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垃圾場」變身生態園

2020-12-21 騰訊網

銅鑼花谷位於銅鑼峽,是南岸區放牛村新近打造開放的「重慶美麗鄉村遊」新景點。通訊員 郭旭 攝

4月9日,天氣晴好,南岸區長江畔的銅鑼花谷生態園裡,階梯式的峽谷開滿鮮花,山、水、花、石融為一體,醉人的風景迎來不少遊客。鮮為人知的是,這裡曾經是一片堆滿垃圾的荒地。從垃圾場到生態園,變化如何而來?

銅鑼花谷生態園位於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雞公嘴古佛社沿江地段,是村集體土地,原本堆積著大量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如遇大暴雨,垃圾、石塊便會流入長江,汙染水體。

雖然放牛村一心想把這塊「牛皮癬」根除,但村裡資金薄弱,無力承擔整治費用。2016年,經村民代表會議決定,通過招商引資,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建這片地塊。之後,放牛村引進重慶鼎楓茂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對這片「垃圾場」進行共同治理,並決定利用銅鑼峽荒坡依山傍水的位置優勢,打造一個青山綠水的生態景觀公園。

「垃圾就裝了300餘車,另外外運土石方約5萬餘方,腐殖土1萬餘立方。」生態園的負責人張順銀介紹,由於江畔坡度太陡,車輛無法進入,垃圾清運全靠人工肩挑背扛地運送,但這絲毫未動搖大家把家園建設更綠、更美的決心。

施工人員在鬆散渣場上修築堡坎加固,防止滑坡安全隱患;在廢棄裝修垃圾、生活垃圾上實施表層硬化再培土種植植被,防止雨水衝蝕垃圾導致汙水流入長江;在渣場和荒坡上修建步行棧道、生態長廊,培植園林樹木、四季花草,種植綠色果蔬……南山東麓、銅鑼峽畔,昔日的渣場搖身一變成了「銅鑼花谷生態園」。

走入花谷,佔地面積200餘畝生態園栽種了120餘種樹木、花草,放眼望去,碧綠的長江水東流而去。與其他的生態園不同,因沿著長江陡峭的巖壁而建,銅鑼花谷顯現出獨特的山城氣質,成為遊客們賞花踏青、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記者還了解到,包括銅鑼花谷在內,南山街道放牛村已打造出多個生態促農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治理了荒坡、修復了綠地,更成為當地旅遊踏青的熱門打卡地——連續兩年,放牛村村民每年依靠這些項目人均增收3000元,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相關焦點

