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垃圾圍城」?美國小鎮被垃圾包圍,上千噸糞便堆在家門口

2021-01-08 火星艦長

"你是什麼垃圾?"這是上海剛才開始垃圾分類時大家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實施強制的垃圾分類以來,我們就能看到諸多抱怨垃圾分類的段子。而全國將有46個城市加速推進垃圾分類的消息更是激起群眾調侃。

垃圾分類確實需要我們用心才能完成,很多人對此有很大抱怨,但在抱怨之前,我們也許可以看看被垃圾圍繞的城市是怎樣的。

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有一個佔地面積只有5.4平方公裡的小鎮,名叫帕裡什小鎮,僅有982位居民。令小鎮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

但是2018年2月的某一天,幾十輛從紐約駛來的火車停靠在附近的火車站,,毀滅了小鎮原本的清新。

這些火車上裝的全都是紐約市人民的糞便,它們本來只會在這裡停留一會兒,然後就會被送到距離小鎮32公裡的一個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

但不知為何卻在小鎮停留了兩個月,在這兩個月裡,車廂不斷散發惡臭,向四處飄散,整個小鎮的空氣中都瀰漫著腐臭味。隨著溫度不斷升高,氣味更加濃烈。

為此,小鎮上的居民每天都躲在家中,緊閉門窗,連呼吸都小心翼翼。最後還是在政府的協調下,這一輛輛裝滿糞便的列車才駛離小鎮。

這樣的事也並非偶然,因為美國紐約市內並沒有處理糞便的相關設施,所以只能將他們運到其他地方進行處理,從2017年開始,帕裡什附近的垃圾填埋場就成了紐約糞便的一處歸宿,而目前美國的大部分垃圾都會被運到阿拉巴馬州進行處理。

垃圾是城市快速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被人類丟棄的沒有任何用處的廢棄品。而現在,全球每年會生產大約20億噸垃圾,加起來可以填滿80個標準遊泳池。

2010年,我國導演王久良拍了一部紀錄片《垃圾圍城》,在這部片子裡,無數人嚮往的北京被垃圾包圍,組成了北京"七環",震驚世界;同時,北京周圍的土地及水資源的汙染情況也觸目驚心。

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2004年時,我國就成為了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而且我國還會接收許多其他發達國家的城市垃圾,這更加重了我國垃圾處理負擔。

2018年1月1日,中國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在此之前,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垃圾進口國之一,接收了全球56%的垃圾。我國的一紙禁令讓各國垃圾無地輸送,再次陷入了垃圾困局,接下來他們的垃圾又要如何處理?

雖然中國不再接受遠道而來的垃圾,但其他東南亞國家已經做好進口垃圾的準備。然而垃圾轉移並不能使垃圾消失,如果不妥善處理好垃圾問題,我們會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在廣東省東莞市,有一個村莊被人們稱為"癌症村",10年間許多村民都因患癌症死亡,這是因為村民飲用了受到垃圾汙染的水源,身體受到侵蝕。

