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各城區將來都能看到二維碼垃圾袋 推廣智慧垃圾分類

2021-01-18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8月25日訊(今日早報通訊員 鄭清 記者 霍翟羿) 杭城已大力推行了半年多的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垃圾到底減少了沒?垃圾「三化四分」該怎麼做?下一步將會出臺什麼舉措來推動垃圾分類?這些都是不少讀者關心的問題。

  記者從杭州市垃圾分類專題會議帶來最新的消息:杭州在接下來的3年內,都將大力推行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尤其是垃圾「減量化」將會成為工作重點,明年將出臺生活垃圾三年減量計劃。

  今年上半年,

  杭城生活垃圾基本做到「零增長」

  前幾年,杭城的生活垃圾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增長,許多報導都提到了杭州在垃圾處理方面面臨的問題——快速增長的生活垃圾總量加上杭城本身有限的垃圾處理能力,「垃圾圍城」絕不是聳人聽聞。

  今年開始,杭城大力推進垃圾「三化四分」工作,尤其是垃圾減量化工作。半年過去了,生活垃圾到底有沒有成功「減重」呢?

  杭州市城管委表示:截至7月底,市區開展垃圾分類生活小區1836個,參與家庭94.47萬戶,市區日平均垃圾量9917噸,其中主城區同比下降3.68%,副城區同比增長4.18%。

  全市範圍內還設置了675個低價值物和1155個廢舊衣物回收點、30臺餐廚垃圾處理機和372個有害垃圾投放點,加強了低價值物和餐廚垃圾等的回收再利用。

  總的來說,1-7月,杭州生活垃圾總量增長了0.21%,基本做到了「零增長」,主城區的生活垃圾總量還有所下降,相對來說蕭山、富陽等城區垃圾量增幅較大,控量效果不明顯。

  不過,目前,杭城的垃圾「三化四分」工作,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垃圾分類質量不高,在不少地方還屬於走過場甚至流於形式。

  杭州市副市長項永丹表示,明年,杭州將出臺兩個「三年計劃」,包括生活垃圾三年減量計劃和杭州市固廢處置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生活垃圾「三化四分」。

  杭城要大力推廣

  「智慧垃圾分類」

  記者從杭州市城管委了解到,城管委將力爭通過3年努力,實現垃圾分類整體質量逐年提高,市區日人均生活垃圾量逐年下降5%(即「3個5%」)的目標。

  不少已經試點的垃圾分類新舉措,如二維碼智能垃圾分類系統、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等,接下來都將在杭城各地進行推廣。

  本報曾報導:目前,杭州不少小區都已經用上了智能化回收系統,利用二維碼、物聯網等智能化手段,實行垃圾分類智慧管理,採取積分獎勵等形式,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推進垃圾減量。

  杭州市副市長項永丹提到,關於去年曾被媒體廣泛關注的「杭州市政府每年花1800萬購買垃圾袋」一事,目前免費垃圾袋遍地無償發的舉措,沒有和垃圾三化四分直接掛鈎,而是變成了一種福利。而像餘杭區星海雲庭等小區,把二維碼貼在垃圾袋上,實現垃圾分類的「實名制」,讓垃圾袋成為了垃圾分類的助力。

  這一舉措,能不能在杭城推廣開來呢?

