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圍城」補齊處理短板

2021-01-08 瀟湘晨報

中山正在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于濤攝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翔宇 通訊員鍾軒)7月15日,中山市召開創文工作第4場新聞發布會,聚焦守護城市潔淨和環境整治等工作。會上,中山市城管和執法局副局長陳飛國介紹了城管部門加強環境衛生保潔、破解「垃圾圍城」、推進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情況。

加強市容環境整治

據介紹,為了加強市容環境整治,打造潔淨的城市環境,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城管部門推進了數項重點工作,包括在中心城區初步建成並試運行數字環衛管理系統;加快推進「廁所革命」,完成孫文公園、興中體育館內等14座公廁改造升級;優化創新環衛作業模式,以機械結合人工的方式進行人行道清洗作業,增加清洗和垃圾收運頻次;進行監督檢查56次,處理環衛投訴158宗,清理中心城區衛生死角65處、共260噸垃圾。

另一方面,市城管部門也加大執法整治力度,上半年集中開展了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開展違法傾倒生活垃圾專項整治,查處隨意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垃圾行為,共清理違法傾倒垃圾184處,立案38宗;加強遺撒汙染問題多發路段和重點工地的管控,共巡查走訪工地4041個,立案查處72宗;開展戶外廣告設施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拆除廣告牌1855塊,拆除面積約2.8萬平方米;加大對影響市容環境的馬路市場、佔道經營、私設停車場等熱難點問題,共查處無照流動經營6754宗,佔道經營4081宗,清除各類雜物、路障、地鎖共6294處。

與此同時,中山的城市管理水平也快速提升。今年以來,市城管部門及時對市政道路設施、公用設施進行翻新改造,對園林綠化缺株少綠情況進行補苗補綠;並打造了一批城市道路、城市公園特色綠化景觀,在城區重要地段和節點逐步建設能體現街區特色、文化底蘊的街頭小景,建設文明示範路。近期,針對中心城區的主幹道隧道,又開展了一場「刷臉美白」活動,目前已對博愛路和中山路沿線7座車行隧道敞口段擋牆進行了油漆翻新。

「垃圾圍城」的問題困擾中山已久,據介紹,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市城管部門利用日產垃圾下降的時間窗口,將全市約13.2萬噸多年臨時堆積垃圾全部清理。

深入推進垃圾分類

目前,中山市三大基地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量已達到5460噸,為了確保全市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今年上半年,市城管部門建立了鎮級填埋場進度周報制度,督導完成坦洲鎮衛生填埋場整治驗收,持續推進神灣鎮、黃圃鎮、三鄉鎮衛生填埋場開展施工;完成了東升鎮兩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銷號,南區共興路堆放點整治。

