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推行垃圾分類 294座垃圾生態屋遍地開花

2021-01-08 中國文明網

   

    漳州市區每日至少產生各類生活垃圾700噸,「垃圾圍城」畫面已在上演,可目前漳州市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還不到位。不過,漳州市致力於推行的垃圾分類理念,配合相應的垃圾生態流轉屋和垃圾直運車,在最快速度內完成垃圾處置,有效改善了周邊環境。同時,漳州市環衛中心工作人員也走上街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市民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及如何分類,也為今後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打好了前戰。

    為了讓垃圾分類在漳州更好地推廣,記者也採訪了眾多市民,他們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建議。

    硬體 294座垃圾生態屋遍地開花

    每天大清早,在漳州中心城區各主次幹道上,隨處可見垃圾清潔車、垃圾直運車有序作業;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環衛人的身影,各小區垃圾生態流轉屋更是成為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一切,讓漳州更美了,道路更乾淨了!

    「從2017年7月垃圾生態流轉屋首次亮相至今,漳州中心城區已建有294座,另外,2019年將建設投入150座,它們集防臭、防曬、防雨、防撿、防汙、防拆、消毒、分類投放等功能於一體,環保又人性化。」漳州市環衛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前傳統垃圾桶,垃圾投放裸露、汙水橫流、臭氣燻天,傳統垃圾車經常「跑、冒、滴、漏」,如今,垃圾直運車直接收集垃圾到蒲姜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處理,實現垃圾清潔直運。

    經過前期的建設,如今,8000個垃圾桶分布在市區大街小巷,100條收運路線,每天直運200多車次,294座垃圾生態屋拔地而起,也讓市民對城市垃圾進行源頭分揀提供了硬體條件。

    軟體 拍攝垃圾分類宣傳片紀錄片等

    為了推行垃圾分類,漳州市環衛中心已拍攝了51期「最美垃分人 讓垃圾分類成為時尚」的宣傳片,通過動畫、現場實景等多方式,並在其官方抖音上發布,為不懂分類的市民答疑解惑。

    不僅如此,漳州市環衛中心今年還準備拍攝5集紀錄片,第一集《垃圾圍城》發布漳州市區垃圾現狀,第二集《厲害了我的機械時代》展示漳州環衛「大跨步」走進機械時代的面貌等。目前,這2集紀錄片已面世,並吸粉無數。第三集關於餐廚垃圾的紀錄片仍在拍攝中,擬於國慶前面世。

    此外,漳州市環衛中心還聯合漳州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舉辦了垃圾分類主題遊園宣傳活動。接下來,他們還將走進校園,為小學生們講解垃圾分類小知識,讓垃圾分類從小做起。

    導報記者了解到,為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漳州市人大組織制訂了《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草案修改二稿)》,並於9月21日至9月27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建議 設立獎勵機制積分可兌換獎品

    那麼,漳州生活垃圾分類該如何推進呢?

    長期在漳州、廣州兩地居住的莊大爺認為,漳州可借鑑廣州,把可回收垃圾放進相對應的垃圾桶內,會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獎品,有獎勵機制,群眾就比較願意進行垃圾分類。同時,目前漳州市民對垃圾分類意識不強,還是要廣泛宣傳,讓垃圾分類深入民心。

    網友「Jing-Mirotic」認為,看完《垃圾圍城》紀錄片,能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應該有效利用可回收垃圾,承擔起垃圾分類的責任,降低垃圾處理的負擔。希望能真的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多設置分類垃圾桶,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分完的垃圾不是倒入同一垃圾車,而是真正地分好,利用好可利用的資源,讓周圍的環境更美好。(東南網 漳州文明網)

