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天星辰
近日,一條熱搜刷爆了大傢伙兒的微博首頁——「上海最嚴垃圾分類措施進入倒計時」。
對此網友們眾說紛紜。
之前羨慕「國外的月亮格外圓」的少部分網友紛紛炸開了鍋,更有普羅大眾的「懶人們」已經開始對著廚餘垃圾發愁了。
擦手的紙巾、喝完的易拉罐這些還好說,但「溼垃圾們」卻讓大家犯了愁。
人吃五穀雜糧,日常總有點喝不完的奶茶吧,更別說炎炎夏季裡佔據「空調wifi西瓜」三巨頭裡的西瓜皮了。
只要一想到喝不完的奶茶得先把珍珠撈出來,再把奶茶倒進下水道,最後才能把珍珠和奶茶杯分別丟進溼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袋裡,簡直人生無望啊!
對此大家紛紛表示,媽媽因為不健康希望我戒了二十年的奶茶,終於能戒掉了!
而小編回想起我在韓國那些年的「垃圾分類」經歷,也是忍不住擦了一把辛酸淚。
01
來自韓國「垃圾分類」的恐懼
初來乍到韓國的時候,我一度因為「丟垃圾」這件小事鬧了不少洋相。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我哼著小曲拎著兩袋垃圾下了樓,沒想到轉身剛準備離開,就被一隻「魔爪」抓了回來。
「罰款!」一聲中氣十足的女聲嚇了我一跳。
啥?
我丟個垃圾憑啥罰款?整準備懟回去,定睛一看,卻發現是房東大媽。
我租住的這棟小樓有三層,二樓和三樓租給了中國留學生,一樓則住著房東大媽本人。
基於中華民族傳統的求知慾和好學精神(其實是為了不被罰款),我決定「伸冤」。
房東大媽看了我一眼,用她那隻抓住我的「魔爪」拎起了我的兩袋垃圾,另一隻手拉著我進了她家。
房門一關,我本能的感覺到「危機」。沒想到房東大媽帶我來到了她家的廚房。
廚房裡井然有序,她拉開了一個小抽屜,一眼望去五顏六色還挺好看的。
房東大媽指著那堆五顏六色的塑膠袋跟我說,這是韓國政府統一發行的垃圾袋,分為5L、10L、20L、50L、100L和200L等多個規格。大媽解釋說,這些垃圾袋在便利店裡都有得賣,大小不同、價格也不等,在韓國丟垃圾必須要用這種統一制式的垃圾,否則會受到巨額罰金的懲罰。
受教的我恍然大悟,在大媽的「友情饋贈」下給我的垃圾袋外套了一層「標準垃圾袋」,大媽卻沒準備就此放我離開,反而說要在家裡請初來乍到的留學生吃飯。
大媽在廚房裡忙活了半天,我也不好意思幹看著,只能在一旁打打下手。
切完傳統韓國人醃製的「泡菜」後,我順手把泡菜殘渣丟進了垃圾桶,說時遲那時快,一聲尖叫刺入耳膜。
正準備端著豆腐湯走向餐桌的房東大媽停下了腳步,一臉震驚。
「???」 黑人問號臉可能就是我當時的表情。
「罰金!」大媽從牙齒裡擠出了兩個字。
「為啥?」 我也震驚了。
放下豆腐湯,大媽擦了擦手,再次拉開了那個五顏六色的小抽屜,臉上露出了一絲崩潰:「這種5L和10L的小垃圾袋是用來裝廚餘垃圾的,不能和普通垃圾混裝,否則會被罰款。」
好吧,好心幫倒忙,我只能低下頭開始當「撿垃圾的小女孩」。
而房東大媽坐在一邊苦口婆心的告訴我,韓國政府對於垃圾的管控可謂是很嚴。除了生活垃圾之外,韓國人對於建築垃圾的處理更是到了「變態」的地步。
日常搬個家啦,處理個衣櫃或者家具大件啦,最好的方式肯定是送人——因為你要扔掉的話,手續及其麻煩。你需要先買垃圾條填好貼在家具上,再去本區的事務所報備,最後把自己的家具搬到一樓等待處理。
基本上處理個家具回來,一定會未語淚先流的想念祖國。
吃完了飯,我拎著垃圾袋向大媽到了謝出門,正準備丟垃圾,低頭一看手機,周三了。
韓國施行「單雙號限行」制度,每個片區以單雙日劃分,而我們所在的小區則是周二周四周六才能扔垃圾。
