末三劍
    十大名劍十大名劍是指軒轅、湛盧、赤霄、太阿、龍泉劍、幹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十大名劍的記載多見於古籍或上古傳說,如《史記》、《越絕書》、《列子》、《吳越春秋》等。在十大名劍中,有些是真實存在而有些僅僅是傳說或文學渲染的產物。今日來介紹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中的後三把劍,也就是承影、純鈞與魚腸。
  • 專家親測:專諸刺王僚所用名劍「魚腸劍」是鐵劍而非青銅劍?!
    在公元前514年的一次宴會上,刺客專諸手持魚腸劍,將身披重甲的吳國國君王僚一劍刺死。那麼魚腸劍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鋒利無比?又是怎樣一劍刺死身披重甲的吳國國君? 專家實證現場進行模擬試驗,揭秘魚腸劍傳奇
  • 【戲說】魚腸劍與專諸刺王僚
    其中一把是本文將要詳述的春秋晚期「魚腸劍」,它曾在吳國的宮廷政變中改變了歷史,幫助公子光奪取政權,成為吳王闔閭——春秋晚期著名軍事霸主,開創吳國輝煌史;一把是戰國晚期的「徐夫人匕首」,它曾在燕國太子丹派遣的上卿荊柯行刺秦王時「圖窮匕見」,險些改變中國歷史的進程。
  • 每日兵器:武俠小說中的神兵利器之——那些亮瞎人眼睛的寶劍
    歐陽冶子一生鑄了六把名劍:巨闕、青霜、紫電、吳鉤、魚腸、綠虹、綠是其中最短的一柄,劍身寬八分,長六寸四分,劍柄長三寸六分;它雖短,但帶有二丈四尺長的鏗尾,普通刀劍只要碰上鏗尾便被毀折。綠虹劍初為戰國時的趙國以重金購得,後落入秦將白起之手。秦亡之後,此劍失蹤。宋朝明,劍客玄玄子偶獲此劍,殺人無數;後流入湘靈子、赤貞子等一代名俠之手。
  •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傳說排名
    第九名 純均劍越王勾踐酷愛刀劍,這個露臺高達數丈,氣勢舒張,光線充沛,專門用來看劍賞刀。落座之後,勾劍掃了一眼身邊的薛燭,心想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卻閱劍無數,一般刀劍肯定難入他的法眼,於是,勾踐一開口就叫手下取來了自己頗為得意的兩把寶劍:毫曹和巨闕。    哪知,薛燭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隨便地說了一句:「這兩把劍都有缺點,毫曹光華散淡,巨闕質地趨粗,不能算寶劍。」
  • 十大名劍巨闕不僅是天下至尊,網友:令狐衝別練獨孤九劍
    軒轅,幹將,莫邪,承影,泰阿,巨闕,純鈞、魚腸、湛瀘、龍淵。這十把劍被稱為「十大名劍」。每一把劍都有其獨特的特性,顏值黨的承影,鋒利無比的龍淵,諸侯之劍的泰阿等,在這些劍中,有一把劍的稱號,非常的響亮,那就是巨闕。巨闕是春秋時期鑄劍名師歐冶子所鑄,巨闕鈍而厚重。
  •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鎖稱魚樣、紙叫玉板、美女的代稱是什麼
    在《千字文》裡有一句叫「劍號巨闕,珠稱夜光」,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最有名的劍叫巨闕,貴重的明珠稱夜光」。其實這是關於「代稱」的另一種命名方法,那就是「以這類事物中出類拔萃的名稱,代稱所有這一類事物」。如這兩句,當提到「巨闕」就是指劍,提到「夜光」就是指珠寶。那麼,以這兩句的劍和珠寶為例,說說為什麼用這兩個代稱的原因。
  • 世界冷兵器:中國刀劍——最古老的鋼鐵藝術
    當許多國家還處在原始部落的時候,中國的歐冶子
  • 曠古名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一覽
    鑄劍祖師編輯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楚先後吞併了長江以南45國。越國就成了楚靈王的屬國。歐冶子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了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開創了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歐冶子鑄造的一系列名劍,冠絕華夏。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劍
    中國歷史上產生了許多著名的兵器,但是無論如何,劍一直是中國人心中公認的第一兵器。
  • 巨闕劍-適馬DP Quattro
    武俠寶兵刃,攝影亦江湖,大家好我是大石歡迎來到這期的《攝影兵器譜》今天咱們聊得兵器是一把上古神兵,在很多小說,遊戲,電視劇中都會提到的大寶劍-巨闕劍。中國古代第一鑄劍師非春秋時期越國的歐冶子莫屬,歐冶子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曾為越王允常、楚昭王鑄寶劍。而歐冶子的子孫也都善於鍛造,所以越國的兵器鎧甲,可以說冠絕諸侯,這與歐冶子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歐冶子一生鍛造有五把神兵,也有說八把的,傳說不一,不過其中有一把劍記載統一且非常有名就叫做巨闕巨闕鈍而厚重。闕:通「缺」,意為殘缺。
  • 《千字文》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夜」字註解
    【原文】劍jiàn 號hào巨jù闕què    珠zhū稱chēng夜yè光guāng      【譯文】最著名的寶劍名叫「巨闕」,最寶貴的明珠號為「夜光」。【釋義】這兩句話講古代的兩件奇珍 「巨闕劍」與「夜光珠」。巨闕劍是古代名劍之一,相傳為春秋戰國之交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勾踐的父親越王允常之命所鑄。「闕」通「缺」,意為殘缺。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此劍堅硬無比,號稱「天下至尊」,其它寶劍不敢與之爭鋒。
  • 刀劍那些事兒
    獨家配方、尖端科技,人生大寫的牛逼帝王將相快來抱哥的大腿世人相傳我鑄成七大名劍——龍淵、湛盧、純鈞、巨闕、勝邪、魚腸、工布實際不過是部分大作而已魚腸我是魚腸劍!小巧玲瓏,鋒利無匹因曾藏身魚腹,得名「魚腸」。你們不知道刺客這行多不容易起早摸黑,整日飛簷走壁,日子苦哇,還不給上保險!
  • 中國古代的兵器譜
    俗話說寶劍配英雄,歷史上那些青史留名的人往往會被杜撰出一個名字狂拽炫酷厲害炸天的兵器,那今天就來盤點盤點它們都有誰,都有什麼前世今生吧!15、魚腸這把劍是從魚肚子裡橫空出世的,第一次出世就落到了專諸手裡,殺死了王僚。16、大夏龍雀古代名刀,為春秋五霸中之晉文公所有,後世相傳,在後來的第三次晉楚戰爭時,敗給了名劍湛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