相關焦點

  • 創建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 龍文碧湖街道這樣做
    閩南網12月15日訊(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城管宣 文/圖)自2020年5月被列入首批創建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名單以來,碧湖街道嚴格按照《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暫行標準》及《2020年漳州市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的相關標準、要求,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重要活動內容,努力提高碧湖街道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與縱深度
  • 漳州市首部環保主題紀錄片《垃圾圍城》發布
    19日上午,漳州市首部環保主題紀錄片《垃圾圍城》發布。該影片歷時75天拍攝,攝製組輾轉漳州各大小區、夜市甚至焚燒廠,深入第一現場直擊我市垃圾問題,記錄一線環衛工作者的辛苦,同時也把我市解決「垃圾圍城」難題所採取的措施和探索呈現給觀眾。
  • 竹巖村:垃圾分類「紅黑榜」
    竹巖村:垃圾分類「紅黑榜」原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10期文/ 童夢寧「以前,村裡垃圾遍地、汙水橫流,到處髒亂不堪,村民怨聲載道。家家戶戶門口均統一擺放黃色和綠色垃圾桶,分別用於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投放。村民管玉有每天習慣性地將家中所有生活垃圾,用鐵鉗分揀出塑料瓶、塑膠袋、紙盒等可回收垃圾,投入黃色垃圾桶,剩下的廚餘垃圾則倒入綠色垃圾桶。她的8歲孫子楊雨森發現地面上有散落垃圾,也會主動拾起,精準分類投入垃圾桶。
  • 漳州召開主城區第9次生活垃圾分類月度調度會
    閩南網12月7日訊(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城管宣 文/圖)為進一步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組織領導,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12月4日上午,漳州市垃圾分類辦召開主城區第9次生活垃圾分類月度調度會。
  • 建築垃圾將推行分類收集管理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除了生活垃圾外,全省建築垃圾以後也將逐步推行分類收集和管理。近日,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安徽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建築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規範城市建築垃圾管理,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建築垃圾汙染環境問題,維護好全省城鄉生態文明。
  •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2020年底,力爭實現全覆蓋;全市3785所大中小幼學校已將垃圾分類納入教育教學體系,覆蓋率達到97%;5217家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垃圾分類首先是遵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認真落實《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嚴格執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
  • 漳州薌城主城區已建成垃圾屋228座
    閩南網9月18日訊(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薌城宣 文/圖)在大家的生活中,垃圾分類生態流轉屋已經並不陌生,在各個小區的普及已相當高。截至目前,薌城主城區已建成垃圾屋228座。  近日,漳州市區華港花園小區迎來了兩座環保垃圾屋。長期以來,選址一直是垃圾屋在各小區推廣的首要難題,在部分業主們看來,誰都不願讓垃圾屋靠近。
  • 杭州市江幹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金煒竑:以垃圾分類提升社會...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和「民生大事」。垃圾分類不僅僅是分類問題、減量問題,更是社會治理問題,垃圾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推行桶長制,江幹區把精細化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人」,垃圾分類的覆蓋面從2017年的294個小區增長到2019年的391個小區,參與戶數從2017年的23萬戶增加到2019年的32萬戶,垃圾分類的居民參與率明顯提升,進一步提升了物業服務水平和理念,有效加強了垃圾分類的薄弱環節,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同感,促進社會文明的遞進,實現居民從原來的「不參與、不分類」到「我要分、都要分
  • 山東萊西:因地制宜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開花
    中國發展網 程強、記者殷曉旭報導 近年來,青島市萊西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為宗旨,積極探索「物業城市」管理模式,引入市場化和社會化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有效分類,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完整鏈條,在村莊發起一場清潔行動的
  • 這座表演一年垃圾分類的城市,垃圾居然爆倉了!
    一個連垃圾都運不走的城市,竟然表演了一年的垃圾分類。擺上分類桶,就完成了垃圾分類覆蓋率2019年,「垃圾分類」可謂是當仁不讓的年度熱詞,街頭巷尾全民熱議。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昆明市主城區(包括呈貢區、昆明空港經濟區)全面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示範試點,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到2025年底,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你平常是怎麼扔垃圾的?掃碼就能扔垃圾?溫嶺的垃圾分類有了「新...
