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區每日至少產生各類生活垃圾700噸,「垃圾圍城」畫面已在上演,可目前漳州市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還不到位。不過,漳州市致力於推行的垃圾分類理念,配合相應的垃圾生態流轉屋和垃圾直運車,在最快速度內完成垃圾處置,有效改善了周邊環境。同時,漳州市環衛中心工作人員也走上街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市民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及如何分類,也為今後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打好了前戰。
為了讓垃圾分類在漳州更好地推廣,記者也採訪了眾多市民,他們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建議。
硬體 294座垃圾生態屋遍地開花
每天大清早,在漳州中心城區各主次幹道上,隨處可見垃圾清潔車、垃圾直運車有序作業;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環衛人的身影,各小區垃圾生態流轉屋更是成為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一切,讓漳州更美了,道路更乾淨了!
「從2017年7月垃圾生態流轉屋首次亮相至今,漳州中心城區已建有294座,另外,2019年將建設投入150座,它們集防臭、防曬、防雨、防撿、防汙、防拆、消毒、分類投放等功能於一體,環保又人性化。」漳州市環衛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前傳統垃圾桶,垃圾投放裸露、汙水橫流、臭氣燻天,傳統垃圾車經常「跑、冒、滴、漏」,如今,垃圾直運車直接收集垃圾到蒲姜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處理,實現垃圾清潔直運。
經過前期的建設,如今,8000個垃圾桶分布在市區大街小巷,100條收運路線,每天直運200多車次,294座垃圾生態屋拔地而起,也讓市民對城市垃圾進行源頭分揀提供了硬體條件。
軟體 拍攝垃圾分類宣傳片紀錄片等
為了推行垃圾分類,漳州市環衛中心已拍攝了51期「最美垃分人 讓垃圾分類成為時尚」的宣傳片,通過動畫、現場實景等多方式,並在其官方抖音上發布,為不懂分類的市民答疑解惑。
不僅如此,漳州市環衛中心今年還準備拍攝5集紀錄片,第一集《垃圾圍城》發布漳州市區垃圾現狀,第二集《厲害了我的機械時代》展示漳州環衛「大跨步」走進機械時代的面貌等。目前,這2集紀錄片已面世,並吸粉無數。第三集關於餐廚垃圾的紀錄片仍在拍攝中,擬於國慶前面世。
此外,漳州市環衛中心還聯合漳州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舉辦了垃圾分類主題遊園宣傳活動。接下來,他們還將走進校園,為小學生們講解垃圾分類小知識,讓垃圾分類從小做起。
導報記者了解到,為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漳州市人大組織制訂了《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草案修改二稿)》,並於9月21日至9月27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建議 設立獎勵機制積分可兌換獎品
那麼,漳州生活垃圾分類該如何推進呢?
長期在漳州、廣州兩地居住的莊大爺認為,漳州可借鑑廣州,把可回收垃圾放進相對應的垃圾桶內,會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獎品,有獎勵機制,群眾就比較願意進行垃圾分類。同時,目前漳州市民對垃圾分類意識不強,還是要廣泛宣傳,讓垃圾分類深入民心。
網友「Jing-Mirotic」認為,看完《垃圾圍城》紀錄片,能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應該有效利用可回收垃圾,承擔起垃圾分類的責任,降低垃圾處理的負擔。希望能真的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多設置分類垃圾桶,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分完的垃圾不是倒入同一垃圾車,而是真正地分好,利用好可利用的資源,讓周圍的環境更美好。(東南網 漳州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