  記者從杭州市城管委了解到,杭城接下來要推廣「二維碼智能垃圾分類」的做法,在各區選擇1-2個街道開展二維碼智能垃圾分類試點。

  也就是說,貼著二維碼的垃圾袋,以後在杭州各城區都能看到。

  同時,城管委還將充分利用「貼心城管」手機APP等現有智能平臺,研究制定「智慧垃圾分類」推進方案,著力打造杭州垃圾分類新模式。

相關焦點

  • 臺江美倫浩洋麗都:智慧垃圾分類屋「綁定」居民信用
    在美倫浩洋麗都A區智慧垃圾分類屋,居民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  垃圾智慧分類  實施信用獎懲  在垃圾分類屋旁,記者看到了垃圾袋自助發放櫃和乾濕垃圾分類投放箱。居民打開「e福州」APP,掃描「福碼」,自助取出綠色、黃色垃圾袋各一卷,分別用於裝廚餘溼垃圾和其他垃圾。
  • 福州打出「組合拳」 2.0版垃圾分類引領綠色生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提出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福州市打出提升改造分類屋(亭)、改進沿街商鋪收運方式、推廣「公交站牌式」收運模式、推動垃圾分類向各縣(市)區延伸的「組合拳」,以2.0版垃圾分類引領綠色生活。  四定時間之外,也能投放垃圾嗎?
  • 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寧德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蕉城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寧德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實施方案( 2019-2021年)》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破袋神器、自製花肥……這份垃圾分類「三十六計」,快點收藏
    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一個多月了。這一個月間,一個問題也引起各界關注:上海能否為困擾中國城市已久的垃圾問題找到一條「破冰之路」?都說上海人精明,垃圾分類的很多草根智慧足以為證。特大城市垃圾分類減量需要久久為功,緩不得也急不得。這個慢活、細活,靠的是每個市民的參與並且堅持。
  • 垃圾分類新時尚,「永和模式」推廣有方
    為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在居民中進一步樹立「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理念,今年以來,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在黨工委書記鍾才雍堅持黨建引領下,積極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永和街環衛監督管理站(下稱永和環衛站)組織社會力量,在全街範圍內進行垃圾分類系列宣傳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全民垃圾分類工作,並打造了「永和模式」垃圾分類宣傳模式
  • 臺灣垃圾分類的隨袋徵收模式治不了國內垃圾分類
    老羅講分類(151):最近垃圾收費的信息廣為流傳,而呼聲最高的方法就是隨袋徵收,這也是臺灣引以為豪的成功經驗。在香港,曾經也有不少官員甚至環保團體說臺北市的垃圾徵費很成功,所以香港應該模仿。而真相告訴我們。
  • 大件垃圾如何處理?無人指導怎麼辦?垃圾分類五大難題如何破
    垃圾袋上印製二維碼徐豔蓉今年67歲,她既是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一號院的一位普通居民,也是小區垃圾分類檢查員。記者到她家探訪時,徐女士正忙著做晚飯,手邊放置著街道發的兩個小號垃圾桶,分別用於裝其他垃圾和廚餘垃圾,桶內都套著袋子。
  • 聊不完的垃圾|新書分享:垃圾何其多,推廣分類如何「避坑」
    如何重新利用資源才是垃圾分類的下一步要去思考的問題。另外,本書最大的亮點是打開書就能看到的三張非常酷、科學嚴謹但又通俗易懂的插圖。接下來請我的同事黃桅插畫師來介紹一下這三張圖的故事。三張流程圖怎麼來的李麑:對於很多市民來說,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能接觸到的只是從家到垃圾箱這部分。但是誰來處理、要經過什麼樣的程序來處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的。
  • 垃圾分類點解咁難?(組圖)
    2004年,東莞開始在城區內各大主次幹道設置分類垃圾桶;2006年6月各鎮街的主幹道大規模設置了分類垃圾桶,很多小區也普遍採用了分類垃圾桶。2011年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在寮步鎮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在東莞推廣多年,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其效果並不理想。
  • 垃圾袋、毛髮屬於什麼垃圾?常見垃圾分類誤區你需要知道
    垃圾袋、毛髮屬於什麼垃圾?(點查看詳情)四大類中還有「其他垃圾」這一分類,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外的生活垃圾歸入其他垃圾。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廢舊衣物、牙籤、毛髮甚至垃圾袋都歸入其他垃圾。儘管有了其他垃圾這一分類作為兜底,但是部分常見的生活垃圾還是可以歸入其餘三類垃圾中。在常見垃圾分類中,有哪些誤區容易「中招」呢?