  • 「垃圾場」變身生態園 峭壁上的銅鑼花谷不一般
    這座沿著江岸建設的花谷叫銅鑼花谷生態園,是近年來南岸區農村環境治理的典型。12月4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生態園沿著江岸梯級而建,硬是在峭壁上壘起狹長的花帶和休閒區。「垃圾場」變身美麗花谷多年前,銅鑼峽一度是非法傾倒各類建築渣料、生活垃圾的荒地「垃圾場」,南山街道放牛村的村民為此傷透腦筋。2016年,經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引進重慶鼎楓茂園林綠化公司,對「垃圾場」進行治理。利用銅鑼峽荒坡依山傍水的位置優勢,打造一個「青山綠水」的生態景觀公園。
  • 南岸銅鑼花谷誕生記 江邊「垃圾場」變身生態園
    通訊員 郭旭 攝4月9日,天氣晴好,南岸區長江畔的銅鑼花谷生態園裡,階梯式的峽谷開滿鮮花,山、水、花、石融為一體,醉人的風景迎來不少遊客。鮮為人知的是,這裡曾經是一片堆滿垃圾的荒地。從垃圾場到生態園,變化如何而來?銅鑼花谷生態園位於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雞公嘴古佛社沿江地段,是村集體土地,原本堆積著大量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如遇大暴雨,垃圾、石塊便會流入長江,汙染水體。
  • 重慶南岸:長江邊上的「垃圾場」變成生態園
    新華社重慶4月17日電(記者陳國洲)放牛村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處讓他們頭疼了多年、深受其害的「垃圾場」竟能變身為生態園:沿長江重慶段順流而下,銅鑼峽段南岸一座綠樹成蔭、亭臺樓閣相互掩映的生態園像「掛」在山坡斷崖上一樣,白天鳥語花香,晚上燈火璀璨。
  • 「垃圾山」變身生態園 村容村貌靚起來_第A12版:專題·金普新區...
    第一書記蘇振明到任後,積極建言獻策、調研落實村委會班子制訂的村容村貌整治方案,大力整治亂扔亂倒垃圾現象,科學合理落實好垃圾點建設分布,抓好農村衛生環境整治。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如今的南臺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土路變成了柏油路,並修到了每個村民的家門口,路兩側修建有花壇,排水溝全部走地下管網。
  •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溼地公園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國際城市規劃  作者:孫雪婧  2017/2/13 15:06:28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編者按】2016年底,紀錄片《塑料王國》(Plastic
  • 垃圾場變生態園 重慶長江邊上新添踏青打卡好去處
    殊不知,這裡曾經是一片堆滿垃圾的荒地。今(8)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來到位於長江銅鑼峽畔的放牛村,尋找當地守住綠水青山的奧秘。垃圾場變生態園銅鑼花谷生態園坐落於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雞公嘴古佛社沿江地段,原本是屬於放牛村集體的四荒地,由於修建彈廣路開山鑿石,曾在這裡散落大量的大小石塊,坡勢較陡,鮮有人前往。
  • 生活垃圾填埋場是怎樣做到滲濾液滴水不「漏」的?——二灘垃圾處理...
    生活垃圾填埋場是怎樣做到滲濾液滴水不「漏」的?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場內,挖掘機等大型設備忙著翻轉填埋蒸發池。  覆土植綠  垃圾山變身綠地  停止接收生活垃圾等工作後,東區啟動了二灘垃圾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管理項目,對垃圾填埋場進行堆體整形、建設環庫截洪溝、設置導氣鋼管、封場覆蓋等工作
  • [都市晚高峰]街坊鄰居「眾籌」建成生態園 邊角地變身小花園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1月02日 14:40 視頻簡介 街坊鄰居「眾籌」建成生態園,
  • 新晉打卡的好地方——銅鑼花谷生態園
    銅鑼花谷生態園地處重慶南岸區雞冠石,生態園有出入口,要買門票的。進去之後就是一個盆景園,而且從山上往下看除了人工製造的風景,也有不錯的江景,冬季的長江水也是碧綠的。走過獨木橋,沿著山路往下走,修建了不少供遊客拍照的地方。為了安全,在距離江邊二三十遠開始就圍了欄杆。
  • 砸光老本造花山——張順銀和他的銅鑼花谷生態園
    而年過六旬的張順銀已忙活半天了,江畔坡度太陡,車輛和機器無法進入,那好,他就僱來工人肩挑背扛,每天「愚公移山」似的運走垃圾,背來花木,三年砸入多年來起早摸黑的經營所得9000萬。 這三年來1000多個清晨,張順銀都是銅鑼花谷第一個聞到花香的人。
