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垃圾圍城!杭州10年填平120米深谷,垃圾困局如何停?!

2021-01-08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從國家層面的文件到各地不同的實踐,關於垃圾分類我們實際上已經努力了多年。垃圾到底要怎麼分類?分類之後又有什麼樣的好處?對於每一位城市居民來說,把原本一袋就可以扔出去的垃圾,分成幾袋,這樣做是否有必要呢?

帶著這些疑問,從今天開始,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推出系列節目《三問垃圾分類》,第一問聚焦垃圾圍城怎麼辦?隨著大家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垃圾產生的總量正在不可避免地增加。在浙江杭州區,如果垃圾不分類,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浙江杭州:消失的山谷十年填平120米

在浙江省杭州市北郊半山鎮石塘村,天子嶺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車輛正在作業。這個距離杭州市中心約20公裡的填埋場,曾經是一個名叫青龍塢的山谷。現在,這裡已經完全看不出山谷的樣子。

浙江省杭州市環境集團固廢處理分公司工作人員鄭良峰:這裡是120多米。從2008年開始,大概已經填了10多年了,一般的話是日均4000噸、5000噸至6000噸,去年一天的處理量有七八千噸。

記者很難想像,在地面之下垃圾深達120米,相當於40層樓房的高度。而這已經是天子嶺的第二期填埋場地。就在不遠處,有一個地勢更高、可以俯瞰填埋作業面的景觀公園,那裡曾經是第一期填埋場,也是在山谷裡填埋起來的。

記者:現在這塊打算埋到哪個高度?

浙江省杭州市環境集團固廢處理分公司工作人員鄭良峰:目前就是灰色區域那個。我們的目標是不讓它填滿,因為填滿,就沒有第二塊地了。

鄭良峰告訴記者,天子嶺是杭州市目前唯一一個生活垃圾填埋場。近幾年來,每天運來的垃圾越來越多。從2011年的每天2000多噸,到2017年每天8000噸,不到7年的時間,增長接近4倍。多年來,沒有分類的垃圾都運到了這裡,難以處理只能一埋了之。同時,混合的垃圾埋到一起,還帶來了更急迫的威脅——垃圾汙水。

浙江省杭州市環境集團汙水廠汙水科科長王俊:填埋場每天產生的汙水量大概在3800噸左右,庫區填埋場主要也是從2016年、2017年開始填埋量增加比較快。滲透液,也是從2016年、2017年大幅度增加,增加翻番。

王俊介紹,混合垃圾填埋後,即使進行了安全處理,成分不同的堆體在雨水、地下水的作用下發生反應,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漸地釋放出一種棕黑色的垃圾滲濾液,俗稱「垃圾湯」。這種高濃度的汙水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造成地下水中氨氮、苯胺類和部分重金屬等汙染物嚴重超標,極大地汙染地下水源。

目前,天子嶺每天最多只能處理3000噸垃圾滲濾液,超過800噸汙水必須通過槽罐車外運處理。

北京:燒也燒不過來垃圾發電也需減量

沒有分類的垃圾特別難以處理,也就減少不了垃圾的總量。簡單填埋還會造成隱患。對於大中城市來說,目前還有一種更加節約土地、也更加先進的方式,就是焚燒垃圾發電,這是不是就能夠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也就不需要垃圾分類了呢?

每天天還沒亮,北京市朝陽區的清潔焚燒中心就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記者發現,雖然卸載一車垃圾平均不超過30秒,但在場外運送垃圾的車輛仍然排起了長隊。

早在2008年,朝陽區就開始在高安屯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這也是全國最早、最先進的垃圾發電廠之一。垃圾燃燒後垃圾變成了爐渣,質量能減少80%,體積能縮小到1/10左右。目前,已經建成使用的兩個焚燒廠,每天能燒掉超過3400噸垃圾。但是建設這種垃圾處理設施的速度,遠沒有趕上垃圾產生的速度。

北京市朝陽清潔焚燒中心工作人員王勇:滿負荷,只要能接收儘量接收,但是還有一部分是接收不了的。

北京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堆體負責人周明:朝陽區垃圾2004年、2005年平均每天2600、2700噸,2008年的時候已經漲到了每天3600、3700噸。

在焚燒廠記者看到,工作人員被分成5班,24小時不間斷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點火的那天開始,這個垃圾發電廠就沒有休息過一天。可即便如此,朝陽區的垃圾仍然面臨燒不過來的情況。

