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收費能治?

2021-01-08 虎嗅APP


7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份文件,還專門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核心內容是要對垃圾處理收費。按照這份名為《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的文件,全國城鎮要在2020年底前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人可能很驚訝,以後扔垃圾要收費了。


其實,垃圾費很多城市已經收了很多年,只不過收取方式比較「隱蔽」,很多人並沒有感知。


所以,發改委這次說的應該是「按量收取」,即推行垃圾計量收費,並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原則是「誰汙染誰付費,多汙染多付費」


01


垃圾收費制度在發達國家已經存在好長時間了,中國自2002年《關於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垃圾處理產業化的通知》發布後,國內就全面開徵起了垃圾處理費。


十幾年來,國內城市的垃圾收費,基本上都是費用固定、按戶計徵。


按戶收取垃圾處理費,固然簡單易操作,可只按戶不論具體垃圾排放量、扔多扔少都一樣的收費模式,弊端也很明顯。


這種粗放的收費模式既導致市民缺乏足夠的垃圾減量動力,也會產生少排者補貼多排者的現象。


也就是說,這無益於垃圾源頭減量,也有失公平。當下很多城市「垃圾圍城」嚴重,也跟這不無關係。


以下是近10年中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從圖上可以看出,垃圾量並沒有因為收費而減少。



如果這個不夠明顯,可以看看下圖近9年中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增長情況,2008年和2007年相比增加了223.2萬噸,2011年和2012年增速加快,達到600多萬噸左右,2015年和2016年又上了一個臺階,增加量達到1200萬噸以上。



所以,過去10年,中國「垃圾圍城」的速度還在加劇,這也是國家過一段時間就重提垃圾處理收費的主要原因。


2017年11月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上,財政部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城鎮垃圾處理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不過,垃圾處理收費也面臨很多難點,按照財政部的說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收費制度具有滯後性。現有生活垃圾的收費制度仍在早前發布的文件基礎上構建而成。


2. 徵收率低。由於居民居住的分散性,一些無物業小區大量存在,徵收垃圾處理費的成本較高,收費制度的強制性和規範性不夠。


3. 收費主體各地不統一。有些是住建、市政、城管等部門收取,有些是由供水、環衛等企業來收取,還有些是由政府或企業委託的小區物業、居委會等單位來收取。


02


垃圾收費制度沒有建立起來,垃圾排放量就沒有大幅度減少,於是,國家就需要在垃圾處理上面下功夫。


目前國內處理垃圾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填埋、焚燒和堆肥,從數量上來說,填埋>焚燒>堆肥,不過這幾年堆肥方式已經很少,連國家統計局都沒有統計數據了。


以下是近10年中國通過填埋和焚燒處理的垃圾量。



從圖上可以看出,填埋是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以2016年為例,58.23%的垃圾通過填埋處理了,不過這幾年垃圾填埋量增速放緩,主要是垃圾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


這幾年,房價普漲,土地資源彌足珍貴,任何一塊地同來填埋垃圾對地方政府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所以,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通過焚燒處理垃圾的量2011年以後大幅增長。2011年是2599.3萬噸,2016年達到7378.4萬噸,5年增長了2.84倍。


垃圾焚燒處理量的增加不僅僅是因為垃圾填埋的土地成本增加,主要還和垃圾焚燒處理技術越來越先進有關,比如垃圾發電在很多大城市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應用了。


相比填埋和焚燒,堆肥是一種更「綠色」的垃圾處理方式。以下是最近5年通過堆肥方式處理垃圾的量。



從圖上可以看出,垃圾堆肥處理量和前兩種方式相比非常小,每年只有180萬噸左右,而從2012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就沒有單獨統計了。


以上三種處理方式基本上都是無害化處理,並且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無害化處理量這幾年也在不斷增加。



從上圖可以看出,2007年中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只有9437.7萬噸,2016已經達到19673.8萬噸了。


以下是近10年中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說實話現在已經很高了,能達到96%以上,而10年前還只有62%。