  • 銅川垃圾分類宣傳畫
    南京市垃圾分類實例.jpg南京玄武區一部分住宅小區示範點智能化垃圾分類回收箱今年,南京市將再次推動住宅小區生活廢棄物定時執行指定推廣,有標準的住宅小區車位配比集中化推廣的垃圾房、環境保護屋等。惠州市垃圾分類示範點進到實際操作環節伴隨著分類垃圾箱在示範點場地相繼布局放置,惠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宣布進到實際操作環節。批示範點場地關鍵包含廣東省惠州市寫字樓、惠城區寫字樓等公共機構和公共場合惠州火車站。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驛站環保主管張彤說,「我們還設計製作了一個分揀臺,能進行乾濕垃圾分類的分揀,也能讓居民更直觀地學習,每一次居民參與投放都能學到一些分類知識,投放正確的居民還能獲得積分。」  據介紹,該驛站設置的可回收智能分類收集箱,在每次投放後系統自動進行稱重,每千克回收物都可獲得積分。根據累計所得,市民可在驛站的智能積分兌換機上,換取垃圾袋、捲紙等日常生活用品。
  • 一秒拆袋解袋 「破袋神器」讓垃圾分類無憂
    浙江在線11月15日訊(通訊員 甘曉培)易腐垃圾怎麼投?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屬於什麼垃圾?近日,在溫州甌海區麗岙街道盛嶂家園小區內的易腐垃圾桶邊沿,出現了一個備受居民喜歡的「破袋神器」。  這個「神器」工具小巧輕便,底部是一根鋸齒,頂部通過鎖扣擰緊在垃圾桶邊沿。
  • 自主研發「亦分類」微信小程序,亦莊鎮開啟垃圾分類2.0模式
    「您這垃圾分得真不錯!這袋是廚餘垃圾,可以積50分,來,我掃您的碼,給您把分積上……」一排整潔的垃圾桶旁,大興區亦莊鎮鹿海園三裡小區垃圾分類桶前指導員石文成正在用微信「掃描」居民手中的專屬垃圾分類二維碼卡片。居民完成投放的同時,積分也分別顯現在居民手中「亦分類」小程序和亦莊鎮垃圾分類管理系統中。
  • 網際網路+垃圾分類能否解決垃圾處理難題?
    目前,我國90%以上可以利用的廢棄物,都被填埋或焚燒掉。在每年產生的15億多噸建築垃圾中,再生利用的僅有幾千噸。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生活垃圾還在以每年5%至8%左右的速度遞增,不少城市面臨著「垃圾圍城」的難題。要實現垃圾的最大化利用,前提便是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 溫州在行動(三)鹿城垃圾分類新探索
    記者 陳成廣:我現在的位置在新田園小區,在我身邊,有這樣一套智能分類垃圾桶,而據鹿城行政執法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像這樣的垃圾桶,已經在溫州的6個小區,全面的投入使用。新田園片區是鹿城區創建的第一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涵蓋新田園、大自然等5個社區,記者也在一處投放點看到這裡的居民已經逐漸形成了垃圾分類的意識。
  • 生活垃圾分類4個月成績喜人,鼓勵「破袋」提高廚餘垃圾純淨度
    扔廚餘垃圾的時候是「破袋」還是「帶袋」最受市民關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開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4個月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當大部分人能準確進行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後,投放廚餘垃圾可以從「破袋」到「開袋檢查」再過渡到「帶袋投放」。
  • 福建漳州市推行垃圾分類 294座垃圾生態屋遍地開花
    不過,漳州市致力於推行的垃圾分類理念,配合相應的垃圾生態流轉屋和垃圾直運車,在最快速度內完成垃圾處置,有效改善了周邊環境。同時,漳州市環衛中心工作人員也走上街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市民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及如何分類,也為今後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打好了前戰。    為了讓垃圾分類在漳州更好地推廣,記者也採訪了眾多市民,他們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建議。
  • 垃圾分類試點一年 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部分問題將會有效解決。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在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背後,許多像張青這樣的分類指導員、守桶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於北京垃圾分類並未像上海一樣強制要求「定時定點」和破袋投放,但廚餘垃圾清運時要求其中不含有玻璃陶瓷、金屬雜物和塑料橡膠,除了部分示範小區外,不少小區都需要靠人工進行二次分揀才能滿足清運標準。為何會出現二次分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