北京市朝陽清潔焚燒中心總工程師陳輝:實際上朝陽區現在每天大概是5700噸垃圾,現在兩個廠加起來才能處理3400噸。至少還有2000多噸將近3000噸的一個缺口。

在新的焚燒廠建成之前,朝陽區每天有接近3000噸的垃圾只能運輸到更遠的地方去處理。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煤氣罐、電池等易燃易爆物體也會混雜在垃圾裡面,焚燒發電廠一直存在風險隱患。一旦發生事故停工,就會給全北京的垃圾處理系統帶來極大的壓力。

垃圾減量迫在眉睫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不管是焚燒發電,還是傳統的垃圾填埋,面對不斷上升的垃圾數量,很多城市的垃圾處理能力已經達到了警戒線。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只有有效的分類,才可能通過更好的處理實現垃圾減量。

今年6月份,杭州市江幹區的東方大廈垃圾中轉站,多了一個價值2萬多元的新設備,廚餘垃圾壓縮處理機。運行4個多月,獲得的回報已經超過了投入。

浙江省杭州市江幹區三堡社區負責人陸軍:平時我們清運一桶垃圾是24元,投入這個設備可能每天減少到30桶,一年下來省幾十萬元。

按照規劃,杭州市正在實行和推廣垃圾分類,將來整個城市的垃圾,大部分都可以通過分門別類的處理進行減量。

浙江省杭州市環境集團資源化事業部負責人王潤沛:廚餘的減量化率可以達到70%,餐飲垃圾減量化率可以達到80%的效果。也就是說,每天400噸廚餘垃圾最後真正填埋的只有100噸。

通過垃圾分類,再把不同類型的垃圾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從而實現減量,是目前大中城市的普遍做法。在北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也正在加快建立。