目前中山正在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明確了5類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指引。目前,西區、東升、三鄉等12個鎮區已建成500多個「四分類」收集點。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發改委:將加快補齊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就垃圾分類方面的進展情況做介紹,她表示,將加快補齊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孟瑋介紹,截至目前,首批開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已達86.6%,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為30.4%,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從2019年的每天3.47萬噸提升到目前的每天6.28萬噸,成績初步顯現。同時,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 看紹興如何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紹興市依據產業結構優勢和短板,不斷開展技術和制度創新,持續提升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在制度體系建設上,梳理形成62項政策制度;在項目建設方面,推進建設90多個重點工程項目。紹興創新開展廢鹽、飛灰、尾礦砂等固體廢物管理利用技術研究,培育「無廢產業」。
  • 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到去年,廣州基本破解垃圾圍城的難題。」1月15日上午,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在廣州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上回答南都記者關於垃圾分類的問題時如上回應。現場分享廣州三個先行做法廣州市2019年第三季度起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其中,推進樓道撤桶、實現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成為各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之一。
  •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在垃圾處理場裡插入管道  上述例子是中國各地尋求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嘗試之一,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已經成為中國各地普遍面臨的難題。  此前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介紹,「垃圾圍城」將使京津冀地區深陷窘境。以北京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669萬噸,日產生量1.83萬噸,但全市垃圾日處理能力卻只有1.27萬噸。
  •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垃圾處理「困」在何處?
    作為一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垃圾處理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依然面臨較多挑戰。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矛盾同時存在,不同性質的問題複合交織,導致媒體報導和公眾認識垃圾處理困境時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頗。客觀認識我國垃圾處理困境,有助於儘快走出困境。
  • 廣州出招破解「垃圾圍城」困境 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效果初顯
    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是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規模和建設難度最大的園區,該產業園園區佔地約1600畝,生活廢棄物總處理規模每天達到1.26萬噸,目前正進行二期工程,提高處理能力,計劃2021年建成;在越秀區廣九社區的街道上,有臺長了「眼睛」又會「說話」的垃圾櫃,當有人在投放垃圾時分錯了類別,智能垃圾櫃的攝像頭就會「看到」,而後出現錯誤投放的提示音,提高居民投放垃圾準確率;廣州市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
  • 破解「垃圾圍城」 廣州「十三五」期間利用垃圾發電超50億度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多個垃圾分類點,不少居民從被動幹預變自主投放,環保意識的轉變讓小區環境變得更宜人了。廣州市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也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廣州市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且每年仍以6至8%的幅度在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
  • 《河北省加快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方案》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固廢網獲悉,日前,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了關於印發《河北省加快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方案》的通知,詳情如下: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印發《河北省加快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方案
  • 寧波市生活垃圾現狀調查 破解"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中心城區年產垃圾150萬噸  生活垃圾「圍城」  「寧波垃圾的增長速度太快了。」家住江東演武社區的張國治老人關注垃圾分類多年。他拿出厚厚一沓資料給記者:「你看,2004年,寧波中心城區每天的垃圾不到1000噸,現在都快5000噸了。」
  • 西寧市城中區:補齊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短板
    12月11日,筆者從西寧市城中區委組織部了解到,今年以來,城中區聚焦補齊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短板弱項工作,持續鞏固提升整頓實效,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深入推進「黨支部書記能力提升工程」和「農村黨務工作者能力素質提升」培訓,逐步拓寬班子成員思路,提高帶動發展能力,補齊綜合素質不強短板。結合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前期準備工作,完善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幹部儲備庫,對標村(社區)「兩委」選任用人標準,擇優儲備6名後備幹部。組織開展3次「以評促建」黨建工作考核,促進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水平再提升。
  • 1∕5城市無規範垃圾處理設施 垃圾圍城成嚴峻考驗
    逾五分之一城市尚無規範垃圾處理設施 垃圾圍城成嚴峻考驗  編者按:以下這些文字、視頻和照片,是新華社記者歷時兩個月,跋涉幾千裡,採訪數百人之後記錄下來的,我們也儘可能將其原汁原味地展現給讀者和觀眾。
  • 【綠水青山新湖南】益陽:「垃圾圍城」紓解有道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彭雅惠 人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產生垃圾。當前,我省城鎮生活垃圾產生量以5%至8%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垃圾圍城」危機日益緊迫。 日前,我省根據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召開的住建領域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提出,要在全省推廣垃圾焚燒處理「益陽模式」,將垃圾資源化,紓解「垃圾圍城」之困。 破題:PPP模式解決「兩個效益」矛盾 曾經,益陽的垃圾難題也很棘手。
  • 問政山東|臨清垃圾焚燒爐停爐致垃圾圍城,正常檢修還是應付檢查
    問政關注的首個問題是關於垃圾處理問題。聊城臨清市近日遇到了一件左右兩難的事,要想地上沒有垃圾,天上的空氣品質就難以保證,而要想天上的空氣品質好,地上便會垃圾圍城。 9月25日,問政記者在臨清市星光星悅城小區看到許多垃圾堆放點都堆滿了垃圾,垃圾袋上爬滿蠅蟲,伴隨著滲出的黑水,惡臭撲鼻。
  • 官路:補齊短板共赴全面小康的「幸福約定」
    補齊民生短板墊下幸福基石永南村長塘自然村坐落在官路鎮的一隅,民居以低矮房為主,村民曾長期飲用井水,村集體經濟收入近乎零,發展遲緩成了擺在村幹部面前的一道難題。發展為了誰?落腳點還是村民。「不能讓村民們喝著井水談發展」成了村幹部的共識。
  • 今日大理||大理市著力補齊教育事業民生短板
    今日內容提要:1.大理市著力補齊教育事業民生短板2.「一方染布織錦繡 用心耕耘為傳承」 人大代表風採系列專題報導之段銀開3.大理市第一屆學生運動會開幕4.豐富校園體育活動 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大理市第一屆學生運動會側記大理市著力補齊教育事業民生短板近年來,大理市著力破解教育資源不充足、學前教育不完善、教育發展不均衡「三大短板」,切實解決廣大群眾「煩心事」。
  • 垃圾圍城這一現狀如何根本解決?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一個人平均一天要產生一公斤生活垃圾,「垃圾圍城」正在成為全人類面臨的普遍難題!垃圾填埋所消耗的土地資源,已成為城市發展中不能承受之重。1.7日,武漢兩會代表委員共同呼籲,從源頭上破解垃圾圍城!武漢市曾在1996年、2008年兩次推行垃圾分類,均因「水土不服」,無疾而終。居民生活習慣難以改變,後期分類收運、處理體系跟不上,是試點失敗的兩大原因。
  • 王久良的《垃圾圍城》
    這就是紀錄片《垃圾圍城》首映當天的情景。2008年,正在拍攝《鬼神信仰》的王久良為了尋找純淨的自然環境,回到老家山東安丘。在那之前,他對老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以前單純的農村。但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遍地都是裝過農藥化肥的袋子。回到北京,王久良開始關注北京的垃圾場。
  • 中信建投:垃圾分類補短板,持續推薦高景氣行業龍頭(附股)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活垃圾分類由點到面逐步展開,首批46個重點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已達86.6%,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為30.4%,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從2019年的每天3.47萬噸提升到目前的每天6.28萬噸。
  • 從偷倒垃圾看亟待解決「垃圾圍城」難題
    上海還有許多的工業企業,企業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從這樣的情況看,上海可謂是「垃圾圍城」了。對於這大量的垃圾,上海在處理垃圾上,肯定是盡了力的,但是力不從心,屢屢有垃圾跨省偷倒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這裡,就折射了一些城市在垃圾處理上的困境。
  •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在修建之初,填埋場的設計標準為處理垃圾2000噸/天,然而由於人口增長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每天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造成填埋場實際處理垃圾為每天1萬噸-1.3萬噸,嚴重超負荷運營。-2-在西安,除了垃圾填埋場,還有一家能處理餐廚等易腐垃圾的環保科技公司。在這裡,工作人員能將餐廚垃圾進行過濾,利用發酵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可以進行發電。但西安市的食堂、飯店每日產生的餐廚垃圾可達800-1000噸,而這家企業每日能處理的只有200噸。剩餘的600-800噸,依然只能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