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x 斑鳩|解決垃圾圍城,打造無廢城市

2021-01-08 斑鳩回收

斑鳩回收

您身邊的環保公益平臺

在你的生活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

喝完隨手一扔的礦泉水瓶;吃完飯後的剩餘飯菜;自己覺得過時的舊衣服;還有外賣、快遞包裝盒……

全中國,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製造垃圾。按照保守的算法,我們每人每天至少會製造1.5公斤的垃圾。

你可能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垃圾會被扔到哪裡去,但其實它就「圍繞」在你我身邊。

(圖片來源:王久良《垃圾圍城》)

2017年,上海生活垃圾清運量為743.07萬噸,北京更加龐大,達到924.77萬噸。更具象來說,如果用載重5噸的大卡車來裝這924.77萬噸垃圾,兩輛一排,可以從雲南西雙版納直接排到哈爾濱。

經濟越發達,包圍越嚴重。國內很多城市,基本已被垃圾包圍,只不過是你看不見罷了。

城市垃圾如何處理?

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最主要的方式是填埋與焚燒。

垃圾填埋的操作很簡單,把各處的垃圾拉到填埋場,埋完後等待垃圾發生各種反應,慢慢分解、減量。由於成本比較低,現在為止仍舊是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

但填埋的弊端非常明顯:佔用大量土地、汙染地下水、影響周邊環境……生活垃圾在填埋的過程中,汙染物隨水分溶出,形成「滲瀝液」。一般的垃圾填埋場都會製作防滲膜,但化工材料老化後,還是會有液體滲透出來。

相對來看,焚燒更加科學,佔地相對比較少,垃圾減量也更加明顯。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垃圾焚燒所帶來的二噁英汙染物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質之一。

二噁英一旦進入人體,會長久駐留,破壞人類免疫系統、改變甲狀腺激素和類固醇激素以及生殖功能。最為敏感的是影響人體發育,導致胎兒畸形。

如何減少二噁英和PM2.5的排放,成為了垃圾焚燒所面臨的的最大難題。

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在回收行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何把垃圾變成寶貝,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在「廢舊衣物定向回收再利用」發布會上舉出了一組數字:

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社會儲量近4億噸,生產及加工過程廢料大於400萬噸/年,使用報廢后的纖維製品大於800萬噸/年,資源回收利用率小於10%。按年產生2000多萬噸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率達60%測算,年可產出化學纖維940萬噸、天然纖維約470萬噸,相當於節約原油1520萬噸、節約耕地1360萬畝,將有效緩解紡織工業資源緊缺問題。

