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天翻地覆:曾經臭烘烘的垃圾填埋場現在養起了梅花鹿

2020-12-25 大眾網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2月11日報導:東海之濱,申城東首,一個叫做老港鎮的地方,在過去三十多年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裡,上海城投老港生態環保基地默默承擔著上海市區70%以上生活垃圾的處置工作,營運至今累計填埋處置生活廢棄物9000餘萬噸,相當於為每個市民處置生活垃圾3.8噸。

  然而,過去人們提到老港,總和髒亂差聯繫到一塊兒。老港職工下班擠公交,因為衣服上帶有垃圾異味,四周總會自發形成一個直徑一米的真空圈。隨著管理理念的提升、處置技術的飛躍、垃圾分類的貫徹,如今的老港搖身一變,成為上海市花園單位,這裡甚至還生長著長頸鹿、孔雀,白鷺、野鴨、雉雞等候鳥也在此落腳。

  生態苑裡孔雀開屏

  12月11日,老港又翻開了新篇章。當天上午,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城投老港公司」)正式揭牌。作為老港基地統一管理的實際主體,城投老港公司將在城投集團的統籌安排下,提升老港基地生態環境質量和全市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水平,促進資源化利用,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昔:蒼蠅沾在頭髮上還和人搶飯吃

  今:填埋場像公園住著孔雀梅花鹿

  1991年7月,現在的全國勞模周海燕,當年還只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上海小姑娘。環境工程科班出生的她服從分配,被安排到老港工作。她清楚地記得,報到那天是周五,老港很偏很荒涼,沒有公交車,也沒有辦公樓,大家只能在臨時板房裡工作。

  「起初我在填埋場一期實習,當年的填埋比較粗放,填埋場像個大工地,垃圾車都是敞開式的,一邊開一邊漏,哪裡有空隙就往哪裡傾倒垃圾。」作為一名女同志,周海燕天天被臭氣包圍,與蒼蠅為伍,但她咬牙堅持了下來,在老港一待就是近30年。

  周海燕記得,以前身上穿著白大褂招蒼蠅叮,白大褂變成「黑大褂」。吃飯也要狼吞虎咽,因為蒼蠅和人搶飯吃。上海市「十佳城市美容師」衛益民,在老港工作35年了,他說:「以前我們男青年談朋友去約會,頭上噴了摩絲,結果一回到老港,蒼蠅沾滿頭。治蒼蠅是當時的一大難題!」為此,老港還發動了「滅蠅運動」,滅蠅班的科學滅蠅法獲得了國家發明獎,並經常被請到外省指導滅蠅工作。

  以前簡易填埋的場景

  現在來老港工作或參觀的人已經很難想像當年的場景了。老港一二三期填埋場於2009年4月完成歷史使命,累計填埋2808萬噸生活垃圾,現已完成封場修復,覆土種植綠化。2013年、2018年先後投產的老港綜合填埋場一期、二期庫區,已停止原生生活垃圾的填埋,僅保留應急填埋功能。

  在生活垃圾填埋場一二三期內唯一沒有填過生活垃圾的兩個單元,城投環境老港公司特意保留其原生態,建設了白鷺綠島、曲橋風荷、烏篷聽雨等生態塘景觀。現在,還有一群梅花鹿和孔雀和諧地生活在這裡,要知道,這些動物對自然環境的要求極高。

  而在填埋場西側是一片全長3700米,佔地104.4公頃的防護林帶,甄選了對臭氣有一定吸附作用、適合特殊立地條件生長的樹種。現在的老港基地內,公益林面積多達7683畝,綠化面積10平方公裡,覆蓋率接近70%,相當於5個世紀公園的面積。

  棲息在老港的梅花鹿

  「現在的老港,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周海燕說,「有時工作累了,在基地走走,會覺得自己在逛郊野公園。」這位堅韌不拔的女同志跟著老港一起成長,現為上海城投環境老港處置公司總工程師,先後被評為建設部勞模、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並擁有以她名字命名的海燕固廢治理創新工作室。

