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2021-01-08 環保在線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

城市垃圾佔地的現狀和危害如何?「垃圾圍城」的成因是什麼?面對垃圾步步緊逼,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在固廢處理方面,人們有著太多的問題。中國環保在線現就我國城市垃圾佔地問題的危害、成因和對策等進行解讀。




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城市垃圾一般指城市區域內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商業垃圾等。我國進入了城鎮化的高速度、大規模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已經接近55%,未來依然有大批的人口從農村湧入城市,城市垃圾的規模和總量也隨之增大,佔用大量土地。全國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垃圾圍城」。垃圾佔地已經不只是區域環境問題,處理不當則會成為社會問題。    

城市垃圾佔地的現狀和危害
  

  (一)城市垃圾總量大且佔用大量土地  

  我國垃圾總量不斷增加,2004年垃圾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大的垃圾生產國。城市生活垃圾量從2003年的1.48億噸上升到2013年的1.72億噸(圖1),預計2020年可以達到3.23億噸。城市生活垃圾以8%-10%的速度持續增長,而城市垃圾清運量增速僅為3.3%。城市垃圾歷年累積存量高達80多億噸,侵佔了近80萬畝的土地。這些城市垃圾佔地主要包括露天垃圾堆和垃圾填埋場。2003年到2013年城市填埋場從457座上升為580座(圖1)。這些填埋場數量巨大、大部分有待封場,更有成千上萬不在統計範圍內的小型填埋場和露天垃圾堆,面臨著嚴峻的治理任務。

      

  圖1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和無害化衛生填埋處理廠數(2003-2013)

  

  資料來源:2014年《中國統計年鑑》。

  

  (二)城市垃圾佔地對環境安全和居民健康危害巨大  

  城市垃圾佔地影響周邊自然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首先,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的填埋氣體,會加劇溫室效應,加速氣候變化,造成大氣汙染,導致周邊臭氧的形成,影響周圍植被,甚至可能產生火災或者爆炸事故等,為居民帶來患癌的風險。其次,垃圾滲透液中有毒的有機物或無機物甚至植物性營養物,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脅,通過食物鏈的積累效應威脅人類健康。第三,垃圾填埋場可能導致地面下降、填埋氣體或垃圾滲濾液的遺漏,影響土地的生態恢復和二次利用,降低土壤肥力。第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種類更加複雜。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建築、化學類垃圾等的不當的分揀方式加劇了鉛、鎘、汞等重金屬等的汙染。大量的塑膠袋、

廢金屬

等難以降解,嚴重輻射土壤,導致土質硬化、農作物減產等。特別是老舊填埋場,受到當時設計工藝、技術的局限,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比較低。這些場地比一般的工業場地汙染更加嚴重。  

  我國垃圾佔地汙染非常嚴峻。以基本完成城鎮化的北京為例,490處垃圾場中,14處典型的垃圾場附近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四成垃圾場存在較大汙染風險。阿蘇衛和六裡屯填埋場不符合國家關於垃圾填埋場汙染控制標準而盲目選址,直接影響北京近郊區地下水水質。至於更早期的垃圾填埋場,比如天通苑等小區,沒有進行環評和修復就被用於建造住宅。