    平常你是怎麼扔垃圾的?打開垃圾桶蓋,往裡投放,搞定! 最近在溫嶺,扔垃圾有了「新玩法」。 近日,溫嶺首個無接觸式智能生態垃圾房——太平街道月河社區溪濱佳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正式投入使用。
  • 杭城各城區將來都能看到二維碼垃圾袋 推廣智慧垃圾分類
    浙江在線08月25日訊(今日早報通訊員 鄭清 記者 霍翟羿) 杭城已大力推行了半年多的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垃圾到底減少了沒?垃圾「三化四分」該怎麼做?下一步將會出臺什麼舉措來推動垃圾分類?這些都是不少讀者關心的問題。
  • 惠安螺城東南社區推行「積分兌換」 鼓勵垃圾分類
    居民將可回收的垃圾送到社區,可以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直接用於兌換生活用品。日前,在惠安螺城鎮東南社區,這一新舉措得到居民們紛紛點讚,成效良好。作為目前惠安縣唯一的垃圾分類示範點,螺城鎮東南社區多舉措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綠色低碳、健康生活理念逐漸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該社區的一個垃圾投放點,記者見到一個高135釐米的紅色垃圾箱——有害垃圾收集箱。「這種垃圾箱可以幫助居民解決有害垃圾無處丟棄的困擾。」
  • 垃圾分類 溫州在行動(三)鹿城垃圾分類新探索
    鹿城區濱江環衛所負責人 陳德強:以前我們中轉站都是混裝的,做垃圾分類以後,轉運站經歷了一些改造和提升,我們將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從進站就給垃圾分類的標誌標識給予明確和規範。作為全市首個片區垃圾分類中轉站示範點,新田園中轉站還建立了「不分不收、不分不運」為管理機制,拒絕混收混運保潔車,倒逼物業與保潔人員做好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工作。
  • 福州打出「組合拳」 2.0版垃圾分類引領綠色生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提出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福州市打出提升改造分類屋(亭)、改進沿街商鋪收運方式、推廣「公交站牌式」收運模式、推動垃圾分類向各縣(市)區延伸的「組合拳」,以2.0版垃圾分類引領綠色生活。  四定時間之外,也能投放垃圾嗎?
  • 網際網路+垃圾分類能否解決垃圾處理難題?
    發達國家與國內城市的垃圾分類經驗告訴我們:垃圾分類是垃圾進行科學處理的前提,為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奠定基礎,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要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有效分類是前提。遺憾的是,垃圾分類在我國雖已推行了17年,但受種種因素影響,整體成效仍有待提升。
  • 強化垃圾分類的硬約束
    垃圾分類在北京推行半年有餘,數據顯示,本市10月份的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較半年前增長了近12倍,進入末端處理設施的其他垃圾量同比下降32%。  居家過日子少不了要處理垃圾,搞好分類,對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城市環境大有裨益。
  • 解析|垃圾分類之後 如何關上垃圾管理這個「閉環」?
    一輛行駛在上海膠州路上的生活垃圾電動車。圖片來源:Mark Andrews / Alamy繼上海率先於2019年7月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之後,2020年,中國的垃圾分類按下了快進鍵。據住建部規劃,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的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9月1日,新修訂的《固廢法》正式實施,將中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回顧上海、北京等先行城市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大量的報導、宣傳和網絡熱議都聚焦於如何規範社區中的分類投放和收集行為,但是,被分出的垃圾的後端處理卻遠未被給予同等關注。
  • 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看這個社區居民的...
    垃圾分類在社區居家推行的怎麼樣了?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8月25日,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的一場居民垃圾分類經驗分享交流會議,讓大家了解到了垃圾分類的訣竅。垃圾扔錯了怎麼處罰?有居民介紹了自己垃圾分類經驗和具體方法,從自覺遵守情況到懲罰機制的實行,詳細介紹了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做到實現人人分類,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一名業主代表介紹,如何做好節能減排,首先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產品,例如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等,儘量購買可循環使用的產品。「在學校、社區等醒目位置張貼垃圾分類宣傳畫,多渠道提醒指導市民做好垃圾分類。」
  • 青秀區推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工作典型示範建設顯成效 溫馨提醒暖...
    日前,青秀區統籌部署,因地制宜,整合多方資源,率先在嘉和·南湖之都、廣西建設銀行宿舍、盛天茗城及埌西八組推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工作典型示範建設。青秀區津頭街道加快推行盛天茗城小區「三定一督」模式,即「定時定點定人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