普通居民家中,廢舊衣物多處於「棄之可惜,留之無用」的狀態。如何合理的把這些廢舊衣物變廢為寶,斑鳩花了大量的精力。

近日,菜鳥 x 斑鳩聯合環保回收計劃即將開啟,解決垃圾圍城,打造無廢城市是這次計劃的核心。

螞蟻金服人工智慧部門與斑鳩回收共同開發了一種圖像識別算法,可以借用居民手機中的支付寶小程序,對各種可回收物AI拍照估重。

投遞完成後,還將獲得對應的螞蟻能量,1kg=158g能量,讓每一個投遞的用戶都能一邊投遞一邊「種樹」。

此次活動將在菜鳥驛站投放數萬個箱子,每個箱子都有相同的激勵回饋,共建無廢城市,從你我做起!記得來投遞哦~

========== END ==========

相關焦點

  • 三亞試點建設「無廢城市」:解決「垃圾圍城」 共創美好生活
    4月29日,生態環境部公布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三亞成為海南省唯一入選城市。>>>點擊查看相關新聞  當前,在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環境問題卻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垃圾圍城」問題突出,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著較大的距離。如何解決「垃圾圍城」問題?既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市民的呼聲。
  • 從垃圾圍城到無廢城市 改變的不僅僅是環境
    全國「無廢城市」試點工作從2019年5月正式啟動以來,目前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9月13日,在浙江省紹興市舉辦的建設「無廢城市」共享美好生活推進大會上,「無廢城市」部際協調小組副組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說,「全國『11+5』個試點城市和地區完成了高水準的實施方案,涉及資金千億元以上。
  • 「無廢城市」巡禮丨打造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許昌模式」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要求,生態環境部組織各省(區、市)推薦「無廢城市」候選城市,並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11+5」試點城市和地區。
  • 垃圾圍城怎麼解決
    專家學者齊聚鄭州  探討城鎮化遇到的問題  河南商報訊(記者 李恆)垃圾圍城如何解決?城市保潔和垃圾收運遇到哪些難題?環衛管理機構如何統一調配?環衛管理水平如何提高?  上周末,第二十四屆「城鎮化與中小城市市容環衛問題及解決方案」論壇在鄭州宇通重工舉行,住建部領導、城市管理者、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200多人齊聚鄭州,就城鎮化進程中突顯的環境問題展開探究,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 垃圾圍城這一現狀如何根本解決?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一個人平均一天要產生一公斤生活垃圾,「垃圾圍城」正在成為全人類面臨的普遍難題!垃圾填埋所消耗的土地資源,已成為城市發展中不能承受之重。1.7日,武漢兩會代表委員共同呼籲,從源頭上破解垃圾圍城!武漢市曾在1996年、2008年兩次推行垃圾分類,均因「水土不服」,無疾而終。居民生活習慣難以改變,後期分類收運、處理體系跟不上,是試點失敗的兩大原因。
  • 雲龍:代區長陳婕調研無廢城市建設暨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雲龍:代區長陳婕調研無廢城市建設暨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2020-07-24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紹興如何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大塢岙垃圾填埋場的新生,是紹興市創建「無廢城市」的一個片段。2019年4月份,紹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1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1年來,紹興根據自身產業結構優勢和短板,不斷開展技術和制度創新,持續提升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為同類城市提供了樣板。
  • 垃圾圍城無解? 專家:明確規定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
    【原標題:垃圾圍城現象是無解的難題嗎  專家建議,修改法律明確規定城市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細化獎懲措施,加大執法力度】  2016年2月6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垃圾綜合治理,轉變觀念,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大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垃圾圍城是老問題了,為什麼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我國應當採取何種具體措施加以解決?
  • 高能樣本:從「垃圾圍城」到「綠色傾城」
    如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綠色引擎」,是每一個城市面臨的巨大挑戰。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國家建設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下,高能環境(股票代碼:603588)瞄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大市場需求,在環境修復、危廢處理處置、生活垃圾處理等核心業務上重點發揮投資、建設和運營等全產業鏈服務優勢,提供一體化的城市環境託管服務,讓諸多城市成為山清水秀的詩意棲居之地,四川省內江市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內江,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綠色發展正當時。
  • 1∕5城市無規範垃圾處理設施 垃圾圍城成嚴峻考驗
    逾五分之一城市尚無規範垃圾處理設施 垃圾圍城成嚴峻考驗  編者按:以下這些文字、視頻和照片,是新華社記者歷時兩個月,跋涉幾千裡,採訪數百人之後記錄下來的,我們也儘可能將其原汁原味地展現給讀者和觀眾。
  • ...生態農業推動綠色發展——就「無廢城市」建設專訪江西省瑞金...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要求,生態環境部組織各省(區、市)推薦「無廢城市」候選城市,並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11+5」試點城市和地區。
  • 蘭州市人大代表曾明——四大舉措解決蘭州「垃圾圍城」難題
    蘭州市人大代表曾明——  四大舉措解決蘭州「垃圾圍城」難題  記者吳少華  每日甘肅網-科技鑫報訊高速發展中的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傾城」之痛如何有效處理垃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此,蘭州市人大代表曾明向召開的蘭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提交了《關於解決垃圾圍城的幾點建議的議案》。  曾明在議案中提到,2013年12月13日,蘭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在皋蘭縣忠和鎮中鋪子正式奠基。這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對改善環境衛生、改善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解決「垃圾圍城」的「組合拳」
    文/黃伊彤 黃文雄原載於《現代物業·設施管理》2019年5期記憶中,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已經開展了十多年,分類措施和推廣方法眾多,政府公職人員不斷到社區宣傳教育、推廣示範。可是,不但看不到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垃圾量反而不斷增加,已到了「垃圾圍城」的境地。
  • 國研中心|長三角如何突破「垃圾圍城」
    據統計,2017年上海市廢塑料本地資源化利用率僅為17%,廢玻璃、廢紙等大量廢棄物流入長三角周邊非正規渠道,給長三角區域造成很大的環境汙染風險。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長三角很多城市廢棄物處理設施處於滿負荷或超負荷運轉。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已達900萬噸/年,其中焚燒處理能力為485萬噸/年,且在繼續擴建。近年來固廢汙染事件頻發,2017年安徽破獲長江沿岸跨省傾倒7000噸危險廢物案。
  •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垃圾處理「困」在何處?
    作為一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垃圾處理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依然面臨較多挑戰。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矛盾同時存在,不同性質的問題複合交織,導致媒體報導和公眾認識垃圾處理困境時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頗。客觀認識我國垃圾處理困境,有助於儘快走出困境。
  • 自貢破解固危廢垃圾處置難題
    「垃圾圍城」、一般固廢長期堆存,長期困擾城市及城鄉統籌發展的兩大難題,在自貢得到有效破解。截至2020年底,自貢全部關停所有垃圾衛生填埋場,實現轄區所有原生生活垃圾全部焚燒處置,提前三年完成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提出的「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成為全省首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的市州。
  • 王久良的《垃圾圍城》
    這就是紀錄片《垃圾圍城》首映當天的情景。2008年,正在拍攝《鬼神信仰》的王久良為了尋找純淨的自然環境,回到老家山東安丘。在那之前,他對老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以前單純的農村。但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遍地都是裝過農藥化肥的袋子。回到北京,王久良開始關注北京的垃圾場。
  • 中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 加劇「垃圾圍城」
    加劇垃圾圍城 造成環境汙染 我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生活中的廢玻璃,在歐洲回收率高達90%,而在我國85%都被混在垃圾中廢棄。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尤其廢玻璃、廢紡織物、廢包裝紙等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既加劇了垃圾圍城趨勢,又造成了環境汙染。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再生資源領域存在回收體系無序、產品標準缺失、技術落後等多重掣肘。專家呼籲加強相關法規和標準等頂層設計,構建標準化、規範化回收體系。現狀:再生資源回收率偏低大量資源遭浪費垃圾是被放錯位置的資源。
  • 從偷倒垃圾看亟待解決「垃圾圍城」難題
    其實,這跨省偷倒垃圾的現象,並不是上海一地,如今年5月27日,就出現了從廣東到江西于都縣偷倒垃圾的現象。從這些現象的出現,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跨省偷倒垃圾?這些城市怎麼啦? 應該說,跨省偷倒垃圾,突出地反映了一些大城市對垃圾處理能力的不足。以上海為例,上海的人口就在2300萬以上,這麼多的人天天要產生垃圾,可見生活垃圾的量大。上海是大都市,天天要搞建設,可想建築垃圾之多。
  • 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城市垃圾佔地的現狀和危害如何?「垃圾圍城」的成因是什麼?面對垃圾步步緊逼,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在固廢處理方面,人們有著太多的問題。中國環保在線現就我國城市垃圾佔地問題的危害、成因和對策等進行解讀。