不過,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方面,中國各省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比如北京、上海以及一些南方省份無害化處理率都比較高,但有些省份就比較低了。


以下是我選取的北京、上海、河北、黑龍江、遼寧和甘肅近10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北京:



上海:



河北:



黑龍江:



遼寧:



甘肅:



從上面5幅圖對比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在全國都是領先的,遼寧和黑龍江相對較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最低是甘肅,2016年只有72.8%。


其實除了上述5個省市,我還看了其他所有省市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發現2條規律:


1. 南方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普遍高於北方;

2. 經濟發達地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高於經濟欠發達地區。


所以,垃圾處理是要花錢的,而且對地方財政來說還是一項不小的支出。


03


垃圾處理收費如果落實到位,絕對是「一舉多得」,既可以增加垃圾排放者的成本,也能減少垃圾處理財政支出,最重要的是能保護環境。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2015年在一份報告中測算:2012年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成本為1530.7元/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生活垃圾清運量為872.6萬噸,按此計算,北京2016年僅生活垃圾管理的社會成本就達133.57億元。


其實,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每年都會公布地方財政支出情況,在「地方財政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中會含有「城鄉環境衛生支出」,只不過沒有單獨列出來。



在財政支出中,「地方財政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並不是一個小數目,以下是北京2016年前10大財政支出項。



從上圖可以看出,「地方財政城鄉社區事務支出」是排在第一項的,支出額度遠遠大於教育、社保、醫療、公安、交通和住房保障等支出。


另外,「地方財政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在北京市前10大財政支出項中增速也是比較大的,2012年只有430.76億,2016年已經達到1120.37億,4年增長了2.6倍。


為了防止以偏概全,我又查詢了全國地方財政支出中的「地方財政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依然位居前幾位。



現在唯一的未知項就是不清楚「地方財政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中「城鄉環境衛生支出」的具體數額,但從北京的情況來看,各省垃圾處理的財政支出不會太少。


所以,垃圾收費已經刻不容緩,即能減輕財政負擔,收費對減少垃圾排放量也是有明顯作用的。


根據歐洲回收和再利用協會1998年的統計資料,比利時的埃諾省實施按量收費第一年居民生活垃圾填埋量降低65%;荷蘭北荷蘭省的奧斯贊垃圾產生量減少38%,填埋的垃圾減少60%;日本的與野市可焚燒物減少13%,非焚燒物減少27%。


正因如此,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很多成員國的許多城市,早早就實行了垃圾計量收費。


比如德國,是按垃圾桶大小及清理次數等來計算;美國部分州和州下屬城市也實現了垃圾計量收費;日本則做得更精細,除了電器和大型垃圾要購買垃圾處理票付費以外,生活垃圾的收費方式有單一計量收費、超額計量收費、累計計量收費、定額收費等五種。 


