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市無規範垃圾處理設施 垃圾圍城成嚴峻考驗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逾五分之一城市尚無規範垃圾處理設施 垃圾圍城成嚴峻考驗

  編者按:以下這些文字、視頻和照片,是新華社記者歷時兩個月,跋涉幾千裡,採訪數百人之後記錄下來的,我們也儘可能將其原汁原味地展現給讀者和觀眾。

  這是一些沉重的文字、視頻和照片,它展示了如山的困難,也展示了如山的責任,這困難、這責任,擺在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面前,也擺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正視這些困難,擔起自己應盡的那份責任。

  從25日開始,我社將連續3天以「特別關注」的方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對「垃圾圍城」現象進行集成報導。

  記者近日從住房城鄉建設部獲悉,我國有138個城市沒有規範垃圾處理設施,佔城市總數的21%。與此同時,現有設施超負荷運行情況非常普遍。

  據悉,這些城市多處於中西部邊緣,基本屬於中小城市,沒有符合規範條件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垃圾處理方式基本屬於簡單填埋。

  一方面是設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卻是持續增加的垃圾清運量。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1.71億噸,比2010年增長了1300萬噸。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形勢不容樂觀,「垃圾圍城」現象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新華社記者近期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調研發現,由於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垃圾處理能力相對不足,一些城市面臨垃圾圍城困境,嚴重影響城市環境和社會穩定。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垃圾處理設施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設施選址難。長期以來一些城市政府普遍對生活垃圾處理問題重視不夠,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沒有做到預先規劃,設施用地不能保證正常供給。

  其次,新建設施落地難。近年來,由於公眾參與機制不完善、現有設施運營水平不高和「鄰避」現象,反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群體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反對建立焚燒生活垃圾設施事件,導致許多已經規劃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無法落地,甚至影響到部分已建成設施的正常使用。

  第三,投入不足。雖然近年來加大了中央資金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入,但缺口仍很大,地方財政投入更顯不足,有的甚至沒有配套。

  根據2012年出臺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近年來有關部門和各地開展了大量工作。2012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44.6萬噸/日,無害化處理量1.45億噸/年,無害化處理率84.8%。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2014年政府將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推進,採取措施督促沒有規範垃圾處理設施城市儘快形成處理能力,已有規範垃圾處理設施的城市要加快形成備用處理能力。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測算,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的增長超過了產生量的增長,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十二五」末設市城市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的目標可以實現,「垃圾圍城」狀況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記者杜宇、季明、李舒)