正因如此,我國才要加快垃圾分類的步伐,只有做好了垃圾分類,才能分門別類地採用相應技術處理。垃圾分類,需要我們每個人參與,也是我國目前刻不容緩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溼地公園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國際城市規劃  作者:孫雪婧  2017/2/13 15:06:28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編者按】2016年底,紀錄片《塑料王國》(Plastic
  • 從偷倒垃圾看亟待解決「垃圾圍城」難題
    蘇州7月1日曝出萬餘噸上海垃圾傾倒案尚未了結,江蘇南通江心沙農場也驚現數千噸來路不明的垃圾。據運載垃圾貨船上的船員透露,這些垃圾也是從上海運來。(7月16日人民網-江蘇視窗) 從去年5月,就出現過從上海到江蘇無錫惠山區偷倒垃圾的現象。而在今年7月的一個月之內,又出現了兩起從上海到江蘇偷倒垃圾的現象。
  • 從《垃圾圍城》感受影像的力量
    他將這些垃圾場的具體位置用黃色的點在地圖上做出標記,發現整個北京城竟然已「淪陷」於這層黃色的包圍之中。於是,他將該系列攝影作品命名為「垃圾圍城」,希望藉此呈現他所生活的城市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垃圾包圍的境況,並以期引起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注。  王久良因這組作品獲得了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展的「年度傑出藝術家」金獎。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2012年出臺垃圾源頭分類和社區堆肥的政策之前,班加羅爾市生活垃圾主要是混合收集、混合運輸、填埋處理。那麼,為什麼班加羅爾會在2012年出臺這樣的社區堆肥政策呢?垃圾圍城危機印度在2000年出臺過垃圾管理政策,只允許焚燒不可回收的垃圾。
  • 王久良的《垃圾圍城》
    這就是紀錄片《垃圾圍城》首映當天的情景。2008年,正在拍攝《鬼神信仰》的王久良為了尋找純淨的自然環境,回到老家山東安丘。在那之前,他對老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以前單純的農村。但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遍地都是裝過農藥化肥的袋子。回到北京,王久良開始關注北京的垃圾場。
  • 救救下一代吧,比霧霾更可怕的「垃圾圍城」,正在毀掉我們的城市
    這就是「垃圾圍城」。「垃圾圍城」現實表達「垃圾圍城」形象表達這不是哪個導演拍攝的災難片,而是不存在半分誇大的真實現狀。住建部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已經被垃圾包圍。這麼多的垃圾,從何而來?都是咱們自己造的啊!
  • 臺灣人為何「不怕」在家門口建垃圾焚化廠?
    我關心的是,臺灣目前正在運行的垃圾焚化廠,正是在臺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公民維權此起彼伏的歷史背景下修建的。臺灣的「有關部門」是怎樣說服當地百姓,同意在家門口建設垃圾焚化廠的?焚化廠建成後又是如何與當地居民和睦相處的? 垃圾焚化廠該建嗎?當然!
  • 王久良:「垃圾圍城」的發現者
    為此,有媒體報導稱,「作為影像參與社會變革的實驗範本,《垃圾圍城》顯示了藝術之外的現實意義。」  「萬裡長徵」追垃圾  王久良,男,山東安丘人。1976年出生的他,在上大學之前,就是一個執著的攝影愛好者。1994年,還在讀高中時,王久良就開始研習攝影。
  •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垃圾圍城(03:41) -1-7月1日,上海即將試行「垃圾分類」
  • 垃圾圍城,沒有無辜者,懶惰正在毀掉我們!
    如果不加以管控,垃圾的總量會持續增加,再先進的處理技術最終也難以應付。不止是成都,中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1/4的城市已經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很多城市其實都在面臨垃圾無處安放的難題。2010年,導演王久良的一部紀錄片《垃圾圍城》震驚世界。紀錄片中展示了光鮮亮麗的北京被周圍大大小小的垃圾場包圍,他們組成了北京的「七環」。
  • 解決「垃圾圍城」的「組合拳」
    文/黃伊彤 黃文雄原載於《現代物業·設施管理》2019年5期記憶中,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已經開展了十多年,分類措施和推廣方法眾多,政府公職人員不斷到社區宣傳教育、推廣示範。可是,不但看不到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垃圾量反而不斷增加,已到了「垃圾圍城」的境地。
  • 學者記者與環保行者相聚北大 關注垃圾圍城