北京市城管委固廢處處長馮向鵬:不同的生活垃圾到了不同的處理去向,到了最適合的處理工藝和設施,如果這一部分不開展分類回收,對北京市的生活垃圾處理的緊平衡、缺彈性的處理設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在國家層面,時間表已經繪製。根據規劃,2018年,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探索建立收運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機制。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在垃圾處理場裡插入管道  上述例子是中國各地尋求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嘗試之一,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已經成為中國各地普遍面臨的難題。  此前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介紹,「垃圾圍城」將使京津冀地區深陷窘境。以北京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669萬噸,日產生量1.83萬噸,但全市垃圾日處理能力卻只有1.27萬噸。
  • 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到去年,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的難題。」1月15日上午,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在廣州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上回答南都記者關於垃圾分類的問題時如上回應。現場分享廣州三個先行做法廣州市2019年第三季度起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其中,推進樓道撤桶、實現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成為各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之一。
  • 王久良的《垃圾圍城》
    這就是紀錄片《垃圾圍城》首映當天的情景。2008年,正在拍攝《鬼神信仰》的王久良為了尋找純淨的自然環境,回到老家山東安丘。在那之前,他對老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以前單純的農村。但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遍地都是裝過農藥化肥的袋子。回到北京,王久良開始關注北京的垃圾場。
  •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溼地公園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國際城市規劃  作者:孫雪婧  2017/2/13 15:06:28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編者按】2016年底,紀錄片《塑料王國》(Plastic
  • 垃圾圍城無解? 專家:明確規定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
    馬濤  門診問題:  怎樣才能解決垃圾圍城困局?  2016年2月6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垃圾綜合治理,轉變觀念,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大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垃圾圍城是老問題了,為什麼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我國應當採取何種具體措施加以解決?
  • 從《垃圾圍城》感受影像的力量
    從2008年起,他和他的影像作品,參與並影響著社會變革,表現出藝術之外的現實力量。「大家都在努力索取的時候,總是要有人去做一些關乎社會利益的事情。」王久良說。    從2008年至2010年,王久良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走訪了北京周邊四五百座垃圾場,拍攝了一組名為《垃圾圍城》的作品。他因此得獎、出名。這組作品也促使北京市投資100億元對周邊近千座垃圾場進行治理。
  • 垃圾圍城這一現狀如何根本解決?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一個人平均一天要產生一公斤生活垃圾,「垃圾圍城」正在成為全人類面臨的普遍難題!垃圾填埋所消耗的土地資源,已成為城市發展中不能承受之重。1.7日,武漢兩會代表委員共同呼籲,從源頭上破解垃圾圍城!武漢市曾在1996年、2008年兩次推行垃圾分類,均因「水土不服」,無疾而終。居民生活習慣難以改變,後期分類收運、處理體系跟不上,是試點失敗的兩大原因。
  • 什麼是「垃圾圍城」?美國小鎮被垃圾包圍,上千噸糞便堆在家門口
    "你是什麼垃圾?"這是上海剛才開始垃圾分類時大家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實施強制的垃圾分類以來,我們就能看到諸多抱怨垃圾分類的段子。而全國將有46個城市加速推進垃圾分類的消息更是激起群眾調侃。
  • 王久良:「垃圾圍城」的發現者
    為此,有媒體報導稱,「作為影像參與社會變革的實驗範本,《垃圾圍城》顯示了藝術之外的現實意義。」  「萬裡長徵」追垃圾  王久良,男,山東安丘人。1976年出生的他,在上大學之前,就是一個執著的攝影愛好者。1994年,還在讀高中時,王久良就開始研習攝影。
  • 如何解決"垃圾圍城"?浙江要向垃圾"宣戰"!
    雖然這些年來我們在倡導垃圾分類工作,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項永丹說,為更好地建設「兩美浙江」,省建設廳決心向垃圾「宣戰」。浙江的目標是到2022年,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基本覆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6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基本達100%。
  • 國研中心|長三角如何突破「垃圾圍城」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同時,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汙染,對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人口集聚的大城市,「廢棄物圍城」已成為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頭等大事,成為困擾城市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突出問題。
  • 學者記者與環保行者相聚北大 關注垃圾圍城
    中國青年網記者 盧冠瓊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盧冠瓊)「在中國十大環境問題中,垃圾問題,排名第三。」「據預測,201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量將達2.6億噸;到2020年,將達到3.23億噸。這些垃圾,將會給我們的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它會侵佔我們的土地、汙染農田、汙染水源、汙染大氣、傳播疾病。」
  •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垃圾處理「困」在何處?
    作為一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垃圾處理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依然面臨較多挑戰。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矛盾同時存在,不同性質的問題複合交織,導致媒體報導和公眾認識垃圾處理困境時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頗。客觀認識我國垃圾處理困境,有助於儘快走出困境。
  • 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城市垃圾佔地的現狀和危害如何?「垃圾圍城」的成因是什麼?面對垃圾步步緊逼,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在固廢處理方面,人們有著太多的問題。中國環保在線現就我國城市垃圾佔地問題的危害、成因和對策等進行解讀。
  • 中央領導關注垃圾圍城照片 批示北京垃圾場整治
    採訪中,王久良的語速相當快,偶爾能聽出他的山東口音,而令他獲得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展年度傑出藝術家金獎並受到媒體關注的《垃圾圍城》,正是起源於他在山東鄉下老家的一次發現。2008年,為了拍攝《鬼神信仰》而回到老家的王久良,看到了田間地頭無處不在的塑膠袋,以及被殘留農藥汙染的河流,心情想當複雜。回到北京後,他馬上騎著摩託車到處追著垃圾車找垃圾。
  • 救救下一代吧,比霧霾更可怕的「垃圾圍城」,正在毀掉我們的城市
    文|心海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新一季《奔跑吧,兄弟》開播,跑男團空降杭州,跟隨工作人員走進了杭州唯一的垃圾填埋場。當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垃圾場的深度達100多米,相當於30多層樓那麼高,需要300多年才能降解。」跑男們驚呆了。
  • 「垃圾圍城」,收費能治?
    當下很多城市「垃圾圍城」嚴重,也跟這不無關係。以下是近10年中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從圖上可以看出,垃圾量並沒有因為收費而減少。所以,過去10年,中國「垃圾圍城」的速度還在加劇,這也是國家過一段時間就重提垃圾處理收費的主要原因。
  • 寧波市生活垃圾現狀調查 破解"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中心城區年產垃圾150萬噸  生活垃圾「圍城」  「寧波垃圾的增長速度太快了。」家住江東演武社區的張國治老人關注垃圾分類多年。他拿出厚厚一沓資料給記者:「你看,2004年,寧波中心城區每天的垃圾不到1000噸,現在都快5000噸了。」
  • 垃圾圍城怎麼辦?垃圾產業鏈不賺錢是難題
    Wind垃圾分類指數統計有15家上市公司,近四個交易日漲幅累計超過10%,怡球資源和龍馬環衛漲停,格林美、盈峰環境和上海環境漲幅超過5%。生活垃圾去向何處一輛輛滿載生活垃圾的藍色翻鬥車,沿著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運輸「單行線」,駛入卸料大廳。
  •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2019-06-26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