相關焦點

  •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垃圾處理「困」在何處?
    與此同時,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土地資源日趨稀缺、居民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日益高漲的背景下,作為最典型的鄰避設施,垃圾處理設施的選址和落地越來越難。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垃圾經層層轉包外運後非法傾倒進入長江、太湖的惡性事件。
  • 如何有效解決城市垃圾處理問題:垃圾處理站選址 需規範進行!
    ◇城市垃圾處理設施選址應當符合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源保護和空氣汙染防治規劃,以及工程建設符合相關地址條件要求。◇國外城市垃圾處理做法主要有:出臺法律法規從制度層面予以規範;研發新技術,提高垃圾處理能力;由政府引導,提倡全社會參與。
  • 垃圾處理問題日趨嚴重 建立垃圾場站需規範進行
    ◇城市垃圾處理設施選址應當符合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源保護和空氣汙染防治規劃,以及工程建設符合相關地址條件要求。   ◇國外城市垃圾處理做法主要有:出臺法律法規從制度層面予以規範;研發新技術,提高垃圾處理能力;由政府引導,提倡全社會參與。
  • 破解「垃圾圍城」補齊處理短板
    會上,中山市城管和執法局副局長陳飛國介紹了城管部門加強環境衛生保潔、破解「垃圾圍城」、推進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情況。加強市容環境整治據介紹,為了加強市容環境整治,打造潔淨的城市環境,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城管部門推進了數項重點工作,包括在中心城區初步建成並試運行數字環衛管理系統;加快推進「廁所革命」,完成孫文公園、興中體育館內等14座公廁改造升級;優化創新環衛作業模式,以機械結合人工的方式進行人行道清洗作業,增加清洗和垃圾收運頻次;進行監督檢查56次,處理環衛投訴158宗,清理中心城區衛生死角
  • 解決「垃圾圍城」的「組合拳」
    文/黃伊彤 黃文雄原載於《現代物業·設施管理》2019年5期記憶中,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已經開展了十多年,分類措施和推廣方法眾多,政府公職人員不斷到社區宣傳教育、推廣示範。可是,不但看不到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垃圾量反而不斷增加,已到了「垃圾圍城」的境地。
  • 從偷倒垃圾看亟待解決「垃圾圍城」難題
    蘇州7月1日曝出萬餘噸上海垃圾傾倒案尚未了結,江蘇南通江心沙農場也驚現數千噸來路不明的垃圾。據運載垃圾貨船上的船員透露,這些垃圾也是從上海運來。(7月16日人民網-江蘇視窗) 從去年5月,就出現過從上海到江蘇無錫惠山區偷倒垃圾的現象。而在今年7月的一個月之內,又出現了兩起從上海到江蘇偷倒垃圾的現象。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北極星固廢網訊:廣東省廣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用足「繡花功夫」,以「工匠精神」將廣州高水平打造成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 菜鳥x 斑鳩|解決垃圾圍城,打造無廢城市
    斑鳩回收您身邊的環保公益平臺在你的生活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喝完隨手一扔的礦泉水瓶;吃完飯後的剩餘飯菜;自己覺得過時的舊衣服;還有外賣、快遞包裝盒……全中國,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製造垃圾。按照保守的算法,我們每人每天至少會製造1.5公斤的垃圾。
  • 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城市垃圾佔地的現狀和危害如何?「垃圾圍城」的成因是什麼?面對垃圾步步緊逼,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在固廢處理方面,人們有著太多的問題。中國環保在線現就我國城市垃圾佔地問題的危害、成因和對策等進行解讀。
  • 寧波市生活垃圾現狀調查 破解"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儘管成績喜人,但盛夏的寧波,垃圾瘋長現象仍然不容小覷:6月底以來,日均垃圾量接近5000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同比增長近8%。  在寧波垃圾焚燒發電廠、填埋場,垃圾處理設施已超負荷運轉;在中心城區的居民小區,生活垃圾數量居高不下。  連日來,記者兵分多路,進社區、訪中轉站、探垃圾山,跟蹤生活垃圾足跡,尋求治理良策。
  •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
    案例|垃圾圍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紐約弗萊士河垃圾填埋場變身溼地公園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國際城市規劃  作者:孫雪婧  2017/2/13 15:06:28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編者按】2016年底,紀錄片《塑料王國》(Plastic
  • 深圳加快建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低價值可回收物的資源利用是推動垃圾減量分類的重要方面。深圳市人大代表王志棟建議,應加快城市環衛系統和再生資源循環系統「兩網融合」,從源頭減量、分揀運輸、處理利用各環節全過程銜接和有效融合。楊雷表示,低價值可回收物由於處理成本等諸多因素,單靠市場調節很難完全融入回收體系。
  • 高能樣本:從「垃圾圍城」到「綠色傾城」
    城鎮垃圾雖以密閉式生活垃圾收集箱為主,但是未做到完全覆蓋,加上部分生活垃圾量較大的居民區,雖設有垃圾庫,用生活垃圾普通密閉清運車進行運輸,但要做到全密閉、無臭味、車容整潔不掛帶,運輸過程中垃圾不落地、不暴露、不遺灑、不擾民,難度太大,垃圾擾民時有發生。  近年來,內江市大力推進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世代工程」,把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垃圾圍城(03:41) -1-7月1日,上海即將試行「垃圾分類」
  • 看紹興如何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大塢岙垃圾填埋場的新生,是紹興市創建「無廢城市」的一個片段。2019年4月份,紹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1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1年來,紹興根據自身產業結構優勢和短板,不斷開展技術和制度創新,持續提升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為同類城市提供了樣板。
  • 從垃圾圍城到無廢城市 改變的不僅僅是環境
    目前,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日處理餐廚垃圾40噸,基本覆蓋城區學校、食堂、酒店和中大型飯店,每年產生經濟效益約700萬元。圖為9月15日,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處理餐廚垃圾。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  全國「11+5」個試點城市和地區完成了高水準的實施方案,涉及資金千億元以上。
  • 垃圾圍城無解? 專家:明確規定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
    【原標題:垃圾圍城現象是無解的難題嗎  專家建議,修改法律明確規定城市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細化獎懲措施,加大執法力度】  垃圾圍城有哪些危害,為何得不到有效解決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垃圾產量急劇上升,形成垃圾圍城的尷尬境地。馬濤介紹,垃圾圍城的危害非常大。首先,垃圾堆積到一定數量,必將侵佔大量土地。我國大多數城市將城市生活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和分類直接堆放在郊外露天的場地上,嚴重浪費了土地資源。其次,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 垃圾圍城怎麼辦?垃圾產業鏈不賺錢是難題
    翻鬥車的尾部對準緩緩開啟的卸料閘門,駕駛員按動電鈕,翻鬥慢慢升起,一鬥垃圾滑入了垃圾池……這是《中國新聞周刊》2017年7月探訪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時見到的場景,該垃圾焚燒發電廠由首鋼集團旗下所屬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於2010年開工建設,目前已是北京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日處理能力佔北京日產出垃圾量的1/8。
  • 什麼是「垃圾圍城」?美國小鎮被垃圾包圍,上千噸糞便堆在家門口
    "你是什麼垃圾?"這是上海剛才開始垃圾分類時大家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實施強制的垃圾分類以來,我們就能看到諸多抱怨垃圾分類的段子。而全國將有46個城市加速推進垃圾分類的消息更是激起群眾調侃。
  • 廣州出招破解「垃圾圍城」困境 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效果初顯
    中新網廣州12月8日電 (蔡敏婕 成廣聚)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記者8日走訪廣州多個垃圾分類點,發現在廣州的小區垃圾分類處,不少居民從被動幹預變自主投放,反映著環保意識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