    「我國『垃圾圍城』的形勢日趨嚴峻,全國約2/3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其中1/4已無填埋堆放場地。」「這座垃圾圍城,是我們親手搭建起來的。我們主動地生產,卻被動地承受。」……  6月5日,時值第44個世界環境日,「2015地球·公民·傳媒環保日聚焦——垃圾的圍城與突圍」活動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拉開帷幕。
  • 中央領導關注垃圾圍城照片 批示北京垃圾場整治
    ,但拍攝《垃圾圍城》,他學到的幾乎都是課本之外的東西。  一座被垃圾包圍的城市  從2008年10月開始,王久良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懷揣捉襟見肘的費用走訪了北京周邊的大型垃圾場,拍攝了4000多張照片。
  •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垃圾處理「困」在何處?
    作為一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垃圾處理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依然面臨較多挑戰。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矛盾同時存在,不同性質的問題複合交織,導致媒體報導和公眾認識垃圾處理困境時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頗。客觀認識我國垃圾處理困境,有助於儘快走出困境。
  • 粽葉是廚餘垃圾嗎?榴槤殼是什麼垃圾?貓狗糞便怎麼處理?答案來了→→
    就在這時候日報君面臨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粽葉是什麼垃圾?畢竟是吃完粽子剩下的難道是廚餘垃圾?>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垃圾分類管理科王虹豔介紹粽葉由於本身質地比較幹,且不容易迅速腐爛,目前廚餘垃圾處理廠無法進行消納處理,所以應該把它歸類為其他垃圾。
  • 組圖:垃圾圍城——王久良之觀察
    > 隱藏 查看圖注 當我們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後於是,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所有的垃圾都得到了有效的處理,即使還有一點疑慮,也會在許多公開的肯定性報導中放下心來,繼續生活,繼續消費,對於製造垃圾也不再有絲毫的愧疚。然而,我親身拍攝的這些照片,告訴我自己,也告訴所有人:事實並非如此。作為一名普通人,我沒有辦法從相關單位得到詳實的數據和信息,我能做到的便是騎著摩託去追蹤垃圾車,用這種最笨的辦法尋找垃圾的最終去向。
  • 寧波市生活垃圾現狀調查 破解"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儘管成績喜人,但盛夏的寧波,垃圾瘋長現象仍然不容小覷:6月底以來,日均垃圾量接近5000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同比增長近8%。  在寧波垃圾焚燒發電廠、填埋場,垃圾處理設施已超負荷運轉;在中心城區的居民小區,生活垃圾數量居高不下。  連日來,記者兵分多路,進社區、訪中轉站、探垃圾山,跟蹤生活垃圾足跡,尋求治理良策。
  • 高能樣本:從「垃圾圍城」到「綠色傾城」
    在點上,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建立垃圾壓縮及轉運站,用「正規軍」規範城鄉垃圾轉運,提高垃圾的運轉能力,解決垃圾車沿途汙水滴漏的問題,提高垃圾的日均處理數量,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在線上,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填埋場、有機垃圾處理廠等處理終端,逐步實現城市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並配套安置房建設,從源頭到終端,將固廢問題全面解決。
  • 別怕垃圾分類麻煩,我在韓國留學,告訴你垃圾圍城有多恐怖!
    房東大媽指著那堆五顏六色的塑膠袋跟我說,這是韓國政府統一發行的垃圾袋,分為5L、10L、20L、50L、100L和200L等多個規格。大媽解釋說,這些垃圾袋在便利店裡都有得賣,大小不同、價格也不等,在韓國丟垃圾必須要用這種統一制式的垃圾,否則會受到巨額罰金的懲罰。
  • 《垃圾圍城》:對於生存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淺析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垃圾車:在我讀初中的時候家附近有一個很大的地下垃圾桶,每天早上垃圾車就會帶走裝滿垃圾的垃圾桶,放上新的垃圾桶,那些腐爛汁汁水水隨著車子的晃動灑在路上。垃圾轉運站:垃圾轉運站的工人會簡單地進行垃圾分類,將紙箱子、塑料瓶等物品撿拾出來。垃圾填埋場:每天幾百噸甚至幾千噸的垃圾運到垃圾填埋場,在這裡傾倒,垃圾填埋場周圍沒有樹木存活,沒有乾淨的水源,有的只有焚燒的煙塵和令人作嘔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