  生態苑一景——鳳頸花海

  昔:垃圾爆棚碼頭連站腳的地方都沒

  今:全球最大規模垃圾焚燒電廠建成

  上海環境集團再生能源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老港分公司總經理朱四六是個直言快語的人,坐在嶄新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項目會議室裡,他毫不諱言當年來老港時的不情願:「那是2015年,我聽說自己調到老港工作,嘴上沒說什麼,其實心裡一萬個不樂意。」開車來上班的第一天,朱四六就在老港迷路了,他看著車窗外,心想:「這地方,我一定幹不下去。」

  彼時,上海垃圾量陡增,一方面是由於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種一次性消耗品多了;另一方面,上海正在大力拆違整治,垃圾產生量巨大。「最高峰的時候,送到我們這來的垃圾一天有1.2萬噸,散裝碼頭堆滿了垃圾,散發著異味,連立足之地都沒,工人們只能沒日沒夜地清運處置。」最艱難的階段,朱四六和同事們挺住了。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如今,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項目為實現上海市生活垃圾「零填埋」提供了設施保障。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項目,也就是俗稱的「垃圾焚燒廠」。垃圾焚燒處理,是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的途徑之一,佔地少、處理周期短、無害化程度高,且產生的熱量可作能源利用,是最有效的垃圾處理手段。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位於老港固廢綜合處理基地東南角,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工程日處理生活垃圾30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100萬噸,配置4條處理規模為750噸/日的焚燒線,設2臺30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二期工程在一期北側,因比鄰東海,依水而建,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水藍寶盒」,在去年國慶前夕完成滿負荷試運移交投產。二期工程佔地283畝,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焚燒生活垃圾6000噸,是目前全球投產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電廠。

  一晃五年過去,朱四六早就不再懷疑自己來老港的決定,每當有參觀者來老港學習取經,他都自豪地介紹:「我們的一期和二期擁有12條世界先進水平的生活垃圾焚燒線,每天消納上海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近萬噸,相當於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航拍視角的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每天,來自市區的幹垃圾由專用貨櫃船舶和車輛運至廠內,經卸料平臺將垃圾卸入垃圾倉內。經過5到7天貯存發酵,垃圾抓斗起重機將發酵好的垃圾送入焚燒爐,經過乾燥、焚燒,燃燒後產生的廢渣排入渣坑,隨後外運再利用。而焚燒爐產生的850-1200℃高溫煙氣,通過餘熱鍋爐進行換熱,將水加熱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推動汽輪機做功,帶動發電機發電。換熱降溫後的煙氣,經煙氣淨化系統脫酸、除塵、去除重金屬、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後,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排入大氣。

  隨著二期工程的八爐三機全部移交生產,老港基地零填埋的全量焚燒要求得以實現。接下去擺在朱四六和同事們案頭上的課題,將是如何持續改進生產工藝,從而實現超低排放的遠大目標。

  綠色老港生態數字平臺

  今年上海「四分類」垃圾實現「三增一減」目標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垃圾分類逐步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時尚。記者從市綠化市容局獲悉,今年上海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市民分類習慣初步養成,居住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雙雙達到95%。幹垃圾焚燒和溼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從2018年的15250噸/日上升到26095噸/日,今年可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1-11月,四分類垃圾量與2019年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6198噸/日,增長53%;有害垃圾分出量2.6噸/日,增加3.3倍;溼垃圾分出量9428噸/日,增長27%;幹垃圾處置量14178噸/日,下降20%。垃圾分類實效趨於穩定,「四分類」垃圾實現「三增一減」(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溼垃圾分出量增長,幹垃圾處置量減少)目標。