相關焦點

  • 《垃圾圍城》:對於生存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淺析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垃圾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人們呼吸時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樣,雖然呼吸不可以減少,但是垃圾的製造可以。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垃圾分類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陌生的,因為我們從小就沒有受到過垃圾分類的教育,甚至在以前的農村會專門為村民挖出「壕傾」來讓村民扔垃圾,所以有很多人意識不到垃圾產生的危害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 垃圾圍城無解? 專家:明確規定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
    馬濤  門診問題:  怎樣才能解決垃圾圍城困局?  2016年2月6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垃圾綜合治理,轉變觀念,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大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垃圾圍城是老問題了,為什麼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我國應當採取何種具體措施加以解決?
  • 校園暴力的現狀、成因及預防對策
    為了找到答案,我進行了搜集大量資料與社會調查工作,併到某基層檢察院實地調研,對於校園暴力的現狀、成因及預防對策進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些觀點和看法。部分被害人也存在家庭教育、監護缺失的問題。    5.低齡化趨勢明顯    近年來,校園暴力犯罪案件的施暴者年齡呈低齡化趨勢,很多施暴的學生因年紀小而未被立案處理。
  •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在垃圾處理場裡插入管道  上述例子是中國各地尋求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嘗試之一,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已經成為中國各地普遍面臨的難題。  此前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介紹,「垃圾圍城」將使京津冀地區深陷窘境。以北京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669萬噸,日產生量1.83萬噸,但全市垃圾日處理能力卻只有1.27萬噸。
  • 從《垃圾圍城》感受影像的力量
    於是,他將該系列攝影作品命名為「垃圾圍城」,希望藉此呈現他所生活的城市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垃圾包圍的境況,並以期引起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注。  王久良因這組作品獲得了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展的「年度傑出藝術家」金獎。藉助多次重要的攝影展覽,以及超過200家中外媒體的報導,他終於「夢想成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垃圾治理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 王久良的《垃圾圍城》
    這就是紀錄片《垃圾圍城》首映當天的情景。2008年,正在拍攝《鬼神信仰》的王久良為了尋找純淨的自然環境,回到老家山東安丘。在那之前,他對老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以前單純的農村。但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遍地都是裝過農藥化肥的袋子。回到北京,王久良開始關注北京的垃圾場。
  • 學者記者與環保行者相聚北大 關注垃圾圍城
    6月5日下午,「2015地球·公民·傳媒環保日聚焦——垃圾的圍城與突圍」活動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拉開帷幕。中國青年網記者 盧冠瓊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盧冠瓊)「在中國十大環境問題中,垃圾問題,排名第三。」「據預測,201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量將達2.6億噸;到2020年,將達到3.23億噸。這些垃圾,將會給我們的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它會侵佔我們的土地、汙染農田、汙染水源、汙染大氣、傳播疾病。」
  • 別怕垃圾分類麻煩,我在韓國留學,告訴你垃圾圍城有多恐怖!
    試想,你家附近,一國首都的城市中央有一條散發著惡臭、垃圾橫流的臭水河,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為此,韓國政府耗費巨資,採用了「覆蓋」的方法,從1945年到1971年竣工,整整歷時26年。而人,只有付出代價才會長記性。02「垃圾圍城」的亞洲各國說到韓國政府對於垃圾的恐懼,就不得不提一提垃圾的危害了。
  • 救救下一代吧,比霧霾更可怕的「垃圾圍城」,正在毀掉我們的城市
    日產垃圾的數字已經足夠驚人,何況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持續製造。而且,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製造垃圾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沒有人喜歡垃圾,但沒有人不製造垃圾。「垃圾圍城」是我們必然、遲早會面臨的現實困境,逃無可逃。關於「垃圾圍城」的危害,很多人還很「無感」。但在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有一個遠豐村,已經深受其害。
  • 中央領導關注垃圾圍城照片 批示北京垃圾場整治
    ,但拍攝《垃圾圍城》,他學到的幾乎都是課本之外的東西。  影像參與社會變革的範本  2010年6月至7月,在北京宋莊美術館的展覽中,王久良《垃圾圍城》的全部攝影作品以及同名紀錄片被全面展示,他希望這些圖像所揭示的商業消費生產以及因此所帶來的生活觀問題,能持續地引起社會公眾的正視。  而近期在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垃圾圍城》紀錄片正吸引著不少觀眾。
  • 中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 加劇「垃圾圍城」
    加劇垃圾圍城 造成環境汙染 我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生活中的廢玻璃,在歐洲回收率高達90%,而在我國85%都被混在垃圾中廢棄。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尤其廢玻璃、廢紡織物、廢包裝紙等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既加劇了垃圾圍城趨勢,又造成了環境汙染。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再生資源領域存在回收體系無序、產品標準缺失、技術落後等多重掣肘。專家呼籲加強相關法規和標準等頂層設計,構建標準化、規範化回收體系。現狀:再生資源回收率偏低大量資源遭浪費垃圾是被放錯位置的資源。
  • 王久良:「垃圾圍城」的發現者
    2008年9月,平遙國際攝影節期間,王久良見到了國內知名策展人鮑昆,把自己有關垃圾題材的詳細拍攝方案和計劃拿來與之交流,並最終獲得了鮑昆的認可和資金支持。  回到北京後,王久良著手關注北京的垃圾場,「最開始想的並不是拍《垃圾圍城》,最想拍的是垃圾背後本質的問題。」不過,隨著進程的深入,他發現這個垃圾場本身是有故事在裡面的。垃圾場在哪?有多大規模?垃圾從哪來?
  •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垃圾處理「困」在何處?
    作為一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垃圾處理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依然面臨較多挑戰。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矛盾同時存在,不同性質的問題複合交織,導致媒體報導和公眾認識垃圾處理困境時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頗。客觀認識我國垃圾處理困境,有助於儘快走出困境。
  • 垃圾圍城這一現狀如何根本解決?
    1.7日,武漢兩會代表委員共同呼籲,從源頭上破解垃圾圍城!武漢市曾在1996年、2008年兩次推行垃圾分類,均因「水土不服」,無疾而終。居民生活習慣難以改變,後期分類收運、處理體系跟不上,是試點失敗的兩大原因。
  • 垃圾圍城怎麼辦?垃圾產業鏈不賺錢是難題
    目前,世界範圍內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填埋、焚燒、堆肥。填埋是應用最早、最為廣泛的一種方式。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提出「衛生填埋法」,處理量大,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填埋是中國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垃圾填埋處理量大約佔垃圾總量的 60%。隨著人口數量的迅速增長,垃圾清運量快速增加,垃圾處理壓力越來越大,垃圾「圍城」的現象普遍發生。
  • 怎樣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看省建設廳廳長如何回應
    節目現場,媒體記者、企業代表、市民朋友以及在校學生就「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提出了很多問題,垃圾問題不單單是個人所要關心的問題,更是全社會需要共同關注的大事。浙江目前垃圾問題,不容樂觀!項永丹說:浙江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化率高於全國十個百分點。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垃圾問題,特別是垃圾圍城,已成為現實。截至去年底,浙江每天需要處理6.8萬噸垃圾。
  • 電力市場「不平衡資金」問題的成因及對策
    電力市場不平衡資金問題的成因分析  不平衡資金問題之所以會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它正是上一輪電改(以2002年國務院5號文件《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印發為標誌)停擺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當時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設立了華北、東北、西北、華東、華中、南方電網公司,建立了電力調度交易中心,著手培育區域電力市場,並按市場規則進行電力調度。
  •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2019-06-26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偷倒垃圾看亟待解決「垃圾圍城」難題
    蘇州7月1日曝出萬餘噸上海垃圾傾倒案尚未了結,江蘇南通江心沙農場也驚現數千噸來路不明的垃圾。據運載垃圾貨船上的船員透露,這些垃圾也是從上海運來。(7月16日人民網-江蘇視窗) 從去年5月,就出現過從上海到江蘇無錫惠山區偷倒垃圾的現象。而在今年7月的一個月之內,又出現了兩起從上海到江蘇偷倒垃圾的現象。
  • 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到去年,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的難題。」1月15日上午,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在廣州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上回答南都記者關於垃圾分類的問題時如上回應。現場分享廣州三個先行做法廣州市2019年第三季度起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其中,推進樓道撤桶、實現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成為各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