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6-05 來源:Hello攀枝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5月26日,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場內,挖掘機等大型設備忙著翻轉填埋蒸發池。蒸發池周邊,生活垃圾堆積如山的景象不再,覆土、平整後的地面種上了綠油油的草坪。
從2005年運行,在「吃」下大量生活垃圾後,2018年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功成身退」。
如今,一場「變形記」正在上演
它將變身
以綠色、環保的「面孔」再現人們面前
因需而建 因環保而關停
根據發展、建設需要,2002年3月,佔地面積110畝,設計總庫存100.97萬立方米,主要用於處置生活垃圾等物的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在鹽邊縣桐子林鎮下幹箐社開建。2005年4月,建成並試運行。
2007年5月,按照市政府要求,鹽邊縣政府將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現狀移交」東區政府,東區開展後續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
因環境保護等問題,2018年4月23日,根據安排,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停止接收生活垃圾入廠。同日,東區啟動生活垃圾轉運工作,將部分生活垃圾轉運迤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集中處理。
那時起,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開始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步伐。
覆土植綠 垃圾山變身綠地
停止接收生活垃圾等工作後,東區啟動了二灘垃圾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管理項目,對垃圾填埋場進行堆體整形、建設環庫截洪溝、設置導氣鋼管、封場覆蓋等工作。
「等項目完工後,填埋場將全部種上綠化植物,此前的垃圾山將變身綠地。」圾處理中心現場負責人李開亮介紹。
據了解,目前已完成施工合同總工程量約91%。其中原垃圾堆體表面翻挖、整形工作完成總量94%;場頂封場完成總量90%;栽植場頂封場內綠化完成總量90%;防飛散網完成86%;室外排水溝完成90%;蒸發塘滲濾液處理完成8000多立方米。
循環用水 垃圾填埋場滴水不「漏」
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後,重點是處置滲濾液(填埋場內部滲出的汙染液體),如果任其流淌,可能會造成周邊環境汙染。。
小編注意到,地底抽出注入調節池的滲濾液顏色呈深褐色,散發出一股腐臭、難聞的味道。
在現場,3套處理設備分上下兩個區域,不停運轉,處理滲濾液。
設備調試運行人員周煥芹介紹,從滲濾液被取入調節池開始,需要經過10道處置工序,分離產生清水與濃水,並分別存儲到對應的蓄水池中,「分離產生的清水比例能達到70%左右,濃水佔比僅有30%左右。」
「清水不排放,用於灌溉綠地,濃水滲濾後再次處置。」李開亮接過話說,目前三套滲濾液處理設備每天可以處理300噸,「填埋場有8萬多平復綠面積,前幾天晴朗高溫,日需灌溉用水達到2、3百噸,產生的清水剛好反哺澆灌用水,一滴水都不浪費。」
李開亮講述,滲濾液的產生是一個動態過程,滲濾液的處置工作將一直持續,直至不再產生為止。
7層防護 雨汙分流不混淆
雨季即將來臨,如果雨水大量滲透入地,豈不是會大量產生滲濾液?
「在封場工作中,邊坡位置全部鋪設有隔水膜等,下方建排洪溝,產生的雨水將通過排洪溝引流,不會滲透到地下。」李開亮介紹,在地表8萬多平方米的綠地上,覆土時也鋪設了隔水膜等7層防滲透、隔水、過濾措施,防止雨水滲透進入深層地下,與垃圾混合,形成滲濾液。
目前,二灘垃圾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場正悄然「變身」,綠色加身,環保加持,這是綠色生態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