  老港基地的沙盤模型

相關焦點

  • 麥園生活垃圾填埋場 2020年實現「零填埋」
    為改善麥園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環境,南昌水業集團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向南昌市發改委提交了《關於請予審批南昌市麥園生活垃圾填埋場終期封場工程立項的請示》。日前,南昌市發改委表示,同意麥園生活垃圾填埋場終期封場工程項目立項。    據了解,該項目位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昌西大道西側麥園垃圾填埋場內,封場面積約為25.7萬平方米。
  • 從「填埋場」到「處置園區」 青島正揭開垃圾處理新篇章
    青島新聞網11月28日訊(記者 李倍)冬日的清晨,陽光明媚,微風輕拂,青島市小澗西生活垃圾處置園區迎來了第96批參觀者,他們時隔15年再次到來,感慨萬千。2005年,這批參觀者曾經來過小澗西填埋場。當時,青島市生活垃圾主要依靠填埋處置。
  • 生活垃圾填埋場是怎樣做到滲濾液滴水不「漏」的?——二灘垃圾處理...
    生活垃圾填埋場是怎樣做到滲濾液滴水不「漏」的?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場內,挖掘機等大型設備忙著翻轉填埋蒸發池。  那時起,二灘庫區垃圾處理中心開始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步伐。  覆土植綠  垃圾山變身綠地  停止接收生活垃圾等工作後,東區啟動了二灘垃圾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管理項目,對垃圾填埋場進行堆體整形、建設環庫截洪溝、設置導氣鋼管、封場覆蓋等工作
  • 李度寒專項檢查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場
    據道真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8月4日,道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度寒率市生態環境道真分局、縣綜合執法局負責人對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場開展專項檢查,李度寒實地察看了縣城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覆土填埋操作,檢查了消防應急設施、滲漏液處理設備,調節池、垃圾填埋庫區、過磅系統,並詳細了解了垃圾收集、運輸、
  •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溼地公園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國際城市規劃  作者:孫雪婧  2017/2/13 15:06:28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編者按】2016年底,紀錄片《塑料王國》(Plastic
  • 饒平縣寶鬥石生活垃圾填埋場5日啟動垃圾焚燒
    饒平縣寶鬥石生活垃圾填埋場升級改造及綜合處理資源化利用工程PPP項目於2018年初動工,現已初步完工,進入調試試運階段,具備垃圾焚燒條件。1月5日下午,饒平縣寶鬥石綜合資源利用廠啟動垃圾焚燒儀式,饒平縣領導現場宣布儀式啟動,並與參加活動的相關單位的代表一同參觀項目運營流程。
  • 陳腐垃圾從垃圾填埋場中挖出再處理是為什麼?有哪些好處?
    將填埋場中的陳腐垃圾挖出來焚燒處理是種合理手段還是資源浪費?陳腐垃圾指的是垃圾通過填埋處理後歷經長期自然演變的物質。通過數年的微生物菌種溶解、發酵,一般水分含量比較大,有機化合物成分很低。若想將其挖出後焚燒處理,則需採取篩分,將區分的部分可燃物用以垃圾焚燒處理,其他部分根據詳細情況進行堆肥、填埋處理、滲濾液處理等。高安屯垃圾衛生填埋場所在地的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相關的負責人先前在接受新京報訪談時曾表示:「現在朝陽區的垃圾在這裡都燒不完,還得有一部分運至市區垃圾處理設備去處理。若想將存量垃圾挖出來焚燒處理,工作量比較大。
  • 珠海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現在都這樣處理,還能「變廢為寶」……
    在珠海市環保生物質熱電工程二期項目建成前,全市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約佔55%,填埋處理約佔45%。據市垃圾分類辦消息,今年4月,二期項目建成並調試運行;本月起,全市生活垃圾全部運至珠海市環保生物質熱電工程一、二期項目和市固廢中心垃圾發電廠焚燒處理,實現原生垃圾
  • 威海市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場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一次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規定,現將威海市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場項目基本情況和環境影響評價情況公示如下:一、建設項目概況工程名稱:威海市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場項目建設內容:本工程為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場建設項目,主要用於暫存因疫情、特殊天氣、地震、焚燒廠檢修等不可抗力原因產生的無法焚燒處理的生活垃圾並分區填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產生的經穩定後的飛灰。