所以,在中國討論的不應該是要不要對垃圾處理收費,而是如何收費,現在來看,「按量付費」是個方向。


「按量付費」的好處在於,打破了以往傾倒垃圾的「大鍋飯」做法,誰倒垃圾多誰付出的成本就多。


希望中國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儘快建立起來,還大家一個更好的環境。

相關焦點

  • 王久良:「垃圾圍城」的發現者
    2008年9月,平遙國際攝影節期間,王久良見到了國內知名策展人鮑昆,把自己有關垃圾題材的詳細拍攝方案和計劃拿來與之交流,並最終獲得了鮑昆的認可和資金支持。  回到北京後,王久良著手關注北京的垃圾場,「最開始想的並不是拍《垃圾圍城》,最想拍的是垃圾背後本質的問題。」不過,隨著進程的深入,他發現這個垃圾場本身是有故事在裡面的。垃圾場在哪?有多大規模?垃圾從哪來?
  • 垃圾圍城無解? 專家:明確規定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
    ◇正是看到執法效果不大,公民即使受到生活垃圾汙染侵權損害,也不願意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完善垃圾收費制度,對城市垃圾衛生填埋場、焚燒廠執行排汙許可證制度,並進行跟蹤管理,進而倒逼源頭分類與減量。   ◇應當將民眾的環境保護教育納入到立法體系中。
  • 王久良的《垃圾圍城》
    原本計劃只有七八十人的場子來了近300人,為了維護秩序,影院經理只允許三分之一的人進入可容納100人的放映廳,最後連嘉賓慄憲庭都沒能進去。這就是紀錄片《垃圾圍城》首映當天的情景。2008年,正在拍攝《鬼神信仰》的王久良為了尋找純淨的自然環境,回到老家山東安丘。在那之前,他對老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以前單純的農村。但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遍地都是裝過農藥化肥的袋子。
  • 垃圾圍城怎麼破
    人們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源源不斷地製造著垃圾。本人居住的小區,每幢樓前都並排擺放著五六個大垃圾桶,一到晚間,幾乎每個垃圾桶都集得滿滿的,有時還溢出邊沿,遺灑在地上。想到小區有幾十幢這樣的居民樓,再聯想到整個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規模之大,難以想像。據稱,全國有200多座大中城市都存在垃圾圍城的現象,原因是垃圾處理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垃圾產生的速度。
  • 《垃圾圍城》:對於生存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淺析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甚至在這些垃圾中還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比如:電池、過期藥品等。我們在處理垃圾的同時,垃圾也在報復我們。垃圾分類是解決這一現象的最主要的辦法,將垃圾在製造者手中就開始分類,這樣能節省很多的步驟,節省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今天就依託影片《垃圾圍城》來看一下我們生活的環境到底是什麼樣的,垃圾分類到底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觀。
  •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2019-06-26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組圖:垃圾圍城——王久良之觀察
    > 隱藏 查看圖注 當我們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後於是,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所有的垃圾都得到了有效的處理,即使還有一點疑慮,也會在許多公開的肯定性報導中放下心來,繼續生活,繼續消費,對於製造垃圾也不再有絲毫的愧疚。然而,我親身拍攝的這些照片,告訴我自己,也告訴所有人:事實並非如此。作為一名普通人,我沒有辦法從相關單位得到詳實的數據和信息,我能做到的便是騎著摩託去追蹤垃圾車,用這種最笨的辦法尋找垃圾的最終去向。
  • 從偷倒垃圾看亟待解決「垃圾圍城」難題
    蘇州7月1日曝出萬餘噸上海垃圾傾倒案尚未了結,江蘇南通江心沙農場也驚現數千噸來路不明的垃圾。據運載垃圾貨船上的船員透露,這些垃圾也是從上海運來。(7月16日人民網-江蘇視窗) 從去年5月,就出現過從上海到江蘇無錫惠山區偷倒垃圾的現象。而在今年7月的一個月之內,又出現了兩起從上海到江蘇偷倒垃圾的現象。
  • 垃圾圍城:每人每年製造的100多公斤生活垃圾,去了哪裡? |有理數
    在2010年上映的紀錄片《垃圾圍城》中,導演王久良考察了北京周邊大大小小共四百多個垃圾場。他發現外圍的垃圾場連成一圈,組成了那時候北京的「七環」。  7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全國城鎮要在2020年底前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 從《垃圾圍城》感受影像的力量
    從愛攝影到追垃圾  1976年出生的王久良還在讀高中時就已經是一名執著的攝影愛好者。為了能在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攝影,他先後三次考入大學,前兩次均因各種原因而退學。直到2003年,26歲的他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攝影專業,終於成為比同班其他同學年長7歲的「新生」。
  •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垃圾處理「困」在何處?
    作為一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垃圾處理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依然面臨較多挑戰。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矛盾同時存在,不同性質的問題複合交織,導致媒體報導和公眾認識垃圾處理困境時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頗。客觀認識我國垃圾處理困境,有助於儘快走出困境。