得,折騰了一天,看了看手裡的垃圾,我又拎回了家。
不得不說,韓國人對於倒垃圾這件事確實比我們先進了不止一點,這可能跟他們比我們更早吃到「環境汙染」的苦頭有關。
韓國首都首爾的市中心有一條溪流,繁華的商業區內緩緩流過,是一道獨特的景色。
但就在20世紀40年代,這條被命名為「清溪川」的小溪還是一條臭水河。
試想,你家附近,一國首都的城市中央有一條散發著惡臭、垃圾橫流的臭水河,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為此,韓國政府耗費巨資,採用了「覆蓋」的方法,從1945年到1971年竣工,整整歷時26年。
而人,只有付出代價才會長記性。
02
「垃圾圍城」的亞洲各國
說到韓國政府對於垃圾的恐懼,就不得不提一提垃圾的危害了。
其實垃圾危害由來已久,只是生活在城市裡的絕大部分人感受不到。
2017年7月30日,中國正式下了「垃圾禁令」,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們不再進口24種「洋垃圾」了!就此,近千萬噸洋垃圾被攔在了國門之外。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進口洋垃圾呢?
實際上,這曾經是我們加入WTO的附加條件之一,我們得幫人家處理垃圾,才能進WTO的大門。
因此,在進入WTO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咬著牙幫西方處理了高達70%的「電子垃圾」和56%的廢棄塑料垃圾。當然了,這些垃圾的回收也可以再處理,經過再加工後轉手又是明晃晃的真金白銀。
但失去的美好環境,短時間內卻再也回不來了。
而東南亞各國在2017年中國發布「垃圾禁令」後也著實美滋滋了一陣。畢竟任何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用環境換錢,再用更多的錢換迴環境」這種事兒。
話說回來,喜滋滋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東南亞諸國們,在接受了一段時間垃圾處理後漸漸覺著情況不對了,他們驚恐地發出了被「垃圾圍城」的聲音。
於是被垃圾圍城的東南亞諸國們不得不放棄到手的賺錢機會。從2018年起,越南、泰國、印度等過都紛紛宣布了「垃圾禁令」——這錢他們不賺了!
對此,我們編輯部的金句大王韋哥發話了:這誰頂得住哇!還賺什麼錢,肯定保命為主啊!
對啊,這誰頂得住啊!
侵佔土地、滋生細菌、水汙染,更不用說時不時還有垃圾爆炸的事情發生,誰這麼傻,用命換錢啊,說不定錢還沒回本,人就沒了。
03
垃圾產業
意識到「垃圾圍城」的困境後,中韓等國連帶著亞洲各國也紛紛開始抵制「洋垃圾」,施行起「垃圾分類措施」。
對於措施,大家是歡呼支持的,一如地鐵上禁止飲食。
對於措施帶來的不方便,大家也是有對策的——比如花錢找「代扔」。
人有多懶,科(產)技(業)就有多發達,發現一雙賺錢的眼睛不是吹的。
就在上海出臺「垃圾分類」措施後,網絡上興起了一股「代扔」風。
眾所周知,「代購」是代買東西,那「代扔」就是幫你扔垃圾。前者是為了解決大家買不到國外產品的老大難,後者則是為了省事方便。
當然話雖然這麼說,小編還是覺得,「代扔」垃圾不太靠譜,你總不能奶茶喝不完打電話叫別人來你家裡分類處理吧?
何況丟垃圾這種動動手指的事情,既環保又能減肥,在處理廚餘垃圾的時候還能消耗喝奶茶帶來的卡路裡,四捨五入就是不長胖,何樂而不為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