  • 生活垃圾處理之垃圾填埋處理行業經營模式及技術水平
    垃圾填埋氣發電則不同,發電設備及配套設施直接建在填埋場內,填埋氣發電機組屬於小型發電機組,機組及填埋氣預處理設備均為可行動裝置,項目使用的房屋為可拆式簡易房。運營期結束時,具備服役能力的發電設備及大部分配套管網設施可搬運至其他項目繼續使用,簡易房拆除或移交給垃圾填埋場運營單位。
  • 汕尾城鄉生活垃圾 從簡易填埋到無害化處理
    「簡易填埋,粗暴堆放,不防滲,汙染環境。」這是對以前汕尾市處理城鄉生活垃圾方式的描述。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清單,汕尾市列入整改清單的鎮級垃圾填埋場共30個,其中海豐縣10個、陸豐市17個、陸河縣3個。
  • 棗莊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
    自12月20日起,全市垃圾填埋場全部停止原生生活垃圾填埋處理業務,僅保留應急處置功能,全市全面實現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我市「戶集中、村(居)收集、鎮(街)轉運、區(市)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覆蓋全市65個鎮(街)所有村(居),全市城鄉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約2200噸,全面實現了垃圾日產日清、所有原生垃圾全部採取焚燒方式進行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焚燒處理率均達到100%。
  • 江蘇: 垃圾處理從衛生填埋到「綠色焚燒」
    各地各有關單位把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作為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切實加大組織協調力度,確保設施建設順利進行。2018年年底,全省共有85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其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45座、衛生填埋場39座、水泥窯協同處理廠1座,市、縣基本實現垃圾處理設施的全覆蓋。
  • 為什麼現在生活垃圾比以前多?
    三十年前,我們生活中也會產生垃圾,可是很少。那時候小鎮上沒有垃圾處理廠,沒有專門的清潔工,但街道乾淨爽朗,沒有風天垃圾滿天飛,雨天汙水遍地流。如今,垃圾處理廠有了,專職清潔工也有了,可偶有惡劣天氣出現,垃圾就會從各個角落出來,侵佔著我們足跡能到的每個地方。那麼這些垃圾都是從哪來的呢?
  • 垃圾圍城!杭州10年填平120米深谷,垃圾困局如何停?!
    隨著大家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垃圾產生的總量正在不可避免地增加。在浙江杭州區,如果垃圾不分類,會有怎樣的後果呢?浙江杭州:消失的山谷十年填平120米在浙江省杭州市北郊半山鎮石塘村,天子嶺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車輛正在作業。這個距離杭州市中心約20公裡的填埋場,曾經是一個名叫青龍塢的山谷。現在,這裡已經完全看不出山谷的樣子。
  • 昔日垃圾填埋場變身熱門打卡地,市民湧往二妃山看「網紅草」
    昔日垃圾填埋場,如今變成武漢最熱門的打卡地。11日,上萬市民湧往二妃山體育休閒公園,觀賞「網紅草」粉黛亂子草,場面熱鬧如同趕集。市民在二妃山「網紅草」景點拍照打卡。記者何曉剛 攝二妃山位於東湖高新區高新二路與光谷三路交會處附近,原是一座因採石取土而破損的山體,後變成垃圾填埋場。近幾年,經過生態治理和山體修復,景觀越來越美,眼下正在打造以體育運動休閒為特色的山體公園。市民和「網紅草」打卡。
  • 垃圾填埋、焚燒、堆肥和低溫碳化四種垃圾處理方法不同點有哪些?
    一、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又分為簡單填埋和衛生填埋兩種技術。簡單填埋一般是在市郊選擇一山坳或挖一巨大的坑,將收集的垃圾傾倒其中,當垃圾填滿後,在垃圾堆上面做一些覆土工作,把垃圾蓋住。簡單填埋投資少,操作簡單,但佔地面積大,垃圾滲濾液對地下水和土壤都產生嚴重的汙染,垃圾堆放所產生的臭氣嚴重影響空氣品質。
  • 【幸福東北】打造中國梅花鹿特色小鎮 鹿鄉鎮人幸福有底氣
    長春市雙陽區博文鹿業良種繁育有限公司梅花鹿場區內的梅花鹿「幸福東北」網絡主題活動吉林媒體採訪團了解鹿鄉鎮居民發展梅花鹿養殖業的相關情況  鹿鄉鎮原來叫劉家店,因養殖梅花鹿的名氣越來越大,於1989年更名為「鹿鄉鎮」。
  • 呼和浩特市京城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填埋場二期工程項目環境影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有關規定,現對《呼和浩特市京城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填埋場二期工程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眾參與公示,進一步收集和徵求公眾意見和建議。
  • 今年上海可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基本...
    今年上海可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 要聞 來源:東方網      時間:2020-12-11 09: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