  • 怎樣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看省建設廳廳長如何回應
    在浙江,「五水共治」讓「溪柳自搖沙水清」成為常態;「三改一拆」讓「萬丈高樓平地起」成為可能;「城市綠道」讓「何妨吟嘯且徐行」成為時尚…… 為更好地建設「兩美浙江」,省建設廳決心向垃圾「宣戰」,緊緊圍繞生活垃圾治理「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五年全面決勝」的總目標,以抓「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一樣的力度和氣勢,堅決打贏垃圾分類攻堅戰。
  •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在垃圾處理場裡插入管道  上述例子是中國各地尋求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嘗試之一,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已經成為中國各地普遍面臨的難題。  此前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介紹,「垃圾圍城」將使京津冀地區深陷窘境。以北京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669萬噸,日產生量1.83萬噸,但全市垃圾日處理能力卻只有1.27萬噸。
  • 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到去年,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的難題。」1月15日上午,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在廣州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上回答南都記者關於垃圾分類的問題時如上回應。現場分享廣州三個先行做法廣州市2019年第三季度起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其中,推進樓道撤桶、實現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成為各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之一。
  • 垃圾圍城成北京「七環」(圖)
    據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記者盧國強、塗銘、李舒)近日,一個名為「垃圾圍城,北京一個攝影師眼中的映像」的網帖引發大量網民「圍觀」。在一張衛星地圖上,長年拍攝「垃圾圍城」的攝影師王久良用黃色標籤將自己拍攝過的非法垃圾填埋場標註出來:在北京中心城區外,密密麻麻的標籤已形成了一個黃色的「七環」。「我自己在地圖上標註出來的就有四五百處。」王久良對「中國網事」記者說,這些非法垃圾填埋場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心城區外一些區縣的農村地區。
  • 國研中心|長三角如何突破「垃圾圍城」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同時,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汙染,對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人口集聚的大城市,「廢棄物圍城」已成為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頭等大事,成為困擾城市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突出問題。
  • 垃圾圍城怎麼解決
    專家學者齊聚鄭州  探討城鎮化遇到的問題  河南商報訊(記者 李恆)垃圾圍城如何解決?城市保潔和垃圾收運遇到哪些難題?環衛管理機構如何統一調配?環衛管理水平如何提高?  本屆論壇以「城鎮化與中小城市市容環衛問題及解決方案」為主題,作為主管部門領導,住建部城建司楊海英處長出席論壇並作主題報告,城鄉市容環衛專委會專家顧問、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副總裁徐文龍對我國中小城鎮垃圾管理運營現狀、相關政策以及發展方向加以解讀。  此外,作為東道主,宇通重工同時邀請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趙新民出席。
  • 外賣垃圾圍城的鍋該讓平臺背嗎?
    但科技發展的目的是要讓生活更美好,而三大外賣平臺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卻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汙染問題,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糟糕,一些上班族集中的地區正面臨著外賣垃圾圍城的困境。統計數據顯示,三大外賣平臺15天訂單量所產生的塑料垃圾就能覆蓋整個西湖,全國每天產生的外賣垃圾規模達到350噸之重,相當於一個中大型廚餘垃圾處理廠的日處理量。
  • 如何解決"垃圾圍城"?浙江要向垃圾"宣戰"!
    項永丹:鼓勵老百姓把垃圾資源化利用,現在在很多農村,垃圾分類實行積分制,到了一定的分數以後,就可以在垃圾分類的小超市裡面兌現所需物品。前幾天,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條消息:到2020年,國家對生活垃圾進行收費處理。你產生垃圾,企業、政府處理,其實需要收費機制來倒逼,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
  • 破解「垃圾圍城」補齊處理短板
    會上,中山市城管和執法局副局長陳飛國介紹了城管部門加強環境衛生保潔、破解「垃圾圍城」、推進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情況。65處、共260噸垃圾。今年以來,市城管部門及時對市政道路設施、公用設施進行翻新改造,對園林綠化缺株少綠情況進行補苗補綠;並打造了一批城市道路、城市公園特色綠化景觀,在城區重要地段和節點逐步建設能體現街區特色、文化底蘊的街頭小景,建設文明示範路。近期,針對中心城區的主幹道隧道,又開展了一場「刷臉美白」活動,目前已對博愛路和中山路沿線7座車行隧道敞口段擋牆進行了油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