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殺手裡昂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在人物和故事上都與前作沒有任何關係,導演薛曉路重新開啟了一個故事,很巧妙的通過《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小說勾連起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感紐帶。這本書信集記錄了紐約女作家海蓮·漢芙和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書商弗蘭克·德爾之間的書緣情緣,而本片中在澳門做賭場公關的姣爺與在洛杉磯做房產經紀人的Daniel也是通過這種最古老最傳統的方式——書信,來結構故事,傳遞情感。
導演用一種比較古典的方式為觀眾講述了一個現代愛情故事。其實,對於現代觀眾來說,這種方式比較有挑戰性,如今書信早已淹沒在高速的網際網路信息交流時代,幾乎很少人還以書信傳情。而影片中的姣爺和Daniel因為偶然關係成為筆友,從開始的陌生排斥,到後來慢慢的敞開心扉,成為彼此依靠的心靈伴侶,都是以書信體的方式傳遞彼此的情感。片中除了大量書信體旁白的「神交」之外,在表現方式上還插入了一些姣爺與Daniel以虛幻的方式「遇見」的橋段,通過這種虛幻的方式來為彼此排解內心對於生活愛情的困惑。
除了與Daniel的書信傳情之外,片中還有三個男人曾先後走進姣爺的情感生活。陸毅飾演的理科學霸在金錢利益面前推卸責任,沒有作為一個男人的擔當;王志文飾演的土豪鄧先生在金錢面前出手大方,卻踐踏了愛情的純潔;祖峰飾演的文藝詩人打著文藝的旗號,卻幹著欺騙的行為。他們三人都與姣爺有著一段無果的感情,仿佛千百次的錯過,終換來與Daniel的一見鍾情。
相比《北京遇上西雅圖》完整的戲劇衝突線索,《不二情書》以書信這種傳統方式結構愛情,在故事上顯得有些鬆散,少了些商業氣,多了幾分文藝氣質。
《不二情書》主線是寫愛情,但導演更想表達的是愛情外殼下的滄桑、流離、困頓和回歸。男女主角都是在異鄉漂泊的流浪人,姣爺每天流連於澳門賭場,見識各種輸贏,卻對於自己的生活時常困惑;Daniel每天都對買房者重複著同樣的話,生活中充斥著欺騙、謊言。他們的生活情感都歷經困頓,內心都曾經歷過最絕望的時刻,等待著一次向死而生的回歸。
片子延續了前作中對於異域情感的尋找,包括海外華人情感和生活歷程。電影中另一條副線——爺爺與奶奶的愛情故事,便是導演關於流離、回歸的再次深化。秦沛飾演的爺爺是一個典型的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海外遊子,「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等古典詩詞信手拈來,他與吳彥姝飾演的奶奶之間的愛情在平淡的生活瑣碎中卻最能打動人心。在爺爺去世之後,奶奶將骨灰撒向家鄉的湖裡,有種葉落歸根,魂歸故裡的感覺,以最傳統的方式完成了對於情感的回歸。
無論是對於愛情的表現方式,還是愛情外殼下的親情、回歸主題,《不二情書》都用一種相對傳統古典的方式來呈現,或許,對於追求快節奏的商業愛情片的觀眾而言,本片中的愛情元素不純粹,節奏也偏慢,就像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等一封信,漫長得如同一生。但這種相對慢一點的生活方式,對於生活在快節奏的都市人來說,也是一種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