  • 深圳大力推進三大焚燒處理設施建設 日焚垃圾8000噸!
    深圳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28500噸,回收利用率僅30%,剩餘的其它垃圾則需進入垃圾填埋場和垃圾焚燒廠處理。面對巨量垃圾帶來的極大壓力和挑戰,深圳突破土地資源等條件限制,攻堅克難,建設多座「垃圾焚燒+科普教育+休閒娛樂+工業旅遊」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環保電廠。
  • 你是什麼垃圾?原來吃完的貝殼不是廚餘垃圾
    但是吃完大餐後,問題就來了,有些廚房以及餐桌上產生的垃圾,你以為它屬於廚餘垃圾,結果萬萬沒想到它偏偏就是不屬於,首當其衝的就是吃完的蛤蜊殼、扇貝殼、生蠔殼、鮑魚殼,他們都屬於其他垃圾。那有市民就要發問了,同樣是吃剩的骨,憑啥魚骨、雞骨、豬骨屬於廚餘垃圾,而大棒骨、貝殼屬於其他垃圾?
  • 重慶南岸:昔日垃圾山「逆襲」長江畔網紅公園
    整治前的銅鑼峽成「垃圾場」 受訪者供圖沿江荒地成「垃圾場」據了解,佔地200餘畝的銅鑼峽生態花谷原本是南山街道放牛村集體的四荒地。由於修建彈廣路開山鑿石,沿途散落大量的大小石塊。「為建設生態景觀公園,前期光是清運垃圾就拉了300餘車,外運土石方約5萬餘方,腐殖土1萬餘立方。」張順銀告訴記者,由於江畔坡度太陡,車輛無法進入,垃圾清運全靠人工肩挑背扛地運送。
  • 小龍生態園為什麼越來越火?
    「二園」是觀賞園(小動物觀賞和盆景花卉中草藥觀賞),體驗園(釣蝦捉泥鰍燒大灶野炊輪胎主題樂園等);「二臺」即鄉村土菜大灶臺、民俗文化大舞臺;「三基地」是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企事業單位員工拓展培訓基地、武術技擊養生基地;三場指萌動物表演場(農事元素),軍事拓展練兵場(軍事元素),體育運動練武場(健身元素)。三種文化為: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健身文化。
  • 廚餘垃圾變身營養土
    新京報訊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面對這次升級版垃圾分類大考,北京準備好了嗎?4月28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海澱區二裡莊社區和大工村餐廚垃圾處理廠實地探訪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的各種軟硬體準備情況。
  • 江邊擦掉「牛皮癬」兩岸芳草又「萋萋」
    武漢市港航管理局局長王傳凱說,武漢市於2016年取締287個非法碼頭、273艘躉船和364個沿江堆砂場。這兩年繼續優化調整布局,和高峰期相比,長江、漢江核心區的碼頭和躉船數量,都減少了六成以上。  這只是沿江地區鐵腕整治、延伸治理的一個縮影。
  • 廈門:垃圾化身有機肥 綠色時尚進課堂
    學生就餐產生的廚餘垃圾,用來漚制有機肥料,肥料用於種植中草藥、蔬菜等。學生參與種植,體驗勞動樂趣,學習生態環保知識…… 在廈門市湖裡區天安小學,一座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於一體的實踐基地——「本草生態園」備受廣大師生歡迎。
  • 《江邊旅館》江邊旅館
    洪尚秀的《江邊旅館》可以說是期待已久,自從去年看過這部影片的海報,兩個女人站在白茫茫的雪地裡注視前方,旁邊一顆孤零零的矮小的樹,枝幹招展,前方迷霧中有山,有建築,整個美的像一幅畫,對這部影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江邊旅館》在國內一些電影節以及影展上也比較受歡迎,去年好幾次放映都是一票難求,甚至有的影迷為了看這部電影特意去了平遙國際電影展。
  • 安義新增兩處建築垃圾消納場
    隨著安義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拆遷、改造和新建規模也不斷擴大,縣城區內的裝修垃圾、磚渣等建築垃圾數量亦不斷攀升,有些甚至未經過任何處理,露天隨意堆放或填埋在房屋後或街道處,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還影響了市容市貌,建築垃圾的運輸和消納成為城市管理的難點。
  • 發明智能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奧特曼「變身」垃圾箱…… 看小學生...
    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是促進形成生活垃圾分類良好習慣的重要舉措。如何讓「小手」動起來,主動拉住「大手」?9月25日,在重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參會人員走進渝北區龍山小學了解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